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古桥图片大全,乌镇的古桥图文简介
赞美乌镇最经典的句子

赞美乌镇最经典的句子共20句
1. 乌镇如诗如画,仿佛是江南的一颗明珠。
2. 时光在乌镇静静流淌,它是一座沉浸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古老城镇。
3. 在乌镇,你可以感受到时光的静谧和古老建筑的韵味。
4. 漫步在乌镇的街巷中,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水乡世界。
5. 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江南味道。
6. 漫步在乌镇的古街上,仿佛进入了一幅古代画卷。
7. 乌镇的水乡风光宛如人间仙境,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8. 乌镇的古建筑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令人沉醉其中。
9. 每一座古桥都有自己的故事,乌镇的桥梁文化令人叹为观止。
10. 乌镇的夜晚格外迷人,灯光照亮了古街巷,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11. 乌镇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当地特色菜肴是一种享受。
12. 在乌镇的民宿里住宿,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舒适。
13. 乌镇的古老戏台上演绎着传统的戏曲艺术,让人流连忘返。
14. 乌镇的人们保持着淳朴的乡土风貌,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温暖。
15. 乌镇的水运文化丰富多彩,乘船漫游水道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16. 乌镇的古民居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17. 乌镇的艺术氛围浓厚,各种艺术展览和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
18. 在乌镇的博物馆里,了解乌镇的历史文化是一次知识之旅。
19. 乌镇的夜晚安静而美丽,星光点点,让人心旷神怡。
20. 来乌镇,就是来寻找那份宁静与和谐,体验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乌镇西栅资料

西栅景区导游词位于浙北桐乡市杭嘉湖平原上的乌镇,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古镇中的佼佼者。
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人称东南西北四栅。
最早开辟的是东栅,而比东栅大三四倍的乌镇西栅景区,却真是能带给人们一番“全新”的古镇游体验。
这种“新鲜”的感受不仅在于白日观光,更在于流光溢彩的夜游休闲,以及多样化的个性住宿,让人能真正住下来细品。
乌镇西栅居民于2005年搬迁,2022年修旧完毕,属新开旅游区域。
虽然是近年来所创,但仍蕴含着浓郁的古香。
进入乌镇西栅得乘渡船。
用“和谐”来形容乌镇西栅是最切当的。
乌镇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联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
例如,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
“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堪称桥景一绝。
在乌镇西栅有许多“老底子”的东西——老街长达数公里、青石板路、屋子有一半挑在水上。
有几样纯手工的东西可以一看:一是手工制酱作坊,镇上的红烧菜系滋味不错,很大一部份是因为自产自销的酱油的功劳。
价格不便宜,一瓶普通酱油25元;二是生铁锅,系手工铸造。
开价为99元的铁锅据说最受欢迎;三是蚕丝,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游客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
夜幕降暂时,喝着小酒,看对岸楼台上唱戏,或者到水边放几盏莲花灯,都会令人心醉。
摄影爱好者千万别忘了带上三脚架。
这里还保留着一些民俗活动。
当时,女人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佑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到了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提灯走桥演化为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壤之处。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经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
“乌镇”的称呼,首次浮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
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乌镇简介资料

• 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
前来体验
• 乌镇民俗活动丰富多
彩,如庙会、舞龙、舞狮
等
