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健脾益气的中药分享给你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1.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3.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证。
4.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5.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6.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7.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
8.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9.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虚证。
10.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生地黄、桂枝、麦冬、火麻仁、大枣。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脉结代。
11.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炒)、茯苓(炒)薄荷(炒)、甘草(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青连翘(炒)、干生地(净)、车前子(炒)、淡黄芩(酒炒)、生栀子(炒)、粉丹皮(酒炒)、泽泻(炒)、苦木通(去节)、生甘草(生)。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及下焦湿热证。
13. 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及嘈杂吞酸证。
14. 清胃散:生地黄(细锉)、当归身(酒洗)、牡丹皮(去心)、黄连(拣净)、升麻(去根)。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等症。
15. 玉女煎:石膏(煅)、熟地黄(酒蒸)、麦冬(去心)、知母(酒炒)、牛膝(酒蒸)。
治疗胃气虚症的20种中草药方

治疗胃气虚症的20种中草药方胃气虚症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气虚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胃部胀气、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中草药治疗胃气虚症的常用方药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养胃汤等。
下面是治疗胃气虚症的20种中草药方1. 人参10克、黄芪15克、茯苓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炖服,每日一剂。
功效:健脾胃,补气养血;2. 炒白术、白扁豆各等分,用纱布包成小袋,每日泡茶饮,每次一袋。
功效:健脾胃,化气消胀;3. 聚香附10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研末入牛奶中服,每日两次,每次一剂。
功效:行气消胀,舒缓胃肠不适;4. 熬薏仁粥时加入白扁豆15克、山楂10克、荞麦壳10克一起煮,每日尽量多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消除胃痛、嗳气等不适症状;5. 黄连20克、黄芩15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人参10克,加水煎后加入蜜糖调味,每日饮用,分成多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除腹胀、恶心等症状;6. 蒲公英15克、白术20克、陈皮15克、黄芪10克,水煎后加入少量蜜糖调味,每日饮用,分成多次。
功效:促进胃肠蠕动,除胃气不适;7. 大黄10克、枳壳10克、苏子15克,水煎后加入少量蜜糖调味,每日饮用,分成多次。
功效:清热泻下,舒缓胃肠;8. 桂枝1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干姜5克,水煎后加入少量蜜糖调味,每日饮用,分成多次。
功效:温阳化气,舒缓胃肠不适;9. 山楂15克、苍术20克、赤小豆20克,煮30分钟,每日两次,每次一剂。
功效:补益脾胃,化气消胀;10. 炒荷叶15克、炒苏子15克、炒冬瓜子15克,水煎后加入少量蜜糖调味,每日饮用,分成多次。
功效:清热解毒,舒缓胃肠不适。
11. 炙甘草10克,山楂10克,生姜3片。
煎水服。
有健脾消食、行气化郁之功效。
12. 人参5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
煎水服。
有益气健脾、调理胃肠功能、解除胃脘气胀之功效。
13. 丹参6克,三七10克,党参10克,黄芪10克。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补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补脾胃和补气血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之一。
从中药学角度来说,中药补脾胃主要采用益气和健脾药物,而补气血则主要采用益气血和活血化淤药物。
下面列出一些补脾胃和补气血的中药方子,供大家参考。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典型的补脾胃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混合而成。
这个中药方子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同时可以增加体内的气血。
2.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补气血的中药方子。
主要成分是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熟地黄、枸杞、当归和川芎。
八珍汤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并能够增加体内的气血。
3. 玉屏风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子,主要成分是茯苓、白术、甘草和泽泻等。
这个方子能够起到舒筋活血、解湿利水、增强体力等功效,适合需要补脾胃和补气血的人群服用。
4. 四物汤:这是一种补气血的中药方子。
主要成分是当归、熟地、白芍和川芎。
四物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滋润肝脾、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等功效。
5. 黄连阿胶汤:这个方子主要成分是黄连、阿胶、山药和当归。
黄连阿胶汤可以温中宽肠、益气生血,适合需要补脾胃和补气血的人群服用。
这些中药方子在中医理论中都有其独特的养生价值。
补脾胃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增加营养吸收和代谢水平;而补气血则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以上中药方子生活中的人群可以适当选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中药的搭配和剂量的合理控制。
