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习题(第三章)

电路分析习题(第三章)
电路分析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1用支路电流法求各电路的电流i1。

3.2 用网孔电流法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3.3 用网孔分析法求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3.4 试用节点电压法求图示电路中的各节点电压。

3.4 试用节点电压法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a)

(b)

3.5 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u和i。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

第3章 选择题 1.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 C )。 A.支路电流法B.回路电流法C.节点电压法D.2b法 2.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他的KVL独立方程数为( B )个。 A.n-1 B.b-n+1 C.b-n D.b-n-1 3.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列写结点电压方程,需要列写( C )。 A.(n-1)个KVL方程B.(b-n+1)个KCL方程 C.(n-1)个KCL方程D.(b-n-1)个KCL方程 4.对于结点电压法中的无伴电压源,下列叙述中,( A )是错误的。 A.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流源后,再列写结点电压方程 B.可选择该无伴电压源的负极性端为参考结点,则该无伴电压源正极性端对应的结点电压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 C.可添加流过该无伴电压源电流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该无伴电压源电压与结点电压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D.无伴受控电压源可先当作独立电压源处理,列写结点电压方程,再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 5.对于回路电流法中的电流源,下列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对于有伴电流源,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压源后,再列写回路电流方程 B.对于无伴电流源,可选择合适的回路,使只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该无伴电流源,则该回路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 C.对于无伴电流源,可添加该无伴电流源两端电压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无伴电流源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D.电流源两端的电压通常为零 6.对于含有受控源的电路,下列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受控源可先当作独立电源处理,列写电路方程 B.在结点电压法中,当受控源的控制量不是结点电压时,需要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 C.在回路电流法中,当受控源的控制量不是回路电流时,需要添加用回路电流表示控

三极管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三极管电路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一、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的内容 (1)放大、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静态工作点、负载线、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的概念; (2)用近似计算法估算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计算共射电路、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u和A us,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0。 2. 一般掌握的内容 (1)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2)图解法确定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定性分析波形失真,观察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的动态范围; (3)三种不同组态(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特点; (4)多级放大电路三种耦合方式的特点,放大倍数的计算规律。 3. 一般了解的内容 (1)共射放大电路f L、f H与电路参数间的定性关系,波特图的一般知识<多级放大电路与共射放大电路频宽的定性分析; (2)用估算法估算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二?内容提要 1. 共射接法的两个基本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和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学习这两种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是学习比较复杂的模拟电路的基础。 2. 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 在“模拟电路”中,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电路与磁路”课中线性电路地分析方法。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就是针对三极管非线性的特点而采用的分析方法。 3.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共射组态、共集组态和共基组态 由于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端取自三极管三个不同的电极,放大电路有三种组态——共射组态、共集组态和共基组态。由于组态的不同,其放大电路反映出的特性是不同的。在实际中,可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组态的电路。 4. 两种放大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双极型三极管放大电路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般来说,双极性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元件,它通过基极电流i B的变化控制集电极电流I c的变化。而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元件,它通过改变栅源间的电压U GS来控制漏极电流i D的变化;其次,双极性三极管的输入电阻较小,而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很高,静态时栅极几乎不取电流。由于它们性能和特点的不同,可根据要求选用不同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 5. 多级放大电路的三种耪合方式一一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将多级放大电辟连接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级与级之间的耦合方式问题。通过电阻和电容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的方式称为阻容耦合。由于电容的作用,

电路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3.1 如题3.1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22u k i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1A i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0.5k 2=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 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2=?==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3V 1.50.5 1i k 1u 22=?== 9V 33u k u 211=?== 3.2 如题3.2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 163 S i i A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3.3 如题3.3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1131(3)610i i +=-+ 由此可得: 13i A = 代入上式得: 33132(323)4 u =?++?+-??=

