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 C(g)+2D(g)。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8 mol·L-1。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4 B.2 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B的转化率为4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为0.8 mol·L-1,物质的量为1.6mol3A(g)+B(g) xC(g)+2D(g)起始量(mol) 3 1 0 0变化量(mol) 1.2 0.4 1.6 0.8平衡量(mol) 1.8 0.6 1.6 0.8依据上式分析计算:A、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4,故A正确;B、2min内B的反应速率=0.4mol/(2L·2min)=0.1 mol·(L·min)-1,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 错误;D、 B的转化率=0.4mol/1mol=0.4,即 B的转化率为40%,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转化率的有关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反应发生变化,该物理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解题关键: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进行分析,结合题中各量列式计算判断;A、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B、根据平衡浓度的变化量求出速率;C、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D、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
2.工业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的正、逆反应的焓变相同B.若使用催化剂,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氨气分子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答案】B【详解】A.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A错误;B,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B正确;C.N原子和H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是极性键,C错误;D.根据图示,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键释放的能量,D错误;答案选B。
answer能源化学与化工思考题

能源化学与化工思考题有些题目并没有非常固定和唯一的答案,请大家参考!一.翻译文章(全部为2次)的时候,密度怎么起作用的?二.在求取煤的MC答:在利用Flory-Huggins理论求取交联聚合物溶胀过程的自由能变化时因为单位体积内交联聚合物的网链数与密度成正比,由密度可以计算出网链数,进而求得交联网络弹性自由能,计算出Mc。
三.为何测量低阶煤的硫含量的时候需要先淋洗,再低温灰化?2-答:因为与羧酸盐结合的可交换离子Fe3+、Ca2+等,易于和通过氧化得到的SO4结合而形成石膏等物质,直接低温灰化测定的是这些硫酸盐的质量,不能反映原始的硫组成。
四.煤热解是否加热速率越大失重就越多,说明理由答:升温速率越快,失重速率应该越高,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最终温度下,断裂的键数和种类是相同的,因此对于这个温度区间中的总失重是差不多的,如果升温速率较小,失重时间就要比升温速率快的时候长,因此其失重速率要减小。
从而得知,升温速率越高,最大的失重速率会越大。
同时由于升温速率快,颗粒在热的区间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从而达到最大失重的温度会升高,这就可能会导致最终的总失重量增加。
如果最终热解温度相同,升温速率越快导致最终的总失重越大,高于工业分析(慢速热解)测定的挥发分含量,这个是存在着一定争议的,一部分人认为加热速率会影响热解产物的组成,速率越高使得煤热解越不完全,减少二次反应的发生,焦油的产率会越高,而这个有可能就是导致很高的升温速率下总失重大于工业分析测得的实际挥发分的原因。
五.请总结一下可以在燃烧中抑制NO X排放的工艺和方法有哪些?1 空气分级燃烧空气分级燃烧的基本原理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来完成。
在第一阶段,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左右),使燃料先在缺氧的燃烧条件下燃烧。
此时,第一级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B.太阳能、风能发电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C【解析】A选项开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现象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太阳能、风能发电是今后新能源开发的方向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化石能源的含量是有限的;D选项给钢铁制品进行防锈处理,不仅可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化学与能源、资源2.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水力发电B.电解水C.化学电池D.太阳能供热【答案】C【解析】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水能,错误,C、化学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错误,故选C【考点】能量的转化3.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B.碳酸钙受热分解C.镁条溶于盐酸D.浓硫酸与水混合【答案】B【解析】A、燃烧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B、碳酸钙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C、镁条溶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选B【考点】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溶液稀释放热4.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A.日常生活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公交出行,少用私车C.为便于使用,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D.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答案】C【解析】A 日常生活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B.公交出行,少用私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C.为便于使用,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不属于低碳生活,浪费电的资源,D.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能源,做法是正确的,故选C【考点】化学与环境5.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完整版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1)

完整版高考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
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 Y 2O 3-Na 2O ,O 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 流向电极aB .电极b 是正极,O 2-由电极 a 流向电极bC .电极a 的反应式为:CH 4+4O 2--8e -=CO 2+2H 2OD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 2-通过时,电子转移 4 mol 【答案】C 【详解】A 、电子不能在电池内电路流动,只能在外电路中流动,故A 错误;B 、电极b 氧气得电子,生成O 2-,而电极a 需要O 2-作为反应物,故O 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故B 错误;C 、甲烷所在电极a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 4+4O 2--8e -=CO 2+2H 2O ,故C 正确;D 、1mol O 2得4mol 电子生成2molO 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 2-通过时,电子转移2mol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的原电池原理应用。
