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
11课 万千气象宋代社会风貌导学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自主学习: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宋朝服饰特点有什么历史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妇女缠足说
明了什么?
2、当时宋代南北方的饮食习俗有什么不同?饮茶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3、在居住方面,宋代的民居有哪几类?种类民居有什么特点?
4、在行的方面,宋代有哪几类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除了交通工具外,宋代便利人们出行的条件还有哪些?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什么是瓦子?瓦子里面有哪些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说明了什么?
2、请你简要评价一下瓦子中的相面、算卦活动
3、宋代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
代已经出现了?
4、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庆日的?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
活动与今天有类似之处?
合作探究: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的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你认为宋代城市生活有没有交通问题?
当堂测试
说说宋代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跟今天有什么不同?
衣
食
住
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课件北师大版 (1)

• 5. 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 A. 元旦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D.中秋节
• 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 到普遍的社会尊重 • 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 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身分 也比较自由 • D、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 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 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士
大女婿 :“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 乎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 二女婿 :“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 里盛饭你吃饭, 吃不饱 你再吃我带来的大 鸡蛋!”
农 工
三女婿:“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 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
四女婿:“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 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 买单。”
2.士农工商——“农” 自耕农有土地、耕牛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半自耕农有土地,但日子比较艰难;佃农,承租 地主的土地,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3.士农工商——“工”
工:各种手工业者,相对自由。
哥窑瓷器
定窑孩儿枕
商:商人。行商坐铺之人。
材料一:在汉初的高祖时期,发布过一道禁止商人 穿丝绸衣服和骑马的法令;他们必须交纳重税,他 们的子孙不许作官。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扫墓、郊游踏青 禁烟、吃寒食 登高避祸 划龙舟比赛 以馄饨祭祀祖先
寒食节 重阳节 端午节 冬至 清明节
• 1、“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 者不得美官。” -
广西桂林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宋代的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构想和设计:教案实施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点评:一、使学生加深对宋朝历史知识的了解。
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它与唐朝、汉朝等朝代一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课通过分析宋朝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使学生加深了对宋朝历史的了解。
鉴于宋朝距今久远及本课知识点较零散的原因,我着重采取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比,列表归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还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知识。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本课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学生的爱国情感的激发,我们都知道教育事业,育人为本,鉴于此本课安排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朝,并以商人的身份演示推销宋朝产品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宋朝取得的领先世界领先成就的过程中,激发爱国情感,实现育人目的。
教案实施过程:本课内容所处的地位:宋朝是上承唐朝,下启元朝的独特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繁荣并且经济重心已经向南方转移,民间风俗文化勃兴,学习本课对加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有深远的意义。
重点、难点:在这一课中,教材展现了宋朝经济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几个方面,从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很难用传统教学内容重点的标准来衡量,但由于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此只能稍微侧重经济南移、交子、“瓦肆”等。
本课的难点是经济南移的原因。
教学目标:1、认知与能力目标: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宋朝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史实,让学生加深对宋朝历史的了解并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2、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采取阅读、讨论、列表、联系对比、归纳总结、活动与探究等方法。
学生的学法:在经济重心南移这个知识点上,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及互相提问、教师总接的形式获得知识;农、工、商业的发展这些知识通过老师的分析,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感知,通过填表格了解所学知识;宋朝的社会生活学生可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和联系来加深印象。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假如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马可.波罗来华B、吃占城稻米饭C、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D、游历瓷都景德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金坐着时光穿梭机来到了宋代,回到现代后,向同学们描述宋代市民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是( )A、棉布成为衣着原料B、茶和酒是最重要的饮料C、轿子成为最为普通的交通工具D、市民文化生活出现商业化等趋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年,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其实宋朝时的饮食也相当丰富,如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一二百家,各地的城镇里还有很多茶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人民的生活很富足B、宋代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开始形成C、宋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D、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B、饮茶之风开始盛行C、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D、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B、会子C、美元D、英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城市中出现了众多的服务性行业,其中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A、酒店B、茶楼C、瓦子D、旅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是( )①元旦②寒食③冬至④元宵节⑤中秋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在非正规的场合,服饰呈现______、______的趋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ppt课件

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在流放途中听说到楚怀王 客死他乡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投入到了滚滚流 淌的汩罗江中,于是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到江中, 以便药死蛟龙水兽,使他的尸体免遭伤害。我国有 一个传统的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的,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中秋节
宋代气象万万千,衣食住行多变化, 风土民俗有情趣,心旷神怡好新鲜。 宋代市民多层次,娱乐商业兴“瓦子”, 说唱要踢花样多,市场繁荣大都市。
• 场景二:大街上,车水马龙。许多外出的人乘着 马车接踵而过。
• 场景三:街边一排客栈,大都悬挂着涮羊肉的招 牌,许多穿着粗布衣裤的人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羊 肉。
• 场景四:城里涌进一群城郊的农家女子,她们身着石榴花颜 绸衣裙,有说有笑,带着自家产的蔬菜前来赶市。
• 场景五:家住郊区的游客到杭州游玩,匆匆忙忙游玩到下午 虽然没有尽兴,但还是决定折返,以免晚上露宿街头。
皆 化生活的作用。
胡
服
。
”
一、服饰的变化
1、历史发展特点: 崇尚简朴→盛行奢侈
2、民族融合特点: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3、陋俗观念特点: 畸形审美—— 缠足
这反映妇女受到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食 二、美食的天堂
宋朝饮食特点: 北喜羊肉 与面食 南吃鱼类 和米饭 帝王腐朽百姓苦
宋烹茶图
名菜“东坡肉”的来 历,你知道吗?