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二、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一个放大器一般是由多个单级放大电路所组成,着重讨论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即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基本放大电路。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推及其他二种电路,其中将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作为分析基础来介绍。分析的步骤,首先是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分析其动态技术指标。对于放大器来说,主要的动态技术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2.1.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放大作用 在实践中,放大器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数值,为了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先从最基本的放大电路学习: 图2.1称为共射极放大电路,要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Ib=(V BB-V BE)/Rb,对于硅管V BE约为0.7V左右,锗管约为0.2V左右,I B=(V BB-0.7)/Rb这个电路的偏流I B决定于V BB 和Rb的大小,V BB和Rb一经确定后,偏流I B就固定了,所以这种电路称为固定偏流电路,Rb又称为基极偏置电阻,电容Cb1和Cb2为隔直电容或耦合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传送交流,隔离直流”,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三极管的基极对集电极的控制作用来实现的. 上图是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简化图,它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电路组态,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常用的有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非线性失真、频率失真以及输出功率和效率等。对于不同的用途的电路,其指标各有侧重。 初步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后,就可以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图解法和微变等效法。 2.2.图解分析法 2.2.1.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当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不变的直流,称为直流工作状态简称静态,在静态工作情况下,三极管各电极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数值,将在管子的特性曲线上确定一点,这点称为静态工作点,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怎样估算静态工作点。 解:Cb1与Cb2的隔直作用,对于静态下的直流通路,相当于开路,计算静态工作点时,只需考虑图中的Vcc、Rb、Rc及三极管所组成的直流通路就可以了,I B=(Vcc-0.7)/Rb (I C=βI B+I CEO ) I C=βI B,V CE=V CC-I C R C 如已知β,利用上式可近似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2.2.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在分析静态工作情况时,只需研究由V CC、R C、V BB、Rb及半导体三极管所组成的直

第二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1、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 2、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2、 3、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2、 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2、 5、多级放大电路本章要点: 1、放大电路直流状态的解析法和图解法 2、放大电路交流状态的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 3、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分析方法电子课件二:放大电路分析基础课时授课教案一授课计划批准人:批准日期:课序:4 授课日期: 授课班次:课题: 第二章 第2、1节: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目的要求: 1、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2、掌握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重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难点: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教学方法手段:结合电子课件讲解教具:电子课件、计算机、投影屏幕复习提问: 1、三极管的类型及外部工作条件? 2、三级管的特性曲线有何规律?课堂讨论: 1、如何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2、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各极电流和极间电压如何变化?布置作业:课时分配:课堂教学环节复习提问新课讲解课堂讨论每课小结布置作业时间分配(分钟)8751052 二、授课内容引言放大电路的任务是不失真地把微小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程度。本节首先分析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及工作原理。2、 1、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2、 1、放大电路的组成 一、电路组成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如图2一1所示。V──放大三级管VCC──主电源、能源VBB──发射结偏置电源RC──直流负载电阻,用来确定直流工作点RB──发射结偏置电阻 RL──负载电阻RS、us──信号源的电压和内阻C 1、C2──耦合电容 二、工作条件 1、三极管应处于放大状态。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能够输入和输出信号。

电路分析答案内容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3.1 如题3.1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 22u k i =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 1A i =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 0.5k 2= 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 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2=?==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 3V 1.50.5 1i k 1u 22=?== 9V 33u k u 211=?== 3.2 如题3.2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 163 S i i A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3.3 如题3.3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1131(3)610i i +=-+ 由此可得: 13i A = 代入上式得: 33132(323)44u V =?++?+-??= 若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由上式可知: 1132(1.5)620i i +=-+ 解得 13i A = 有: 332 1.52(1.523)44u V =?++?+-??=- 3.4 如题3.4图所示电路,N 为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路。已知:当12S u V =、 4S i A =时,0u V =;当12S u V =-、2S i A =-时,1u V =-;求当9S u V =、1S i A =-时的电压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有: 12S S u k u k i =+ 将已知数据代入,有: 120124k k =+ 121122k k -=-- 联立解得: 116k = 212 k =- 因而有: 11 62S S u u i =- 将9S u V =、1S i A =-代入 可得: 11 9(1)262 u V =--= 3.5 如题3.5图所示电路,已知当开关S 在位置1时,I=40mA ;当S 在位置2时,I=-60mA ;求当S 在位置3时的I 解:设电源S U 和S I 对电流I 的贡献为I 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有: /I I kU =+ 其中U 为开关外接电源的作用。 开关S 在位置1时,有 /400I k =+? 此时可将U 视为0 开关S 在位置2时,有 /604I k -=- 由上可解得: 25k = /40I = 当S 在位置3时,6U V =,则有: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有计算法和图解分析法两种。 (1)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 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 (03.08) I C= I B (03.09) V CE=V CC-I C R c (03.10) I B、I C和V 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在测试基本放大电路时,往往测量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V B、V E和V C即可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2)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如图03.08所示。 图03.08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直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

