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探讨
关于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考

关于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5-17T11:12:44.7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期作者: 1.王媚2崔娟3冯辉[导读] 公共气象服务不仅能极大地便利公众的出行1.王媚2崔娟3冯辉1.长治市潞城区气象局2.长治市潞城区气象局3.山西省壶关县气象局摘要:公共气象服务不仅能极大地便利公众的出行,还能有效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要求逐渐提升。
越来越多的相关从业人员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优化基层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
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现阶段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又分析了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无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研究了如何优化县级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优化策略1县级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1.1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县级气象服务从业者,无论是基础员工,还是部门领导,对于公共气象服务于基础农业的意识不断增强。
秉承以服务“三农”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丰富、拓展预警信息向外发送的形式与渠道,通过与各大媒体之间的深入合作,及时将重大灾害性天气变化情况向社会各界发布;此外,不断加强对各媒体机气象信息发布情况的监管,及时补充或订正相关信息,确保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严谨性、规范性;逐步加强气象灾害信息传递相对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号发布系统,确保多种信息传递方式互备,做到灾难发生时,预警信息至少通过一种发布渠道送达到农村。
1.2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提供公共气象服务就近几年来公共气象服务对农业的服务来看,服务对象已经不局限于对大众农业提供泛泛服务,更多的是因地制宜,不断调整思路与做法,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1]。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趋利避害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为了向农业抗旱灌溉提供有效气象服务,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服务能力建设。
公共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预防工作

公共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预防工作1、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公共气象服务不仅对气象领域特别重要,也在灾害防御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其作为气象灾害预防工作的依据、气象领域的“领头羊”,只有及时并且准确地预测预报,才能为极易发生气象灾害的地区提供气象预警,让当地的人员做好防御工作,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与此同时,气象局与相关救灾部门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监测预警能力、防御能力、采取救急措施的能力等,真正发挥公共气象服务的作用,为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做好保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修护航。
2、如何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提供公共气象服务2.1 制订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计划不同的地区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不同,所以在制订灾害防御计划时,必须要结合当地容易发生的灾害特点。
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当地之前发生过的气象灾害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相应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当地容易发生灾害的数据库,并结合之前灾害的应对措施与我国现阶段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要求,制订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计划,计划须完整、有条理且可行,以保证灾害发生时“有法可依”。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需要气象人员扩大气象覆盖的范围,保证气象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2.2 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体系建立气象监测站是进行气象预测的第一步工作。
气象监测站的建立需要考虑当地居民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程度和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率、影响程度,尽量满足居民需求。
在进行气象预报工作时必须考虑其时效性、准确性,特别是在发挥气象服务的预警作用时,必须要保证预报工作的精细。
由于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不同、造成的影响程度不一,所以在进行气象预报工作时,需要对灾害发生的频率、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多发且影响范围广、程度严重的灾害,以提高气象监测系统的服务质量,制订不同气象灾害的防御计划方案。
3、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3.1 使用科学手段制作气象预警信号为了便于气象部门进行管理,需要对气象预警信号的制作与发布的流程进行规范,准确规划出不同灾害的预警级别,从而提高预警信号制作效率,并且预警信号需要包括灾害的时间、等级、区域以及相应的防御提示,及时、简洁、明确地提醒当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以及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强降水引发的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应对和减轻强降水灾害的过程中,决策机构和气象服务部门起着关键作用,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气象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的内容包括提前预警、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灾害应对指导等。
首先,提前预警是重要的环节。
根据气象系统对降水系统的检测和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气候模型的运行结果,可以准确预测强降水事件的可能发生地点和强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短时间内紧急发布的天气预报,提醒民众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到降水影响的区域,如山区、河口和城市下水道堵塞的地区。
其次,灾害风险评估是灾害性天气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降水系统的深入分析,气象服务部门可以对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
这些危害评估结果有助于决策机构制定应急预案,指导灾害应对工作,提高灾害的防御和救援能力。
例如,对于可能引发洪水的区域,可以提前安排疏散演练,加强河道堤坝的抗洪能力,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
最后,灾害应对指导是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的关键之一。
气象服务部门在强降水发生前后,需要向决策机构和民众提供准确的灾害应对指导。
例如,对于可能引发泥石流的降水区域,可以提前建立监测系统,全面掌握降雨情况,及时发布灾害应对指引。
同时,还可以通过传媒等渠道普及灾害应对知识,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灾害防范能力。
通过这些指导和措施,可以减轻强降水引发的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实施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首先,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对降水系统的监测和识别能力。
其次,完善气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提高对强降水事件的预测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将气象数据和模型结果与地质、水文、城市规划等信息相结合,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逐步建立起农村环保体系,让环保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能够深入人心,大家一起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维护环境的保护,对不按照规定执行的企业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让制度深入人心,让法律全民普及,让环境保护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重点工程。
3.3 注重生态环保农业生产,鼓励生态环保种植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批无公害基地,加大科研投入和研发,形成真正的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利用新型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建设,新型可循环利用的沼气工程进行牲畜养殖,使用有机肥料进行蔬菜和农产品的施肥代替传统的化肥农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标志着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在国民经济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不可逃避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农村环境的保护是接下来一个阶段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形成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体系,有助于加快小康社会的进程,也有助于我们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农村走上快速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1] 魏晋,李娟,冉瑞平,等.中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学报,2010(09).[2] 马淑珍,唐跃军.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1(6).[3] 曾瑞.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民参与的关联度[J].重庆社会科学,2017(2).在气象服务工作开展中全面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各类气象灾害发生现状日趋复杂。
相关部门要将灾害救助转变为灾前预防,从单一化灾害控制转变为综合性灾害控制,从全面控制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从根本上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控能力。
在当前全新的发展形势中,对气象工作全面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要集中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拟定针对性控制对策。
如何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防御策论

