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气血亏虚

合集下载

气虚眩晕护理查房

气虚眩晕护理查房

气虚眩晕护理查房气虚眩晕是指因气血不足而导致的头晕、眩晕症状。

常见于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气虚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包括体内阳气不足、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心血不足等。

因此,在护理查房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了解患者病史和症状表现。

在查房时,首先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药物使用史等。

并了解患者眩晕的程度、频率、伴随症状等,以便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将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3.提供适宜的饮食。

结合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

对于气虚型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鲜奶、豆腐等。

同时,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过饱和过饥,以减轻脾胃负担。

4.规律的生活作息。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并避免突然起床或改变体位时的晕厥发作。

5.提供心理支持。

气虚眩晕患者常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护士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可以通过倾听、鼓励和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6.中医药治疗。

针对气虚眩晕的病因,可以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

护士应负责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7.定期康复训练。

对于气虚眩晕患者,进行定期康复训练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身体机能和平衡能力,减少晕厥发作的次数。

护士可以协助医师开展康复训练,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

8.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患者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以及头颈血管超声和脑部影像学检查等。

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气虚眩晕的患者,在护理查房过程中,应注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提供适宜的饮食、限制活动、提供心理支持以及进行中医药治疗等。

眩晕气血亏虚辩证依据

眩晕气血亏虚辩证依据

眩晕气血亏虚辩证依据眩晕症在中医上根据它的临床症状和舌苔脉象分为4个类型,及肝阳上亢(肝阳偏旺,引起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证、气血亏虚证、经血不足证以及痰浊中阻证。

肝阳上亢的需要平肝潜阳(抑制肝内上升太过的阳气)、滋养肝肾;气血亏虚的需要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精血不足的需要补益精血;痰浊中阻的需要燥湿祛痰、平肝熄风(调节肝的功能来祛除内风)。

1.肝阳上亢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治疗。

2.气血亏虚证:主要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面色发白且无光泽),常用归脾汤加减进行补养气血,健脾运胃治疗。

3.精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而见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的感觉),肾阴亏虚者常服用左归丸进行补肾滋阴治疗。

肾阳亏虚者常服用右归饮进行补肾助阳治疗。

4.痰浊中阻证:主要表现为眩晕而见头昏如蒙,胸闷,恶心,常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进行燥湿祛痰,平肝熄风治疗。

患者如果存在眩晕症,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擅自用药。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中医药(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2)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法:祛痰健脾.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3)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祛淤生新.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4)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5)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益气养血健脾.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6)针刺治疗:主穴:风池(双),百会,印堂,合谷(双),人中,安眠(双),太冲.配穴:恶心伴呕吐者,加内关,神门,足三里;耳鸣加翳风,听宫,率谷,中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为本,以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为标。 眩晕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
。 急性发作期以祛痰、化瘀、熄风、泻火为法; 缓解期以健脾胃、补肝肾、益气活血为法。 在临床中,应在辨病基础上, 针对某一时期主要的证候
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眩晕-兼头胀痛,面潮红---- 肝阳上亢 --兼纳呆,乏力,面色苍白-- 脾虚气血不足 --兼纳呆,呕恶,头重,耳鸣--脾虚痰浊中阻 --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肾虚清窍失养
吐去清痰而眩晕顿愈。——吐能升气,清阳 可复。
【各家学说】
4、无瘀不作眩
明·杨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
汪机《医读》中载“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 ,桃红四物。”
虞抟在《医学正传》中亦言:“外有因呕血而眩冒者, 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应包含两种不同病因病 机?)
清·潘楫《医灯续焰》“诸阳上行于头,诸阳上行于 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泣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 虚而眩晕生焉”。
【名医大师诊治验案】
1、裘沛然——清肝降浊治眩晕
魏某,男,81岁。
主诉:头晕欲仆半年。
初诊:患者曾因眩晕不能自制住院检查治疗,诊断为 “脑萎缩、慢性浅表性胃炎、抑郁症”口服黛安神、氯 硝西泮、铝碳酸镁、心脑舒通”等多种药物,疗效不显。 就诊时见:头晕目眩,活动欠利,行走须他人搀扶,反 应迟钝,神情淡漠,嗜睡懒言,口渴口粘,口淡乏味, 食纳不佳,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苔厚黄腻,
芎、橘红、僵蚕、干姜。
4)半夏白术天麻汤——治脾胃证,头疼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黄芪、人参、茯苓、陈皮、苍术、
酒黄柏、干姜、泽泻、神曲。
5)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气上冲胸,战 摇眩晕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一、眩晕的中医分型眩晕,古称“眩冒”,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成因多端,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多个方面。

中医对眩晕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精不足型: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瘀血阻窍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二、中医施护原则对于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施护,应首先明确其分型,然后根据分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施护措施。

整体护理原则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及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针对不同分型,护理原则如下:肝阳上亢型: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可用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之品泡水饮用。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保持病房温暖舒适,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可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炖汤饮用。

