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
内蒙古大草原十大旅游景点

内蒙古大草原十大旅游景点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北方的一片广袤而美丽的大草原地带,拥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游客们探索和了解北方草原文化的良好去处。
下面介绍内蒙古大草原的十大旅游景点。
1. 呼和浩特古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古老的民俗文化。
呼和浩特古城是内蒙古保留最完整的城墙,建于明朝,是呼和浩特历史遗存的代表,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 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位于中国北方,因居住着著名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而得名,是全国著名的草原风景区之一。
这里风景秀丽,草原上长着许多各类植被和动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去马背上欣赏草原的美景,或者去参加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牧民活动。
3. 石羊桥遗址石羊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
遗址内有石制品、陶器以及古代生活和生产的各种工具,反映了古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是中华文明古迹的重要代表。
4. 格尔木沙漠格尔木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之间,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沙漠之一,沙丘高低起伏,群峰耸立,景色壮观。
游客可以登上沙丘、滑沙、跑沙、探寻沙漠之美。
5. 敖汉旗的五彩湾五彩湾,在敖汉旗县城西南130公里处,这里风景秀丽,以独特的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著名。
湖水源自敖汉旗母亲河、冷河,这里的水清澈透明,峡谷内偶尔有瀑布飞流直下,景色十分壮观。
6. 扎兰屯草原扎兰屯草原位于内蒙古北部,是内蒙古草原上少有的黑土地带。
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赏,同时也是蒙古族同胞游玩、娱乐、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
7. 巴音毛道巴音毛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腹地,是阿拉善盟最美丽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的独特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会让人们在漫长的旅途中收获无限的感悟。
8. 包头市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家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博物馆。
内蒙古十个古城遗址

内蒙古十个古城遗址如今去内蒙古旅游,说起内蒙古的著名景点就有呼伦贝尔大草原、响沙湾、五当召等等,但是你知道内蒙古的古城有哪些么?在内蒙古有哪些遗址景点呢?想不想在内蒙古感受一下内蒙古深厚的历史文化呢?那就看看小编接下来为你盘点的内蒙古十大著名古城遗址吧!一起去看看内蒙古的遗址文化吧!1.托托城托托城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现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托托城,既是一座著名的明代古城,又是一座容3座历史名城于一处的古城遗址:即唐代的东受降城,辽金时期的东胜州城,明代的东胜卫城。
城址设在高于黄河水面的土岗之上。
城东北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城西南有历史悠久的黄河古渡。
这里既是塞外通达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要冲,又是古代黄河的渡口所在,因此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历代王朝坚城固守、重兵把关的津关之地。
托托城,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地下蕴藏的历史遗物也极为丰富。
多少年来,在托托城内及其周围,不断有各种遗物出土。
在托托城出土的历史文物中,数量最大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古代钱币。
这些钱币,有的散落于古城内外的农田和荒野之中,有的则埋藏于地下的大瓮、大罐之内。
2.敖伦苏木城遗址敖伦苏木城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敖伦苏木为蒙古语,意思是“众多的庙”,是一处元代(公元1271~1368年)中国北方的城市遗址。
敖伦苏木古城俗称赵王城、“五英雄城”,是著名的景点。
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
城墙的四面辟有城门,四角筑有角楼。
城门、角楼与城墙的的轮廓清晰。
城墙墙基宽约3米,残高2~3米。
城址内发现有建筑遗址17处,高台和土包99处。
城东300米处还发现有墓地一处。
遗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石碑、石兽以及景教墓石等遗物。
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石碑、石兽以及景教墓石等遗物。
3.黑城遗址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南偏东方向约22公里(东经101.147,北纬41.7647)处,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篇一: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约70公里处的草原地带,是元朝的临时都城,建于公元1271年至1276年。
遗址占地面积广阔,包括了宫殿、楼阁、殿堂、庙宇、塔楼等建筑,以及大量的草原文化和元末明初时期的文物和艺术作品。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典范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布局规划严谨,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感受到元上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元上都遗址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一直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重视。
近年来,元上都遗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除了历史和文化价值外,元上都遗址还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广袤的草原风光,了解到内蒙古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元上都遗址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如果你有机会前往元上都遗址,不妨不要错过这个探索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绝佳机会。
篇二: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是元朝的上都所在。
元上都始建于公元1271年,历经多次修建和扩建,最终成为元朝的中枢之地。
元上都遗址占地面积广阔,周围地势平坦,中有河流穿过。