1. 由直流负载列出方程式V CE=V CC-I C R c 2. 在输出特性曲线X轴及Y轴上确定两个特殊点 V CC和V CC/R c,即可画出直流负载线。 3. 在输入回路列方程式V BE =V CC-I B R b 4.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输入负载线,两线的交点即是Q。 5. 得到Q点的参数I BQ、I CQ和V CEQ。 例3.1: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对地电位如图03.09所示,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03.09 三极管工作状态判断 例3.2:用数字电压表测得V B=4.5V 、V E=3.8V 、V C=8V,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电路如图03.10所示 图03.10 例3.2电路图 3.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 (1) 交流负载线 交流负载线确定方法:

1.通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做一条直线,其斜率为1/R L'。 2.R L'= R L∥R c,是交流负载电阻。 3.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工作点Q的运动轨迹。 4.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相交,通过Q点。 图03.11 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2) 交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动画 图03.1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动画3-1)通过图03.12所示动态图解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v i→↑ v BE→↑ i B→↑ i C→↑ v CE→↓ |-v o|↑; 2. v o与v i相位相反; 3.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3)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①波形的失真

第3章--组合逻辑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试分析图3.59所示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逻辑函数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完成的逻辑功能。 (b) (c) (a)A B C D L =1 =1 =1 C 2 L 1L 2L 3 图3.59 题3.1图 解:由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图a :D C B A L ⊕⊕⊕= 图b :)()(21B A C AB B A C AB L C B A L ⊕+=⊕=⊕⊕= 图c :B A B A L B A A B B A B A L B A B A L =+=+=+++==+=321 由逻辑函数表达式列写真值表: A B C D L 0 0 0 0 00 0 0 1 10 0 1 0 10 0 1 1 00 1 0 0 10 1 0 1 00 1 1 0 00 1 1 1 11 0 0 0 11 0 0 1 01 0 1 0 01 0 1 1 11 1 0 0 01 1 0 1 11 1 1 0 11 1 1 1 0 由真值表可知:图a 为判奇电路,输入奇数个1时输出为1;图b 为全加器L 1为和,L 2为进位;图c 为比较器L 1为1表示A>B ,L 2为1表示A=B, L 3为1表示A

D C B A W X Y Z 输入 输出 图3.61 题3.3图 解: BA C A C D B C A C D W +++= A C A C D CBA A C D A B B D X +++=B D A C D CB D B C D Y ++=B C D A B D DBA CA CB D Z +++= D C B A W X Y Z 输入输出 B C BA C A C D A C D W DCBA +++==∑)13,12,11,10,8,6,5,4,3()( A C D CBA B D A B X DCBA +++==∑)15,13,12,9,8,7,4,2,0()(

第三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电路的一般分析是指方程分析法,是以电路元件的约束特性(VCR)和电路的拓补约束特性(KCL、KVL)为依据,建立以支路电流或回路电流或结点电压为变量的电路方程组,解出所求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方程分析法的特点是:(1)具有普遍适用性,即无论线性和非线性电路都适用;(2)具有系统性,表现在不改变电路结构,应用KCL,KVL,元件的VCR建立电路变量方程,方程的建立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步骤和格式,便于编程和用计算机计算。 本章学习的内容有: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本章内容以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介绍的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适用于所有线性电路问题的分析,在后面章节中都要用到。 内容重点: 会用观察电路的方法,熟练应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的“方程通式”写出支路电流方程,回路电流方程,结点电压方程,并求解。 预习知识: 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 难点: 1. 独立回路的确定 2. 正确理解每一种方法的依据 3. 含独立电流源和受控电流源的电路的回路电流方程的列写 4. 含独立电压源和受控电压源的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的列写 三、教学内容 3.1电路的图 一、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1、简单电路 利用等效变换,逐步化简电路。 2、复杂电路 不改变电路的结构, 选择电路变量(电流和/或电压),根据KCL和KVL以及元件的电流、电压关系,建立起电路变量的方程,从方程中解出电路变量。 电路的图: 将电路图中的元件略去, 只反映出元件的连接情况的图(*拓扑关系)(电压源、电阻的串联和电流源、电阻的并联都看成一条支路。)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第三章)知识分享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相量图形: 1、下图中,R 1=6Ω,L=0.3H ,R 2=6.25Ω,C=0.012F,u (t)=)10cos(210t ,求稳态电流i 1、i 2和i 3,并画出电路的相量图。 解:V U 0010∠=& R 2和C 的并联阻抗Z 1= R 2//(1/j ωC )=(4-j3)Ω, 输入阻抗 Z = R 1+j ωL +Z 1 =10Ω, 则:A Z U I 0010110010∠=∠==&& A R Z I I 0211287.368.0-∠==&& A U C j I 02 313.536.0∠==&&ω 所以: A t i )10cos(21= A t i )87.3610cos(28.02ο-= A t i )13.5310cos(26.02ο+= 相量图见上右图 I 2 1 3

