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癫痫患者的健康教育

癫痫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癫痫患者的健康教育【1】神经内科杨东辉(一)入院宣教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卫生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病房管理制度。

介绍主管医生和负责护士,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2、对患者进行基本评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基础知识: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3、安全指导,告知患者避免外出,住院期间需家属陪护,发现癫痫发作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二)住院指导1、结合患者个体因素,详细讲解癫痫的发病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后等知识,寻求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2、饮食指导:食物以清淡、无刺激性为宜,避免过饥、过饱,勿暴饮暴食,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不宜过食油腻、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应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营养丰富的食物,戒烟酒。

3、用药指导: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用药的方式,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不规则服药或调药, 突然停药会引起癫痫持续状态,不规则用药是不能控制发作的主要原因。

服药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医生可考虑换药并给予处理。

服药理想疗效为既完全控制发作又不产生不良反应。

4、安全指导:①癫痫发作时,家属要保持冷静,将病人平卧,取出假牙、头偏一侧,松开衣领和裤带,口腔内放入小毛巾或牙垫,防止咬伤舌头,看护好病人,防止摔伤,但不要强行按压抽摔的肢体,防止骨折或脱臼,不可灌水、进食,对于口腔内的呕吐物要及时清除,防止窒息。

如出现呼吸抑制、癫痫持续状态时应急打“120”送医院抢救。

②发作间歇不要擅自离开病房,并有专人陪护。

5、心理指导:癫痫患者要正视现实,做好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准备,在精神上不产生病态心理。

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掌握必要的有关知识,明确自己的病情,掌握自己发作时的特点以及容易引起发作的诱因(三)出院指导:1、服用药物指导要点⑴病人出院时护士将出院所带药亲手交与病人或家属,详细交待各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方法、时间、剂量⑵告之病人及家属癫痫病只能控制抽搐发作,很难根治,治疗应是长期的或者终身的。

癫痫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癫痫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癫痫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癫痫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突然失去意识并出现抽搐等症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护理常规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针对癫痫护理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

1.疾病认识:详细介绍癫痫的原因、发病机制、症状特点和流行病学。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癫痫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避免错误的认识和偏见。

2.发作预防:向患者和家属普及癫痫的诱发因素,如睡眠不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规律作息、心理调节、合理饮食等。

4.用药管理:详细介绍抗癫痫药物的作用、用法和副作用,引导患者和家属合理使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同时强调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方案,并告知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5.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合理的饮食调理。

例如,避免过多摄取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烟酒等,增加摄取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6.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参加社交活动,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7.定期复查: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监测疾病的状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和家属应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完成各项检查。

8.家庭关爱:鼓励家庭成员积极支持和关心患者,为其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家庭成员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在进行癫痫护理常规的健康教育时,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此外,还需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确保教育效果的实现。

癫痫患者健康教育

癫痫患者健康教育

癫痫患者健康教育(一)疾病简介癫痫是一组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和短暂发作的特点。

特发性癫痫与遗传有关,症状性癫痫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和代谢性疾病所引起。

(二)健康指导1.保持环境的安静,减少对病人的打扰,保证充足睡眠。

2.癫痫病人发作时,由于突发意识丧失,应防止跌倒、摔伤等意外的发生。

3.抽搐发作时,癫痫病人的衣领很紧或者戴有领带者,应迅速解开衣服或去除领带,并使病人头部偏向-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将身边柔软适宜的物品置于病人上下臼齿间,防止舌咬伤。

避免用力按压病人肢体,防止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4.宜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鸡蛋、海鱼产品、牛奶、乳制品,黄豆制品、蔬菜及水果等。

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不暴饮暴食。

5.用药护理∶(1)根据医嘱坚持服药,切忌漏服、突然停药、自行增减剂量或换药。

(2)丙戊酸钠宜于餐前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宜与食物同服;德巴金、得理多等缓释片不可研碎服。

(3)抗癫痫药物可加快维生素D代谢,长期服用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D。

(4)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血常规与肝功能变化。

6.病人不宜从事有危险、易疲劳、生活不规律的职业。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工作、生活中应减少精神、感情刺激,禁忌游泳、蒸桑拿、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度饮水,以防过度缺氧诱发癫痫发作。

