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的西北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
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名胜事迹。
3. 了解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二、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地势高下升沉,气候干燥。
-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 西北地区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
2.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名胜事迹- 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 西北地区有许多闻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西安兵马俑、甘肃马蹄寺、新疆喀什古城等。
3. 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民俗风情- 西北地区以其奇特的风味和美食而闻名,如陕西的羊肉泡馍、甘肃的拉面、新疆的烤全羊等。
-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有着奇特的服饰、舞蹈和音乐表演。
4. 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 通过进修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大和国家认同感。
三、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风貌和名胜事迹。
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北地区的印象和感受。
3. 制作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体验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
4. 举办西北地区文化展示活动,展示西北地区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
四、导学评判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导学活动,能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知识掌握: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对西北地区的喜爱和敬重之情,是否能够体现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希望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大和国家认同感。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一)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能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图表等信息分析说明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
3.理解水资源缺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理解缺水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在下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①范围(界线),②主要的山脉、河流、地形区、城市。
课堂探究1.读右图思考问题:(1)判断图中三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征。
(2)比较三地的大陆性强弱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分析说明吐鲁番盆地最冷月均温比其他两地高的原因。
2. 从气候角度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堂讨论2010年11月5日,在“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提出将渤海的水引入新疆以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缓解新疆土地沙漠化的建议,引起了全国广泛讨论。
这一建议存在许多质疑和工程争议你们认为有哪些争议呢?课堂检测新疆的伊犁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
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mm)(图A)及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图A中,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2)结合图B和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3分)(3)分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条件。
(5分)(4)每年4月和7、8月伊犁河有2次汛期,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2. 了解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3.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产业;4. 能够分析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二、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介绍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2. 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探讨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
3.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产业- 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主要产业;- 探讨西北地区的旅游业和资源开发情况。
4. 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总结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奇特魅力;- 分析西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导学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2.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现状;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西北地区的重要景点或企业,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四、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西北地区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进修内容: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特点;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增进思维碰撞和交流;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思考西北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导学评判1. 学生态度:观察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判其积极性和思维深度;2. 进修效果:检查学生对西北地区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评判其进修效果和表达能力;3. 进修效果:评估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水平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评判导学过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2. 参与志愿活动或社会实践,亲身感受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现状;3. 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西北地区最新的政策和发展动态,保持对该地区的关注和了解。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产业;3. 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二、导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三、导学难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发展。
四、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
这个地区地势高大,地形复杂,有许多高山和河流。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气候条件恶劣。
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但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林业发展较好。
近些年来,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西北地区的人民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骆驼、马等动物,还有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和建筑风格。
西北地区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如羊肉串、拉面、羊肉泡馍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五、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请同砚们通过网络搜索,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3. 请同砚们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的作文,表达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敬意。
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加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增强了文化自大和民族自豪感。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关注西北地区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的西北地区导学案1

我国的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第1组任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邻国)及范围。
第2组任务: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
第3组任务: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
第4组任务:西北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第5组任务:西北地区农业类型及分布地区。
第6组任务:西北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治理措施。
课中教学设计
活动一:预习检查、查漏补缺
活动要求:
第一步:每个小组派一名成员上台,展示本组预习情况。
(其余的全班同学,认真听,快速用笔写,自己发现的问题,以便更正与补充)
第二步:本组组员根据展示同学信息展示情况,积极为小组查漏补缺。
第三步:其它组的同学,查找展示小组语言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老师对易错点点播)
活动二: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典题剖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本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气候干旱、沙漠
广布的原因?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
(2)总结图中绿洲、城镇分布的特点,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3)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4)推测本区河流的主要功能、农业类型、代表农作物,并试着分析为什么新疆的
瓜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5)指出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特点。
(6)运用图中信息,推测一下盆地内部可能的交通方式并陈述理由。
活动三:区域发展、你我助力!
