中国税收制度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1.田赋:夏商周时期,贡、助、彻是田赋制度的初始形式,春秋战国时期,
军赋成为田赋的重要形式。
秦汉时期,军赋逐渐与田赋结合,以田定赋。
隋唐两税法以后,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逐渐被以土地为本的赋税制度所代替。
2.户调制:西汉时期,为避免口赋的征发,开始实行户调制。
3.营田租:东晋和南朝时期,开始推行营田租。
4.两税法: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租庸调制无
法维持,政府改行两税法。
两税法是我国古代税制史上的重大转折。
5.宋代的“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发展更加迅速,两税法
逐渐变为丁税、地税,两税法之名已名不符实。
6.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是古代田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进步。
7.摊丁入亩:清初继续实行明代的一条鞭法,但到康熙末年,随着人口剧烈
增长,丁税无法征收,就实行了摊丁入亩。
税法课件02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

2016年6月份开始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关税
主要内容是大幅度降低关税
08年关税总水平已降至9.8%,之后一直保持稳定
11
二、所得税制的调整
99年11月恢复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税
50年开征,59年停征
99年9月对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始征收个 人所得税
❖ 出口退税刺激出口的效果明显 ❖ 但是骗取出口退税严重,财政不堪重负 ❖ 从95年开始几次调低出口退税率 ❖ 97年东南亚危机,为刺激出口,又逐步调高退税率 ❖ 之后又多次根据经济环境调整退税率
增值税转型试点
❖ 2004东北尝试改生产性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
❖ 2007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区(P37)
05年6月,股息红利减按50%计征
05年10月,个税起征点由月800元上调到1600元
07年8月,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按5%
08年3月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费用按照每月2000元减除
08年1月起: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
2011年9月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费用按照每月3500元减除,并 且开始新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3
二、以“利改税”为中心的工商税制改革
第一步利改税1983年:所得税制改革,实质 是对国有企业开征所得税 第二步利改税1984年:
所得税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彻底利改税) 流转税制改革(将原有工商税一分为四:产品税 、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 开征资源税
4
三、其他工商税制改革措施(P29-31)
开征集体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和私营企业所得税
2013年1月1日起,股息红利差别化税率。
2015年9月8日起,持有股票一年以上的股息红利免税。
中国古代税收史

中国古代税收史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
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
一、税收历史(一)、先秦夏朝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
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贡"法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的赋税立法没有准确详实的直接史料。
《孟子•滕文公上》有"殷人七十而助"说。
孟子在此解释"助"就是"籍也",即耕种公有土地的平民为商王提供的力役地租。
其税率按孟子说法,应是十一税率。
周朝基本上是沿袭了夏商的赋税制度。
西周仍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推行"彻法"。
两周时期的赋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
公元前685年左右管仲相齐,实行"井田畴均,相地而衰征","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虚";同时,"划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驰而税",按土地质量等级和年景的好坏向土地占有者征收赋税;公元前645年晋国"作辕田","作州兵",据说就是把土地赏给实际占有者,按占有土地地多少负担军需兵器;公元前594年始,鲁国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赋、田赋等;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进行私有土地的登记,根据收入的多少和土地的等级来确定赋税;公元前538年,郑国"作封洫",承认土地占有的现实;"作丘赋",按私有土地收赋税;公元前408年,秦国"初租禾",按私人耕地的收获量征税。
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
历代税收制度的演变

税收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
以下是部分时期的税收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法,突破了井田制的局限。
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
这标志着从奴隶制赋税向封建制赋税制转化的开端。
秦国商鞅变法时承认通过买卖所获得的土地所有权。
在封建社会,税收制度也有所变化。
例如,唐代实行的“租庸调制”,规定以均田制为基础,征收地租、庸和调等税收。
到了宋代,实行“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征收税赋。
明代则实行“一条鞭法”,将各种税收合并为一种,按亩平均分摊。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税收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清朝末年的“厘金制度”,对国内贸易征收各种货物税。
民国时期则开始推行所得税,但当时的税收制度仍然很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税收制度逐渐完善。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税收制度主要是以国有企业所得税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开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收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中国的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种税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税收制度的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革,税收制度也不断地进行
调整和完善。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时期在夏商周时期,税收主要是以徭役和物品形式存在。
夏代开始实行“田租”,即农民按照土地面积上缴税粮。
商代则实行“贡租”,即以贡品的形式纳税。
周代则逐渐形成了“九州制”,将国土划分为九个州,实行地方分权,税收也逐渐分散到各州。
同时,周代实行了“井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个人承包耕作,这也为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秦始皇时期,实行“均田制”和“三公九卿制”,同时实行了统一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标准,税收也进一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制度。
汉代时期,税收主要有田租和商税两种形式。
其中商税包括关税、市税、银税等。
同时,汉代还实行了“钱谷法”,即农民可以用钱替代部分纳税粮食。
第三阶段:唐宋时期唐代时期,税收主要有田租、地税和兵役三种形式。
地税是对土地的直接征收,兵役则是军役和徭役的形式。
宋代时期,税收形式逐渐多样化。
除了田租、地税和兵役外,还有“坊税”、“户税”、“关税”、“市舶税”等形式。
特别是“坊税”和“户税”,使税收更加精准,便于监管和征收。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税收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田赋”、“户税”、“商税”、“工税”、“烟酒税”等。
其中,“户税”和“田赋”是主要税种,同时还有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征税对象的“商税”。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税收制度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这些税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变迁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体现。
第2章 中国税收制度历史沿革及发展 《中国税制》PPT课件