国地 理环境 特 殊 、 地形 地貌 复 杂 、 立体 气候 突 出 ,自然 灾 害种类 多 、 分 布广 、 强度大、 频率高,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 造 成 的损 失 占全部 自然 灾 害损 失的 7 0 %以上 ,每 年受 气象 灾害 影 响的人 口 约6 亿 人 次 ,农 田受 灾 达 5 亿 多 亩 。做好 气象 防灾 减灾 工作 , 有 效避 免气 象 灾 害对 经济 建设 的破 坏 , 这也 是经 济建设 工 作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减 灾 即增 效 , 切 实做 好 防灾 减灾 工作 ,是促 进经 济社会 发 展 的迫切 需要 。加强 气象 防灾 减 灾能力建设 ,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 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减少人员伤
影 响时 间更 长 、 造成 损 失更 多这 一趋 势 和特点 , 气象 灾 害造 成 的损失 和影 响 日益加重 , 我国将长期处于气象灾害的高风险之中。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民群众安康福祉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在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等方 面面 临 的新形 势 日益严 峻 ,面临 的新挑 战 日益加 大 。 2 . 2党和 政府 、广 大人 民群 众 要求 和期 望越来 越 高 的压力 日益 加大 随着 经济 发展 和社 会进 步 ,以人为 本 、关 注 民生 ,科学 发 展 、和谐 发展 的理 念 日 益深 人人 心 , 广 大人 民群 众 和社会 各界 对 气象 防灾 减灾 的要 求越 来越 高 , 期 望越 来越 大 。 正 如 回 良玉副 总理 所强 调指 出 的 , 气象 工作 从来 没有 像今 天这 样 受 到各 级党 政领 导 的高度 重视 , 从 来没 有像 今 天这样 受 到社 会各 界 的高度 关切 , 从来 没有 像今 天这 样受 到人 民群 众 的高 度关 心 , 从 来没 有像 今天 这样 受 到 国际 社会 的高 度关 注 。 这 既 是气象 事 业发 展 的 良好 机遇 , 更是 一种 实 实
如何更好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如何更好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发布时间:2023-02-03T03:23:02.14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8期作者:何小玲廖素慧吴家旺[导读] 气象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气象防灾减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关键内容。
何小玲廖素慧吴家旺广东省阳山县气象局广东清远 513100广东省佛冈县气象局广东清远 511600广东省连州市气象局广东清远 513400摘要:气象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气象防灾减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关键内容。
因气象灾害问题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有效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本文对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拟定针对性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执行力;工作方式在不同类型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出现较多同时也是最为严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具体覆盖面积非常广泛,对于社会现代化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显著负面影响。
气象灾害具备危害性,与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存在紧密关联。
一、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防灾减灾认识水平较低俗话说:防患于未然。
基于有效预警才可以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当前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为防灾减灾防控水平较低,与当前社会整体经济建设情况并不吻合[1]。
近几年,我国社会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发展进程中因为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社会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共同影响之下,不同地区自然灾害出现可能性逐渐提升,因此也就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更加严苛规定。
而目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发展受到阻碍,综合管理效果比较有限,难以有效应对社会现代化建设基础要求。
(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方式单一丰富多样化工作方式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落实的关键保证,但是部分地区财政紧张,防灾减灾工作仅仅采取监管检查一种方式,社会参与度较低,和社会机构合作十分有限[2]。
且防灾减灾工作结构相对单一,灾害出现以后支出十分有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有限,防灾减灾工作处于被动化落实状态。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