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 2O 3-Na 2O ,O 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电子在外电路转移,通甲烷气体的为负极,通空气一端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CH 4+2O 2=CO 2+H 2O ,正极反应为:O 2+4e -=2O 2-,负极反应为:CH 4+4O 2--8e -=CO 2+2H 2O 。
主要理解电池电解质不是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是固体,O 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是本题的关键。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 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产生CO ,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作者:-----------------------日期:第十章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煤的气化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焦炭和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答:错,煤的气化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2)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SO2,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因此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答:不确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 x和CO,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和HC,相对而言,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3)汽油的辛烷值分布在0~100之间,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汽油中含有80%辛烷和20%的其他烃类。
答:错,汽油的辛烷值可衡量汽油的抗震性,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该汽油的抗震性相当于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混合物的抗震性。
(4)为了避免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取代四乙基铅作汽油添加剂。
答:不确切,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已被禁止使用。
(5)发展核能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欧和我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加快核电站的建设。
答:不确切,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核电站,北欧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在2010年前关闭已有核电站。
(6)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由于锌、锰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因此锌锰电池是无污染电池。
答:错,在生产的锌锰电池时,为了防止电池中锌溶解释放氢气,常在电池糊状液中放入氯化汞。
(7)在燃料电池中并没有发生直接的燃烧反应,它通过原电池原理不断的将燃料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理论上可达100%。
能源化学chapter 1思考题与答案思考题

第一章能源简介1.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形式?(1)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度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
(2)能的形式: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核能。
2.能源有哪些形式?能源有哪些分类方法?1)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
能源是比较集中的含能体(如煤炭、天然气等)或能量过程(如风、潮汐) ,凡是能够直接或者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形式能量的载能体和自然资源,统称为能源。
2)能源的分类①能源按其形成方式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②一次能源按其是否能够再生的性质分为: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③能源按其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含能体能源,过程性能源;④能源按其使用的成熟程度和技术状况可分为:常规能源,新能源;⑤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清洁能源(绿色能源),非清洁能源。
3.解释名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含能体能源,过程性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分布式能源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以自然形态存在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化学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焦炭、汽油、重油、煤气、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二次能源是联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用户的中间纽带。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使用后仍能更新或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能源,开采消耗后,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
含能体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能源,即储存起来的能源,其特点是可以保存且可运输,如草木燃料、矿物燃料、核燃料、高位水库中的水等。
过程性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不能直接储存,存在于“过程”之中,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电能等。
常规能源:技术上比较成熟,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次能源。
化工基础能量转换实验思考题

化工基础能量转换实验思考题
化工基础能量转换实验思考题可以是:
1. 通过燃烧某种化学物质,如丁烷或甲烷,来产生热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
你可以针对不同的燃料进行比较,包括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纯度,来研究它们对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
2. 研究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换效率。
这可以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暴露在不同强度和角度的阳光下,并测量所产生的电能来实现。