• 这些活动展示了乌镇民
间艺术的魅力
•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
赏
乌镇特色手工艺品
剪纸
• 乌镇剪纸技艺精湛,作品内容丰富多样
• 剪纸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剪纸成为了乌镇特色手工艺品的代表
刺绣
• 乌镇刺绣技艺独特,针法多样
自然资源丰富
• 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 周边农田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
⌛️
乌镇气候条件及水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 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水资源
• 乌镇地处太湖流域,水资源丰富
• 京杭大运河、市河等河流穿镇而过
• 拥有多个水库、湖泊,水质优良
02
乌镇历史发展与文化沉淀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 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
• 生活设施便利,如商场、医院、学校等
• 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如智慧景区、智慧社区等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
• 社会保障覆盖面广,保障水平较高
•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乌镇产业结构及优势
产业结构以旅游业为主导
乌镇历史沿革概述
北宋时期建镇
•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 初名乌墩,因乌篷船得名
• 元朝时期改为乌镇
明清时期繁荣
• 明清两代,乌镇成为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
• 商业贸易繁荣,戏曲、曲艺等民间艺术盛行
• 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如沈万三、王国维等
意大利威尼斯与中国水乡乌镇 傅裕

威尼斯与乌镇姓名:傅裕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安全工程1202学号:201207420206意大利威尼斯与中国水乡乌镇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一直都觉得它是座充满神秘感的城市,能够在水上建造,原来是先将木柱插入威尼斯下的泥土之中,木桩一个接一个,这就是地基,然后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
这种伊斯特拉石防水性能极好,是从亚德拉亚海的伊斯特拉运来的。
然后在伊斯特拉石上砌上砖,建成一座座建筑。
由于砖比伊斯特拉石轻的很多,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
所以有人说威尼斯下面是森林,上面是石头。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真是别有一番风韵;在淤泥中,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
但是在了解她的建筑方法之后还是觉得她是一座神秘感十足的城市,总有种宁静的气息埋伏在水道上。
而中国的水乡---乌镇的建筑方法则另有不同,它不是铺石头,而是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
传说水阁是由一位机智的豆腐倌的违章建筑而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唯有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因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
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
水阁是乌镇的独创,这就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水与水相连,水与陆相接的就是桥,威尼斯和乌镇有许多石桥,两者在建筑风格上也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乌镇有名的桥包括逢源双桥,环洞桥,桥里桥,应家桥,仁义桥,浮澜桥等,而威尼斯比较著名的石桥包括叹息桥,雷雅托桥等。
两个地方的桥的主要建筑风格差异主要有:(1)乌镇的桥比较注重和环境的协调,桥本身是比较朴实的,不大引人注目,但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整体的美感。
而威尼斯的桥比较注重个性,每座桥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不大,比较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

双林古桥之——双林三桥⾃东向西看,前后分别为万元桥、化成桥和万魁桥当你⾏驶在沪嘉湖⾼速湖州段后,有⼀块引⼈注⽬的指路牌吸引⼈们的眼球,那就是《双林三桥》。
双林三桥是双林镇古桥的代名词,也是双林古镇的代名词。
从西向东看以次为万魁桥、化成桥和万元桥双林是⼀个保存完整的古镇,街巷密布,河道纵横,兜、埭、湾散落在古镇周围。
⼀条古⽼宽阔的双林塘河横穿⽽过,这⾥曾是湖州通往上海、杭州和桐乡的⽔陆交通要道。
