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Ⅰ

合集下载

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限制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子为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 温度B. 生活空间C. 食物数量D. 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2. 田间调查某地块玉米螟对玉米危害所造成的损失, 抽样调查200株, 其中有20株被玉米螟为害, 平均每健株产量为100克, 被害株产量为80克, 则该地块玉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为()。

A. 10%B. 20%C. 40%D. 2%3. 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 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A 农业技术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化学防治法4. .下列防治方法中,能有效地防止危险性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是()。

A 农业防治法B 物理机械防治法C 生物防治法D 植物检疫5. 预测害虫发生和为害时期,确定防治适期的预测属于()。

A 发生期预测B 发生量预测C 长期预测D 扩散蔓延预测6. .已知某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为核心分布,则对该害虫进行田间调查抽样时宜采用()。

A 五点式抽样B 单对角线抽样C 双对角线抽样D 棋盘式抽样7. 化学药剂防治地上的地老虎幼虫的喷药适期是()。

A 三龄以前B 四龄C 五龄D 六龄8. 下列地下害虫中,不能在黑龙江省越冬的是()。

A 东北大黑鳃金龟B 华北蝼蛄C细胸金针 D 小地老虎9. 稻小潜叶蝇在黑龙江省水稻田发生为害的主要是()。

A 第1代幼虫B 第2代幼虫C 第3代幼虫D 第4代幼虫10. 水稻负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是()。

A 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易发生B平原地区的稻田易发生C 山谷、山沟中的稻田易发生D 远离山区的地块发生重11. 利用糖醋酒诱集粘虫,这是根据粘虫的()习性A 昼伏夜出性B 趋化性C 趋光性D 群集性12. 下列害虫成虫产卵具有趋向枯黄干草习性的是()。

A 甘蓝夜蛾B 粘虫C 亚洲玉米螟D 二化螟13. 印度谷螟的越冬虫态是()。

A 成虫B 卵C 幼虫D蛹14. 下列贮粮害虫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在田间繁殖,其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内完成发育的是()。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综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综述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5分,每空0.5分)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普遍型)、(急性型)、(调萎型)、(黄叶型)。

2、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数量抗病性)、(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和(无病斑抗病性)等4种类型。

3、稻瘟病菌通常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草)和(病种)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4、甜菜丛根病的发病程度与土壤中带毒的甜菜多黏菌的(休眠孢子)或(游动孢子)的量成正相关。

5、烟草野火病最突出的特点是(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6、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

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8、菜豆炭疽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

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分,每题1分)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a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c.只有初侵染d.积年流行病害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化学药剂为(d )a .三环唑b .粉锈宁c .敌克松d .井风霉素3、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c )。

a .分生孢子b .担孢子c .游动孢子d .芽孢子4、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d )a .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b .经常性换种c .以药剂防治为主d .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5、玉米丝黑穗病的越冬场所为( b )。

a.种子、粪肥b.土壤和种子c.土壤、病残体、种子d.种子、土壤、粪肥6、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b )后,再要侵染茎秆。

a.叶片b.花瓣c.根部d.果荚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

a.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c.油菜霜霉病菌d.玉米丝黑穗病菌e.小麦白粉病菌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 d )。

小麦主要病虫害(精)

小麦主要病虫害(精)

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

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重病株稍矮, 下部黄叶多, 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 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 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 似干早缺 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 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可
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
小麦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是光腥黑穗和 网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各省,网腥黑穗病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 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
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条麦”,过去在我国曾普遍发生于黄淮海冬 麦区,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 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
“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 Decline, TAD)即是指全蚀病田 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 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 然衰退现象。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 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 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 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 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 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 大。种子带菌率越高,幼苗发 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引起 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 苗和幼苗生长。

抽穗灌桨期 田间病株成簇, 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 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
1. 传播: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
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
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 运种子。