你可以研究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太阳能电池板,并评估它们的性能差异。
3.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例如,通过制备电池来实现。
你可以尝试制备不同类型的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或燃料电池,并评估它们的能量储存和释放能力。
4. 研究生物质能源的转化。
例如,通过厌氧发酵生物质来产生甲烷,然后将甲烷用作燃料来发电。
你可以通过调整发酵过程的条件,如温度、pH值和底物比例,来优化能量转换效率。
这些实验思考题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和技术,并在化工基础领域进行相关研究。
记住,在进行实验前要确保安全,并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与能源试题答案及解析1.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它与广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答两点即可)a._________;b._________.【答案】a.放热量高;b.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解析】氢气作为燃料与广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的优点a.放热量高; b.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2.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答案】A【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转化的甲烷中只含碳、氢元素,所以可能生成氧气。
此项正确。
B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此项不正确。
C这种方法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不能分解塑料制品。
此项不正确。
D食电细菌是细菌中的一种,属于生物。
此项不正确。
【考点】信息给予题3.化学在能源、材料和环境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B.二氧化碳、甲烷和淀粉都属于有机物C.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D.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都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D【解析】A.化石燃料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期,这个过程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此项错误。
B.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属于有机物。
C.合成材料有三个特征:有机物、人工的、合成的。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D.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利用都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所以有利于保护环境。
所以应选D项。
【考点】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4.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人类目前主要依赖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2)煤燃烧排放出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化学与能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煤的气化是指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焦炭和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答:错,煤的气化是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2)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SO2,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因此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答:不确切,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 x和CO,石油(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和HC,相对而言,石油产生的污染比煤炭轻。
(3)汽油的辛烷值分布在0~100之间,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汽油中含有80%辛烷和20%的其他烃类。
答:错,汽油的辛烷值可衡量汽油的抗震性,并对应于汽油的标号,80号的汽油表示该汽油的抗震性相当于80%异辛烷和20%的正庚烷混合物的抗震性。
(4)为了避免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AME)取代四乙基铅作汽油添加剂。
答:不确切,甲基叔丁基醚(MTBE)添加剂在某些国家(如美国)已被禁止使用。
(5)发展核能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欧和我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加快核电站的建设。
答:不确切,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核电站,北欧国家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在2010年前关闭已有核电站。
(6)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由于锌、锰元素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因此锌锰电池是无污染电池。
答:错,在生产的锌锰电池时,为了防止电池中锌溶解释放氢气,常在电池糊状液中放入氯化汞。
(7)在燃料电池中并没有发生直接的燃烧反应,它通过原电池原理不断的将燃料直接转变为电能,这种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理论上可达100%。
答:正确2. 填空题(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我国是以煤消费为主的国家。
(2)煤是由古代植物转化而来的,煤的煤化过程包括了植物残骸→腐殖质→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阶段,若根据煤化的程度不同可将煤分为四类,若根据煤炭中硫的含量不同又可将煤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3) 煤的综合利用方法主要包括 煤的焦化、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 。
(4) 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可采取两种途径,一是 直链烷烃催化重整变成带支链的烷烃 ,二是 向汽油中添加抗震剂 。
(5) 发展核电曾被国际上认为是解决电力缺口的重要选择。
但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 电站的运行安全 ,一是 核废料的处理 。
(6) 核聚变反应比核裂变反应作为能源更有发展前途,但要实现核聚变反应发电,应攻克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反应有足够的温度,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
(7) 碱性锌锰电池是第三代锌锰电池。
它克服了传统锌锰电池 石墨电极极化,电池漏液 的缺点,其特征是 电解液由原来的中性电解液变为离子导电性更好的碱性电解液,负极锌也由原来的锌片变为锌粉 。
(8) 制约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为 廉价制取技术及氢的安全、方便贮存、运输 ,最有希望突破的途径有 热化学分解制氢法、光化学制氢法、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法和生物制氢法 。
