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_宋代的社会生活__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8课宋朝的社会生活学案【学习目标】a.知识方面:了解宋朝衣食住行的转变情形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大体情形;明白得宋朝社会生活发生转变的缘故。
b.能力方面:通过对宋朝社会衣食住行转变的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朝衣食住行的转变,熟悉这些转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进而形成社会进展的观念。
【重难点】1、重点:宋朝衣食住行的转变二、难点:宋朝社会生活转变折射出的社会文明【教学进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衣食住行的转变1.衣:一、仍是要紧衣料,南宋时以作衣料的人慢慢多起来。
二、不同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点的服装,官服和一般百姓的衣饰有明显的不同。
3、服装样式转变最多。
2.食:一、在宋朝,北方人仍以为主食,南方人仍以为主食。
随着大量北方人南迁,在南方主食中的比重大大增加。
二、北方人多以为肉食,南方人以,为肉食。
3、宋朝开始普遍食用,北方已有效_________煎食物的记载。
城乡居民仍以_为燃料,但东京等地已很普遍。
1.住:一、农人住低矮的____,城市居民住____ ,贵族官僚的住宅富丽堂皇,修建成为时尚。
二、家具种类繁多, __普遍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适应。
(四)行:一、富人外出,多乘或,一样百姓以,_为交通工具。
二、南方水路纵横,即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3、南宋时海上交通发达,用导航,可作远距离航行。
二、城市生活剪影一、_是北宋最繁华的都市,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店铺林立。
有“”和“”,城内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瓦子里有专供舞台演出的地址叫“”。
另外还有耍杂技,踢球和进行武术演出等活动的地址。
二、也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多数市,市内有专供娱乐消遣的场所。
市场内的摊点场地,有的称“__”,有的又称“_”。
3、___是宋朝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堂检测】一、宋朝官服与百姓衣饰有明显的不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生活丰硕多彩B.纺织业发达C.封建品级森严D.自由开放二、以下不属于宋朝人民普遍利用的交通工具是( )A.牛车B.驴车C.骡车D.马车3、下些列对宋朝社会生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北宋时衣料以棉布为主B.南宋时以纸币购买商品C.城市东京居民普遍利用石油做燃料D.宋朝马多,百姓出门骑马已很普遍4、若是你回到两宋时期,你可能碰到以下哪些情形()①人们穿小袖狭身的短衣②在瓦子中看武术演出③新年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④吃梅花包子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五、宋朝,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A.宋朝饮茶风气盛行B.茶社盛行,布置高雅C.宋朝手工业兴隆D.人们生活需要米盐六、《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讨北宋城市()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丰硕多彩的社会生活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7、宋朝显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全然缘故是()A.多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增强B.我国经济重心发生南移C.科学技术的进展和繁荣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进展八、南宋学者以为“今世之服,大略皆胡服。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详细).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
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培养学生从历史图
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信息,形成历史表象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
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宋代诗词等,创设宋代市井生活的场景,并通过“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宋代的社会生活》
四、教学过程。
川教版历史七下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精品教案.doc

第八课宋代的社会生活(课题)主备人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流行服饰、饮食、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文化娱乐,节庆风俗等2、过程与方法:比较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口的风俗与现在自己家乡传统的节口风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过去口常生活的了解,能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东京、临安的城市生活情况。
教学难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导入:一、提问:(1)、商业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⑵、交了出现时间?地点?目的?南宋时称为什么?⑶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哪两个?专门机构是什么?⑷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时间?南移的过程怎样?⑸南移的原因有哪些?二:导入新课三、薪授课(')、宋代衣、食、住、行变化(板书)1、两宋时,城乡居民生活更加丰富(板书)2、具体表现(板书)⑴、服装(板书)%1、衣料:麻布(主)棉布(南宋增多)(板书)%1、服装样式(板书)⑵、饮食(板书)%1、主食:南方北方(板书)%1、肉食:南方北方(板书)%1、食用油:南方北方(板书)%1炊煮燃料:(板书)⑶、居住(板书)%1、住房条件(板书)%1、家具(板书)⑷、交通工具(板书)%1、陆路(板书)%1、水路(板书)提问:1、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怎样?2、宋代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小结:五、作业:学生答•学生默读课文内容,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抽3-5位学生讲一讲当今家乡的衣、食住、行的情况。
回答精品资料,你值得拥有!。
8.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
2.通过对宋代社会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变化的辨别,让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有效信息,领略宋代的社会风貌,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并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