双林古镇是⼀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江南古镇。
虽然在历次城市建设中已对古镇区进⾏了较多的改造,但旧镇址未变,区内还仍然保留着江南⽔乡城镇特有的⽔⽹体系、街巷格局和传统建筑风貌。
穿镇⽽过的东、西市河(双林塘河),沿河⽽建的⽶⾏埭、港北埭、西荡埭、坝桥埭和⽊匠埭,河街旁的油车弄、财源弄、九思弄以及永平⾥、天成⾥、陆府前等古巷民居构成了古镇区空间的基本框架,依然较完整的体现出江南⽔乡古镇“天⼈合⼀”的环境特⾊,散发着原汁原味的⽣活⽓息和各种历史⽂化信息。
弯弯的拱桥下划过弯弯的⼩船在双林古镇区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化景观具有较⾼的历史价值和⽂化品位。
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历史上曾有桥125座,其中始建于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
虽经沧桑变迁,⼤部分已废圯湮没,但⾄今仍不失为“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仅镇区尚有21座之多。
其中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均为省级⽂保单位。
桥长50⽶左右,且空间⽔平相距不到360⽶,为江南仅有。
在万元桥上观⼣阳双林三桥在省内乃⾄全国有⼀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说明。
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峙,⽓势雄伟,近视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有凤凰尾之说。
三桥结构巧妙,⼯艺精湛。
桥上构件实⽤⽽美观,具有较⾼艺术美学价值和⽂化内涵。
此外,镇区尚存的望⽉、虹桥(均为市级⽂保单位)、⾦锁、耕坞、永丰、镇安、积善等桥也各有特⾊。
乌镇旅游明信片寄语

乌镇旅游明信片寄语1. 美丽的乌镇,让我们一同流连忘返。
2. 乌镇的古镇之美,可谓古韵犹存,令人留恋。
3. 在乌镇的古桥边,让我们共同留下难忘的记忆。
4. 乌镇的风景如诗如画,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平静。
5. 游走在乌镇的小巷中,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机,领略古老的风情。
6. 乌镇的苏州街区,仿佛是时光隧道,让我们一同穿梭回到古代。
7. 美丽的东栅、西栅,是乌镇最具魅力之处,这里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
8. 坐在乌镇的水边,静静地聆听它们的悠扬,感受生活的美好。
9. 漫步在乌镇的古街上,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
10. 来乌镇品味水乡美食,感受江南独特的风味。
11. 乌镇的夜晚别有一番风味,看着灯火辉煌的古街,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12. 乌镇的古民居如诗如画,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时空。
13. 乌镇的运河连通了东西,使这个古镇更加繁荣,也使游客更加方便。
14. 乌镇的古桥是连接古镇各个角落的纽带,站在桥上俯瞰整个古镇美景。
15. 乌镇的古树掩映着古楼古街,向人们展现着古镇的深厚历史底蕴。
16. 游览乌镇的博物馆,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17. 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写意的江南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18. 乌镇的石桥传递了乌镇人民一脉相承的智慧和勤劳。
19. 乌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江南古韵。
20. 来乌镇感受舟楫风情,享受浪漫的江南水乡之旅。
21. 在乌镇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画卷中。
22. 夜幕降临,乌镇的灯光美不胜收,仿佛是星空落入江南水乡。
23. 乌镇的古镇一直以它的古朴、静谧和优美声誉远播。
24. 在乌镇的小店品味特色美食,让味蕾也沉溺在江南的韵味中。
25. 在乌镇的街角,饱览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古镇独有的魅力。
26. 漫步在乌镇的古街巷弄,闻着街头飘来的茶香,仿佛俨然一位文人雅士。
27. 美好的乌镇之旅,愿与你一同感受江南水乡的浪漫与宁静。
水乡乌镇文案短句

水乡乌镇文案短句
1. 乌镇,江南水乡的瑰宝。
2. 漫步乌镇,感受古韵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3. 在乌镇,时间仿佛静止,让你尽情享受宁静与美丽。
4. 乌镇的古桥、流水、小巷,每一处都是一幅水墨画。
5. 乌镇的夜晚,灯光映照着古老的街巷,别有一番韵味。
6. 乌镇的古民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7. 乌镇的古镇风貌,如同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
8. 乌镇的水乡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
