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图表

合集下载

如何在PPT中展示数据与图表

如何在PPT中展示数据与图表

04 数据解读与呈现
数据解读方法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数据之间 的差异,突出重点和趋
势。
趋势分析
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展 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
势。
占比分析
通过各部分占比,了解 整体中各部分的贡献程
度。
相关性分析
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 间的关系,揭示它们之
间的关联。
数据呈现方式
01
02
03
04
表格
简洁明了地呈现数据,方便对 比和阅读。
详细描述
折线图通过连接各个数据点形成线段,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适用于展示 具有时间序列的连续数据。
饼图
总结词
用于表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 比例
详细描述
饼图通过不同部分的大小来展示 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适 用于展示数据的占比关系。
散点图
总结词
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散点图通过将数据点标记在图表上,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适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图表布局
总结词
合理的图表布局能够清晰地呈现数据 关系,提高数据的可读性。
详细描述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展示需求,选择合 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 饼图等。同时,合理安排图表中的元 素,如坐标轴、图例、数据点等,使 图表简洁明了。
数据标签与图例
总结词
添加数据标签和图例有助于观众更好 地理解数据和图表,提高信息的传递 效果。
项目进度汇报
总结词
项目进度汇报中,需要清晰地展示项目的进 度情况,包括各个阶段的目标和完成情况。
详细描述
在PPT中展示项目进度时,可以使用甘特图 、时间线和其他图表来呈现项目进度和关键 里程碑。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格列出项目的 具体任务和完成情况。在汇报时,需要详细 解释每个阶段的目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 题,以确保团队对项目进度有清晰的认识。

统计学中的图表与数据解读

统计学中的图表与数据解读

统计学中的图表与数据解读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读的学科,它通过图表和数据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

在统计学中,图表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们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常用的图表类型,并探讨如何正确地解读和分析数据。

一、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常见的图表类型,它适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或类别之间的数据。

在柱状图中,横轴表示不同的组别或类别,纵轴表示数据的数量或比例。

每个组别或类别用一个独立的垂直柱子表示,柱子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或比例。

通过比较柱子的高度,我们可以知道哪些组别或类别具有更高或更低的数据值。

当我们解读柱状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每个组别或类别的柱子的高度,以判断数据的大小。

其次,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组别或类别的柱子的高度,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最后,我们可以观察柱子的趋势,看看数据是否呈现上升、下降或保持稳定的趋势。

二、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的图表类型。

在折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据的数量或比例。

通过连接不同时间点上的数据点,我们可以看到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当我们解读折线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数据点的走势,看看它们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稳定。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据点之间的间隔和斜率,判断数据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最后,我们可以关注折线图上的峰值和谷值,以研究数据的极端值和波动情况。

三、饼图饼图是一种展示数据在整体中的占比关系的图表类型。

在饼图中,一个圆形被分割成几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的大小表示该类别在整体中的占比。

通过比较不同扇形区域的面积,我们可以了解每个类别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当我们解读饼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可以将每个扇形区域的面积转化为百分比,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类别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扇形区域的颜色或阴影,强调或突出某些类别。

最后,我们可以在图表旁边添加标签或说明,进一步解释和描述每个类别。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浙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 第六章 数据与图表 浙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浙教版)第六章数据与图表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调查表、统计表的结构与设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了解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的基本步骤。

参与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获取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章是小学统计内容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初中学习统计与概率的起点。

本章中关于统计的数学思想对进一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统计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所以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适当的方法(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都需要较强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必需的生活经验,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课时6.2 统计表 1课时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1课时6.4 扇形统计图 1课时课题学习 1课时复习、评估2课时,机动使用1课时,合计8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直接途径:数数、观察、测量、实验并记录等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类、排制作数据统计表序、分组、编码等)间接途径:查询、查阅文件、报刊、上网及计算等制作统计图(2)本章教学目标如下:(3)本章教学要求①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要求和步骤,掌握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整理方法,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实践活动。

②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和统计表。

③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作用,会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④能从各种媒体中,有意识地去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

工作报告中数据和图表的正确解读和运用

工作报告中数据和图表的正确解读和运用

工作报告中数据和图表的正确解读和运用数据和图表是工作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和运用数据和图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工作情况,提高报告的有效性。

本文将从数据和图表选择、解读和运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数据和图表选择在工作报告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和图表是确保报告准确性和清晰度的基础。