抗病育种的状况和问题

抗病育种的状况和问题

1850年英国农民从自己的田间选择了优良的小 麦植株,它的后代成为品种Browick,后来一个 多世纪高抗条锈病,19世纪中叶马铃薯病毒和晚 疫病的流行导致从杂交育种中选择新品种。 20世纪末,在许多作物中, 品种杂交创造的遗 传变异产生新品种已成为有规律的程序,大多数 植物育种者考虑对重要病原物的抗性
这导致使用如多系、品种混合、基因布署、品种 多样化和多抗性基因屏障策略。更持久地利用这 些抗性基因的观念,也导致涉及抗性本质和利用 的观念,是病原物不能克服持久抗性。 同时,育种专家和植病专家将抗性育种发展为高 效程序。最初在田间对所有干扰因子独立性进行 筛选,在同一时间和植物所期望的生育阶段暴露 同一病原物群体进行一轮筛选。发展技术上高度 先进的筛选方法,目前,从栽培植物种1980年来 第一次引入已稳定地扩大,到广泛与相关野生种 活的抗性基因来源,从那些无亲缘关系的生物获 得的遗传信息,例如:已实现从细菌(Bt基因) 和病毒(蛋白质衣壳基因)引入作物提供对某些 寄生物的抗性。
2、抗性遗传 、
如果人们只看发表的研究,抗性常常大多 数由主效基因控制。这些主效基因遗传常 常为显性,很少隐性。也报道过抗性多基 因隐性遗传,但品率低得多。十分可能是 由于研究其性质要比显性抗性鲠困难。
主效抗性基因常惊人地高数量发生,在玉米(P.sorghi)燕 麦(P.coronata)小麦(P.gramins f.sp.tritci,P.recondita和 P.striiformis)大麦(Erysiphe gramini f.sp.hordei)和亚麻 (Melampsora lini)至少已知20个主效基因。这些抗性基因 常成簇一起在某一染色体中。又是如此紧密,以及可以被认 为是复合的位点。也发生真正等位的系列,在亚麻-亚麻锈菌 系统中已描述32个抗性基因,它们在亚麻基因组中发生在5 个小区域上。K、L、M、N和P区域有2、13、7、4和6个基 因。L区域似乎代表一个位点的多等位系列。而M、N和P区 域每个有几个邻近的位点组成。每个位点占有1或多个抗性等 位基因形成一起的复合位点。在大麦中,大多数对白粉病的 抗性基因位于5染色体臂上和4染色体臂上。在玉米中10染色 体短臂在复合位点Rp1和在Rp5和在Rp6位点(彼此在3Cm 内)上发现对P.sorghi 16个抗性基因。在菠菜中已知3个白粉 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

5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

5农业植物病理学杂粮病害
• 图书:杂粮作物病害(白金铠主编)1997,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期刊:中国期刊网(检索词:玉米小斑、大斑、弯孢霉叶斑病, 100多篇文章)
第三节 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 Corn Stalk Rot
世界性病害。我国20世纪 60 年 代 后 由 于 主 推 的 自 交 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 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 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
一. 叶部病害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玉米锈病
高 粱 炭 疽 病
高粱紫斑病
谷子锈病
二. 穗部病害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
高粱丝黑穗病
玉米穗粒腐
谷子白发病
二. 根部病害
玉米茎基腐(青枯)病
玉米纹枯病
玉米苗枯病
四. 全株性病害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
第二节 玉米叶斑病 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
二 .症状(Symptoms):
1.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后形成 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严重发 病时,多个病斑相互汇合连片,致使植株过早枯死。田间湿度较大 或大雨过后或有露时,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
第三章 杂粮病害 Corn/Millet/Sorghum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杂粮病害的种类和危害; 2. 玉米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 玉米茎腐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玉米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白叶枯病—症状
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苗期很少出 现,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 尖或叶缘开始,此病的诊断要点是病斑沿叶 缘坏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 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急性型: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感病品种上。 病叶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全叶呈青灰 色或灰绿色,随即迅速失水纵卷青枯,病部 也有黄色珠状菌脓。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 看田酌情施肥。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 水位,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 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4.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一般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d施 药;注意控制水稻4叶至分蘖盛期叶瘟发病 中心,重点防治感病品种。后期重点保护 水稻抽穗始期(抽穗至抽穗后7或8天以 内),以防治穗颈瘟。喷施一次杀菌剂, 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施第二次药.
发生于颖壳或护颖上,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褐 色不规则病斑,中部灰白色。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 褐色、暗灰色而成为秕谷。
稻 瘟 病 谷 粒 瘟 症 状
稻瘟病---病原

无性态为稻梨孢( Pyricularia grisea ) 属于半知菌亚门梨孢属真菌 菌丝潜伏在水稻内部, 无色透明,有隔膜和分枝。分生孢子呈鸭梨型,通 常有二个隔膜,分生孢子单个无色透明,密集时呈 淡灰绿色。分生孢子梗少数单生,多数3-5根成束 状,从病组织的气孔和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有 2-8个隔膜,基部膨大,呈淡褐色,愈至上端色愈 淡,顶端屈曲,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的 达9-20余个。有性态为灰色大角间座壳 (Magnaporthe grisea)属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条件

1 品种的抗病性:

作物病虫害防治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作物病虫害防治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作物病虫害防治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引起苹果根癌病的病原是:参考答案:根癌土壤杆菌2.下列病原物中,哪个不是活体营养型:参考答案:小麦赤霉病菌3.下列中,哪些地区不是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场所?参考答案:黄淮麦区4.下列中,不是生物防治防病机制的是哪个?参考答案:高脂膜阻隔5.选育推广种植的抗性品种,应尽量大面积连片种植,尽可能发挥该品种的抗性优势。

参考答案:错误6.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主要措施是:参考答案:选用抗病品种7.小麦黄矮病的传播方式是:参考答案:蚜虫介导8.下列中,那个地区是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地?参考答案:黄淮南部9.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参考答案:土传病害10.引起稻瘟病的病原是:参考答案:稻梨孢11.下列哪种病害是“爱尔兰大饥荒”的元凶。

参考答案:马铃薯晚疫病12.小麦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参考答案:菌核13.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适期是:参考答案:播种期拌种或返青期喷药14.现阶段,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预防为主,生物防治”。