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规模扩大、以工商业者 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结果。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演出
瓦子 勾栏
宋 代 蹴 鞠
cù jū
图
傀 儡
kuǐ lěi
戏 铜 镜
丁 都 赛 戏 曲 雕 砖
宋 代 相 扑
xiāng pū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综述

主食——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饭、粥、面条、饼、馒头、包子、饺子
副食——点心小吃;饮料以茶和酒为主
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其次是猪肉; 南方人吃鱼较多
美食的天堂
品种丰富多样
烹、烧、烤、炒、爆、溜、煮、 炖、卤、蒸、腊、冻、腌……
美食小tips
包子、角子(饺子) 索饼(面条)、 焦碱水锥(炸元宵) 浮团子(汤圆) 爆米花、火腿、 豆芽菜、东坡肉
1、两宋前期
南宋后期
崇尚简朴 → 奢华
严格等级规定 奇装异服,穿胡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1.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融合: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3.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小常识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
宋朝时饮食文化有哪些? 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什么区别? 这些差异今天还存在吗?
返回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 俗。
注意以下几幅民居图片, 看一看哪幅是农村百姓的 房屋?哪幅是城市平民的 房屋?哪幅是达官贵人的 宅院?
草房
瓦房
顺德春晖园
宋代的住房
地位:
住房:
农村百姓 —— 草房 城市平民 —— 瓦房
贵族官僚 —— 前堂后寝
返回
宋墓壁画“宴饮图”
此画反映了宋代服饰和家具特点
史现象的原因是( B )
A.衣帽上不得坠饰朱玉
B.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C.统治者衣服精美华丽
D.北宋初年崇尚节俭
4.以下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开封酒店请人吃饭,荤菜
以羊肉为主②南宋时期人们吃鱼比较多③两宋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11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3.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⑴北宋初年:⑵后来:①②③2.食:①②3.住:⑴农村:①②⑵城市:①普通平民——②中等之家——③贵族官僚——4.行:①②③二、瓦子的出现⑴原因:①②⑵时期:⑶职能:三、欢乐的节日1.传统节日:、、、等在宋代都有了。
2.春节⑴宋代称春节为⑵春节:①元旦前,洒扫庭户,准备过节;②除夕夜,祭祀祖先,迎神供佛,贴“桃符”,合1.2.3.4.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异同?1家“守岁”。
③元旦那天,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④元旦期间,商业,娱乐活动不断。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3【夯实基础】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 ( ) A .北宋初年 B .北宋末年 C .南宋初年 D .南宋末年2.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指的是 ( ) A .东京 B .临安 C .南京 D .广州 3.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 ( ) A .茅屋 B .瓦屋 C .耳房 D .四合院 4.宋代缺马,人民多用 ( ) A .驴车 B .牛车 C .轿子 D .骑牛【综合提高】7.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由于 ( ) A .妇女自愿 B .历代统治者的政策 C .社会提倡 D .一些士大夫的提倡8.谚语“勾栏不闲,终日团圆”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西汉B .东汉C .西晋D .宋代 9.宋代瓦舍勾栏在城市中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农民的需要B .士大夫的需要C .达官贵人的需要D .市民阶层的壮大 10.(2008·湖北咸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 )A .端午节B .中秋节C .春节D .元宵节 【创新应用】11.(2009·江苏省扬州)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文化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衣、食、住、行、娱乐、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过去的日常生活,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的衣食住行和娱乐节庆活动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有哪些节日?同学们一起说春节、元宵节…(一)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宋代穿着变化具体表现如何?2、宋代南北方饮食有哪些不同?3、宋朝住房有哪些不同?4、宋朝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可否住宿?5、娱乐场所被称为什么, 有哪些娱乐节目上演?6、宋代有哪些传统节日,哪些习俗流传至今?二、探究(一)学生自探自探提示:回答以上6 题(二)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2、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三、运用(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前的括号中)( )1、两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2 2组1号A、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C、便于从事生产劳动D、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2、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下列关于宋朝饮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东京夜市有许多小吃B、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C、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D、夏季集市上有冷饮卖( )4、宋朝时普通百姓的住房主要是A、茅屋B、四合院C、楼房D、别墅( )5、宋诗里“数辰竞一夕,邸店如云屯”反映的是哪一行业的兴旺A、饮食业B、建筑业C、旅店业D运输业( )6、宋朝时达官贵人出门普遍乘坐的是A、马车B、牛车C驴车D、轿子( )7、在宋代,娱乐场所被称为什么A、瓦子B、市C、坊(二)列举宋朝时我国已有的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我的目标:通过对教材提供的丰富图片、资料的阅读,了解并体会宋朝人的生活状况;宋代城市商业面貌和市井生活状况,宋代的风俗习惯等;并结合今天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从而较全面的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抽丝剥壳衣食住行1、在今年春节的黄金周,杭州宋代景区的游客整整齐齐的穿着服饰游玩。