遗址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宫殿、花园、寺庙、佛塔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上都市中心的太和殿,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
太和殿前广场上有元代著名的石雕“四景”,分别是“龙池春暖”、“凤台夕照”、“瑶泉秋鸣”和“龟山晓翠”,是元上都的重要文化遗产。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外,元上都遗址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元代文物,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绘画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上都市中心的玉山遗址,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元青花”等重要文物。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
篇一:
元上都遗址是元朝的上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
遗址保存着元上都时期的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遗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元上都始建于公元1271年,是当时元朝的临时都城。
遗址内的大元宫、上都城墙、宫殿、花园、寺庙等建筑和遗迹保存完好,是研究元朝政治、文化、宗教和社会历史的重要场所。
元上都遗址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遗址内欣赏到古代建筑和雕塑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元上都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
此外,遗址周围的草原也是游客的好去处,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草原文化的风情。
近年来,元上都遗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的的热门景点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元上都遗址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旅游胜地。
篇二:
元上都遗址是元朝的上都所在之处,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方向。
遗址占地面积较大,包括宫殿、花园、广场等建筑和遗址,是研究元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地点。
元上都遗址的建筑风格独特,以蒙古包和马头墙为主,体现了元代建筑风格的特点。
在遗址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元代的壁画、金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为研究元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元上都遗址还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优美的景色,感受元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氛围。
元上都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为研究元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场所。
元朝的旅游景点

元朝的旅游景点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元朝的旅游景点:
1. 大都(今北京):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拥有许多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
例如,大都皇城遗址、元大都城垣遗址、中轴线上的天坛、故宫等都是游客常去的景点。
2. 志留古城(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志留是元朝时期的军事要塞和重要边防城市,如今仍然保存有元朝时期的城墙、城门等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元朝的军事防御体系。
3. 马家窑遗址(今河北省正定县):马家窑是元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陶瓷产区,被誉为“北方青瓷之乡”。
游客可以参观陶窑址、古瓷窑址等,了解元朝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
4. 南京明故宫遗址(今南京市):元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都城之一。
明故宫是元朝的皇宫,虽然现在只剩下遗址和一些残墙断壁,但仍然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5. 长城:元朝修建了许多部分现今仍然存在的长城,如今这些长城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例如,八达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等都是游客常去的地方。
6. 西双版纳:元朝时期,西双版纳地区是勐海、勐腊两个著名的古城,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傣族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只是一小部分元朝的旅游景点,元朝辽阔的疆域和悠久的历史给游客提供了许多探索的机会,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等待着被发现。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
元上都遗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境内,是元朝建都大都的遗址。
这个遗址距离呼和浩特市区大约有60公里的距离,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景点。
元上都遗址位于土默特左旗的赛罕镇,占地面积达到了17.15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遗址内保存着大量的文化遗物和古迹,包括城墙、宫殿、寺庙、城门等等。
这些遗物的保存完整性非常高,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元朝时期,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元上都作为大都的前身,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重要的城市之一。
元上都遗址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对当时的建筑史和城市规划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游客可以在元上都遗址内游览,欣赏当时的建筑遗迹、了解元朝的历史文化。
同时,还可以在遗址内参观元上都博物馆,欣赏元朝时期的文物、器物等等,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总之,元上都遗址是一处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 1 -。
