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感染力》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是具有情感的,体会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了解色彩这一重要的表现手段及其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色彩具有情感,不同画派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力,使画作具有不同的感染力。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及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表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创设、欣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1、小知识: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1)欣赏四季,食物,服装的色彩
(2)欣赏名作
千里江山图
出水芙蓉图
不同光影下的干草垛
2、马蒂斯梵高简介,欣赏马蒂斯梵高的作品
3、引导学生小结对色彩的感受
二、小结:
强烈的色彩使人感觉:热情、愉悦、热烈、激动、高兴、兴奋
对比和谐的色彩使人感到:宁静、温馨
灰暗的色彩使人感觉:沉重、悲伤
三、实践感受
根据图片进行色彩表现
(1)表达情绪例:“今天天气真好”
(2)表达味道例:“黄瓜真清香”
(3)表达性格例:温柔、倔强
四、思考
欣赏《舞蹈》说一说三种颜色都代表什么?
五、课堂小结
了解绘画的语言和表现方法,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第1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第1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

第一周八年级美术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色彩的感染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别从写实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的表现形式及特点进行分析。

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讨论、实践、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感染力。

难点: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了解如何从色彩的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更灵活地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审美感受与艺术体验。

三、教学策略1.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2.强调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拟定一条教学主线,比如“欣赏、分析、比较、实践”等活动展开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拟定一些主题,供学生讨论。

并且针对不同的风格的作品,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突出色彩在主题表达中的作用,了解色彩的感染力和表达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材或者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

色彩不仅能真实地再现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而且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感情特征,对于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看看你们还记得吗?1、三原色、间色、复色2、对比色、邻近色3、冷、暖色4、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二)汇报与交流各小组的同学对回顾情况做一个汇报。

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

(设计目的和说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导入新课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图》,见课件,设问: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感染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是初中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色彩的感知、理解和运用,感受色彩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材首先介绍了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如色相、明度、纯度等,为学生理解色彩的表现和运用奠定基础。

接着,通过展示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色彩搭配所产生的情感和氛围。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于色彩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还较为欠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色彩的奥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色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艺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规律。

能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色彩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体现色彩的感染力。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的感染力》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的感染力》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的感染力》说课稿简介本单元旨在通过研究主题的表现形式与感染力,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意义。

通过分析艺术家的作品,学生将研究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目标- 了解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与表现形式- 研究分析艺术家的作品,理解其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主题的定义与分类、艺术家作品的示例等- 美术作品图片:选择几幅具有明确主题的艺术作品,用于学生分析和讨论- 小组讨论活动:准备一些主题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课堂活动安排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幅具有明确主题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主题的定义与分类,并通过示例作品进一步说明- 讲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3. 研究分析(15分钟)- 分发美术作品图片给学生,让他们分析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在小组间展开讨论,并汇报各自的分析结果4. 创作实践(20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 学生可以借鉴之前研究的艺术家作品,但要注重发挥个人创意和表达5. 小组分享(10分钟)-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组成员,并解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同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给予意见和反馈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强调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提出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索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家的作品并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感染力。

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策略中获得了有效的研究效果。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载体。

而本堂课主要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的产生、色彩的要素、色彩的搭配等知识有所了解,并在前面的欣赏课中积累了大量对色彩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调和及搭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也为后续内容水彩画、水粉画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五、教学方法教法:演示法、情境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如果用一个颜色来表现你的同桌,你会选择哪种色彩?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每一个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性格或者情感,这是因为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感染力》一课,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说课稿《色彩的感染力》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说课稿《色彩的感染力》

初中美术教师面试说课稿《色彩的感染力》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感染力》。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01、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载体。

而本堂课主要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0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色彩的产生、色彩的要素、色彩的搭配等知识有所了解,并在前面的欣赏课中积累了大量对色彩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调和及搭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也为后续内容水彩画、水粉画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0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04、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

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05、教学方法教法:演示法、情境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

0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07、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如果用一个颜色来表现你的同桌,你会选择哪种色彩?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每一个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性格或者情感,这是因为色彩是诉诸视觉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语言,而绘画恰是能体现色彩感染力的最有力载体。

八年级上册《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色彩的感染力》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学生对色彩有初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色彩三要素和色彩的感情表达掌握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高。
2.学生的创作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运用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变化。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原理,提高创作能力。
3.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色彩充满兴趣,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情感时过于拘谨,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提示:可以从窗帘、沙发、墙壁、家具等方面入手,关注色彩在家庭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能够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2.教师简要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大家知道色彩有哪些基本要素吗?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它们决定了色彩的外观和感染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对比:通过色彩的对比,使作品产生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如互补色对比、明度对比等。
-调和:通过色彩的调和,使作品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如类似色调和、渐变调和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讨论以下问题:
-生活中哪些色彩搭配让你感到舒适?哪些搭配让你感到不舒适?
-如何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原理,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3.开展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模特,运用色彩知识,为模特设计一套能够体现其个性的服装搭配。
-要求:结合模特的性格、爱好等特点,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搭配原理,呈现出富有创意的服装搭配方案。
4.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协助,与学生一起探讨家庭装饰中的色彩搭配,拍下照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分享家庭色彩搭配的心得。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5篇材料)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5篇材料)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色彩的感染力尤溪二中黄淑琦教材分析:《色彩的感染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色彩入手,引导学生对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参与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不同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感情影响。