理 论 研 究 苑
2宰 霸 科1 3 0年 1嚷 技第期
气 象灾害 防御工作 与公共气象服 务的探讨
聂 燕 红 ,王立 民 ,赵 佩 红
( 东省江门市新 会区气象局 ,广东江 门 5 9 0 广 2 1 0)
摘 要 为 落实 《国务 院关 于进 步加 强气象灾害 防御工作 的意见 》,中国局积极应对 气候变化 ,着力提高公 共气象服务 能力 ,加强气 象 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结合我 省实际 ,提 出了做好公共气 象服务引领气 象事业发展 的理念和 五项措施 ,为进一步做 好气象灾害 防御 工作 ,提
2 切 实加 强做 好公 共气 象服 务 、气象 灾害 防御 工作
1 )编制并实施气象灾害 防御规划 。结合 当地气象灾害特点 ,深入 开展气象灾害普查 和风险评估 , 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 , 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 国民经济和神会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 编制本级 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 灾害防御规划 ,并逐年安排组织实施 。有关部 门 在建设规划编制及项 目立项中要 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 性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的覆盖率 ,避免和减少气 象灾害 、气候 变化对重 要设施和工程项 目的不利影响 ,最 大限度的减轻因气象灾害所造成 的损
防 雷 、节 庆气 球 的升放 等 内容 。 2)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 队伍建设 。加强人工影 响天气 、防雷 、
1 充分理 解认 识公 共气 象服 务 充分理解认识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 发展的理念和做好 灾害 防
御工作的内涵意义 ,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基础 ,加快各级气象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切实增 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综合 防御 、应急处置和 救助能力 ,真正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提高全社会 气象灾 害防御水平。
气象服务在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

气象服务在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自然灾害就像是一位不请自来且脾气暴躁的访客,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每一次它们的肆虐,都让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而在与这些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气象服务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气象服务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这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第一道防线。
想象一下,在台风来临之前,如果我们能够提前知道它的路径、强度和预计到达时间,那么就可以提前做好人员疏散、物资转移等工作,从而大大减少损失。
气象部门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天气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一旦发现有可能形成自然灾害的气象条件,就会迅速发布预警信息。
这些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传递到每一个人的手中,让大家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例如,在暴雨来临前,气象部门会提前发布暴雨预警,提醒人们注意防范城市内涝、山洪暴发等灾害;在寒潮来袭时,会提醒人们增添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农作物受冻。
及时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让我们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有更多的应对之策。
其次,气象服务有助于科学制定防灾减灾策略。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盲目的应对往往是徒劳的,只有基于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气象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是制定防灾减灾策略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防洪工作中,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预测,水利部门可以提前调度水库的蓄水量,合理安排泄洪,从而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品种,采取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措施,降低干旱和洪涝对农作物的影响。
通过气象服务提供的科学数据和分析,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更加精准地制定防灾减灾方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再者,气象服务能够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探讨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现象频发,气象灾害频率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
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需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提供更好的公共气象服务。
本文将探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并
提出一些建议。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雷电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有通过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
工作,才能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
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应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
能力,提高对灾害的应对速度和准确性。
公共气象服务是保障社会各界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气象信息已经成
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全面、及时地向社会公众提
供气象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部门应通
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包括气象预警、气象预报等,提高社会公众
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针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两方面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
气象部门应配备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并建设完
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监测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加强气象预警能力,提
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让公众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二、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和减灾救灾工作。
气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完善的气
象灾害防范计划和措施,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减灾救灾力量,一旦发生气象灾害,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推动公共气象服务的多样化和普及化。
气象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提供
气象服务,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气象信息。
推广
气象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建立气象信息公共查询系统,方便公众随时查询气象信息。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常常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来共
同应对。
各国气象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气象灾害防范和减灾救灾计划,共享气象信
息和科研成果,共同提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是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加强
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和减灾救灾工作,推动公共气象服务的多样
化和普及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象灾害,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的生产生
活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认真落实上述建议,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