3. 区别下列概念(1) 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通常把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直接利用其能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而把必须用其它能源制取或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2) 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不随人类的利用显著减少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诸如风、流水、潮汐、地热、日光及草木燃烧;而化石燃料和核燃料等随人类的利用减少的能源称为非再生能源。
(3) 核聚变与核裂变核聚变反应是由两种轻核结合成一个重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变化过程;核裂变反应又称核分裂反应,它是用中子()轰击较重原子核,使之分裂成较轻原子核的反应。
(4) 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一次电池为放电后不能再重复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是指电极活性物质经氧化还原反应向外输出电能(放电)而被消耗之后,可以用充电的方法使活性物质恢复的电池,也称为可充电电池。
(5) 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电池的总称, 又称为锂原子电池;而锂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为锂离子。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负极材料为Li +嵌入化合物。
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6) 普通锌锰电池与碱性锌锰电池早期的普通锌锰电池是糊式电池,外壳用锌皮作为负极,NH 4Cl 、ZnCl 2等制成糊状混合物作电解质溶液,MnO 2是正极,石墨碳棒起导电作用。
糊式锌锰电池可用下式表示:(-)Zn│ZnCl 2,NH 4Cl (糊状)│MnO 2│C ( + ) n 1碱性锌锰电池是第三代锌锰电池。
其重要特征是电解液由原来的中性电解液变为离子导电性更好的碱性电解液,负极锌也由原来的锌片变为锌粉。
碱性锌锰电池可用下式表示:(-)Zn│KOH(7~9mol•L–1)│MnO2│C (+ )(7)煤的气化与煤的干镏煤的气化是指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部分氧化,使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含有H2、CO等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因此煤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是H2、CO和CH4等。
煤的干馏又称煤的焦化,是指煤与空气隔绝加强热时,煤分解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煤焦油和气态的煤气(焦炉气)的过程。
4. 试根据不同的能源分类方法,对下列能源分类:(1)石油(2)氢气(3)乙醇(6)沼气(7)锂离子电池(8)煤(9)核能(10)电力(11)风能(12)潮汐能能源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非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沼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如风能)非再生能源二次能源锂离子电池、乙醇、电力、氢气、沼气等5.写出下列几种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1)普通锌锰电池;锌锰电池可用下式表示:(-)Zn│ZnCl2,NH4Cl(糊状)│MnO2│C ( + )接通外电路放电时,负极上锌进行氧化反应Zn(s) Zn2+(aq) + 2e-正极上MnO2发生还原反应2MnO2(s) + 2NH4+(aq) + 2e-Mn2O3(s) + 2NH3(aq) + H2O电池总反应为Zn(s) + 2MnO2(s) + 2NH4+(aq)Zn2+(aq) + Mn2O3(s) + 2NH3(ag) + H2O(l) (2)碱性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可用下式表示:(-)Zn│KOH(7~9 mol•L–1)│MnO2│C (+ )负极反应 Zn(s) +2OH -(aq) ZnO(s) + H 2O(l)+2e-正极反应 MnO 2(s) + 2H 2O(l) + 2e - Mn(OH)2(s) + 2OH -(aq) 电池反应 Zn(s) + MnO 2(s) + H 2O(l) ZnO(s) + Mn(OH)2(s)(3)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可用下式表示:(-)Pb│H 2SO 4│PbO 2 (+)放电时,反应为:负极反应 Pb(s)+ SO 42-(aq) PbSO 4(s) + 2e -正极反应 PbO 2(s) + 4H +(aq) + SO 42-(aq) + 2e -PbSO 4(s) + 2H 2O(l) 电池反应 Pb(s) + PbO 2(s) + 2H 2SO 4(aq) 2PbSO 4(s) + 2H 2O(l)(4)氢镍电池;氢镍电池可用下式表示:│H 2│KOH │NiO(OH)│C ( + ) 放电时,反应为:负极反应 H 2(g) + 2OH -(aq) 2H 2O(l) + 2e -正极反应 2NiO(OH)(s) + 2H 2O(l) + 2e - 2Ni(OH)2(s) + 2OH -(aq)电池反应 H 2(g) + 2NiO(OH)(s) 2Ni(OH)2(s)(5)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符号表达式为:(一)C n │LiClO 4-EC +DEC │L iMO 2(+)充放电时,反应为: 正极反应 LiMO 2 Li 1–x MO 2 + xLi + + xe —负极反应 nC + xLi + + xe — Li x C n 电池反应 LiMO 2+nC Li 1–x MO 2 + Li x C n(6)碱性氢氧燃料电池。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可由下式表示:(一)C│H 2│KOH│O 2│C ( + )负极反应 H 2(g) + 2OH -(aq) 2H 2O(l) + 2e -正极反应 O 2(g) + 2H 2O(l) + 4e - 4OH -(aq)电池反应 2H 2(g) + O 2(g) 2H 2O(l)6. 煤和由煤与水蒸气反应(C (s )+H 2O (g )) = H 2(g )+CO (g ))而得的水煤气(CO 放电放电 放电 充电与H2等物质量的混合物)都可用做燃料,设煤含碳80%,其余可燃成份忽略不计。
试通过计算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以水煤气代替煤作燃料的优缺点。
(提示:在任何能量转换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能量变成热而扩散到环境中。
例如,欲往某体系输入xkJ的热量,实际上提供的热量要远多于x kJ)。
解:1mol纯煤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C(s)+ O2(g)=CO2(g)Θ∆H/(kJ.mol–1) 0 0 –393.51mfΘH 1 = –393.51 – 0 – 0 = – 393.51 kJ.mol–1∆rm1mol纯煤转化为水煤气,然后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由下列反应实现:(1)C(s)+ H2O(g))= H2(g)+CO(g)ΘH/(kJ.mol–1) 0 –241.82 0 –110.525∆fmΘH= –110.525 – (–241.82) – 0 = 131.295 kJ.mol–1∆rm(2)CO(g)+ 1/2 O2(g)= CO2(g)ΘH/(kJ.mol–1) –110.525 0 –393.51∆fmΘ∆H,2= –393.51 – (–110.525) – 0 = –282.985 kJ.mol–1rm(3)H2(g)+ 1/2 O2(g)=H2O(g)ΘH/(kJ.mol–1) 0 0 –241.82∆fmΘH,3= –241.82 – 0– 0 = –241.82 kJ.mol–1∆rmΘ∆H= Δf HΘm,1 + Δf HΘm,3 + Δf HΘm,3rm= 131.295 + (–282.985) + (–241.82)= – 393.51 kJ·mol–1由计算可见两种方法释放的反应热相同。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煤与水蒸气反应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同时能量的转换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能量变成热而扩散到环境中,因此实际上由煤转化成水煤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要远小于单纯煤燃烧放出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