(2)运用色彩语言,尝试进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例欣赏并分析不同色彩传达的信息、传递的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色彩作品,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学会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并会运用不同色彩搭配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目的。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色彩语言如何对人们心理及情感的影响,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教学过程:复习巩固: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法1、激趣导入A、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 什么是色彩语言? ※ 在多姿多彩的色彩世界中,你喜欢什么颜色?教师小结:(1)、大家都很有想法,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

(2)、这种颜色能给你带来什么感觉?谈谈自己的感觉。

(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你们体会并感觉到不同色彩有不同的情感与心理感染。

2、邂逅色彩A、两幅食物图对比哪一幅更诱人?通过食物图片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总结好的色彩搭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和不同的心理感受。

B、中西方色彩图片欣赏并分析千里江山图荷花图玉兰黄鹂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无题(德库宁)土地(罗尔纯)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思考:中国画中色彩应用的特点思考:西画中色彩应用的特点思考:你认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3、感受色彩色彩色相:暖色、冷色联想并感受不同颜色对情感和心理的感染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联想,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的感染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色彩的感染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感染力》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二课的学习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色彩在造型中的运用,赏析、评述作品,体会各个风格流派对色彩感染力的诠释。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并对作品有独特的观赏视角,但无法较为全面理解各个时期、流派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形式。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啊,设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个时期色彩的表现形式,感受色彩的感染力,提高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赏析、讨论,体会色彩运用的含义及其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不同流派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是:了解各个流派色彩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难点是:运用色彩知识赏析评述作品
五、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提倡探究、实践和体验性,提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究欲望。

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本课的学习。

六、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上好本节课,在课前呢,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展示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环节: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首先我请学生欣赏音乐《星空》,并思考如何用不同色彩来表现跌宕起伏的乐段。

欣赏过后,学生纷纷用红色、蓝色等颜色描绘了高低不同的乐段。

我总结道: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欢快、暗
淡等感觉,令人产生许多联想,本节课,我们将探索色彩的魅力。

由此,我引出了课题《色彩的感染力》。

本环节,我将音乐与色彩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巧妙地引入了课题内容。

(二)讲授新知环节:
在环节伊始,我在多媒体上展示红、橙、黄、绿等几种颜色,然后请学生说说看到它们联想到了什么情感。

学生们纷纷答出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静谧等答案。

依据答案,我做出总结:色彩不仅再现了对象的色彩关系,也具有情感特征,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极具感染力。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从色彩表现的角度欣赏《千里江山图》《干草垛》《静物》这三幅作品,发现不同之处:《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画面色彩均净明丽,富有装饰性;《干草垛》光彩夺目,明暗分明,光与色合二为一;《静物》的色彩简洁明快,气氛安适、柔和。

欣赏过后,我带领学生总结了不同时期、风格流派的色彩表现特征:早期的绘画色彩为“装饰性色彩”,如我国传统绘画,青绿山水、工笔花鸟,通过概括与提炼,体现了唯美抒情的视觉风格;19世纪后呢,出现的“写实性色彩”,诸如莫奈等人的印象派,侧重于对象的光影与本色的还原;到了现代啊,野兽派和抽象派等流派的出现,则是在运用色彩时更多的融入主观情感来造型和表现,这种色彩被称为“表现性色彩”。

在这一环节,通过我引导学生理解了色彩富含的情感元素,探究了不同时期、画派的作品色彩表现形式,完成了了本课重点的学习,同时也初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三)自主评述环节
这一环节,我用多媒体展示了《日出·印象》《戴帽的妇人》《鹊华秋色图》等作品,布置了以下作业:欣赏作品,从作品内容、色彩特点与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和感受。

伴随着音乐,学生们开始了欣赏,我则在教室中巡视,适时指导。

在本环节,通过赏析与分组讨论,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及探索的精神,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四)展示评价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啊,举办了“色彩品鉴会”,请小组代表说说在展示作品中都运用了什么色彩表现手法,谈谈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或补充。

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性评价
在环节中,学生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也巩固了对本课重点的理解与感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五)总结拓展环节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系统的回顾了本课的知识并布置了课外作业:查阅更多的绘画作品,欣赏并写下它们都有那些色彩表现形式,具有哪些情感特征呢?
《色彩的感染力》
色彩类型代表流派代表作品
装饰性色彩中国传统绘画《千里江山图》
写实性色彩印象派《干草垛》《日出·印象》
表现性色彩野兽派、抽象派《静物》《戴草帽的
妇人》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概括、简洁、易懂,在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兼顾了美学的形式。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