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

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

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详解1、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

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注释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弈秋:弈:下棋。

(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古人会把职业和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

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大雁)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弗若:不如。

弗:不。

是否定词。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向) 2.术未尽.也(穷尽)3.先则恐逮于.臣(被) 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

中国经典古文50篇原文、译文值得一生阅读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

小学文言文精读50篇含解题前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价值。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精心挑选了50篇适合小学生的文言文进行精读。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提升文言文能力。

精读篇目1. 《三字经》2. 《百家姓》3. 《千字文》4. 《幼学琼林》5. 《弟子规》6. 《大学》7. 《中庸》8. 《论语》9. 《孟子》10. 《庄子》11. 《墨子》12. 《韩非子》13. 《左传》14. 《战国策》15. 《史记》16. 《汉书》17. 《后汉书》18. 《三国志》19. 《晋书》20. 《南北史》21. 《隋书》22. 《旧唐书》23. 《新唐书》24. 《五代史》25. 《宋史》26. 《元史》27. 《明史》28. 《资治通鉴》29. 《论语》30. 《诗经》31. 《楚辞》32. 《古诗十九首》33. 《全唐诗》34. 《宋词精选》35. 《元曲精选》36. 《明词精选》37. 《清词精选》38. 《古文观止》39. 《聊斋志异》40. 《儒林外史》41. 《红楼梦》42. 《西游记》43. 《三国演义》44. 《水浒传》45. 《封神演义》46. 《镜花缘》47. 《老残游记》48. 《官场现形记》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0. 《孽海花》解题方法1. 字词解释: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 句子翻译: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方便学生理解。

3. 文章分析:对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精髓。

4. 拓展阅读:推荐与文章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结语通过精读这50篇文言文,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希望这份文档能成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得力助手,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

文言文阅读详解100篇(提高篇修订版)

1、孙叔敖埋蛇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

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刘向《新序》【注释】1、婴儿:古代的婴儿可以指幼儿,年幼的儿童。

现在指一岁以内的孩子。

2、故:原因。

3、对:回答。

4、者:……的人。

5、向:以前,之前。

6、去:离开。

7、安:哪里。

8、及长:等到长大。

9、为:担任。

10、阴德:暗中做的好事。

佛教中指在世时候做的可以在阴间记功的事情。

【常识拓展】1、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

善于治水,曾经主持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曾经担任楚国的令尹,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说“孙叔敖举于海”。

2、令尹:楚国的丞相叫令尹。

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了。

3、古代年龄称谓:序号年龄古代称谓、称呼解释1 0-1 孩提襁褓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 2-3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3 7(女) 髫年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也称作“垂发”。

4、孙叔敖埋蛇看似是小事,却体现了叔敖善良、仁义,能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

这也是能成大事者的先决条件。

故事包含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练习题】请回答:孙叔敖出游回来后为什么哭泣呢?孙叔敖是一个具备什么品质的人?为什么?【译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哭泣了,他的母亲问他哭的原因。

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是要死的。

之前我看了它,所以我恐怕会离开母亲而死去。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王积薪闻棋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

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④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⑤。

”积薪暗记。

明曰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唐国史补》)[注释] ①王积薪:唐朝著名围棋手。

②逆旅:旅店。

③媪:老妇人。

④妇:指媳妇。

⑤伏局:这局棋认输。

[文化常识]围棋。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流行,久盛不衰。

《学弈》中说到的“弈秋”,就是著名的围棋手。

到了唐朝,围棋已定型为今天的纵横19道,361个点。

它最初叫“弈”,“围棋”这个名词在西汉时出现。

到魏晋南北朝,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喜爱下围棋,因此高手辈出。

当时已实行九等品级制,是今天围棋九段等级制的雏形。

汉朝的班固、马融等都总结过下围棋的经验,至唐与五代,关于围棋的专著已很多,如《棋图义例》、《棋势》等。

棋盘(棋枰)及棋子有木质、石质的,也有玉制的。

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围棋,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敌②京师③既2.翻译:①良宵难遣②明曰复其势3.理解:这则故事说明【参考译文】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

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

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

”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

”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

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

”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

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答案】1.①匹配②京城、国都③已经2.①美好的夜晚难以打发;②第二天(按婆媳下棋的过程)恢复局势。

小学文言文详解50篇(3)

小学文言文详解50篇(3)

⼩学⽂⾔⽂详解50篇(3)21、滥竽充数齐宣王使⼈吹竽,必三百⼈。

南郭处⼠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以数百⼈。

宣王死,湣王⽴,好⼀⼀听之,处⼠逃。

翻译 齐宣王让⼈吹竽,⼀定要三百⼈⼀起吹奏。

南郭处⼠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感到很⾼兴,拿数百⼈的粮⾷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个⼀个的演奏,南郭处⼠听到这件事后,便逃⾛了。