首先,要根据报告的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和图表。

例如,如果报告是关于销售情况的,可以选择销售额、销售量、市场份额等指标的数据和图表。

其次,要选择最新、最全面、最可信的数据和图表。

这些数据和图表可以通过专业机构、统计部门、市场调研等渠道获取,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和图表解读在工作报告中,正确解读数据和图表可以使报告更有说服力。

首先,要关注数据和图表的主要趋势和规律。

有时候,数据和图表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关注核心的数据和图表内容。

其次,要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之间的数据和图表,找出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和图表所呈现的情况。

最后,要将数据和图表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深入分析数据和图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数据和图表运用在工作报告中,运用数据和图表能够突出重点,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首先,要合理使用数据和图表,避免数据和图表的堆砌和重复。

只选择关键数据和图表,用简洁的方式呈现。

其次,要正确标注数据和图表的来源和单位,确保数据和图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要适当加以注解,说明数据和图表的含义和解读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

最后,要善于利用图表的颜色、形状、比例等设计要素,增强数据和图表的可视化效果,使报告更具吸引力。

在工作报告中,数据和图表的正确解读和运用对于提升报告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数据和图表、准确解读数据和图表、巧妙运用数据和图表,将为报告增添亮点和深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提升对于数据和图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专题讲义

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专题讲义

2015最新版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各节知识点及典型例题专题讲义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第三节、扇形统计图第四节、频数与频率第五节、频数直方图章节知识框图【课本相关知识点】1、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得到,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间接途径得到2、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当然分组、编码也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3、人们根据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需要,对所有的考察对象作调查,这种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而是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

特别注意: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要具有相当的样本容量)和代表性(各个阶层或类型对象都要具有),即样本容量要恰当,因此对象不宜太少;②调查对象应随意抽取,即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机会都相等。

5、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样本的容量是不带单位的。

6、对数据收集和整理后,就可以制作统计表。

一个完整的统计表不能缺少标题(统计表的名称)、标目、数据(有单位要注明单位)以及制表日期【典型例题】【题型一】数据的收集方法例1、如果就下列情况进行统计,你准备采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填在后面的横线上(1 )学校足球队队员的身高______________(2)每年到杭州西湖观光旅游的人数 _____________(3)A、B、C三种品牌电池的使用寿命 _____________(4)明天7时〜8时进入易初莲花超市的人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二】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例2、某乡镇企业生产部门有技术工人10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每月的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0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如下:40, 80, 50, 75, 50, 70, 50, 40, 35, 50(1)为了使这组数据更为直观,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2 )若生产定额能够使大多数人都能完成即为合理的生产定额,假如你是生产部负责人,你认为每月的生产定额应定为多少比较合理?练习、(2011?南昌)以下是某省2010年教育发展情况有关数据: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000所,其中小学12500 所,初中2000所,髙中450所,其它学校10050所;全省共有在校学生995万人,其中小学440万人,初中200 万人,高中75万人,其它280万人;全省共有在职教师48万人,其中小学20万人,初中12万人,高中5万人,其它11万人.请将上述资料中的数据按下列步骤进行统计分析.(1 )整理数据:请设计一个统计表,将以上数据填入表格中.(2 )分析整理后的相关数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师生比,最小的是哪个学段?(师生比在校学生数)=在职教师: 【题型三】利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3、 (2003?安徽)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1 )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2 )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 •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题型四】样本的选择例4、下列抽样调查中所选的样本合适吗?(1)张老师为了解全班50名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情况,抽查了5名学生进行检查(2)为了解我国中学多媒体的普及情况,在北京市做了抽样调查练习、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A.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题型五】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区别例5、我市去年参加某次数学考试的人数为45368人,为了了解考生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工作报告中常用的图表和数据展示手法

工作报告中常用的图表和数据展示手法

工作报告中常用的图表和数据展示手法图表在工作报告中是常用的数据展示手法,通过直观、精确的数据图表可以更好地展示工作成果和趋势变化。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用的图表和数据展示手法,分别是: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雷达图、散点图、热力图、流程图、树状图、地图和桑基图。

一、柱状图柱状图是最常见的数据展示方式之一,适用于多个项目或指标的比较。

柱状图通过不同高度的柱体来反映数据的大小,易于理解和比较。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柱状图展示不同销售人员的销售量,不同部门的支出情况等。

二、折线图折线图常用于表现数据的趋势变化。

通过连接各个数据点,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折线图展示公司的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动情况,或者展示用户数量随时间的增长情况等。

三、饼状图饼状图适用于展示各个部分占比的情况。

通过将整体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扇形,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部分的重要性。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饼状图展示公司不同产品的市场份额,或者展示团队不同成员的工作时间分配情况等。

