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
高中语文《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时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时教案
授课人:王艳会授课班级:高一三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如何找到最佳立论角度,总结选取立论的一般原则。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的训练,突出逆向思维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新课
(一)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1.请同学们围绕“门”进行思考,可以确立哪些观点?
2、阅读寓言故事,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3、总结对一个事物或材料立论的切入的角度:
4、话题讨论《伯乐与马》
(二)总结发散思维特点及表现形式
(三)反弹琵琶,逆向思维训练
(四)巩固练习《拔萝卜》,拨开云雾见“真金”。
(五)总结选取最佳角度立论的方法
三、拓展练习请你敞开思维的大门
四、情感熏陶送君一席话
板书设计: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正面准
反面深
侧面新。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历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立论的含义,认识到选取立论角度的重要性。
2、掌握多种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并能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3、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材料进行分析,确立有新意的论点。
2、难点(1)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2)在众多立论角度中,选择最恰当、最有价值的角度进行写作。
三、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法通过对示例材料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尝试总结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2、小组讨论法针对同一材料,与小组同学交流各自的观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实践演练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选取立论角度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写作中,确立一个正确、新颖、深刻的论点是至关重要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学会多思善想,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
那么,什么是立论?怎样才能选取好的立论角度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知识讲解1、立论的概念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
2、选取立论角度的重要性(1)角度新颖,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脱颖而出。
(2)角度恰当,能更深入地剖析问题,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3、选取立论角度的原则(1)准确性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推敲。
(2)新颖性尽量选取与众不同的角度,避免人云亦云。
(3)深刻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4)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的材料和写作目的,有的放矢。
(三)方法指导1、多角度思考(1)从材料的不同对象入手例如,对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兔子的角度立论,批评其骄傲自大;也可以从乌龟的角度立论,赞扬其坚持不懈;还可以从比赛规则的角度立论,探讨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2)从材料的不同侧重点入手以“滥竽充数”为例,可以侧重于南郭先生的角度,批评他的弄虚作假;也可以侧重于齐宣王的角度,指责他的管理不善;或者侧重于齐湣王的角度,肯定他的改革创新。
(山东)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三学案:多思善想学(精)

卜庆凯【学习目标】1. 学会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打开思路,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2. 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3. 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重点难点】1. 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并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分析并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课前预习】1. 课内词汇挖掘内涵新颖香菱作弊腐败寂寥倔强洗濯狗吠晶莹2. 每日成语: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柔情似水: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 。
切中时弊: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提纲挈领: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
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3. 读背任务(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4)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论语》)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4. 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本内容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一)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廩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思考可以有多个角度,写在下面。
1.考:从正面思2.从反面思考:3.从 侧 面 思考:(二)找出下面这则文言材料中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 山后山,何地不有?” (清江盈科《雪涛小说》)(三)下面这则材料提炼出三种观点,分析它们是否正确。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你看到了什么?1请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来。
2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3学习目标一、多思善想,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二、筛选整合,在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学会选取最佳角度4客观物象之立论请以“雪”为题,至少写出三个以上的论点。
洁白(颜色)冷酷(温度)善变(形态)掩饰(现象)……客观特性|象征意义5客观物象之立论1、形态:流动、无形、柔美、磅礴……2、现象: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寓意:惜时;包容;坚持;韧性;求变;不惧挫折;永不停步……思考:“水”的哲学意味,试着提出三个以上论点。
6北京2014APEC会议中“上善若水”7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
无所滞,而生其形,静。
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乎,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8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
解后多思善想

3 g =2 m( 一 )=2 凡= p] , m 3 n ,
. n
岫
,
△ = m 。 一 4n = m 一
j I I
≥ 0
解得 m
≤ 2 即 P +q≤ 2 , .
以其 中三 个论 断作 为条 件 , 余下 一 个 论 断作 为 结论 , 出你认 为正 确 的一个命 题 写 . 该 题联 系 的知 识点 有 : 线垂 直 、 面垂 线 线 直 、 面垂直 的判定 与 性质 , 可组 成 四个命 面 共 题, 但学 生一 般 写 出答 案 后 很 少 再 去 思 考其
思路 6 《 等式 》 等 号成 立 的 条件 是 P :不 . = q = 1 联 想 平 均 不 等 式 . + 1+ 1≥ , p
3 P =3 q p, + 1 1 3・ g : 3 , + ≥ 9两
思路 3《 :函数 》 .