此外,养生建议是: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同时也可以食用一些中草药来调理身体。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和健康。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大全脾胃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是养生保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吸收营养不良、体质下降、产生疾病等问题。
因此,补脾胃对于健康养生十分有益。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补脾胃的中药配方,供大家参考。
1.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中药方,它的成分包括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大枣和生姜。
这个配方的作用是补气健脾、益胃生津。
用量及制作步骤: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分别取等量,加入大枣和生姜,加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分三次饮用。
注意事项:这个配方不适合腹泻、腹胀、痰湿、体寒者;使用过程中需避免过量。
2. 保和丸保和丸是一种成熟的药丸,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大枣、陈皮、砂仁、草果、甘草等。
保和丸的作用是健脾益气、健胃开胃,可以帮助人体吸收营养,增强体质。
用量及制作步骤:每次3-6克,饮用前用温水送服即可。
注意事项:不宜在饮茶后使用,不宜过量。
3. 黄精补中汤黄精补中汤是一种治疗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可以起到补气固脱、利水消肿、益气健脾、消食和中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精、茯苓、白术、甘草和生姜。
用量及制作步骤:黄精3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
将黄精清洗干净,切成薄片,再加入水中开火同煮,煮滚10分钟后加入其它中药,并继续煮15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需避免过量。
4.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胃中药方,可以起到益气生津、健脾和胃、补肺养心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和干姜。
用量及制作步骤:分别取10克的人参、白术、茯苓和5克的干姜,加水煎煮并制成汤剂,分次饮用。
注意事项:这种配方不适合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的人。
补脾胃的养生建议除了中药方剂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来补脾胃,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1. 饮食调理脾胃虚弱的人需要注意饮食,多吃易于消化的热量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如粗粮、牛奶、鸡蛋、瘦肉、新鲜蔬果等。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材有哪些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材有哪些补脾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而中药材是补脾胃的不二选择。
以下为您介绍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材,并对食谱和偏方的用量、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中药材介绍1、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开胃健脾的功效。
适用于胸膈烦闷,脘腹胀痛,口干口苦等症状。
2、山楂:能促进脾胃消化,增加食欲。
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胃痛等症状。
3、草果:能够改善胃肠积滞、解毒降火,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
4、茯苓:具有渗湿固肾、健脾益气的功效。
适用于水肿、食欲下降、脘腹胀满等症状。
5、白术:能够温阳健脾、止泻收湿,适用于食欲不振、腹泻、水肿等症状。
二、中药材的使用方法以上中药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混搭使用或单独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搭配的使用方法。
1、陈皮山楂茶:用陈皮2克、山楂10克,放入茶壶中,加入500ml开水,盖上盖子用小火煮10分钟,然后趁热饮用。
也可以直接用陈皮和山楂干煮成茶水饮用。
注意事项:陈皮易引起口干口苦,建议搭配山楂和少量蜂蜜饮用。
2、草果茯苓汤:用草果10克、茯苓10克,清洗干净后放入滚水中煮20分钟,趁热饮用。
注意事项:草果性较凉,使用时应适量,不宜连续服用。
3、白术粥:将白术50克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小火煮40分钟左右,将煮出的白术汁倒掉,将剩余的白术渣捣成泥,加入适量的米饭中再次煮沸,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白术味道较苦涩,可搭配一些花生、糯米或红枣等食材调味。
三、养生建议1、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易于消化的食材,例如清淡的蔬菜、水果等。
2、避免暴饮暴食,分餐进食,小口咀嚼,不要狼吞虎咽。
3、避免过度饮酒,避免嗜烟,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增加运动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
5、多喝水,保持通便。
综上所述,中药材是补脾胃的不二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搭配使用,制作成各种食谱或偏方来调理身体。
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尤其是一些中药材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达到最好的补脾胃效果。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剂大全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深知脾胃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脾胃为生命之根,若失去了脾胃,便难以保持健康和长寿。
因此,在保养脾胃气血方面,中药方剂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多种补脾胃中药方剂,以及配套的食谱和偏方,并就其用量、制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帮助大家更好地保健身体。