参考答案:错误15.植物病原细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参考答案:伤口_水孔_蜜腺16.按生物的八界分类系统,植物病原菌物主要分属于下列哪几个界?参考答案:假菌界_真菌界_原生动物界17.下列中,哪些是菌物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参考答案:卵孢子_子囊孢子_担孢子18.下列哪些因素构成病害“三角关系”?参考答案:病原_寄主_环境19.下列中,用于描述小麦赤霉病症状的术语有:参考答案:小黑点_霉状物_坏死20.下列中,哪些病害以危害小麦穗部为主?参考答案:小麦赤霉病_小麦散黑穗病_小麦黑胚病21.生产上,小麦赤霉病危害重的症状是:参考答案:穗枯22.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是“预防为主,生物防治”。

参考答案:错误23.下列中,哪些病害以危害小麦根(茎基)部为主?参考答案:小麦全蚀病_小麦茎基腐病_小麦纹枯病24.下列中,哪些病害以危害小麦叶部为主?参考答案:小麦条锈病_小麦叶枯病_小麦白粉病25.下列中,哪些病原引起玉米茎腐病?参考答案:瓜果腐霉_肿囊腐霉_禾谷镰孢菌_拟轮枝镰孢菌26.玉米生产上常见的病毒病有:参考答案:玉米粗缩病_玉米矮花叶病27.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就是发生了植物病害。

水稻病害rice

水稻病害rice
水稻生长期间,病部的菌丝可引起再侵染,不过菌 丝的主要作用是从一株水稻的下部向上扩展。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发病温度18~34℃,流 行温度22~28℃,90%以上湿度最适合发病。
早稻孕穗后,气温升高,如逢梅雨季节,病发展 迅猛,这一时期是病害发展的高峰期。
叶片上病斑与叶鞘上相似。病情扩展慢 时,外缘褪黄,也成云纹状,病情扩展快 时,象被开水烫伤一样,叶处快腐烂。茎 部受害初期与叶片一样,后期黄褐色,易 折倒。
在病部条件适宜时,长出白色蜘蛛网一 样的菌丝,然后缩成白色菌丝团,以后变 成黑色的菌核。
水稻纹枯病症状
病害发生规律: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也存 在于病稻草上,稻田边的杂草中,其他寄主上 或混于稻种中。但远不如稻田中的菌核多。
•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用水
•科学施肥,参考稻瘟病防治 总之施肥要使水稻生长健壮,不要过旺 或过弱。
•药剂防治
•药剂及防治时期
种子消毒 •早、晚稻用10%抗菌剂401的1000倍液 或80%抗菌剂402的4000倍液浸种2天, 兼有杀菌和促进发芽的作用。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 种2天。 •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 种2天。
在秧苗期和本田成株期,叶舌、叶耳、叶环部位也 可产生褐色或赤褐色病斑,称叶枕瘟。可导致叶片早 期枯死,尤其是剑叶叶枕瘟,在气候适宜 时,常引起 穗瘟发生。
稻瘟病症状
稻瘟病症状(rice blast)
节瘟: 病节初为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 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高湿条件下病斑产生青 灰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倒伏。
• 综合防治: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白叶枯病发病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Ⅰ.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的报告,600字
报告标题: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
报告第一部分:水稻普通矮缩病
水稻普通矮缩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常见于我国禾谷类作物,主要发生于水稻植株中,以及少量发生于小麦、燕麦、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上。

病原体是一种叫做Oryza sativa oryzavirus 1(OSV-1)的剪接病毒,主要以植株根系皮孔口处
扩散传播。

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症状表现有:根部变短、根系
进行糜烂,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植株萎缩,叶片出现等色斑点或条纹,叶片和茎枝形状变瘦,幼苗萎缩而死亡,病毒的鉴定依据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病理切片和免疫学分析来确定。

报告第二部分:水稻黄矮病
水稻黄矮病是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以水稻作物为对象,通常以“黄化症状”表现,且具有比较明显的病害症状。

病原体是一种称为水稻病毒1号(RSV 1)的单链病毒,是一
种剪接病毒,以植物根部细胞及植株根系皮孔口处为传播途径,具有比较快速的传播能力。

水稻黄矮病的症状表现有:叶片
变得黄色而缩小,有的还会有大量小黄斑点出现;老枝出现弯曲和立枯现象,而小苗则也会发生萎缩和死亡的情况;此外,还可以从植物表面看到明显的小黄斑点,病毒的鉴定依据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病理切片和免疫学分析来确定。

报告第三部分:大麦土传花叶病
大麦土传花叶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大麦作物,具有土传性。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勾子、昆虫、鼠
兔等动物,以及锈枝病的潜育期、盆栽药材的传播等方式。

病原体是一种称为大麦花叶病毒(BYDV)的一流DNA病毒,它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病毒,只要植物存在,可能就会感染到病毒。

大麦土传花叶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叶片出现深褐色斑点
状斑晒、叶边缘淡黄色,甚至出现叶片发黄、叶片萎缩的情况,病毒的鉴定依据也可以通过植物的病理切片和免疫学分析来确定。

报告结论:
本报告论述了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矮病和大麦土传花叶病的病原问题,总之,这些病害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最重要的就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使植物得以顺利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的收获量和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