函数 的 凸 凹性 、 函数 图像 , 到 本 章 复 习 受 题 1 7页 第 3题 启 0 发 .函数 f )= 。 (
率. 那么解 题后 怎样 进行 反思 呢 ? 1 思联 系 , 网络知识 , 实基 础 夯 对 于一些 思考量 比较 大 的小题 , 解题 后 , 领悟 并思 索解 题 中所 涉 及 的数 学 知 识 点 , 查 漏补 缺 , 利 于学生 夯实 基础 , 有 并使 知识 系统
同一道题 , 同的角度 去分析研究 , 从不 可能会 得 到不 同的启示 , 从而引出多种不同 的解法 , 通过 不同的观察 侧面 , 使学 生 的思 维触角 伸 向不 同 的方 向, 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 . 例 2 设 P >0 q>0且 p , , +q 3=2 .
2 p ( +q gP )> P + q p ( + q qP )> ( P
必修3作文训练一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第一、第二课时一、教材依据:人教版新课标试验教材必修3表达交流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设计思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懂得议论文的一般要素。
在把握议论的要求的基础上,多思善想,具体到这一单元,就是怎样确立一个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浮想联翩,异想天开,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侧面看待事物,得出独到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启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侧面看待事物,得出独到的观点。
五、教学难点:1.在发散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好的论证角度,构思文章。
六、教法选择:讲授――课堂训练――片段练习――整篇作文七、学法指导:搜集材料――分析发散――选择立论的角度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个适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材料。
九、教学过程:㈠导语设计:超出思维的常规误区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如果我用这题来考你,你应该怎么做?思维要走出常规,要善于创新。
(不一定土地都是平的呀)㈡讨论思考我们熟悉的南郭先生的故事学生讨论后,小结并明确: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㈢方法导引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和老师的小结,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PPT课件【优质课件】58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 论的角度》PPT课件 【优质课件】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高中语文必修一“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写作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写作训练写作佳苑2013-05-07 09135d56b7b40102e6b3高中语文必修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写作训练写作目标1、通过对比筛选,学会选取适当的立论角度。
2、培养学生遇问题能从多角度进行思维的品质。
写作重点学会在筛选中选取立论的最佳角度。
课前活动一、印发材料,认识多角度立论的含义。
1、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多角度理解。
从正面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从侧面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以可乘之机;可以认为是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可以认为是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不予揭露。
从反面思考,可以认为是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挖掘出这则材料不同方面的内涵。
2、对《祝福》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1)揭露“四权” (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对中国妇女的迫害。
(2)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在它的全部描写中,包含着打碎这个精神枷锁,改变那不合理的社会的强烈呼吁,包含着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从中我们可以见到鲁迅这个伟大的现代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巨大身影。
(3)道德说《祝福》属于‘为人生’的作品,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关于道德的主题。
旧道德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它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祝福》便是在揭露旧道德本质的同时,,揭露了中国国民性的弱点, 批判了中国的人生。
(4)倾诉说《祝福》的深刻处在于表现了人性中的倾诉欲望,并沉痛地呼吁人类应当懂得他人的倾诉,在相互承接倾诉中,逐步达到人类大同。
(5)人生痛苦说有人从“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样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观察《祝福》,强调了除社会力量之外的自然力量对祥林嫂的摧残,如病之灾,如狼之灾等等。
鲁迅的小说没有给他的人物“明指或暗示出路,相反常常向读者表明生活没有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观点
1.适者生存。2.不能姑息迁就。 3.骗,终非长久之计。4.动动真格如何。 5.要顺应时代潮流。6.改革才会有发展。 7.弄虚作假者戒。8.既要声势,更要行动。
9.形式主义要不得。10.做个“野猪”又何
妨。
《香菱学诗》
• 1.从香菱苦学的角度 • 2.从林黛玉指导得法的角度 • 3.从香菱急于“做个诗人”的角度
请将下列熟语翻新
(1)眼见为实 (2) 近墨者黑 (3)嘴上没毛,做事不牢 (4)知足常乐 (5)后生可畏 (6)艺高人胆大 (7) 开卷有益
参考文题
