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动物门和腔肠动物
海洋生物—主要的海洋生物门类

海洋生物—主要的海洋生物门类本文源自:海洋资料网:/html/hykx/2012/0523/350.html海洋生物的分类除了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生物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外,在海洋生态学上还可按照生物不同的生态环境、生态习性、生活方式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类群。
按照分类系统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路线,常见的或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海洋生物门类大致如下:1. 原生生物界1) 硅藻门,常见种类如硅藻、圆筛藻、角毛藻等等。
硅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成分,在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甲藻门,常见种类如裸甲藻、多甲藻、夜光藻、角藻等等。
甲藻也是重要的海洋浮游生物,有些种类在大发生时将形成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破坏。
3) 肉足鞭毛虫门,本门动物与纤毛虫门在以前称为原生动物门,常见种类如各种有孔虫、放射虫、夜光虫等。
原生动物是海洋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虽然个体很小,但数量非常大,素有“海洋中的小巨人”之称,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另外,由于原生动物在地球上的生存年代久远,其种类、分布、化石还是研究地质演化、寻找石油矿藏等重要指示生物。
世界已知的原生动物约65,000种。
2. 植物界常见的海洋植物主要是大型藻类和红树。
大型藻类包括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
大型藻类不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些种类可以食用,或者提取活性物质用于生物制药,或者做工业原料,或者兼而用之。
例如石花菜除了可食用,还是琼脂的原料。
很多大型藻类已可人工养殖。
海洋中的高等植物种类远少于陆地。
常见的高等海洋植物有各种红树、海草等。
红树形成的红树林对于维护海岸环境、防止海水入侵有重要作用。
1) 红藻门,常见种类如紫菜、石花菜、龙须菜、麒麟菜、红毛菜、珊瑚藻、海膜、江蓠、红皮藻、凹顶藻等等。
2) 褐藻门,常见种类如马尾藻、海带、裙带菜、鹿角菜等。
3) 绿藻门,常见种类如浒苔、石莼、刚毛藻等。
动物学简答题重点

动物学简答题重点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辐射对称多孔动物的体型多数是不对称的。
从腔肠动物开始,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
(二) 两胚层、原始消化腔腔肠动物是具有真正二胚层(内、外胚层) 的动物。
在二胚层之间有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中胶层。
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内的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
(三) 组织分化腔肠动物不仅有细胞分化,而且开始分化出简单的组织。
动物的组织一般分为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四类,而在腔肠动物上皮组织却占优势,由它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等。
(四) 肌肉结构上皮肌肉细胞既属于上皮,也属于肌肉的范围。
这表明上皮与肌肉没有分开,是一种原始的现象。
(五) 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一般认为它基本上是由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因此称神经网。
2. 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出现的生物学意义答:(1)两侧对称其体可明显的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体背面发展了保护的功能,腹面发展了运动的功能,向前的一端总是首先接触新的外界条件,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越来越向体前端集中,逐渐出现丁头部,使得动物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使动物的感应更为准确、迅速而有效,使其适应的范围更广泛。
两侧对称不仅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
从水中爬行才有可能进化到陆地上爬行。
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2)中胚层中胚层的形成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比如由中胚层形成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再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型,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生物门详细分类

生物门详细分类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以下是各门的具体分类:
1. 原生动物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2. 多孔动物门:主要是在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一类单体或群体动物,是最原始的一类后生动物,具有重要分类地位。
3. 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体呈辐射或两辐射对称,仅具二胚层,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
4. 扁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
5. 圆形动物门:为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又称袋形动物门。
6. 环形动物门:为两侧对称、分节的裂生体腔动物。
7.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8. 软体动物门: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9. 拟软体动物门: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有很多可作为指示沉积环境的指相化石。
10. 毛腭动物门:是动物界体腔动物的一个小门,因头部具有颚毛而得名。
11. 棘皮动物门:是一类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
12. 脊索动物门: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也是其发展得最成功的一类之一。
此外,还有植物界、真菌界、色藻界、细菌界、古菌界和病毒界等分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生物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人士。
多孔动物与腔肠动物