注释(1)出⾃《韩⾮⼦》。

滥:失实的,假的。

竽:⼀种古代乐器,即⼤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名辟疆。

(3)使:让。

(4)必:⼀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住在南城的⼈就以⾃⼰的住处作为姓⽒。

类似的还有东郭、南宫、西门等。

(6)处⼠: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没有做官的⼈为处⼠,相当于“先⽣”(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兴。

(10)廪⾷(lǐn sì)以数百⼈:拿数百⼈的粮⾷供养他。

廪:粮⾷。

⾷:供养。

(11)以:⽤,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

(13)⽴:继承王位。

(14)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拓展:这个寓⾔⽐喻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家⾥⾯充数,或是⽤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充数。

南郭先⽣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南郭处⼠的⾏为骗得了⼀时,却骗不了⼀世。

强调个⼈应该勤学苦练,使⾃⼰具有真才实学。

22、⼈有亡斧者⼈有亡斧者,意其邻⼈之⼦。

视其⾏步,窃斧也;视其颜⾊,窃斧也;听其⾔语,窃斧也;动作态度,⽆为⽽不窃斧者也。

俄⽽掘其沟⽽得其斧,他⽇,复见其邻之⼦,其⾏动、颜⾊、动作皆⽆似窃斧者也。

翻译 有个丢了斧⼦的⼈,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偷去了,他看到那⼈⾛路的样⼦,像是偷斧⼦的;看那⼈脸上的神⾊,像是偷斧⼦的;听他的⾔谈话语,像是偷斧⼦的;⼀举⼀动,没有⼀样不像是偷斧⼦的⼈。

没多久,他挖沟时却找到了⾃⼰的斧⼦。

另⼀天,他再看见他邻居的⼉⼦,就觉得他的⾏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详解 50 篇
之:谓,说。 弗若:不如。弗:不。是否定词。 矣:了。 与:吗?同“欤”。一般在问句的末尾出现。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道理: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 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 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kuī
yǒu
之,窥头于 牖 ,施(yì)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xuán)走,失其魂魄,
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所以叫叶公。
好:喜欢。钩:衣服上的带钩。Fra bibliotek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是通假字。通“纹”。
3、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
suí

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
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
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古人会把职业和 人名连在一起,比如庖丁是叫丁的厨师。师旷是叫旷的乐师。 通国:全国。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单个字解释的话:鸿是指大雁,而鹄则是天鹅。 援:引,拉。有时候解释为拿。如:援笔立就,就是拿起笔来立刻完成。形容人文思敏捷 很有才华。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师:学习。
亦:也。
文言文详解 50 篇
拓展:
周公: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姓姬名旦,周文 王姬昌第四子。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公 解梦的周公就是他。曹操的诗里面说“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说的就是他。
分析:
袁公是什么样的人?比较自负,问题刁钻。
元方是什么样的人?机智应变。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
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
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
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效法(学
译文:
弈秋是全国之内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 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 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 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拓展:本文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和 孔子并成为“孔孟”,古代称之为“亚圣”。提 出“以仁为本”、“民贵君轻”、“性善论” 等。作品《孟子》和《论语》、《大学》、《中 庸》合称“四书”。
——《世说新语》
注释
候:拜访,问候。
称:称赞,赞不绝口
履行:实施,实行。
绥:安,体恤。
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益:更加。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寡人,孤家等称呼。.
尝:曾经。
为:担任。
卿:客气,亲热的称呼,有表示尊敬的意思在里面。
法:效法,仿效。也就是学习的意思。
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习)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
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做个练习吧:
文中还提到了孔子,那么,孔子名
,字
,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
言行都记录在《
》一书中。
文言文详解 50 篇
4、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
文言文详解 50 篇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 注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惠同“慧”,智慧、聪明的意思。 诣:拜见。 乃:就;于是。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曰:说。 未:没有 闻:听,听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比如说孔夫子、孟夫子等。
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拓展: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代的刘义庆。这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
做个练习吧!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
) 孔指以示儿曰(

2、杨氏子是一个
的孩子。。
文言文详解 50 篇

2、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文言文详解 50 篇
围棋:
相传五帝之一的尧有个儿子叫丹
朱,尧觉得他能力不够,不能把
天下托付给他,就发明了围棋,
想让他变得沉静一些,聪明一
些。后来,丹朱成了围棋的始
祖,传说是第一高手。
做个练习吧
1、 解释下列划线字。
通国之善弈者也。(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2、有一个成语是出自这篇文章,它是

文言文详解 50 篇
【中心】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
肖,幽默风趣。
翻译: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
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
文言文详解 50 篇
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
以:在
闻:听说。
下之:从天上到叶公住所处。
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同“拖”。
堂:厅堂。
还走:转身就跑。还,通假字。通“旋”。
走: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
文言文详解 50 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