(1)眼见未必为实 (2)近墨者未必黑 (3)嘴上没毛,做事照样牢 (4)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5)姜还是老的辣 (6)大意失荆州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7)尽信书不如无书 纸上谈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 戕害
二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
• 反弹琵琶:来自 敦煌壁画中的一 种舞姿造型。喻 指突破常规的思 维和行为;从反 面看问题,与常 规事物对着干。
逆向思维
• 又叫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 种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 自己不同的看法。另一种是对一般的常用 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 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水
关于“水”的名言警句
• 1.逝者如斯。——孔子 • 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子 •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
• • • • • •
•
4.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荀子· 劝学》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宫》
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 魏征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 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尽数》
1.水无形,随容器而安。
人处于被动或逆境时要随遇而安。 • 2.水滴石穿。目标专注 同时具有韧性和毅力才能成功。
• 3.海纳百川。 为人宽容和有爱心最重要。 4.水沾染污垢,自己也变得浑浊。 人则应保持自身纯洁,出淤泥而不染。 • 5.水是柔韧的代表,婉转地折败了刚硬,即 便抽刀断水亦无用。 • 生活中也不要处处逞强,平和低调的人更易 成功。
何为最佳立论角度
• • • • • • • 1、切口要小 2、准确深刻 3、积极健康 4、适合自己 5、有话可说 6、针对性强 7、新颖脱俗
• 注意: • 1、一篇文章只能有 一个论点,可以有 多个分论点。 • 2、论点必须是一个 完整的句子。
课外延伸
1.请对“雪”进行发 散性思维,写出三 个以上的主题。
2.你认为最遥远的距 离是什么?可以从 哪些角度立论?
2.针对性
• 一位外籍教师有感于我国某些学校考试作弊之风盛 行,在报上发表《作弊何时休》的批评文章,于是 某高中布置学生写作文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这些 作文大致上分别选取下边角度展开议论:
1.批评现行考试制度,认为考试的内容、形式和 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产生作弊的根源。 2.批判弄虚作假的社会风气,认为作弊是社会腐 败的孪生兄弟。 3.批评某些学生只要分数,不讲诚信,认为提高 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根绝作弊的重要途径。
能力提升
选择最佳立论角度
立论-----提出论点 立论角度: 1.正面和反面;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 角度就不同。
1.新颖性 材料: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 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 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 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 电线杆。
提示:和“水”相关的词语、成语、名句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 这些在词语中赋予生命的水,都分别有什么含义?或者想一下 “水”有哪些特性,有多少特性,就有多少立论的角度。
打开思维的角度
• • • • • • • • • • 形状 特点 功用 成因 物和物之间的关系 俗语和名言警句 事物的象征意义 正面思考 反面思考 侧面思考
知识积累
•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 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 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 多维发散状。它包括立体思维、平面 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横向思 维等。
合作探究
一 变换角度, 多向思维
请你敞开思维的大门……
• 据说宋代大文学家王 安石曾以“水”为题, 叫自己天资不够聪颖 的儿子作文。 • 试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水”,每个人 至少写出三个论点。
诗词导入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 雪》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 张向阳
学习目标
• 1.多思善想,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 析思考问题。 • 2.比较筛选,学习选择最佳立论角 度。 •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或凝结成 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 本性的。 再怎么变通,原则不能丢。
7.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 人也要不断追问和反省自己的选择。 8.舟行水上。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 的弄潮儿。 9.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10.流水不腐。长学习,才有源水活头。
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 • • • (1)虎 (2)蚕 (3)笑 (4)哭
• 1.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 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 虎”。 • 2.蚕有其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 方尽”,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 “作茧自缚” • 3.笑有欢愉的一面,所谓“欢歌笑语”, 但也有虚伪的一面,所谓“笑里藏刀”。 • 4.哭本是痛楚的表现,所谓“欲哭无泪”, 但也有高兴的一面,所谓“出嫁闺女哭是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