3.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运用大量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宋代诗词等,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的触摸历史;创设情境,体验宋代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愉快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宋代衣食住行和东京、临安城市多样性生活的学习,认识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重点: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难点: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观赏:清明上河图思考:知道《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和生活时代吗?你能尝试用一句话介绍《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情况吗?点拨:,他向我《清明上河图》也成为一幅后人研究北宋社会生活的风俗人情画。
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在前面宋代政治、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教学过程(一)衣食住行的变化1.衣阅读:教材P47“衣食住行的变化”第1-2段,勾画批注(1)宋代服装在样式上有什么特点?(2)宋代服装在衣料上有什么变化?交流:(1)宋代服装在样式上有什么特点?①不同行业的人,穿着不同行业特征的服装,文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贩差别很大②妇女服装样式变化很大③官服与普通百姓的服装明显不同图片:①文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贩的服装阅读:P48小字第1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川教版)第八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
2、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课前预习:(1)衣:宋代衣料和服装样式有何变化和特点。
(2)饮食:从主食、肉食、食用油、炊煮燃料思考宋代饮食有何特征?(3)居住:不同的人群住房有何特征?家具有何变化?(4)出行工具:不同阶层的人群出行工具有何特点?南北有何差异?(5)两宋时城市生活有何特征?从城市人口、商业活动、娱乐活动方面思考。
三、探究学习:合作探究要求: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组,分为衣、食、住、行和娱乐五个小组学习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宋代的衣食住行和城市娱乐分别有何特点?(2)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能看到哪些宋人生活的影子?汇报展示时每组从以上两方面汇报。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成员积极发言,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1、宋代衣料和服装样式的变化和特点:【活动一】图片解读——“唐宋女装的图”“宋代不同阶层的服装样式”,归纳宋代“衣”的变化及特征,了解社会发展状况。
2、宋代饮食特征:【活动二】续写历史情景剧,图片——通过轻松开放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宋代饮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宋代居住建筑和家具的特点。
【活动三】出示图片,理解不同阶级居住条件不同;家具的变化说明了民族融合。
4、两宋时期的城市生活及娱乐特征。
【活动四】两位小导游分别介绍东京和临安。
开头:大家好!欢迎来到东京(临安),我是小导游***。
四、巩固练习:一、单选题。
1.以棉布作为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始于( )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2.两宋时代,服装式样变化最多的是( )A.妇女服装B.官服C.囚服D.军服3.南宋时期,除用麻布作衣料外,还用( )A.纱布B.棉布C.丝绸D.丝织品4.宋代北方人的主食是( )A.米饭B.面食C.肉类D.鱼类5.下列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官吏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②南方人主食米饭,不吃面食③北方人多食羊肉,南方多食鱼肉④北宋东京烧煤已很普遍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宋代南方的肉食,除猪肉外,还有( )A.鱼肉B.羊肉C.牛肉 D.鸡肉7.中国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始于( )A.唐代B.汉代C.宋代 D.明代8.宋代富人的代步工具主要是( )A.轿子或马车 B.牛车C.驴车D.轻舟9.用指南针导航始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10.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 )A.喝茶品茶B.饮酒抽烟C.演戏看戏D.踢球杂技11.广泛流行高脚家具是在( )A.汉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2.风味小吃人人喜爱。
四川省古蔺县白沙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学案 川教版

古蔺县白沙中学七年级下册学案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第八课宋代的社会生活自学目标:1、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变化的分析,提高分析能力。
2、认识衣食住行的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形成社会发展观念。
重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难点: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折射出的社会文明。
一、预习案:(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课前完成)1、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两宋时期。
想一想,你穿的衣服什么材质样式?饮食方面,吃的是什么?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出门,以什么作为交通工具?答:衣:食:住:行:二、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自学,又快又好的完成下列问题)(一)、衣食住行的变化:1、我国从唐代开始引进棉花种植技术,在时期,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当时,仍然是人们的主要衣料。
2、北方人以为主食,南方人以为主食。
3、北方多以为肉食,南方除了吃肉外,已成为桌上的大餐。
(二)、城市生活的剪影1、北宋最繁华的都市是。
2、城内专供人们娱乐的场所叫,“瓦子”里面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3、市场内的摊点场地,有的以相称,有的以相称。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完善下列内容,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抄写在黑板上)1、我自己的问题是:2、小组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宋代的衣食住行的变化,说明了说明?四、巩固提升(通过作业,达到知识巩固)1、选择题:我国最早开始使用植物油的时代是:()A、唐代B、宋代C、三国D、近代2、南宋时期,农民的住房大多是:()A、园林式建筑B、高大的楼阁C、低矮的茅房D、平顶的瓦房3、在宋代,人们的衣料主要是说明材料?()A、棉B、麻C、丝绸D、树皮混编4、南方人的主食是:()A、羊肉B、猪肉C、面食D、大米5、宋代,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A、瓦子B、夜市C、舞台D、勾栏6、《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7、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的生活()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8、“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X。
《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案