四、雷达图雷达图常用于表现多个维度的数据对比。

通过不同长度的蛛网线和各个顶点的连接线,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维度之间的差距。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雷达图展示不同产品在市场调研方面的得分情况,或者展示团队在各项工作能力上的表现情况等。

五、散点图散点图适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散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散点图展示销售额和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或者展示用户数量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等。

六、热力图热力图常用于展示大量数据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通过不同颜色的色块,可以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热力图展示用户在不同城市的分布情况,或者展示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等。

七、流程图流程图适用于展示不同阶段或步骤的关系和流转情况。

通过不同形状和箭头的连接,可以清晰地表达流程的逻辑和顺序。

在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流程图展示产品开发流程,或者展示项目执行流程等。

工作汇报的图表与数据分析

工作汇报的图表与数据分析

工作汇报的图表与数据分析在工作中,汇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图表与数据分析是汇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图表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工作汇报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图表与数据分析。

首先,图表在工作汇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图表可以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

无论是饼图、柱状图、折线图还是散点图,它们都能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使得信息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图表还可以用于对比和分析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等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作中的变化和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通过对不同销售渠道的销售额进行柱状图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哪些渠道表现较好,哪些渠道需要进一步优化。

此外,图表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如果某项指标的趋势出现异常或者与其他指标不协调,我们可以通过图表来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如果销售额的增长曲线出现下降,我们可以通过对销售渠道、推广活动等因素进行图表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除了图表,数据分析也是工作汇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对工作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的问题和瓶颈。

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的变化、销售额的波动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可能会对工作的进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数据分析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非常关键。

其次,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未来的工作进行预测和规划。

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

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

数据统计与图表分析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是在各个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将结果用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的趋势、关联以及潜在的模式。

本文将介绍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的意义、方法以及常用的图表类型。

一、数据统计的意义数据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有关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定量信息。

它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关系,从而提供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的依据。

数据统计的意义在于:1. 提供信息支持:数据统计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全面分析,了解特定领域的情况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一产品的销量下滑或者某一区域的疾病发病率增加。

在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预测和规划:数据统计可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发展情况。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和策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数据统计的方法数据统计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收集所需的数据。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

数据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以提取有关现象的定量信息。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和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

三、常用的图表类型在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中,图表是一种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数据和分析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图表类型。

1. 条形图:条形图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或者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绘制方法: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
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
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4、常见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C.修正普查的资料D.用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
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
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
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
某校为了进一步改变本校七年级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校教务处在七年级所有班级中,每班随机抽取6名学生,并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从调查的题目中,特别把学生对数学学习喜欢程度的回答(喜欢程度分为:“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太喜欢”、“D—很不喜欢”,针对这个题目,问卷时要求每位被调查的学生必须从中选一项且只能选一项)结果进行统计。现将统计结果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B.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
C.抗震期间,电视台调查“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在杭州的收视率
D.调查全市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因干旱影响,市政府号召全市居民节约用水.为了了解居民节约用水的情况,小张在某小区随机调查了五户居民家庭2011年5月份的用水量:6吨,7吨,9吨,8吨,10吨.则关于这五户居民家庭月用水量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平均数是8吨B.中位数是9吨C.极差是4吨D.方差
习题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4、方差和极差:会计算方差,并会用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5、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6、根据推断结果做决策: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数据的波动与分布规律
如果样本x1,x2,x3,…,xn的平均数为a,方差为s,则样本2x1-3,2x2-3,2x3-3,…,2xn-3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五统计的简单应用
1、统计数据: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抽样: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
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
(1)补全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所抽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喜欢程度的众数是:;
(3)若该校七年级有960名学生,请你估算该年级学生中对数学学习“不太喜欢”的有多少人?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普查
可以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
当个体数目多,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
抽样调查
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1)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个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3)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5)总体、个体、样本三者的联系:
●对于同一调查,三者考察的对象相同;
●考察对象的数目有区别,总体中个体的数目大于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总体和样本都是由个体组成的。
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为保证“神舟八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
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
⑤写上名称和制图日期。
★各类统计图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三、数据的代表
某生数学科课堂表现为90分、平时作业为92分、期末考试为85分,若这三项成绩分别按30%、30%、4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则该生数学科总评成绩是_______分.
课题
数据与图表
教学目标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频数分布直方图
3、数据的代表
4、数据的波动与分布规律
重难点透视
对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
Ⅰ数据与图表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特点: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º的比。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①先算出个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②再算出表示个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