作为一名癫痫病的病人,外出时有必要带上健康卡,上面注明病人的姓名、电话和一些诊断的信息等,可以再发病的时候以便急救时参考。

7.脑电图是癫痫病人常做的检查,检查前应洗发,宜饭后检查。

8.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家属应多给与病人鼓励与支持。

癫痫病人护理常规

癫痫病人护理常规

癫痫病人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痉挛性全身发作:发作过程分为四期。

(1)前驱期:发作前1—2日内可表现精神不振,兴奋易激惹,头痛头晕全身不适。

(2)先兆期:运动性先兆——手脚或面部出现抽动,头、颈向一侧扭转或痉挛。

感觉性先兆——麻木感、蚁走感或电击样感觉,偶有疼痛先兆。

听、视觉先兆——视物模糊、闪光或彩色幻觉,眼前火球飞过感觉,听觉声响,语言、歌声等。

内脏性先兆——腹部不适,疼痛或恶心。

精神性先兆——兴奋、愤怒、恐惧。

一般多为数秒到1—2分钟不等。

(3)痉挛期:患者尖叫后即昏倒。

双侧瞳孔散大,光发射消失,全身肌呈强制性痉挛性抽搐,双上肢多呈内收位,两下肢伸直位。

由于喉肌及呼吸肌痉挛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全身缺氧,口唇面部青紫。

经数秒进入阵挛期,全身肌肉呈节律性抽搐。

由于膀胱痉挛而引起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

(4)痉挛后期:全身肌肉停止后,呼吸逐渐恢复。

约10分钟后患者由昏迷转为清醒,对发作过程无记忆。

有时可出现偏瘫或单瘫。

2、失神性全身性发作:发作只几秒钟,即惊颤—点头—迎客式痉挛。

3、局限性发作:有三种类型——Jackson(感觉)性发作、旋转性发作、一侧痉挛性发作。

肌肉多在上肢和下肢,扩散方向从远端到近端。

4、精神运动性发作:即复杂性部分发作,又称为朦胧发作。

特征是发作前有预感。

表现为幻嗅、胃肠不适、头部胀痛、精神异常、不自主活动等。

发作时有意识障碍。

发作一般在30秒—2分钟,患者意识逐渐清楚。

5、观察发作过程、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开始部位、向哪一侧扩展、抽搐后有无肢体瘫痪、意识改变、瞳孔变化、大小便失禁。

6、癫痫发作后,注意有无兴奋、躁动以及再发作。

【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癫痫发作前的先兆,若出现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让患者平卧,减少声、光刺激,床旁备有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并有专人陪护,防止意外发生。

2、发作时防止窒息、自伤、舌后坠,取出假牙,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放置牙垫,头偏一侧,持续吸氧。

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护理常规一、概述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很高,尤以婴幼儿多见,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惊厥两大类。

在感染性惊厥中,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患儿体质较差;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

常见于上感;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预后好。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窒息。

3、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有关。

三、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患儿取侧卧位,立即松解患儿颈部衣扣,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备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吸痰用物于床旁。

抽搐时用舌钳夹住舌头,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根据医嘱迅速使用止惊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避免诱发抽搐、喉痉挛的各种因素。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随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等重要的生命征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

对反复惊厥不止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3、维持正常的体温(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0.5h,控制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55%~65%。

(2)高热时使用物理和(或)药物降温,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选用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及冰敷降温,冰袋放置于颈旁、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3)观察降温过程中有无虚脱表现,出现虚脱时立即处理。

(4)降温后出汗较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注意保暖。

做好口腔护理,每天2~3次,鼓励勤漱口,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唇膏保护。

(5)遵医嘱静脉补液及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及副作用。

4、营养支持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料。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喂奶、服药后轻拍背部,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窒息。

5、安全保护(1)专人守护,松开颈部的紧身衣物,移开周围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家具。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2个月至5岁儿童中,通常由突发的高热引发,也可能与感染、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

小儿惊厥可能是一种单独的发作,也可能是一连串的多次发作。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1.安全护理:当小儿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儿童的安全。

将儿童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障碍物,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同时避免过度干扰和刺激,保持儿童的平静。

2.观察监测:进行全面的观察监测,包括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类型、频率等信息。

同时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将相关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3.保持通畅呼吸道:抽搐时,要确保儿童的呼吸道通畅。

采用侧躺位,将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同时松开儿童的衣领、腰带等,确保衣物不会阻碍呼吸。

4.控制发热:惊厥常与高热有关,因此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温水浴;也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镇静和安抚:惊厥过程中,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给予安抚和支持,采取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表情来安慰儿童,将环境保持安静。

6.父母教育:在儿童出现一次惊厥之后,护理人员要向父母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父母应该了解如何正确计量体温、如何应对发热等情况,并在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7.定期随访:对于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随访。

了解发作情况的变化,观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的出现。

随访时还要向父母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

8.密切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交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商并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惊厥病因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小儿惊厥需要注意安全、观察监测、保持通畅呼吸道、控制发热、镇静和安抚、父母教育、定期随访和密切合作等方面。

儿童神经内科《小儿癫痫》护理常规

儿童神经内科《小儿癫痫》护理常规

小儿癫痫护理【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观察癫痈痫作的类型、发作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注意有无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及发绀。

2.根据病情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改变。

(二)一般护理1.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噪音。

发作频繁的患儿尽量住单间或抢救室,备好氧气、吸痰器和止惊药物于床旁,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饮浓茶、可乐等兴奋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专人陪伴,病床随时扣好护栏,禁止患儿独自沐浴和外出散步。

