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篇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回忆录式冒险小说,《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随主人公一起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更能够随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5个字,会写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4、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6、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能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7、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8、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9、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10、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四部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能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三、单元教学重点1、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四、单元教学难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六、单元课时划分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2课时6、《骑鹅旅行记》节选 1课时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课时口语交际:同一本书 1课时习作:写故事梗概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快乐读书吧 1课时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6.骑鹅旅行记(节选)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6、小组复述课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语,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俗,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学设计2. 课文《草原》、《腊八粥》、《北京的春节》等3. 重点词语:生字、词语4. 主题思想:生活中的美好、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阅读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单元包括《草原》、《索溪峪的“野”》等文章,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口语交际:组织学生就单元主题进行讨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鼓励创新和表达个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明确标注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关键词: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和概念。

3. 结构图:展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写作作业: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3. 思考题: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策略。

3. 自我提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都有所提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荷塘区红旗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科教案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介绍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旨在贯彻教育部的课程改革要求,通过精细化教学设计和学生需求导向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掌握核心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本单元教学设计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紧扣教材特点,注重知识体系和能力的构建。

第二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对上册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更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课程内容涵盖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同时本单元教学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多样的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拓宽视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第二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跨学科融合目标: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结合历史学科,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文学术语和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文学术语。

这包括但不限于生词、生字、短语的理解与运用,文学术语的含义以及其在文本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部分。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相关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园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1. 知识与技能: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探索第二单元的魅力。

你们准备好跟我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了吗?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我们要像认识新朋友一样,记住这些字词的模样,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

学习文本中的精彩句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学会如何把这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都有很大帮助。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情境,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体验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用文字去记录我们的成长故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

例如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如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等。

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等方式,共同攻克这些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也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增强学习效果。

2. 过程与方法:我们先要研读课本中的“语文园地”内容让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骑鹅旅行记(节选)
口语交际
1
教学目标
1. 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

4. 通过把握文章脉络,总结全文梗概,大致理解文意。

5. 了解小说文学的趣味性,体会文章详略对于情节的作用。

6. 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7. 围绕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8. 回顾本单元课文,研究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9. 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10.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学会表达。

11. 通过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感受名家的写作风格。

回顾
本单元课文,研究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

12. 能沉下心来读世界名著,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
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13. 快乐读书吧!。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生:诚信。
师:很好,诚信是科学家非常重要的品质。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如何做到诚信呢?
2.教学难点补充: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如《金蝉脱壳》一课中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蝉变成成虫的过程。
师:很好。那么这个过程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相关描述。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走进科学”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单元选文包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不能失信》、《金蝉脱壳》等课文,通过讲述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人格师在授课时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引导,给予个别辅导。
2.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不同,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用生动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于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验、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科学原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提问、探究的科学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补充: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家如何通过观察、提问、探究来发现真理的过程。例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2.第一课时:《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冒险精神、坚忍、有毅力、有智慧、勇敢、果断、勇于进取……)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好处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精彩片段十分详尽地描写了鲁滨逊的心理活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令人读起来兴味盎然。

)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自由交流)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

(1)他(鲁滨逊)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

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

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

(2)我现在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

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

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寂和绝望。

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

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

(4)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好处)”和“不幸(坏处)”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

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5)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感悟精神。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4)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1.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艰难和挫折,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来体会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起的崇高品质。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集体的共识。

1.阅读选段,了解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尼尔斯的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体会故事乐趣。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自由交流)2.出示尼尔斯的图片,导入新课: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如果能骑在鹅背上旅行就更刺激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骑鹅旅行记》的节选部分,看看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简介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刨(páo)虫子潺潺(chánchán)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男孩尼尔斯调皮捣蛋,好捉弄小动物,常惹母亲生气,被小狐仙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

他想去找小狐仙讲和,院子里却没有动物愿意帮忙。

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的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紧紧抱住鹅的脖子,被雄鹅带上了高空。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分别介绍了“变成狐仙”“动物控诉”“骑鹅飞行”等情节。

四、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讨论:男孩尼尔斯经历了哪些奇妙的变化?(1)变成小狐仙。

①男孩发现自己有了什么变化?(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②男孩希望变成这个样子吗?(男孩不希望变成这个样子,他希望这是一场梦、一种幻觉,他希望当他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就可以变成从前的样子。

)(2)动物的控诉。

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他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

一只麻雀看见他叫起来,平日里经常被他欺负的鸡、鹅、猫、牛都开始控诉他的劣行,他完全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3)骑鹅飞行。

男孩是怎样开始骑鹅旅行的?(家中的一只雄鹅想跟随大雁一起飞行,他怕雄鹅不见了,父母会伤心,所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雄鹅起飞后,他被带到高空下不来了,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儿和不处于危险的境地,他只能爬到鹅的背上,并且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就这样男孩的骑鹅旅行开始了。

)2.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淘气、调皮、勇敢、有孝心。

)3.通过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能恶作剧、要爱护动物、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淘气、调皮、勇敢、有孝心的小男孩。

在今后阅读文章和著作时,我们要学着评价人物,记得评价人物时要全面。

2.飞上高空的尼尔斯还会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呢?课下请同学们拓展阅读《骑鹅旅行记》。

骑鹅旅行记(节选)(调皮、淘气)尼尔斯→小狐仙骑鹅飞到空中1.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让学生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主人公尼尔斯的特点。

2.教学时借助直观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带领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人物形象。

1.阅读选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熟悉的儿歌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完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这首儿歌就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电影中的一首插曲,我们中国的孩子也会唱。

这本书在世界上影响甚广。

2.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汤姆的世界,看看他有哪些惊险的经历。

3.简要介绍作品和作者。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之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演说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萨契尔太太、波莉阿姨、汤姆、贝奇、哈克、道格拉斯寡妇、萨契尔法官、印江·乔埃及镇上的人们。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选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

先讲述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汤姆、贝奇回来后村里欢乐的场景。

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

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过。

最后讲述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奇,从萨契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