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第六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_塔里木盆地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4.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里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它是一个干旱的宝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这片土地的地理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5.结合课堂所学,与家长分享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知识,了解家长对干旱地区的认知和看法,并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分享的内容。
6.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简单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独特地理单元充满好奇。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尚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解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掌握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分析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并能够探讨这些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1)请简要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答案: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气候特点是干旱,年降水量稀少。
(2)请说明塔里木盆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塔里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答案:干旱,稀少。
(3)塔里木盆地拥有丰富的_______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答案:自然资源。
2.判断题: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最西部。
答案:错误。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是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答案:错误。
(3)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山脉等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相关问题。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 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状况。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及意义。
3.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意义。
难点:明确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图片。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生)塔里木盆地。
(师)塔里木盆地中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我们却称赞它为干旱的宝地,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开发。
(板书课题)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分布图。
(师)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的储量是否丰富。
(生)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储量的1/4左右。
(转折)塔里木盆地中油气资源丰富,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开发呢?(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图及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公路图片。
(师)为什么人们在人迹罕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修建了两条公路?(生)长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严酷,交通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
随着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万古荒原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塔克拉玛干两条公路的陆续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师)油气开发了,我们怎样能将这些油气资源从沙漠里快速地运送到我国资源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呢?(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图片。
(生)通过管道运输。
(师)这个工程叫什么名称。
(生)西气东输工程。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
(师)找一找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的起点和终点,并找出一、二线工程各经过了我国的哪些省级行政区?(生)略。
(师)在图上再找一找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穿过了哪些地形区和水系?(生)略。
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分组讨论并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二、自主学习(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的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
2.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内部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3.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地区。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1.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左右。
著名的工程就是把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时要注意避免破坏,并加强对的环境保护。
三、合作探究1.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征。
(2)观察塔里木盆地交通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
观察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地点,分析其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讨论在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五、优化训练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是(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B.纬度位置偏高C.地势高D.地形闭塞2.塔里木盆地边缘分布着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 )①山地降水②地下水③塔里木河水④高山冰雪融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
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
这些做法有利于( )A.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B.保证沿线粮食种植面积C.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机会D.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4.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山脉是,这些山脉山顶都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特定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材,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干旱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2.教学难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特点;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3.教学用品:粉笔、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3
4
中国的河流课后练习
5、我国流入印度洋的外流河是()
A. 塔里木河
B. 澜沧江
C. 雅鲁藏布江
D. 珠江
6、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 黑龙江
B. 额尔齐斯河
C. 雅鲁藏布江
D. 塔里木河
7、我国下列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
①黑龙江②黄河③长江④怒江⑤澜沧江⑥雅鲁藏布江⑦额尔齐斯河
A. ①③
B. ②④
C. ⑤⑦
D. ④⑥
8、下面是四位同学进行的关于我国河流的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这些河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B. 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大西洋
C. 额尔齐斯河最终流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
D. 一般来说,我国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
9、中国最大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
A. 柴达木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内蒙古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10、“黑河是条内流河,从高大的祁连山北麓蓬勃北去,流经戈壁、盐泽,收纳万川之水,神奇
的点化了荒芜的沙漠。
”根据材料分析黑河流域的特征,你认为可信的是()
A. 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 水土流失严重
C. 位于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D.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11、表示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12、我国内流区域面积广大,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全国的5%,关于我国内流河的叙述错误的
是()
A.汛期出现在冬季 B.多为季节性河流
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通常水量随夏季气温增高而增加
13、下列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B. 河流汛期主要在冬季
C. 河流年径流量小
D. 河流属于内流河
14、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气温、夏季风 B.夏季风、冬季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夏季风、气温
中国的河流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5、C
解析:塔里木河是我国的内流河,澜沧江和珠江都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6、B
解析:我国的河流可以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其中外流河的水系流域可以分成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北冰洋流域的唯一河流。
7、D
解析:我国主要河流中额尔齐斯河是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属印度洋水系,其余属于太平洋水系。
8、B
解析: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
9、D
解析: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10、 D
解析: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
祁连山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该河不可能位于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11、 C
解析: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基本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一致,即北段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东段,南段比较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C图所示界线一致。
12、 A
解析:我国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气温高,随着冰雪融化,内流河水量增多,汛期较短;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13、 B
解析: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该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河流的年径流量较小,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塔里木河的汛期在夏季。
14、 A
解析: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到了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丰水期;外流河大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到了夏季,我国降水丰富,形成丰水期。
由此可见,内流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外流区受夏季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