滦平八中历史学科导案编号:课题宋朝的社会生活备课时间4.20 上课时间4.21 主备人佟勇建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信息,形成历史表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影像资料等,创设宋代市井生活的场景,并通过“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接触”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宋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难点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文明进步。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1.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现《清明上河图》,创设情境。
《清明上河图》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风俗世情,被人们誉为“宋代小百科全书”。
今天老师做一回导游,带着大家到北宋的都城汴梁旅游一次,感受一下宋代的社会生活。
为了让大家的旅游更有收获,老师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并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比如要注意衣服的款式和质地、食物的品种、建筑的式样和居住条件、娱乐的种类及设施等等。
2.讲授新课:依循《清明上河图》,进行“东京一日游”。
衣:麻布为主,出现了棉布;行业服装特征明显;妇女服装样式多;官服和百姓服装明显不同。
食:(1)、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以米饭为主食。
(2)、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南方除吃猪肉,还吃鱼肉。
(3)、食用油:宋代以前多用动物油,宋代时开始普遍使用植物油。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学习重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学习难点】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折射出的社会文明。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南宋的衣料有什么变化?2、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有何变化?【质疑探究】探究问题一:结合前课和本课的相关内容,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当堂检测】1.以棉布作为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始于( )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2.两宋时代,服装式样变化最多的是( ) A.妇女服装B.官服C.囚服D.军服3.南宋时期,除用麻布作衣料外,还用( )A.纱布B.棉布C.丝绸D.丝织品4.宋代北方人的主食是( )A.米饭B.面食C.肉类D.鱼类5.下列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官吏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②南方人主食米饭,不吃面食③北方人多食羊肉,南方多食鱼肉④北宋东京烧煤已很普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宋代南方的肉食,除猪肉外,还有( )A.鱼肉B.羊肉C.牛肉 D.鸡肉【课后反思】【课后训练】阅读下列材料:赵某是宋朝人,他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时服。
衣料有麻布、丝绸、棉布等,当时人们已逐渐多以棉布为主。
平时主食以米饭为主,有时吃猪肉,多食鱼肉。
一天一位远方朋友范某来看他,范某说:“我们那儿人们多吃羊肉、饮酒、品茶;我家是园林式建筑,出门有马车,空闲时就到瓦子里转转。
”请回答:(1)写出赵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
(2)写出赵某的朋友范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
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
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链接旧知识
读一读:第七课知识建构
填一填:
1、世界上纸币最早出现的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
2、______时,我国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课前小热身
学生通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说说你能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新课解读
一:宋代的衣、食、住、行
仔细阅读课文47——49页,填一填:
1、衣:(1)、两宋时,_______是主要衣料
(2)、南宋时,以______做衣料的人逐渐多起来。
食:(1)、主食:北方以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为主食
{2}肉食:北方以______为主,南方除吃______,还吃鱼肉
(3)食用油:宋代以前多用动物油,宋代时开始普遍使用_____
(4)燃料:城乡居民多用柴,但东京等地烧_________ 已很普遍
住(1)宋代的农民多住低矮的_____,城乡居民以_____为主,
(2)贵族官员多住____、_____
行:(1)富人多乘_____、______;(2)百姓多乘____、______
二、城市生活剪影
1、根据课文49——50页相关内容写写:
(1)、北宋的东京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_________
(2)、南宋的临安市内有娱乐场所______,城市人口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偃武修文”
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1)北宋社会生活与前朝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有和异同?
巩固提高
1.赵某是宋朝人,他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衣服,夏天和冬天有时服。
衣料有麻布、丝绸、棉布等,当时人们已逐渐多以棉布为主。
平时主食以米饭为主,有时吃猪肉,多食鱼肉。
一天一位远方朋友范某来看他,范某说:“我们那儿人们多吃羊肉、饮酒、品茶;我家是园林式建筑,出门有马车,空闲时就到瓦子里转转。
”
请回答:
赵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赵某的朋友范某生活的时期、地域和身份?
2.识读右图,正确回答问题:
(1)判断《宋妇女剖鱼图》中女子可能是何区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鱼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
(3)现在你在家吃鱼有哪些不同?(4)宋代南北方的饮食有什么差异?
课堂小结
朗读本课知识建构
课堂大练兵:
1、北宋东京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A、瓦子
B、夜市
C、勾栏
D、广场
2、宋代官吏在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
平时穿()
A、朝服
B、时服
C、祭服
D、公服
3.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是
①交子②在报纸上看新闻③瓦子④发电报问候亲人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4.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 )
A.米饭B.面食C.肉类 D.鱼类
5.北宋时期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长安B.洛阳C.扬州 D.东京
6.北宋时,都城东京是最繁华的城市。
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叫做( ) A.“瓦子”B.“交子”C.“会子”D.“瓦舍”
7、宋代南方的肉食,除猪肉外,还有
A 鱼肉
B 羊肉
C 牛肉
D 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