9. 乌镇的古老街巷,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10. 乌镇的古典园林,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11. 乌镇的古色古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12. 乌镇的古镇风貌,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13. 乌镇的水乡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14. 乌镇的古桥流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15. 乌镇的古民居,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
16. 乌镇的古镇风貌,是一座迷人的水乡小镇。
乌镇西栅简介

乌镇西栅简介乌镇西栅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的一个古镇,也是乌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栅古镇作为乌镇旅游区中的一员,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镇,具有600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底蕴。
一、起源乌镇西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年间,因为镇西有一条古街道被称为“商业路”,而形成了商业繁荣的场面,从而孕育出了一批批商贾,流传着许多关于西栅的传说和佳话。
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西栅古镇。
二、环境乌镇西栅地理环境优越,位于浙江省北部,紧邻淀山湖,是长三角地区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胜地,交通也十分便利。
乌镇西栅古镇为典型的水乡古镇,河湖绕镇,古建宏伟,雕梁画栋,古老的街巷、古桥共同构成了古镇独特的景观风貌。
西栅古镇也是夜游的好地方,入夜后,灯火辉煌,灯火映在水面上,渲染出一片美妙的夜色。
三、文化乌镇西栅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古镇,这里的文化形态极其丰富多样,以水上文化和建筑文化为代表。
西栅传统建筑风格保存完好,与清晰、干净、绿化的优美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水乡古镇的风貌。
在西栅古镇的建筑之中,还可以看到大量的雕刻艺术和装饰风格,为古镇增添了许多艺术气息。
四、旅游资源乌镇西栅是一座集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古老民俗、客家文化、水上乐园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朴、典雅的江南水乡风貌、参观到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展品、领略到悠久的文化历史、还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江南小吃。
此外,西栅还拥有千年的历史遗迹、庙宇和园林,为游客们的旅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五、结语总之,乌镇西栅是水乡古镇中的一颗明珠,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来到这里,既可以领略古镇的文化之美,也可以度过一段愉快的旅行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镇古桥图片大全,乌镇的古桥图文简介江南水乡千年古镇--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属于太湖流域运河水系,京杭大运河从镇北蜿蜒而过。
据乾隆年间的《乌青镇志》载:“镇水发源于天目山之险潭,历苕、霅两溪,自含山东流。
”纵贯镇区南北的市河,也就是车溪,阔且深,有支流无数,如东市河、西市河、白娘子港、浮澜桥港、急水桥港等等。
有如此众多的水港溪流,为了交通便利,必须兴建众多的桥梁以通往来。
乌镇的桥【78P】水乡乌镇古桥图谱据载乌镇桥梁最多的时候达150多座,有百步一桥之说。
但由于风雨侵蚀,船撞石坍,城镇改建,运河拓宽等原因,有的古桥已经消失了。
但即使这样,乌镇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古桥,经过加固、修复、重建,目前仅西栅就有七十二座古桥,数量和密度均为国内罕见,堪称古桥博物馆。
乌镇古桥大多为石桥,不仅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类型多样,造型美观,风格各异。
有简便的石平桥,古朴的石拱桥,精巧的砖石桥等,其中以石拱桥居多。
石拱桥源于东汉时期,因为拱桥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是曲的,因此在古代也被称为曲桥。
曲拱的形状有半圆、圆弧、蛋形、马蹄形等,乌镇石拱桥的拱形,以半圆、圆弧为常见。
在一些石桥上还有建有古色古香的亭阁,如昭明书院西侧的雨读桥,上建桥阁,遮阳避雨,桥侧设有美人靠护栏,可供游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光。
