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总结修订版传播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53.选择性接触: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鸸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的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54.意见领袖:在人们作出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4.“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传播学名词解释135个

传播学名词解释135个

传播学概论1、传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具有“公共”、“社区”的意思,经过约定俗成演变成今天的“传播”、“传递”、“沟通”的意思。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是一种行为(人为主体),一种过程(动态),一种系统(综合性)。

他主要包括: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研究方法、文化传播学、传播学研究专题、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广告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科、影视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总结: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2、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有以下三种说法:共享说:(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劝服说:(传播是有目的的影响别人的一种行为)、反应说:(传播是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

3、传播的四要素:传播者(信源)、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方式或渠道(信道)、传播接受者(信宿)4、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涉及1)自然科学-研究传播媒介的技术性支持。

2)社会科学-揭示社会信息和传播的规律。

3)人文科学-思考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价值性问题。

传播学的一般理论包括:信息理论、符号理论、意义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反馈理论、模式理论等,是关于一般传播规律的总结。

传播学的分支理论包括: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内向传播学。

5、“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是传播学的方法论。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3.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4.自我传播:就是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进行沟通。

5.人际传播: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信息交流,亦称为亲身传播,它还包括,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传播。

广义的则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的层次。

6.群体传播:及团体传播,有时也称做小团体传播。

是指人们在“群体”X围内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乎个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7.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既有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9.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比表述,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10.模式:是一种简洁地表现“理论”的手段,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11.编码:即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这个过程也叫“符号化”。

12.译码:可称作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也叫符号解读过程。

13.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

在传播过程研究中,指传播过程中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粗反应。

14.奥斯古—施拉姆模式:提出,意味着与传统模式的决然决裂。

这个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功绩是引申了“传播单位”的思想。

他们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

都兼有传者和受者这两种身份,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能,即2+4定律。

这样,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被细分为六个,即发信,符号化,受信,符号解读,讯息和媒介。

15.传播学研究的“综合化”: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他的研究视野是相当广泛的。

对象的多样性传播学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1. 传播学:研究信息传播与传播媒介对社会、文化和个体产生的影响的学科领域。

2. 传播过程:指信息从发出者传递到接受者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3. 传播媒介:信息传递的工具或渠道,如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可实现信息的发送和接受。

4. 信息源:信息的产生者,即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其他机构。

5. 编码:将信息转化为可传输形式的过程,将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以便传达给接收者。

6. 传输:将编码后的信息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传递的过程,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送给接收者。

7. 解码:接收者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理解和解读的过程,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内容。

8. 接收:接收者对解码后的信息进行感知和接受的过程,将信息融入到自身的识别系统中。

9. 反馈:接收者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反馈和回应的过程,可以是口头或非口头的方式。

10. 传播效果:传播过程中信息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可以是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11. 大众传播:信息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向大量人群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如电视、广播等媒介。

12. 个体传播:信息在个体之间传递和沟通的过程,常见的形式包括口头交流和社交媒体等。

13. 社交媒体: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新兴传播媒介,通过用户生成内容和社交网络的方式传播信息。

14. 传媒:传播媒介的统称,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社交媒体等。

15. 传播行为:指个体或组织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活动,包括信息创造、选择、传递和反馈等。

16. 观众研究:研究接收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特点、需求和态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服务受众。

17. 市场传播:指商业组织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和媒介进行商品推销和品牌宣传的过程。

18. 内容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和评价传播内容的特点和效果,以揭示其对接收者的影响。

19. 媒介效应:传播媒介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媒体暴力效应、媒介框架等。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1,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符号化: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它符号的活动。

4,符号解读: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6,传播情境: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7,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8,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9,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0,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1,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12,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13,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会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为信任的态度。

14,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15,下行传播:有关组织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

16,上行传播: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

17,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8,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9,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意义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对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4、传播者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拉斯韦尔模式又叫“ 模式,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

主要包括Who (谁)、Sayswhat (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6、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7、群体压力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迫使个体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和多数人保持一致。

8、流言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9、大众传播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0、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境“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1、媒介技术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2、把关模式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的,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的名词解释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是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的学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30、40年代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诞生于美国。

当时的传播学具备了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传统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

基本含义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

由于传播是人的一种基本社会功能,所以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精神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

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传播学还要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所以,人们称它为交叉学科,意思是处在多种学科的十字路口。

各种社会学科的理论又往往成为传播学理论的一部分。

但是,传播又有它自身的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能代替的。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Communication fundamentals (definition)1, Communication theory: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rocess, with communication being an antecedent, a covariate, or an outcome; it drives from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search.描述了沟通和社会过程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行沟通,协变量,或一个结果,它来自科学传播研究的驱动器。