下列情景中出现的现象不符合宋朝史实的是()A、妇女外出一般都佩戴红色的盖头B、政府官员其骡马,家眷乘坐轿子C、一群人在茶馆中饮茶聊天D、人们在娱乐场所听书、看杂技2、假如你是一位北宋的商人,你家来了一位南方的贵客,你应该用什么来招待他,才能符合这位客人的口味()A、面条B、米饭C、馒头D、带馅的包子3、中国是世界上饮茶而闻名世界的国家之一,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我们()A、宋代饮茶风盛行B、宋代茶馆很多,布置幽雅C、宋代手工业发达D、宋代人们需要米盐4、牛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而且在交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除此外,宋代人使用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有()①驴②马③骡④轿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5、下列关于宋朝食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京夜市有许多小吃B、南宋肉食以羊食为主C、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D、夏季集市有冷饮卖6、下图是宋代墓室的壁画《宴饮图》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⑴壁画主要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那些方面?⑵壁画中的主要人物处于那些阶层?试陈述自己的理由?四时节庆7、“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春节是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的开始,你知道春节在宋代被称为()A、元旦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8、“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这句诗反映的习俗()A、吃年糕B、喝腊八粥C、吃粽子D、吃重阳糕城市娱乐9、《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和“浪子”燕青逛汴京的大街,这条街上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杂技的等请问你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A、早市B、瓦厂C、瓦舍D、集贸市场10、宋初东京的一位居民热情招待来这里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做到的是()A、带朋友到瓦子听戏看杂技B、到城里品尝冷饮C、在酒店用交子买单D、乘牛车郊游11、邓小平一次在参观文物展时指着一幅名画“我们的祖先早就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送子天王图》 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2----13)12、此图反映的是那座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A、唐都长安 B 、宋都汴京C、南宋的都城临安D、元大都13、它反映宋代城市()A、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B、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C、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D、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拓展整合14、我们今天讲究穿纯棉的衣料,宋代百姓的服装布料主要是()A、丝绸B、棉花C、麻布D、化纤15、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那么你可以经历的生活情景是()①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流②使用景德镇的瓷器③在四川经商可以使用纸币④可以到专门的娱乐场所消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探究创新16、同学们都喜欢欢乐地气氛,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节日,这些节日在宋朝时期就存在的是()①元旦②春节③圣诞节④清明节⑤端午节⑥国庆节⑦劳动节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⑤⑦C、④⑤⑥D、①②③17、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有许多“瓦子”,许多穷苦的艺人在这里卖艺,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等令人眼花缭乱。
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买药材的、卖古玩的、相面的等等,十分热闹,大瓦子可容几千人。
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⑴瓦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所?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⑵今天城市里有哪些类似于瓦子的场所?有哪些娱乐场所是不适合中学生出入的?18、材料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劝学文》材料2:宋朝无论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荒僻的山村,除了各级各类学校之外,还有很多人在家苦读。