2、下图所示电路,A 、B 间的阻抗模值Z 为5k Ω,电源角频率ω =1000rad/s ,为使1U &超前2 U &300,求R 和C 的值。 解:从AB 端看进去的阻抗为C j R Z ω1 + =, 其模值为:Ω=+=k C R Z 5)1( 2 2ω (1) 而2U &/1 U &=)arctan() (112 CR CR ωω-∠+ 由于1U &超前2 U &300,所以ωCR =tan300=3 1 (2) 联列(1)、(2)两式得R =2.5k Ω,C =0.231μF 3、测量阻抗Z 的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R=20Ω,R 2=6.5Ω,在工频(f =50Hz)下,当调节触点c 使R ac =5Ω时,电压表的读数最小,其值为30V ,此时电源电压为100V 。试求Z 及其组成的元件的参数值。 (注意:调节触点c ,只能改变cd U &的实部,电压表读数最小,也就是使实部为零,cd U &为纯虚数,即cd U &=±j30V) 解:U Z R R U R R U ac cd &&&++-=22 调节触点c ,只能改变cd U &的实部,其值最小,也就是使实部为零,cd U &为纯虚数,即cd U &=±j30V , 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第二章_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XD Univ. @ 诚夏 SincereXIA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放大的基本概念 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在能量上得到了加强,能量由直流电源提供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1. 要有直流通路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2. 要有交流通路待放大的输入信号能加到发射结上,放大了的信号能从电路中取出 3. 确保合适的工作点信号始终处于放大区 放大原理 放大电路的信号及常用符号 1. (小写字母,大写下标)——瞬时值,实际的物理信号 2. (大写字母,大写下标) ——实际信号的直流成分 3. (小写字母,小写下标) ——实际信号的交流成分 4. (大写字母,小写下标) ——交流信号的有效值 5. ——交流信号的最大值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确定直流工作状态,就是确定 Q 点

Q点 基极直流电源IB 集电极直流电流IC 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直流电压UCE 其中:在三极管输入曲线上确定Q点,在三极管输出曲线上确定 Q 点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必须已知三极管的值,静态工作点在直流通路求得,直流通路:将电容视为开路 所需要使用的公式 1. 硅 2. 3.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1.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直线-,两线的交点即是Q点,得到。 2.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直流负载线-,与IBQ曲线的交点即为Q点,从而得 到和。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 增加,降低,工作点沿直流负载线下移 2. 减小,减小,斜率绝对值增加,工作点沿特性曲线右移 3. 增加,增大,直流负载线平行右上移,工作点向右上方移动 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1. 当--时,受截止失真限制,。 2. 当--时,受饱和失真限制, -。 3. 当--,放大器将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的对象是交流通路,分析的关键是做交流负载线 交流通路: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接地) 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 三极管工作点的移动不再沿直流负载线,而是按交流负载线移动。 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 Q 点过低,信号进入截止区—— 截止失真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第三章

()()1212331 1891842181833200.19A A I I I I I I U U I ?+-=-? -++-=-??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 3-2.试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ab U 。 解:选节点c 为参考点,列写节点方程: a 点:111413323a b U U ?? +-=-= ??? b 点:11141413322a b U U ?? -++=+-=- ??? 整理得:251090 41012 a b a b U U U U -=?? -+=-?; 解得:267a U V = ;2 7 b U V =; 3.429ab a b U U U V =-= *3-4.试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1U 。 解:选节点b 为参考点,列写节点方程: 节点a :3a U I = 节点c :111117986 642a c U U ?? -+++=-= ?? ? 补充:2c U I =- 解得:487c U V = ;72 7 a U V =-;117.14a c U U U V =-=- 3-8. 试用回路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1I 。 解:列写回路方程: ()()()()()1231233 53223210 2323414253I I I I I I I ++-+-=?? -+++++++=-??=? 整理得:1231233 105210510653I I I I I I I --=?? -++=-??=?, 解得:10.6I A = *3-11.试用回路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3I 。 解: 题图3-2 题图3-4 Ω I 10V 题图3-8 题图 3-11