2, Falsifiability: the ability to be falsified (disproved).证伪:能够被伪造(反驳)。

3, Survey: involves interviewing a sample of people through face-to –face, telephone, mail, or the internet about their use of media,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or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project the results to the study population.调查:包括访问了通过面对面,电话,邮件,或对他们的媒体使用互联网的人的样本,知识,态度,行为或其他方面,为了项目的结果,研究人口。

4,Experiment: involves randomly assigning subjects 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onditions, with those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 given exposure to certain stimulus (message) while those under control condition given no exposur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message.实验:随机指定科目涉及实验和控制条件,实验条件下暴露者给予一定的刺激(消息),而没有曝光控制在一定的条件,以评估该消息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I & Me: (主我与客我)The I is the impulsive,(冲动的)unorganized,(无组织的)undirected,(无向的)unpredictable part of you. (不可预知的你的一部分)The Me is the generalized other, made up of the organized and consistent patterns shared with others.。

客我是广义的,由有组织的和一致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2. The Looking-glass Self: (镜中我)This theory explains socialization (社会化)as a reflection process (作为反射过程中)in which a person develops a self-image that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how other people view him/her. (一个人发展的自我形象,构建基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她)In this way, a person is socialized by trying to adjust their self-image.(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社会化试图调整他们的自我形象)
3. Time-biased media:(偏向时间的媒介)Time-biased media could carry information and messages that last for many generations,(时代)but tend to reach limited audiences, (但往往达到有限的观众,如粘土、石碑,.手抄手稿等等。

)such as clay, stone tablets, hand-copied manuscript and so on.
munication effect: Communication behaviors(行为)with persuading(说服)motivation(动机)exert changes about mental, attitudes and action on audiences. 传播效果:带有劝服性动机的沟通行为,会对观众精神,态度和行动上产生变化。

5.Opinion leader: (意见领袖)People who are active in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have many information channels, and they can often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for others and can influence others.(在信息网络活跃的人,和有很多的信息渠道,他们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和建议,可以影响别人)
6.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 (两级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from the mass media first reaches “opinion leaders” who filter (过滤器)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gathered to their associates, with whom they are influential.
(信息)先从大众媒体沟通达到“意见领袖”过滤信息聚集在他们的同事,与他们都有影响力。

[先面向影响者做营销,再激励影响者面向大众做营销]
7. Agenda Setting Theory:(议程设置理论) Mass media report an issue or not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erception 感知on the subject. 主题However, mass media highlights 强调an issue will cause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大众媒体报告一
个问题或没有直接影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然而,大众媒体强调一个问题会导致人们更加关注这个问题。

7.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沉默的螺旋理论This theory stipulates规定that individuals have a fear of isolation,个人有对孤独的恐惧which results from the idea that a social group or the society might isolate, neglect, or exclude us due to our opinions. This fear of isolation consequently leads to remaining silent instead of voicing opinions.结果认为一个社会团体或社会孤立,忽视或排除由于我们的意见。

这种恐惧的孤立从而导致保持沉默而不是表达观点
9. 5 development stage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The stage of oral language medium; The stage of words medium; The stage of print medium; The stage of electronic medium; The stage of network medium.人类传播的五个发展阶段:口语媒介的阶段;文字媒介的阶段;印刷媒介的阶段;电子媒介的阶段;网络媒介的阶段。

10.Characteristics of sign:符号的特点(1) Referring: a sign stands for something, but it is not the thing itself. (2) Arbitrary & Stipulation: Meanings of signs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people in different contexts. (3) Developing.
(1)提到:一个标志代表什么,但它不是事物本身。

(2)任意和规定:标志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3)发展。

11. Functions of nonverbal signs: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Nonverbal signs can carry information without any need of words; Nonverbal signs may reinforce or expand verbal information; The verbal and nonverbal channels may transmit apparently incongruent, which could express real ideas.非语言符号可以携带信息没有任何需要的单词;非语言符号可能会加强或扩大语言信息;语言和非语言频道可能传播显然不一致,这可能表达真实的想法。

11.Marshall McLuhan’s media theory: The medium is the extension of man;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Hot medium and cool medium; Global village.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热介质和冷却介质;地球村。

12.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ge of network medium: Incomparable timeliness; Massive and opened communication content dissemination; Two-way and
interaction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Personalize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网络媒介的阶段特点:无与伦比的及时性;大规模和打开通信内容传播;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个性化的通信环境。

14.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gatekeeper: Political and legal factors; Economic factors;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s; Audience; Personal factors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信息;沟通组织;观众;个人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