⑴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什么?⑵人们苦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达到这种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⑶你怎样看待宋真宗的劝学?感悟思考19、某校七年级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主题为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⑴以下是小明收集有关宋代服饰的三副图片宋代官服宋代铁匠①从宋代服饰上可以看出人的等级差别,对比图一和图二的服饰,比较统治者与劳动者的服饰有何不同?②图三体现了哪一陋习?⑵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宋代的娱乐和住行,听完故事可以了解到宋朝人想听书、看杂技可以去________出门在外过夜可以住_________⑶要想了解更多的社会风貌,可以欣赏宋代名画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其社会风貌的特点是什么?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呈现以上特点的原因?中考瞭望近年考题集锦1、(2008·佛山)宋代市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的普通居民做不到的是()A、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C、和朋友一起玩蹴鞠D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2、(2008·南京)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的生活得讲座中,多次提到瓦子、勾栏他介绍的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2007·黄冈)下列对宋朝的城市娱乐活动描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中有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B、士人经常聚集在一起下围棋C、人们经常进行蹴鞠活动D、人们聚集在勾栏中饮茶4、(2008·江苏)通过观察研究流传下来的历史绘画可以获取有效地历史信息发现历史的踪迹,了解历史原貌,下图是一副历史名画(局部)描绘的北宋都城汴河一代,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画名和作者,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当时称什么,现在又称什么?⑵从画中反映出北宋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请你写出三种。
⑶此画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得状况,请你试一试在交通工具之外,另列举几类情况各地模拟荟萃5、(2008·咸宁)“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A、端午节B、中秋节C、春节D、元宵节6、(2006·合肥)宋朝崇学风气盛行的原因不包括()A、科举制度的规范B、取士范围的扩大C、印刷术的普及D、战争的频繁7、(2008·包头)有关茶的知识表述准确的是()①我国是茶的故乡,种茶、饮茶制茶都源于中国②唐朝出现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③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④宋代还流行“斗茶”的习俗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未来考题探究8、下列对北宋时期的北方一个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说法错误的是()A、穿着黑色小袖狭身短衣在田间劳动B、吃饭以面食为主C、赶着马车带着全家出去串门D、住宅是低矮的茅草屋9、仔细观察下图,看看你能从中获取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⑴请将你观察到的历史信息,逐一列举出来。
材料中的图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
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
回答下列问题: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盛的原因?⑶、当时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A、华北平原B、汉中平原C、太湖平原D、江汉平原⑷、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期商业衰败原因?参考答案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1、A 解析:宋代妇女出行一般戴紫色的盖头2、B 解析:在宋朝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故米饭适合南方人的口味3、A 解析:有题意可知茶“不可一日无”可见饮茶之风盛行4、D 解析:宋代出行主要乘驴和骡,富人出行多乘轿5、B 解析:北宋时与少数民族有互市,肉食主要以羊肉为主,南宋地处南方肉食主要以鱼肉为主6、⑴反映宋代的服饰和家具的特点;⑵阶层:官僚、贵族、地主;理由:①贫苦人家的墓地不可能有壁画②画中主要的人物有许多仆人,不可能为贫苦百姓③宋代贫苦百姓都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只有达官贵人才会衣饰精美;7、A 解析:元旦在宋朝指农历的正月初一,和我们现在的春节重合;8、B 解析:从诗中的题意就可以得出结论9、C 解析:宋代的娱乐场所人民称之为瓦舍10、C 解析:交子出现在宋朝初年的四川地区11、C 解析:反映宋都汴京的繁荣景象12、B13、A 解析: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得景象14、C 解析:宋代的百姓主要以麻布为主要的衣料15、B 解析:李白和杜甫是唐朝的诗人不可能出现在宋朝16、A 解析;圣诞节、劳动节、国庆节都是现代的节日并非传统节日17、⑴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应运而生。
⑵电影院、剧院、舞厅、网吧等不适合中学生出入。
18、⑴统治者鼓励劝诱人们读书,宋朝读书的风气盛行;条件:科举制度的发展;印刷术的普及;便利的图书资源等;⑵苦读获得学问以打开权力之门;通过科举获取功名⑶劝学体现了统治者的价值观,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去维护其封建统治。
19、⑴①统治者服饰华丽宽大,劳动者的服饰是小袖狭身的短衣便于劳动②妇女缠足⑵瓦子,邸店⑶《清明上河图》气象万千、丰富多彩⑷经济繁荣发展;商品经济活跃;民族交往频繁、融合加强;对外贸易兴盛。
中考瞭望1、D 解析:郑和下西洋出现在明朝时期2、D 解析:瓦子是宋代娱乐场所的名称3、D 解析:勾栏是瓦舍中供人表演的场地,并非饮茶的地方4、⑴张择端;东京今河南开封⑵牛车、马车、轿子、独轮车等⑶表现宋代房屋的特点、宋代的节日习俗等;5、C 解析:宋代元旦指正月初一正和今天的春节重合6、D 解析:教育文化的繁荣依赖稳定的环境而战争只能带来灾难,导致社会动荡7、B 解析:印度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并非中国8、C 解析:宋代人民生活相对贫苦,马作为主要畜力出现很少当做交通工具9、⑴提炼的信息:宋代东京的商业较为繁荣;宋代劳动人民的服饰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多为小袖狭身的衣服;宋朝百姓的衣服颜色多为黑白两色;⑵宋代北方战乱较少经济发展较快;统治者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带动了商业的繁荣;⑶ C ⑷少数民族的入侵战争不断导致商业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