5、具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6、生殖方式,有性与无性生殖两种,无性 生殖常以出芽方式形成群体,有性生殖 多为雌雄异体,异体受精,海产种类有 浮浪幼虫期。
二、腔肠动物门分类
1 、水螅纲:水螅,桃花水母,生活在淡水中,生活
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2、钵水母纲:海蛰,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3 、珊瑚纲:海葵,无外骨骼,红珊瑚,只有水螅型,
胚层翻转:
结束
海绵动物结构
海绵动物水沟系
海绵动物的胚层反转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刺细胞动物门)
海葵
僧帽水母
珊瑚虫
一、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多是辐射对称。
2、身体由二个胚层构成,具有原始的消化
循环腔:
3、有了细胞和组织分化:已分化为皮肌细
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感觉细
胞。
4、具有散漫网状神经系统。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
樽海绵
一、特点
1、体型多数不对称 2、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没
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只有内外两层细胞构
成。
3、水沟系是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有三
种类型,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沟系对海 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水沟系
4、海绵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刺激的传递只是由 一个细胞到另一细胞,因此感受刺激的反应都极 端缓慢,并且是局部的。 5、海绵动物的生殖分有性和无性,无性生殖有 出芽和芽球两种方式,芽体是环境不良时由中胶 层形成。海绵动物大多雌雄同体,但都异体受精。
无水母型
水 螅 的 身 体 构 成
细
胞
的
分
腔肠动物门

(2)外形。身体呈圆筒形,前端的正中是口 ,口的四周有5~10条细长、中空的触手。身体后 端是封闭的,叫做基盘。基盘能分泌粘液,使水 螅能附着在水草上。水螅身体的四周常常有一个 或几个由无性生和卵巢。精巢多数长在触手下方不远处,呈锥形 。卵巢则多数长在近基盘处,呈卵圆形。
内胚层细胞:比较厚,排列不如外胚层那么整齐。 内胚层主要也是由皮肌细胞组成的,叫内皮肌细胞。 内皮肌细胞:它基部的肌原纤维排列方向跟外皮 肌细胞的相反,呈环状排列,收缩时使水螅的触手和 身体伸展、变得细长。内皮肌细胞兼有收缩和营养双 重功能,又叫做营养肌肉细胞。 腺细胞:内胚层里的腺细胞因分布地点不同而有 不同的功能。分布在消化腔里的,分泌消化酶,消化 食物;分布在口附近的,分泌粘液,有润滑作用,帮 助摄食;部分腺细胞还生有鞭毛,可以形成消化腔内 的水流。 内胚层里也有间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不 过数目都比较少。中胶层是内外胚层细胞共同分泌的 胶状物质所形成的非细胞结构。
海蜇
海月水母
霞水母
薮枝螅
返回
世 代 交 替
3.代表性的腔肠动物——水螅
水螅属于水螅纲,有好多种,分布比较广泛, 常被用作实验材料。 (1)采集和培养。夏秋两季,在20℃左右的静 水池塘或水流很慢的小河里,时常可以找到水螅。 它们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伸展时体色较淡, 收缩时为褐色小粒。采集时,应连 同水草一起带回来。采来的水螅应 放在装有池塘水或井水的玻璃缸中 培养,缸中放入一些金鱼藻类的水 草,水螅喜欢吃水蚤,每周可喂食 2~3次。
(二)腔肠动物门
多孔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 腔肠动物才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这 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 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这个阶段发展 起来的。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具两胚 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 神经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metazoa)。
动物界分类(全部35门与主要12门)

动物分类表(动物界)在动物界之下,共38个门如下:1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2中生动物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3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4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5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6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7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8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9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10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11奇怪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12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13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14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15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16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17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18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19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20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21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22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23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4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25软体动物门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26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27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28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29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30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31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32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33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34棘皮动物门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35须腕动物门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36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37半索动物门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38脊索动物门主要门类有12门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动物界的1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体腔与进化

体腔与进化
二.动物与体腔
半索动物 真体腔:分别分化为吻腔、领腔和躯干腔。 吻腔:后背部与吻孔与外界相连,容水流进出。
躯干腔:背腹隔膜。
脊索动物
真体腔进一步发展,发达,趋于稳定。
体腔与进化
三.体腔与进化 原生动物 无体腔动物 多孔动物 扁形动物 原腔动物
低简 等单
体腔与进化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真体腔动物 棘皮动物 半索动物 脊索动物
你的看法呢?
欢迎讲述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世代交替二.动物与体腔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体腔出现基础
体腔与进化
二.动物与体腔
原腔动物--------原体腔出现
体腔与进化
二.动物与体腔 环节动物----真体腔登场
体腔与进化
体腔与进化
二.动物与体腔 软体动物----真假皆有而真退化
体腔与进化
二. 动物与体腔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由于中胚层囊的囊壁解体,使真体腔
体腔与进化
和原体腔混合,形成体壁与消化道之 间充满血液的空腔,也称为血腔。一
小部分真体腔残存于生殖腺腔及某些
种类的排泄器官中。
二.动物与体腔 棘皮动物----体腔发达,体腔发展趋于稳定 真体腔: 一部分演变为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水管系统位棘皮动物特有,与运动有关 围血系统是包围着由一些微小的管道或血窦组成的血系统的管状体腔。 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一.体腔的形成
体腔 二.动物与体腔 (1)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2) 扁形动物:中胚层出现 多细胞胚胎的发育 生殖
原腔动物:原体腔出现 环节动物:真体腔出现
体腔与进化
脊索动物
动物学笔记