抽搐发作时,保护好抽动的肢体,防止骨折和脱臼。

患儿一旦有发作先兆应立即平卧,防止摔伤。

5.关心爱护患儿,鼓励其与同伴交流,帮助建立治疗信心,克服自卑、孤独等心理障碍(三)专科护理1.发作时护理。

(1)将患儿平卧,松解其衣领扣、裤带等。

(2)抬高患儿肩颈部,使颈部处于伸展位,头偏向一侧,去除口鼻分泌物。

掐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

(3)立即给氧,遵医嘱应用止惊药。

(4)使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舌咬伤。

2.用药护理。

抗癫痛药物应准时、准剂量服用,看服到口,切忌漏服或停服。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和肝肾功能,在用药初期、联合用药、病情反复或更换新药时,应监测血药浓度。

(四)健康教育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癫痫的疾病性质、治疗进展、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

2.告知家长癫痫发作时的紧急处理措施:解开领扣,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

3.强调抗癫痫药物长期、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不要随意改药、停药、漏服、增减药量;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避免在青春期减量或停药,以减少复发。

4.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和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感染、饥饿、过饱、疲劳等诱因,禁止游泳登高等运动。

5.癫痫患儿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病历卡,病历卡中应写有家长的联络方式及用药情况。

【关键知识点】1.癫痫的主要病因癫痫有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3类。

小儿癫痫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癫痫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癫痫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慢性疾病,是脑内神经元反复发作性异常放电,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脑功能失常,临床出现意识、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运动障碍。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跌倒与撞伤,缓解期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活动与休息。

2.饮食护理发作期禁饮食,缓解期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

3.用药护理发作期应用地西泮等控制癫痫药物时,注意准确用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发生。

缓解期指导准确按时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解除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患儿及其家长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发作时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患儿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神志改变。

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发绀,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结果,及时发现酸中毒表现并给予纠正,给予合理的氧疗措施。

观察循环衰竭的征象,备好抢救物品、药物。

6.基础护理(1)防窒息: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

(2)防咬伤:在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3)防撞伤及坠床: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保护患儿肢体,防止抽搐时碰撞造成皮肤破损、骨折或脱臼。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痰液,准备好开口容器和气管插管物品。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急性发作,缓解期避免诱发因素和各种危险活动,如过饱、情绪紧张、受凉、感染等。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癫痫发作时,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癫痫发作后,让患儿充分休息,不应马上活动;平时鼓励患儿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但避免参加一些危险性大的活动,如爬树、攀高、游泳、骑车、驾驶汽车等。

2.饮食指导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

3.用药指导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减量,以免引起病情复发或加重。

4.心理指导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癫痫急性发作及缓解期治疗护理知识,增强患儿及其家长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搐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护理常规】
1.抽搞时的护理
(1)保护患者免受外伤或坠床,勿用力按压其肢体,以免引起骨折。

(2)以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毛巾置于患者上下牙臼齿间,防止舌唇及颊黏膜被咬伤。

(3)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患者衣领、裤带、托起下颌,防止舌后坠,活动性义齿应取出,立即侧卧,使口腔分泌物流出,以免分泌物吸入肺内。

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

(4)加床档,必要时约束保护,吸氧。

2.癫疴持续状态的护理
(1)除上述各项抽搐护理外,应按昏迷处理。

重点防止分泌物吸入造成肺炎等并发症。

(2)立即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发作控制后还应维持用药,切勿强行灌喂药物,待醒后能口服时再改用口服药物。

(3)注意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改变。

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同时应适当使用脱水药、吸氧、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
乱,注意营养热量供给。

3.发作后护理
(1)避免强光、声音刺激,保持安静。

嘱安静休息,以消除疲劳,按医嘱按时督促患者服药。

(2)有的患者发作后可以出现一段时间意识蒙胧状态,应注意观察防止患者伤人或自伤、出走等意外。

(3)如有尿便失禁,应及时更换衣裤及床褥,保持干燥清洁。

(4)测体温时,勿用口表,以免发作时咬破体温表误吞汞。

(5)患者身旁要有陪同人员,以免发生意外。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嘱患者卧床休息,病室保持安静,减少刺激,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应轻快,室内光线宜暗。

2.饮食指导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少食辛辣食物,避免过饱,戒烟、酒。

频繁发作不能进食或昏迷者,可鼻饲营养液。

3.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遵医嘱长期服用,甚至终身服用抗癫狗药物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少服或漏服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4.心理指导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关心、理解、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5.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以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告知患者疾病可能的诱发因素,让患者尽量减少
刺激。

6.复诊须知用药期间必须定期复诊,开始每2~3周复查1次,6个月后3~6个月复查1次。

复查内容有临床症状是否缓解、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