肾精不足型: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保持环境温馨安静,避免房事过度,饮食可多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等补肾之品,也可用枸杞、女贞子等泡水饮用。

痰浊中阻型: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保持病房通风透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可用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之品煎汤饮用。

瘀血阻窍型: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身体,饮食可加入山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眩晕的辩证施护

眩晕的辩证施护

眩晕的辩证施护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种病证。

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解;重者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

临床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动脉硬化、贫血、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

眩晕的病变虽主要在肝,但亦可涉及肾和心脾,而且患者的情志失调、饮食偏嗜、虚体劳欲等因素常常影响到治疗效果。

几年来,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医辨证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眩晕的辩证首辩证候虚实,实证有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虚证有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

眩晕病患者临床常见,临沭县中医院自2004-2008年共收治22例眩晕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7~78岁,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目眩或视物有旋转感,自觉头晕,昏沉或昏胀不适,且有反复发作史。

1 一般护理1.1 病室内环境宜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室内光线宜柔和稍暗,温湿度适宜。

1.2 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轻症者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重者坐轮椅,床铺避免晃动。

1.3 每日测血压1次,平稳后改为每周1~2次,或遵医嘱。

1.4 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问、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舌苔、脉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若见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1.5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眩晕伴呕吐者,服药宜少量频服。

1.6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生冷、烟酒等物。

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半流食。

1.7 加强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给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辨证施护2.1 肝阳上亢型本组该型有8例。

患者素体阳盛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内动, 皆可上扰清空而致眩晕。

故临床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胀痛,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皆为肝阳上亢之证。

眩晕(后循环缺血)

眩晕(后循环缺血)

眩晕(后循环缺血)眩晕是因脏腑气血津液亏虚、轻窍失养,或邪气阻滞、诸邪上扰所致,临床上以头晕、目眩(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目眩即自觉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头目出现轻飘麻木、空荡及不清感,和/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两者常同时并见。

现代医学后循环缺血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诊断标准】(一)证候分型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肋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7气滞血郁证:头晕目眩,颈肩酸痛,上肢麻木,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8少阳失和,枢机不利证:头晕目眩,恶心纳差,口干口苦,失眠多梦,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一)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二)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等;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血压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四)保持地面平整,防湿防滑,下地时需家属陪伴,防止跌倒受伤。

二、专病护理(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Cruain 2 0 , 112: 5 ~ 2 5 i lt ,0 5 l21】 1 4 e 3 . c o e
[ 袁志敏 , 2 】 马渝汉 , 燕. 卢 慢性心力 衰竭患者 住院率和死 亡率 的季
节变异分析【 . J 中国临床 医生 ,0 6,42 :6 3 . ] 2 0 3 ( ) — 7 3
Falr n teAd har p r fteAme c olg fCadoo y iu ei h u : e oto h i r a C l e o r ilg / a Ameia atAso ito s o e i Prcie Gud l e : rc n He r s eain Tak F r o a tc iei s e l n d v lp d n olb rto wih h Ameia Colg o et e eo e i c l oain a t te re n le e f Ch s Ph sca s n te Itrto a S cey or y ii a d h neain l o it f He r a d u g n a t n L n
1 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 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 . 3 标 准 的眩晕 症患 者 。
1 排 除标 准 . 4 1 方法 . 5 排除 因颅脑 外 伤所 致 眩晕 。 1治疗 组 : 他 斯 汀 口服 。 ) 倍 中药 治疗 ; 补
中 益 气 汤 加 减 , 月 为 1疗 程 , 月 后 观 察 疗 1个 3个
关键词 : 气血亏虚 ; 眩晕 ; 中益气汤 补
眩晕 是 一种运 动 性和 位置 性 的幻觉 。包括 病人
点 试验 阳性 , 偏倒 圆 。
感到周围物体旋转或病人本身在旋转 , 如起伏 波动 感、 不稳 感 、 摆感 、 摇 头重 脚轻 感等 。这 些感 觉 中 , 凡 是有旋转感觉 的 , 为前庭 系统受 累 , 统称为真性 眩 晕 ( et o 。而无 旋 转感 觉 的 , V rg ) i 即波浪 起伏 感 、 不稳 感 、 摆感 、 摇 头重脚轻 感等 , 除前庭 系统可 能受 累 外 ,常因视感系统或本 体感觉系统受累而引起 , 这 些感觉称为眩晕(i i s) 医宗金鉴 ・ d z es。《 zn 内治杂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气血亏虚
……
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觥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健脾益气生血;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其补而不滞;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有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养心安神之功效。

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易于感冒,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脾虚湿盛,泄泻或便溏者,加薏苡仁、泽泻、炒扁豆,当归炒用健脾利水;气损及阳,兼见畏寒肢冷,腹中冷痛等阳虚症状,加桂枝、干姜温中散寒;血虚较甚,面色觥白无华,加熟地、阿胶、紫河车粉·(冲服)等养血补血,并重用参芪以补气生血。

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表现时时眩晕,气短乏力,纳差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清降浊。

第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