1.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2.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见于少黄卵。
均等卵裂:卵黄少,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不均等卵裂:卵黄少,分裂球大小不均匀,如蛙。
不完全卵裂:卵裂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见于多黄卵。
盘裂: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如鸡。
表面卵裂: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3.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4.生物发生律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5.外胚层:全部神经组织和部分上皮组织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假体腔: 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
6.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 ,细胞间质少,有极性,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来源:外、中、内三个胚层7.结缔组织形态特点:细胞间质特别发达,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没有极性 ,功能:联接、固缚躯体各部分、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支持动物机体、制造血球来源:中胚层8.细胞间质由含糖较多的基质和纤维组成纤维有二种:胶元纤维:由胶元蛋白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弹力纤维:由弹力纤维组成,有弹性9.肌肉组织形态特点: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的收缩作用来源:中胚层依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三种类:(1)横纹肌特点:具横纹、肌肉收缩受意志支配,又称随意肌、收缩力强、易疲劳,分布:主要附着在骨骼上,又称骨骼肌(2)平滑肌特点:细胞呈梭状、无横纹、不受意志支配(不随意肌)、收缩力较弱,不易疲劳,分布:内脏壁(3)心肌特点:有横纹、细胞短柱状、有分支、细胞联接处有闰盘、收缩有自动节律性,分布:心脏10.神经组织特点: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质细胞组成,功能: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来源:外胚层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体壁 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分化,体壁由两 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 皮 层 扁平细胞和许多戒指状的孔细胞 中胶层 变形细胞、造骨细胞和芒状细胞 胃 层 特殊的领细胞 中央腔 顶端有一个出水口 ★中胶层中有钙质或硅质的骨针或类蛋白质的海 绵丝。
2
3
3.水沟系 水沟系主要有三种类型 :单沟型(白枝 海绵)、双沟型(如毛壶)、复沟型(如浴海绵和 淡水海绵等)
4
4.生殖和发育 无性生殖 出芽和形成芽球。
出牙:体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芽体,与母体脱离后形成新个 体,或不脱离母体形成群体。 芽球:在不良的环境下,中胶层中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面分泌 一层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柱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 有性生殖 :为配子生殖。
6
5.胚层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 形成内层,而植物极的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 和其他所有多细胞动物都不相同。因此我们把多孔动 物这个胚胎发育中的特殊现象称为“逆转”。说明多 孔动物的演化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由此称其 为侧生动物。 受精卵卵裂→囊胚→动物极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生 出鞭毛,大分裂球中间形成一个开口→ 小分裂球由 开口处倒翻出来→两囊幼虫(动物极的一端为具有 鞭毛向外的小分裂球,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 大分裂球)→幼虫随水游出→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内 陷成内层,大分裂球留在外边形成外层→幼虫固着 发育为成体。
31
32
33
10
11
12
第四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两胚层、有 组织分化和原始消化腔及原始神经 系统的低等后生动物。它们的身体 有两种基本形态水螅型和水母型, 分别营固着生活和漂浮生活………
13
第一节 代表动物—水螅 1. 生活习性与外部形态 水螅生活在洁净、水生植物丰富、缓流 的池塘或沟渠等淡水中。通常以下端基盘 固着在水草或其它物体上,有时也可做一 些简单的位移活动。以捕捉活的水蚤或其 它小动物为食。 水螅身体由体柱、垂唇、触手及反口面 的基盘组成。
20
3.出现组织的分化 腔肠动物的体细胞出现了简单的上皮组织和神经组 织的分化。另外,腔肠动物的体壁细胞还分化出具有 分泌作用的腺细胞及具有捕食与防御功能的刺细胞等。 4.出现了网状(散漫式)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在皮肌细胞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感觉细胞和 神经细胞,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成网状又称为网状 神经系统。但是,这种网状神经系统弱点是 ;A. 没有 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一般是无定向、弥散式的),称 为泛化反射(一触全收)。B.神经纤维没有髓鞘,传 导速度缓慢。