不少桥的望柱、栏板上雕有精细的图案花纹,有莲花图案、六道轮回图案、万字图案等,这些图纹不仅美观,给古桥增添了不少韵致,而且也蕴涵了古镇人们的宗教习俗以及祈祷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古桥的风格还体现在桥洞两侧的桥联上,这些桥联对仗工整,雕刻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桥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它们或是以所在地命名,如宋家桥,就是因跨宋家港而得名的;或是以实际功用而命名的,如雨读桥,就是下雨天可在桥上的亭中读书而得名的;或是以蕴涵吉祥如意之意的词来命名,如通济桥、通安桥;有的是以象形命名的,如如意桥;还有的是为纪念某人某事而命名的,如放生桥、蚕圣桥等。
值此2014年11月1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之际,小编特向与会八方宾客和网友推荐其中著名的27座乌镇古桥图文介绍,以及78幅石桥图片欣赏:1、乌镇虞奥桥虞奥桥,还是在西市河的南面,三孔石板桥,在秀水巷上,位于秀水廊街的拐弯处,南面就是秀水廊桥。
2、乌镇延嗣桥延嗣桥,也是在西市河的南面,三孔石板桥,横跨了咸宁水巷,其西面就是咸宁桥,连接了女红街和秀水廊街。
3、乌镇咸宁桥咸宁桥:位于西大街中段,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北通西栅大街,南连秀水廊。
咸宁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全长18米,桥面宽1.6米,净跨16米。
原来是一座木桥,后来改建为石桥,初建与改建日期因年代久远均已经无从查考。
因为以前桥南堍开有众多冶坊,所以又名冶坊桥。
乌镇冶坊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最先是在西栅出现,后来又在南栅兴盛起来。
这两处的业主主要都是以沈姓为主。
在当时,乌镇冶坊不仅生产钟鼎、香炉、蜡台等生活用品,甚至打仗用的前膛炮和炮弹也在这里铸造,冶坊桥见证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咸宁桥桥面比较狭窄,仅由三块不宽的长条石铺成。
桥的两侧置有搁空栏石,两堍傍着望柱砌有抱鼓石,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桥洞东西两侧还分别刻有对联,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是模糊不清了,西侧的那一副依稀可辨识为:“合旧图新千载长占利涉,易材为石万年永……”。
登上咸宁桥顶,往西眺望,就可以清晰地看见仁济桥那高大的身影了,而且透过它那半圆形拱洞,通济桥西堍那一座贴水河埠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乌镇的桥【78P】水乡乌镇古桥图谱4、乌镇万兴桥万兴桥:位于西大街中段,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
桥的北堍与西栅大街相连,南堍接水市口街,是一座三孔石板平桥,桥全长19.7米,净跨10.2米,桥面宽1.9米。
此桥名为万兴,寓指万事俱兴之意,表达了古镇人们安居乐业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5、乌镇通顺桥通顺桥,位于通顺河边,与之平行,是座很短的廊桥,以至于整理相片时差点漏过,就在晴耕雨读之间。
6、乌镇通安桥通安桥:位于西大街的东段,横跨西市河,南与叙昌酱园相连,北与通安客栈相接。
通安桥是一座单孔圆拱石桥,初建年代已经无从查考。
据当地方志记载,清朝道光年间重修,桥全长16.4米,净跨8.8米,桥面宽3.2米。
原名通安桥,俗名坊桥,取其谐音,又叫丰桥、枫桥。
桥面石上刻有“轮回”的图案,这图案自中心点分六道向外逐渐扩展,最终呈车轮形状。
古代在桥上刻上“轮回”图案,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具体反映,让人们在过桥时,能经常看到“轮回”图案,记住要时时从善不作恶,以广积功德。
在这座桥东侧的靠背式栏石上,刻着数行依稀可辨的文字,记载了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当地福昌冶坊捐助募建该桥的情况。
7、乌镇泰安桥泰安桥,单孔石拱桥,位于永善桥南面,望津河南端,再往南就是护镇河了。
乌镇的桥【78P】水乡乌镇古桥图谱8、乌镇如意桥如意桥:位于白莲塔下,西接升莲广场,东连茶艺街。
这是西栅造型最为特别的一座桥,在白莲塔上俯视,整座桥呈一个C型,桥东西两头各建有亭,整体看来象极了一柄流畅的如意,故有其名,如意桥是座木质廊桥,桥形曲折,可遮阳,可蔽雨,镇人常在此闲坐聊天。
如意桥的北侧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时有一长列的货运拖船从运河经过,两岸垂柳依依,水乡风情尽收眼底。
9、乌镇桥里桥(仁济桥)仁济桥:位于西大街西段,呈南北走向,北通茶市街,南连丝作街。
是一座半圆单拱的石拱桥,全桥长22.6米,高2.8米,有26级石阶,净跨8.5米。
因为在以前桥下的水中设有木头栅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以防盗贼从水上进镇,是乌镇西北水道的第一道关口,所以仁济桥俗名又叫栅桥。
这座桥最早建于什么年代,也已经无从查考,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改建成石环桥,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建,咸丰年间毁于战乱,同治年间重建。
现在的这座桥就是同治年间重建的。
10、乌镇桥里桥(通济桥)夜景通济桥:位于西大街西段,呈东西走向。
东连西大街,西通白莲街。
当地俗称西高桥,其所跨港湾也被称为西高桥港。
高有28级石阶,全桥长29.4米,桥身净跨11.8米,桥面宽3.5米。