电路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3.1 如题3.1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 22u k i =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 1A i =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 0.5k 2= 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 2=?= =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 3V 1.50.5 1i k 1u 2 2=?= = 9V 33u k u 211=?== 3.2 如题3.2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163 S i i A =-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3.3 如题3.3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课程复习

第三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 3.2.1耦合电感元件 一、名词解释 (1)磁耦合:通电线圈之间,通过彼此的磁场相互联系的现象。 (2)耦合线圈(互感线圈):存在磁耦合的线圈。 (3)耦合系数K1表示线圈磁耦合的紧密程度,定义为 式中,L1、L2为自感系数,M为两线圈间的互感系数。 (4)同名端:如图3.2.1所示。 当电流i1、i2分别从两线圈的两个端点输入时,若互感对自感磁链有增强作用,此对端子为同名端。如图3.2.1中1与2(或1'或2')为同名端。 二、耦合电感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如图3.2.1所示。 3.2.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与一般电路的区别仅在于耦合电感中除存在电感电压外,还存在互感电压。因此,在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时,只要处理好互感电压及其作用,其余的就与一般电路的分析方法相同。为了分析方便,现将几种耦合电路列表进行比较,参见表3.2所示。

3.2.3空心变压器 一、空心变压器 空心变压器是由两个耦合线圈绕在一个共同的芯子上制成的电气设备,接电源的线圈称为初级线圈或原边线圈,接负载的线圈称为次级线圈或副边线圈,而芯子是由非铁磁材料制成的。变压器通过耦合作用,将原边的输入传递到副边输出。

二、空心变压器的原、副边电压方程 图3.2.2为空心变压器原理图,其原、副边电压方程为 式中,Z11为原边回路自阻抗,Z11=R1+jωL1;Z22为副边回路自阻抗,Z22=R2+jωL2+ZL;Z12、Z21为原、副边回路间互阻抗,Z12=Z21±jωM。 三、原、副边回路的反映阻抗 1.原边回路的输入阻抗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组合电路的基本概念 组合电路的信号特点、电路结构特点以及逻辑功能特点。 2.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组合电路分析是根据已知逻辑图说明电路实现的逻辑功能。 组合电路设计是根据给定设计要求及选用的器件进行设计,画出逻辑图。如果选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设计方法比较规范且容易理解,用SSI设计是读者应掌握的最基本设计方法。由于设计电路由门电路组成,所以使用门的数量较多,集成度低。 若用中规模集成电路MSI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的规则,方法较灵活。 无论是用SSI或MSI设计电路,关键是将实际的设计要求转换为一个逻辑问题,即将文字描述的要求变成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 3.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有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等,重要的是理解外部引脚功能,能在电路设计时灵活应用。 4.竞争冒险现象 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原因、判断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现象以及如何消除。 二、难点: 1.组合电路设计 无论是用SSI还是用MSI设计电路,首先碰到的是如何将设计要求转换为逻辑问题,得到明确的真值表,这一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总结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如下: (1)分析设计问题的因果关系,分别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的个数及其名称。 (2)定义逻辑变量0、1信号的含义。无论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均有两个状态0、1,这两个状态代表的含义由设计者自己定义。 (3)再根据设计问题的因果关系以及变量定义,列出真值表。 2.常用组合电路模块的灵活应用 同样的设计要求,用MSI设计完成后,所得的逻辑电路不仅与所选芯片有关,而且还与设计者对芯片的理解及灵活应用能力有关。读者可在下面的例题和习题中体会。 3.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应用 VHDL的应用非常灵活,同一个电路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初学者可以先仔细阅读已有的程序实例,再自行设计。 三、考核题型与考核重点 1.概念与简答 题型1为填空、判断和选择; 题型2为叙述基本概念与特点。 建议分配的分数为3~6分。 2.综合分析与设计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作业答案