“我为西北发展,献计献策!我为兴文发展,出谋划策!”(彩色卡纸呈现并收集好)。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入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片奇奥的土地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一起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开始吧!二、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4. 了解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西北地区的宣传片,感受其奇特的自然风光;2.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印象,分享每组成员对西北地区的了解;3. 贴上地图,让同砚们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四、进修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里地势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以祁连山、天山、昆仑山等闻名山脉为特色,还拥有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奇特地貌。
2. 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区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里曾是秦、汉、唐等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兵马俑、莫高窟等。
3. 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西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各自拥有奇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文化景观。
4. 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西北地区的人们有着奇特的风俗习惯,如新疆人民喜欢骑着骆驼、跳着热巴舞;青海人民喜欢唱青海戏、吃青稞酒。
这些风俗习惯反映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奇特魅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亲身体验其美丽与奇奥,让我们一起探索西北地区的奥秘吧!。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导学案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1、结合地图全面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1、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3、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一、位置与范围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6°N--50°N(2)海陆位置:内陆,距海(3)相邻位置:与、、等国相邻2.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行政范围: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
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
新疆地形“”,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
吐鲁番盆地中的湖海拔--155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
(2)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I 平原,J 平原, 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
2.气候特征西北地区是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地区,气温日、年较差,日照强,多大风,降水稀少,自向递减。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3.河湖特征(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河、湖为主。
主要河流:河、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填写出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名称:①②③④⑤(2)河流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补给为主,水量,有大片无流区;河流的径流补给与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汛期,主要出现在夏季。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西北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3.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导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3.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4. 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经济发展状况。
导学难点:1. 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2. 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经济发展状况。
导学内容:一、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
这一地区地势较高,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其中,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境内的最低点,海拔为155米;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则是中国的最高点,海拔为3000米。
二、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
此外,西北地区还拥有辽阔的草原和森林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基地。
三、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浩繁的历史事迹和文化遗产。
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北地区开始的,这里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此外,西北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如陕北的秧歌、宁夏的回族舞蹈等。
四、西北地区的特色美食和经济发展状况西北地区的美食以羊肉、面食和奶制品为主,如新疆的羊肉串、陕西的沉香羊肉、青海的青稞酒等。
这些美食不仅口味奇特,而且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此外,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新疆和宁夏的经济增长率居全国前列,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课本知识,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2. 请同砚们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3. 请同砚们就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讨论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西北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4、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与难点】
1、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3、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地理原理】
1、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现
3、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课时安排:1-2 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气候: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2)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3)天ft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2、水文:该地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湖泊多属于内流河。
内流河水文
特征有哪些?
3、植被:一-荒漠草原为主
(1)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2)为什么天ft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
4、(1)新疆的ft地牧场冬夏季方面的场所在哪?
(2)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5、近年来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种植园地表上都铺
满了砾石(上图),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砾石
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
6、坎儿井(右图),普遍于中国新
疆吐鲁番地区的灌溉系统。
坎儿井与万
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
大工程。
据图并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
征,请思考坎儿井对输送灌溉水源有什
么作用?
7、材料一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
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流域面积102 万
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
绝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绿洲经济、自
然生态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被誉为
“生命之河”、“母亲之河”。
塔里木河近年来
水量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思考:塔里
木河水量大量减少的原因?如何解决?
【课堂检测】
读下图,完成1~3 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ft地更远D.ft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
读下面“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回答4~6 题。
4、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
5、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D.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6、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7、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A 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发展其
的区位优势是:
(2)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3)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反思】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要质疑?
课堂探究案答案(中国的西北地区)
1、(1)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3)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ft北坡为迎风坡降水稍多。
2、水量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短出现在夏季,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冬季断流。
3、(1)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ft北坡为迎风坡,降水稍多,ft腰地带有生长良好的云杉林;天ft南坡,深居内陆,周围ft脉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不利于森林生长。
4、(1)新疆主要形成ft地牧场,集中在天ft、阿尔泰ft,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ft麓地带。
天ftft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伊犁马、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地区
5、⑴砾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⑵砾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6、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多沙质土壤,下渗严重,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下渗,将ft麓地带的地下水引至农田,修建了坎儿井这种水利工程。
7、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下渗严重③气候异常,全球变暖,冰川消退。
人为原因:上游大量引水灌溉,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措施:1、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2、全流域统一管理水资源。
3、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4、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课堂检测
(1)D (2)B (3)B (4)A (5)D (6)C
1钢铁工业附近有白云鄂博铁矿,便利的铁路交通,近便的水源
2水源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临近黄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可利用黄河水自流灌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3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壤盐碱化因为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处干旱地区,蒸发量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致使土壤盐碱化严重;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