历史上,桥下曾经是苏杭间的粮船通道,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中,漕运帮主白献龙和“小梳子”相遇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这座古桥的始建于何年,已经无从查考了,可查知的最早重建年代是明正德十年(1515年),后来,又经历了万历三十九年(1616年),清康熙四十七年(1716年),乾隆九年(1744年),咸丰年间和同治六年(1867年)的五次重修。
现存的石桥是同治六年重建的。
石桥为半圆单拱桥,拱圆的砌置方式是纵平分节并列式,桥面以条石联结成桥栏。
桥洞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副桥联。
南面的桥联是“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之地夕阳帆处是吴兴几点远山”北侧的桥联是“通霅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南侧联中的“寒树”泛指秋后的树,“夕阳”是指傍晚的太阳。
古诗词中,常常以这两种景象象征凄凉萧瑟之景。
“乌戌”是乌镇的古称,“六朝”,相传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即昭明太子,曾经随师就读于乌镇,后人在其读书处建了一座石坊,上面题“六朝遗胜”。
所以联中称“六朝胜地”,是喻示乌镇的历史悠久。
“吴兴”是因乌镇西栅与吴兴县(今湖州市市郊)接壤故称。
北侧联中的“霅”是溪名。
是一条从镇西向流入乌镇的河流,乌镇在古代是江南五大镇之一,人口有数万之多,所以称“通霅门开数万之家”。
“浙水”是指杭州至太湖水系,此水从乌镇西端绕镇而过,所以称“西环浙水”。
“题桥”:据《华阳国志.蜀志》:“司马相如初如长安,过升仙桥,题桥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后来人们就以此作为誓志功名的典故,如韦庄《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燕京”是指北京,乌镇距北京约为三千多里,故称“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
”这两副文笔优美的桥联,给人留下了这样一副图画:近观,在寒树淡烟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远眺,在夕阳余晖下,透过片片白帆,可以看见远处吴兴境内隐隐约约的群山。
在这座古镇上,人气地气都十分旺盛,镇里的人具有崇高的志向。
整个联意不仅交代了古桥所在的历史地理环境,又表达了乌镇人志高心远的胸怀。
通济桥和仁济桥组成了绝美的桥里桥双桥佳景。
乌镇有“元宵走桥”的习俗,人们在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时候,总要成群结伴的到附近的市河桥上去走桥,据说可以保佑走桥者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驱除百病。
当地人就特别喜爱到通济桥和仁济桥这两座桥上走一走,以讨个福寿双全的吉利。
乌镇的桥【78P】水乡乌镇古桥图谱11、乌镇迁善桥12、乌镇平安桥平安桥,西市河南岸,跨度很小的一座单孔石板桥,位于和西栅大街对面的女红街上。
桥上的桥名是新枫桥,不知其中有什么未知的故事。
南面就是枕河度假酒店和国际会议中心。
13、乌镇南塘桥南塘桥:位于西栅大街西端,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北面与白莲街相连,南面则与水上剧场相通,与仁济桥隔河相望。
南塘桥是一座五孔石板平桥,全长28.2米,桥上用长条石联结成桥栏,南北两侧桥耳上刻有莲花、万字、道教太极图等图纹,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桥面中央刻有一个“六道轮回”的图案。
“轮回”是佛教用语,也叫“生死轮回”、“轮转”,意思是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中有如车轮回旋不停。
佛教宣扬因果报应,佛教认为善恶终有报,今生善恶会导致自己来世的罪恶报应,因此,古代人们就在桥面上刻上“轮回”的图案,是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在民间的具体反映,可以让人们在过桥时,经常能看到“轮回”的图案,让人们记住今生要多行善事,广积功德。
14、乌镇景行桥(宋家桥)宋家桥(景行桥):位于西大街中段,呈东西走向,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6.2米,净跨4.2米,桥面宽2.4米。
原名平等桥,因跨宋家港,所以名宋家桥。
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时,曾名景行桥,现桥身上尚刻有“景行桥”三个字。
景行桥的北面是安渡坊,是进入西栅景区的主要客运船码头。
桥南隔河与水上集市的木栈桥相望,处于西市河与其支流的交汇处,风景十分秀丽,因此名为景行桥,意指当游人行至此处,便可看到秀丽的水上风景。
乌镇的桥【78P】水乡乌镇古桥图谱15、乌镇华云桥华云桥,也在通顺河上,与晴耕雨读不同的是,它位于西市河的南面,和雨读桥隔着西市河相望,与东边的定升桥形成直角。
联通了灵水街和女红街。
是座三孔石板桥。
16、乌镇福安桥福安桥:位于西大街中段,锦堂会所西南方向,呈东西走向,是一座单孔石板平桥,桥全长12.5米,净跨4.4米,桥面宽2.5米,由四块长条石拼接而成。
桥的两侧是以整块的长条石联结成桥栏,整座桥看上去古朴、简洁。
桥临西市河这一面,东西桥堍两侧各有石阶伸向水中。
这种石阶,当地人称之为桥洞。
旧时,古镇的居民就是在这些桥洞上淘米、洗菜、洗衣的,同时这里也是家庭妇女说长论短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