§3-1 叠加定理 3-l 电路如题图3-l 所示。(1)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I 。(2)欲使0 =I ,问S U 应改为何值。 题图3-1 解:(1)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A 3 A 1633 A 263V 18" ' "' =+==Ω +ΩΩ= =Ω+Ω= I I I I I (2)由以上计算结果得到下式 V 9A 1)9(0 A 191 S S " ' -=?Ω-==+?Ω = +=U U I I I 3-2用叠加定理求题图3-2电路中电压U 。 题图3-2 解:画出独立电流源和独立电压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V 8V 3V 5 V 3V 9) 363 V 53A 3) 31(55 " ' " ' =+=+==?Ω+ΩΩ= =Ω??Ω+Ω+ΩΩ=U U U U U 3-3用叠加定理求题图4-3电路中电流i 和电压u 。 题图3-3 解: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V )3cos 104( A )3cos 52( V 3cos 10)2(A 3cos 53cos 123 233 232155 4V V 86 36326 36 3 A 263632V 8 " '" ' " ""' ' t u u u t i i i t i u t t i u i +=+=-=+==Ω-=-=?+-? +?+ += =?Ω +?+ΩΩ+?==Ω+?+Ω= 3-4用叠加定理求题图3-4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 题图3 -4 解: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 (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答案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练习与思考 3.1.1 什么是稳态?什么是暂态? 答:稳态是指电路长时间工作于某一状态,电流、电压为一稳定值。暂态是指电路从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转变的过渡过程。 3.1.2 在图3-3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后,是否会产生暂态过程?为什么? 图3-3 练习与思考3.1.2图 答:不会产生暂态过程。因为电阻是一个暂态元件,其瞬间响应仅与瞬间激励有关,与以前的状态无关,所以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不会产生暂态过程。 3.1.3 为什么白炽灯接入电源后会立即发光,而日光灯接入电源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答:白炽灯是电阻性负载,电阻是一个暂态元件,其暂态响应仅与暂态的激励有关,与以前的状态无关;而日光灯是一个电感性负载,电感是一个记忆元件,暂态响应不仅与暂态激励有关,还与电感元件以前的工作状态有关,能量不能发生突变,所以日光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3.2.1任何电路在换路时是否都会产生暂态过程?电路产生暂态的条件是什么? 答:不是。只有含有储能元件即电容或电感的电路,在换路时才会产生暂态过程。电路产生暂态的条件是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并且电路发生换路。 3.2.2若一个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其储能是否一定为零?若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是否一定为零?为什么? 答:若一个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其储能不一定为零,因为电感元件电压为零,由 dt di L u =只能说明电流的变化率为零,实际电流可能不为零,由2 2 1Li W L =知电感储能不为零。 若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不一定为零,因为电容元件电流为零,由 dt du C i =只能说明电压变化率为零,实际电压可能不为零,由2 2 1)(Cu t W C =知电容储能不为零。 3.2.3在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什么时候可视为开路?什么时候可视为短路? 答: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为恒定不变的值时,电容可视为开路,电感可视为短路。 3.2.4 在图3-13所示电路中,白炽灯分别和R 、L 、C 串联。当开关S 闭合后,白炽灯1立即正常发光,白炽灯2瞬间闪光后熄灭不再亮,白炽灯3逐渐从暗到亮,最后达到最亮。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如何使用三极管构成一个电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本节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基本放大电路是放大电路中最基本的结构,是构成复杂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它利用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的特性,或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特性,实现信号的放大。本章基本放大电路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本书中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简称三极管,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简称场效应管。 2.1.1 放大的概念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从电路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本放大电路看成一个双端口网络。放大的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1.放大电路主要利用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的控制作用放大微弱信号,输出信号在电压或电流的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2-1-1。 图2-1-1 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 2.1.2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2-1-2所示。在该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加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耦合电容器C1和Ce视为对交流信号短路。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对地取出,经耦合电容器C2隔除直流量,仅将交流信号加到负载电阻RL之上。放大电路的共射组态实际上是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是共射组态。 图2-1-2 共射组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 二、放大原理 在输入信号为零时,直流电源通过各偏置电阻为三极管提供直流的基极电流和直流集电极电流,并在三极管的三个极间形成一定的直流电压。由于耦合电容的隔直流作用,直流电压无法到达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第二章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第二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讲述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三种组态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和分析方法,差动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首先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三极管的低频小信号模型。固定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法和等效电路法静态和动态分析,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波形失真分析。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以及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分析,由BJT 构成的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场合。然后介绍多级放大电路的两种耦合方式、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偏置以及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差动放大器的分析方法。通过习题课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偏置方法和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方法。 〖学时分配〗 本章有6讲,每讲两个学时。 第四讲 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主要内容 1、放大的概念 在电子电路中,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常用的测试信号是正弦波。放大电路放大的本质是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通过有源元件(BJT 或FET )对直流电源的能量进行控制和转换,使负载从电源中获得输出信号的能量,比信号源向放大电路提供的能量大的多。因此,电子电路放大的基本特征是功率放大,表现为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在放大电路中必须存在能够控制能量的元件,即有源元件,如BJT 和FET 等。放大的前提是不失真,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放大才有意义。 2、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 输入电阻 i R :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反映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电流的大 小。 2) 输出电阻o R :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输出信号源的内阻,说明放大电路带负载的 能力。 3) 放大倍数(或增益):输出变化量幅值与输入变化量幅值之比。或二者的正弦交流 值之比,用以衡量电路的放大能力。根据放大电路输入量和输出量为电压或电流的不同,有四种不同的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互阻放大倍数和互导放大倍数。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章例题