7
8
分类 寻常海绵纲:海生和淡水生;复沟系; 或没有硅质的骨针,或没有海绵硬蛋白 纤维,或二者均无。如沐浴海绵、淡水 海绵 六放海绵纲:海生;复沟系;其骨骼为 硅质骨针,呈六放形。如偕老同穴 钙质海绵纲:海生;单沟系;钙质骨针, 针形或三至四放形。如白枝海绵、樽海 绵。
9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
无性生殖
水螅型
有性生殖.
水母型
24
25
第三节
腔肠动物的分类和重要种类
腔肠动物现存约 11000 种 , 根据其形态结构和世代交替等 特征分为三个纲;即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1.水螅纲 主要特征 多数生活在海水中,体型小,结构简单。生 殖腺由外胚层形成。水母型多具有缘膜,中胶层薄。大 部分种类生活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世代,即有世 代交替现象。 重要种类 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钩手水母等。
第三章多孔动物门(Porifera) (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称为侧生动 物。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动物躯体结构的排列形式与规律称为动物的体制。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 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对称面)。
26
2.钵水母纲 主要特征 全部海产。中大型水母,水螅 型退化,水母型发达并结构复杂。胃囊内 有具刺细胞特化的胃丝。水母体无缘膜。 生殖腺由内胚层形成。生活史有世代交替 现象。 重要种类 海月水母、海蛰、霞水母等。
28
29
30
3.珊瑚纲 主要特征 全部海产。只有水螅型,生活史无 世代交替现象。水螅体结构复杂,有发达的口道、 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许多种类外胚层可分泌石 灰质骨骼,常是珊瑚礁的主要成分。 重要种类 海葵、笙珊瑚、红珊瑚、石芝和鹿 角珊瑚
16
17
(3)神经系统 在皮肌细胞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感觉细胞和神 经细胞,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成网状。
18
(4)生殖
无性生殖: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水螅行无性 的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一般发生在春末和深秋季节。水 螅一般雌雄异体,外胚层的间细胞可分化产生临 时性的精巢和卵巢,水螅通常是以有性生殖产生 的具壳胚胎来抵御干旱和严冬等不利因素的。 水螅的再生能力很强,除触手以外,身体被切 成的每一小段均能长为一个水螅体。
19
或漂浮生活相适应的,使其能从身体的任 何方向上利用其辐射对称的器官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 物和感受刺激。一些高等腔肠动物,如珊瑚纲的海葵, 由于口道沟的出现,身体由辐射对称发展为两侧辐射 对称,两辐对称是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的中间类群。 2.具有两胚层和原始的消化循环腔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内、外两个胚层和原始的消化腔。 消化为细胞内与细胞外消化兼行。另外,由于腔肠动 物的消化腔还兼有运输营养物、代谢废物和呼吸功能, 因此也称为消化循环腔。但由于消化腔只有口没有肛 门(不完整的消化管),故称之为原始的消化循环腔 .
22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
水螅型 体形及生活方 式 中胶层 水母型
圆桶形,固着生活, 盘状,浮游生活,不成 多群体,行无性出芽生 群体,行有性生殖 殖 薄,大多无细胞 厚,有少数细胞和纤维
口
神 骨 水
部
经 骼 管
向上, 有垂唇
不发达 有些具石灰质骨骼 无
向下, 无垂唇
较复杂 无 有
23
7.世代交替与浮浪幼虫 有些种类在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如 薮枝螅、海月水母等);即在生活史中以水螅型世 代经过无性生殖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世代又经 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个体,以适应固着和漂浮的不 同生活方式。 海洋生活的腔肠动物一般为间接发育,即受精卵 经过幼虫期才能发育为成虫。如薮枝螅的受精卵发 育至原肠胚阶段时,胚胎表面长出纤毛成为可以自 由游泳生活的浮浪幼虫。
21
5.刺细胞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分布在外 胚层细胞中,以触手上最多,但海月水母、橙海葵 等内胚层上也有分布。每一个刺细胞有一胞核,位 于细胞一侧,其中有囊状的刺丝囊,囊中有毒液及 盘绕的刺丝,刺细胞外侧常有一刺针,能接受刺 激,受刺激时刺丝连同毒液能立即射出,使对手麻 醉或死亡。 6.水螅型和水母型 腔肠动物形态各异,但其个体构造不外乎两 类;即水螅型与水母型。两者基本结构一致,都有 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也 有不同之处。
14
15
2. 结构与功能 (1)体壁与消化循环腔 水螅体壁主要有六种细胞 : 皮肌细胞、间细胞、刺细胞、 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和腺细胞构成。 水螅的体壁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 外胚层皮肌细胞的肌原纤维方向与螅体的纵轴平行排 列,因此其收缩时可使水螅体和触手变粗缩短。内胚层 的肌原纤维方向与螅体纵轴垂直排列,其收缩可引起水 螅体和触手变细变长。 (2)呼吸与排泄 水螅无特殊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直接由体表与水进行 气体交换并排除代谢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