第三节 1958—197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 国农业税制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简化计税价格 二是简化对中间产品的征税办法 三是简化纳税环节 四是调整税率 五是奖励协作生产
第三节 1958—197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 国农业税制
(三)60年代初,开征集市交易税和调整工商所得税
1962年4月,国务院决定开征集市交易税。
第二节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与税制修正
二、新税制的建立
1949年11月,财政部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 会议根据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0条 规定“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 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 制,实行合理负担”的政策精神,全面研究统一全国税 收,制定统一的新税法及统一建立税务机构等问题。
1963年4月国务院发文调整工商所得税负担。 这次调整工商所得税负担的原则是:限制个体 经济、巩固集体经济、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 使个体经济的税负
第三节 1958—197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 国农业税制
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1958年6月,国务院公布《农业税条例》,统 一实行分地区的比例税制,并继续实行“稳定负 担,增产不增税”的政策。这项重大改革,对发 展农业集体经济、鼓励增产、调节收入有着极其 深远的影响。
第六节 2004年以来的税制改革
三、税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改 革出口退税机制;增值税由现在的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善消费税,适当扩 大税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改进个人所得税,实 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施城镇建设 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完善地方税制度,在统一税政的前 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创造条件逐步 统一城乡税制。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入的组织方式和规定,包括税种、税率、税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是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税收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税种是田赋,后来逐渐出现了其他税种如商税、工匠税、关税等。
清朝时期,实行了一种税制叫做“吏赋制”,这种制度规定了各种税金的征收标准和方式,但是由于其不公平性和效率低下,导致清朝末年财政危机。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开始改革税制。
1914年,制定了《农业税条例》,实行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税制。
接着又出台了《商业税条例》、《印花税条例》等税法条例,推进了税收制度的完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全面实行社会主义税制,实行了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原则,对资本家实行“工人阶级专政”,实行“高征低退”的税收政策。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放开了经济,税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正式颁布,税收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实行了“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制度,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历程,不断变化和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税收发展史

中国税收发展史
1.古代王朝时期:最早的税收形式是田赋,也就是国家征收土地收益
的一种方式。
秦朝时期实行过九品中正制,按照地位和职业的不同划分纳
税人等级。
汉朝时期出现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税收这时主
要通过田赋统一征收。
2.中世纪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赋役制度,即向农民征收服役
和物品的一种税收方式。
隋唐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封建地主土地税和差役
制度也引入了明朝。
同时,市场经济开始发展,商税成为重要的税收形式。
3.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税收制度也进行了。
清
朝采取了领地税制,即对一些领地征收一定的税收。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
土产税,兵员粮饷等税收形式。
4.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税收制度的现代化。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土地税令》,建立了土地税制度,并逐
步建立了资本税、营业税、关税等税种。
中国税收发展史的特点:
1.政治和经济相结合: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往往是政治和经济相结合
的产物。
通过税收的征收和分配,既可以让王朝统治者维持政权,又可以
建立国家的财政收入。
3.多样性:中国税收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
和特点。
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税收制度呈现出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税收制度史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税收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以下是对中国税收制度史的简要概述。
1.税收起源
中国的税收制度起源于古代的农业税收。
在古代,农民是主要的纳税人,税收通常以农产品或牲畜为单位进行征收。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税收逐渐涉及到更多的方面。
2.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实行按亩征税的制度,即“初税亩”。
这种制度将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由农民共同耕种,私田则由个人自行耕种。
按亩征税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三国时期的赋税制度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了“屯田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农民种植,从中收取租金。
孙权和刘备则实行了“课田制”,按照土地面积和农作物收成征收赋税。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4.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
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开始实行“租调制”,即按照土地面积和农作物收成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还通过盐铁专卖等手段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制度为后来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5.五代十国时期的赋税制度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方政权开始实行按照人口和土地征收赋税的
制度。
这种制度被称为“户调制”,其特点是按照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分别征税。
6.宋代赋税制度
宋代是中国税收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政府实行了“二税法”,将赋税分为土地税和人头税两种,并开始征收商税和矿税。
这些制度的实施为后来的税收制度提供了借鉴。
7.明代赋税制度
明代初期,政府实行了“一条鞭法”,将各种赋税统一征收,以银两为单位进行结算。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税收制度提供了参考。
8.清代赋税制度
清代初期,政府实行了“地丁银”制度,将土地税和人口税合并征收,以银两为单位进行结算。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9.民国时期税收制度
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税收制度。
政府实行了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税种,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
这些制度的实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10.新中国成立后的税收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实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
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包括废除旧有税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税制、改革工商税制、全面改革税制等阶段。
目前,中国税收制度已经较为完善,涵盖了多个领域和税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
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