第三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布计算 3-2 已知图3-2所示输电线路始末端电压分别为248kV 、220kV ,末端有功功率负荷为220MW ,无功功率负荷为165 MVAR 。试求始端功率因数。 3-2 解: 62.26105.5220422=??=?-y Q (MVAR) 83.3310 5.52484 21=??=?-y Q (MVAR) 38.13822062.261652202j j j S +=-+='? (MVA) 求Z 12中的功率损耗: 21 .194165.23183.55165.1138.13822083 .55165.11)408(22038.13822012 2 212 j j j S j j S +=+++='+=++=?? ? 38.160165.23183.3321.194165.2311j j j S +=-+=? (MVA) 8216.038 .160165.231165.231cos 2 2 =+= ? 3-8 额定电压110 kV 的辐射形电网各段阻抗及负荷如图3-8所示。已知电源A 的电压为121 kV ,求功率分布和各母线电压。(注:考虑功率损耗,可以不计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U δ) 。 3-8 解: 设?∠=?∠=? 01100N C U U 220k ··20+ · C 习题解 图 20+ P 2=220 Q 2 =165MVAR 8+j 习题图 3-2 习题图 3-8

083 .27545.32676.4338.2407.22 207.30676.4338.2)4020(110 407.22207.30407.22207.30953.7793.93040593 .7793.9407.0271.0)810(407.0271.0)3020(1108102 2 22 22j j j S S S j j S j j j S S S j j j S S S j j S AB B A AB B B B B C C B BC +=+++=?+'-=+=++=?+=--+=''+='--=++--=?+-=''+=++=?? ? ??? ? ? ? ? ? ? 已知U A =121kV 332.14121 40 083.2720545.32=?+?= ?AB U kV 668.106332.14121=-=?-=AB A B U U U kV 972.3668 .10630 )593.7(20)793.9(-=?-+?-= ?BC U kV 64.110972.3668.106=-=?-=BC B C U U U kV 3-13 由A 、B 两端供电的电力网,其线路阻抗和负荷功率等如图3-13示。试求当A 、B 两端供电电压相等(即U A =U B )时,各段线路的输送功率是多少(不计线路的功率损耗) 3-13 解: 1、 4支路合并, 等值电路如图3-13a 所示。 510) 63()126(6 3)1530(1020) 63()126(12 6)1530() 510()1530(102015 3016 8) 84)(1530()126)(1020(10 2016 8)42)(1020()84)(1530() (42)63(32 4111411414j j j j j Z Z Z S S j j j j j Z Z Z S S j j j S S S j j j j j j S j j j j j j S j Z B B a A ab B A +=-+--+=+=+=-+--+=+=+-=+-+=-=+=--++-+= +=--++-+=Ω+=+=* **? ? * **? ? ? ? ? ? ? 输送功率分布如图3-13b 所示。 S S 习题解图·a U 习题图 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