一、中药方剂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由四种药材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四君子汤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脾胃气血。
具体用量为每次16克,建议每天喝1-2次。
制作步骤:1. 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用清水洗净;2. 将药材捣碎或切片;3. 加入适量水煮沸;4. 慢火煮30-40分钟;5. 取出药渣,将药汁饮用。
注意事项:1. 四君子汤适合气虚血弱、脾胃虚弱的人群;2. 饮用过多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2.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入陈皮、半夏组成的方剂,具有清理脾肺热毒、湿热清理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易患感冒的人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每次20克,每日两次,用开水冲泡即可。
制作步骤:1. 将六种中药洗净;2. 用水煮沸;3. 放入中药煮20-30分钟;4. 滤去药渣,将药液分为两份,每次饮用1份。
注意事项:1. 六君子汤适合脾胃虚寒、易感冒的人群;2. 孕妇禁用。
3.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古老中药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祛除湿邪的功能。
每次5-10克,可以直接入口食用或者加入水煎煮。
制作步骤:1. 将中药均等按比例混合;2. 加入适量水进行煎煮;3. 煮至水变浓稠,取出药渣;4. 用干净的布包裹药渣,挤压过滤药液;5. 将药液泡水饮用。
注意事项:1. 适合于体内湿气较重、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2. 孕妇禁用。
4.八珍汤八珍汤是活血、补肝、益脾、补气的中药组成并成的方剂,由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川芎、枸杞子、细辛组成。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补脾胃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脾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免疫、抵抗力和生命力等方面。
而中药方剂常常被用于调节脾胃,因为中药具有温和的性质,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预防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用于补脾胃虚弱,以及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和偏方。
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中药方剂和食谱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循医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一、中药方剂1、健脾益气汤健脾益气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名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组成,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合适30克,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可以稍微调整药量根据自身体质和医嘱调整。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方剂,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适量,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每次10-15克即可。
3、香砂养胃汤香砂养胃汤是由茴香、半夏、陈皮、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白果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可以调理胃肠功能和缓解脾胃不适,如腹胀、胃痛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适量,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即可。
4、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白芍等药物组成,可以调理脾胃,又有催产作用,适用于产后脾胃虚弱的女性。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合适,病情轻的患者适量减半使用,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可加入蜂蜜调味。
二、食疗方剂1、生姜糖水生姜糖水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食疗方剂,具有温暖胃肠、开胃健脾的作用,为脾胃虚弱、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的饮食佳品。
制作方法:将生姜去皮切片,放入水中煮沸,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2、山药粥山药具有养肝补肺、利水健脾的作用,是脾胃虚弱、贫血、低血压等患者的良好食疗之选。
制作方法:将山药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搅拌均匀至煮开之后,转小火熬煮,直到糯米粉完全煮熟即可。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集

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大全集补脾胃气血是中药养生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提升人体气血合成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子,同时也会提供相关的食谱和偏方。
中药方子大全集:1、四君子汤:黄芪15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人参9克。
四味药煎服即可。
2、香砂养胃汤:陈皮6克,砂仁3克,苏叶3克,枳壳3-6克,大枣5枚。
将以上五味煎汤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3、乌鸡白芍汤:乌鸡1只(去毛和内脏),白芍6克,黄芪9克,大枣5枚,松子仁适量。
将以上四味与适量水一起煲,再放入松子仁即可。
4、六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半夏6克。
以上药煎水服。
5、四神汤:人参9克,制附片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以上四味放入锅中,加入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即可。
6、小建中汤:黄芪、炙甘草、白术、粳米各9克,枸杞子6克,大枣5枚。
以上六味药煮成粥即可。
7、健脾益肾丸:山药30克,桂圆肉30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黄精15克,杏仁15克,枸杞子15克。
以上药物以适量蜂蜜混合成丸。
8、八珍益气丸: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党参、川芎、枸杞子、龙眼肉各等分,按比例混合炼成丸剂即可。
以上为常用的补脾胃气血的中药方子,以下为饮食和偏方:饮食:1、八宝粥:米20克,红枣5个,花生米20克,桂圆肉20克,莲子20克,百合20克,枸杞子20克,山药20克。
先将山药煮软,再将其他材料煮成粥,最后加入山药拌匀即可。
早晚各服一次。
2、山药炖牛肉:牛肉适量,山药一根(去皮切块),生姜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将牛肉、山药、姜以及适量水一起放入炖锅中,加入料酒和盐后小火炖煮1-2小时即可。
3、养胃面条:荞麦面100克,土豆、胡萝卜、大葱、大蒜适量,盐适量,鸡蛋2个。
将土豆和胡萝卜切成丁,大葱和大蒜切碎,将鸡蛋打成鸡蛋液备用。
将荞麦面煮熟后捞出备用,再将土豆和胡萝卜煮熟后捞出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种健脾益气的中药分享给你
1、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党参益气,白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凑益气健脾,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四君子丸的四味药,不热不燥,温补中气,就像温文尔雅的君子,因此叫“四君子”,此方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益气健脾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2、六君子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半夏、陈皮。
因此除了补脾益气功效外,还有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3、香砂六君丸:是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砂仁。
因此除了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外,还兼有和胃、消胀作用。
用于脾虚气滞,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4、归芍六君丸:是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当归、白芍,兼有柔肝、养血功效,用于肝脾不和,脘胀腹痛。
5、理中丸:在四君子丸的茯苓换成炮姜。
炮姜温中散寒,健胃。
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6、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附片,附子是回阳气,散阴寒之猛药,因此附子理中丸的散寒力度比理中丸大。
7、桂附理中丸在理中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肉桂、附片,肉桂温补肾阳、调和气血,温补的力度加大,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四肢厥冷。
8、丁蔻理中丸:在理中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丁香、豆蔻,除了温中散寒,补脾益气外,还有健胃消食、止呕功效。
9、归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增加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因此,归脾丸除了益气健脾,还有补养气血、镇静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肢倦乏力。
10、人参归脾丸:其的组方与归脾丸相似,其补气力度比归脾丸大。
11、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木香、砂仁组成。
人参健脾丸除了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外,还有安神功效,并侧重于补气养血。
人参健脾丸以补为主,不太适合阴虚体质的人。
12、健脾丸:是由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实组成,健脾丸除了健脾外,侧重于消食化滞、理气开胃功效。
13、参苓白术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因此,除了健脾益气外,还有利水消肿作用,并侧重于和胃养胃。
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14、启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陈皮、山楂、麦芽、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组成。
方中有和中的中药,用于胃肠虚弱、消化不良。
15、开胃健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上木香、黄连、六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甘草。
开胃健脾。
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吞酸。
16、小儿健脾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增加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山药、莲子、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麦芽、玉竹组成。
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17、八珍丸:即四君子丸+四物汤。
既补气又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18、十全大补丸:在八珍丸的组方基础上增加炙黄芪、肉桂,补气血力度比八珍丸大,八珍丸为平补气血,而十全大补丸为温补气血。
19、补中益气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减去茯苓,加上黄芪、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其中升麻、柴胡升举阳气,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共凑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20、补脾益肠丸:外层由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组成;内层由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组成。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
用于脾虚泄泻症。
21、固本益肠片:由党参、炒白术、补骨脂、麸炒山药、黄芪、炮姜、酒当归、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地榆炭、煨赤石酯、儿茶、炙甘草组成。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