元上都遗址: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元上都遗址: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作者:晟楠来源:《阅读(高年级)》2020年第06期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遗址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这里既有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的产物。
2012年6月,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属于河谷平原,这里的地形南高北低,由低山丘陵和沙地沙丘两大地貌单元构成,海拔高度在1265~1281米之间。
总体地貌为燕山北麓察哈尔低山丘陵地带,由沙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湿地构成。
元上都遗址的整体布局包括宫城、皇城、外城,北面环山,南面向水。
外城整体呈曲尺形,围绕于皇城之西、北两面扩建而成,外城四周围绕有护城河遗迹;皇城平面接近方形,皇城城垣辟有六座城门,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皇城东西墙对称各开两门;宫城平面也是近似方形,四面均存有高度不同的夯土墙体。
保存良好的宫城、皇城、外城城墙,整齐对称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建筑遗迹,自然生态良好的草原,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保存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
忽必烈铜雕像是铸造于2007年的铜雕像群,高约7.5米,长34米,厚6米,总重量达80吨。
雕像造型优美,内容丰富,位居中央的便是忽必烈,其两侧是蒙古骑兵和元朝大臣。
“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每到夏季,这里便开满金莲花,远望如同金色的海洋,绵延分布于滦河上游的上都河两岸,东西长60千米,以元上都遗址所在地为最宽处,约5~6千米。
1168年,金世宗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意”,将曷里浒东川命名为金莲川。
金莲川草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既是水清草美的天然优良牧场,又是骑马射猎、避暑纳凉的场所。
明德门是从御道进入元上都的第一座城门,属皇城正南门。
门道总长24米,两侧墙体用青砖垒砌。
门外设瓮城,瓮城门道长12米,正中立有石柱,即将军石。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盘桓,明德门前御道宽。
楼下绿杨楼上酒,年年万国会衣冠。
上都城的繁华实在是说别完。
但世间万物的进展规律总是盛极必衰。
大元朝轰轰烈烈,亦只在历史的舞台上兴旺了百余年。
随着元朝的衰亡,元上都亦在战火中被焚毁。
其后,又历经种种浩劫,最终变成目前这般只存城垣之遗址。
但别管怎么样,元上都遗址仍然是最真实、完整的元代草原城市遗址,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是蒙古民族制造震撼世界辉煌成就的最有力的实物见证。
朋友们,愿元上都遗址给大伙儿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经历,欢迎大伙儿再来元上都遗址(想那时它已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作考古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元上都遗址。
明媚绚丽的金莲川草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察哈尔文化,同时,伟大勤劳的蒙古人,也在这片金灿灿的草原上留下了不朽的遗迹!元上都就是其永恒炫赫的证明。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约20公里的闪电河北岸。
元上都是元朝的夏都,与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遥隔南北。
因其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
元上都遗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地理位置上看,元上都北依卧龙山,南临闪电河,东、西、南为辽阔的金莲川,河山相映,气势宏伟,景色秀美,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如前已述,公元1251年,蒙古国第三任大汗蒙哥任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后者则立足于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为了安置豪杰学士,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这块吉祥宝地选址建城,历时三年宫城建成,命名为“开平府”。
就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宫廷之城建成的同一年,即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率大军讨伐南宋时中箭身亡于四川合州(今合川县)。
1260年1O月,忽必烈在开平府自行召开忽里台(蒙古语,意为会议),在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下继位为蒙古大汗,是为元世祖。
即位伊始,他面临着治理中原和处理漠北阿里不哥不臣的两大问题。
首先他率兵北上,平定了在漠北哈喇和林自称大汗、与他唱对台戏的阿里不哥。
除掉阿里不哥后,忽必烈将哈喇和林的宫帐南迁,而以自己的大本营——开平府作为“大蒙古国”初期的首都;之后,忽必烈就开始了其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
1263年,忽必烈将开平府升为上都;次年,又改燕京为中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改中都为大都 (即现在的北京)。
正式确立了两都制度 (大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
但在当时,忽必烈大部分时间住在上都。
同年,元上都开始大兴土木,进行扩建,最终形成了北方草原上规模最宏伟的一座都城,成为当时东方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之一。
元上都最初是由汉人刘秉忠设计建造的。
对这次的增修,忽必烈非常重视。
他仍然让刘秉忠总负责。
后者则依据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游牧生活的特点而修缮了这座城市。
所以上都城既有传统城市的布局,又适应蒙古游牧生活需要,是一座极富民族特色的草原城市。
〔遗址实地讲述〕总体上看,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宫城和四关城郊等部分组成。
外城大体呈方形,实际上分为两部分:自皇城北门瓮城西墙起,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墙,直抵外墙,宽约2米,使南北不能相通;北部是一片东西走向的山岗,地势平坦,无街道,是皇家园林。
南部有两条东西大街,一条南北大街,靠近街道有不少建筑。
第二重为皇城。
位于外城东南角,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1400米。
皇城城墙为黄土板筑,外面包砌石片。
皇城的东、南墙是外城东、南墙的一部分。
皇城东西相对各开两门,南北各开一门,6门均筑有瓮城和城楼。
瓮城是用于防守的,有的呈方形,有的则是马蹄形。
这座庄严宏伟的皇城,街道整齐,布局合理。
在皇城东北角是大龙光华严寺,西北是乾元寺。
因为忽必烈非常推崇喇嘛教,因而在上都城中建了很多黄教佛寺。
据《元史》记载,元上都之佛寺竟达160多座!宫城处在皇城中央偏北,东西宽约570米,南北长为620米,城墙内层同皇城一样,用黄土板筑,而外层则用灰砖包砌而成。
城墙四角也都建有角楼,一为美观起见,二则为军事目的——瞭望之用。
宫城东、西、南正中各开一门,没有北门。
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南为御天门,所以有“东华西华南御天,三门相望风池连”的诗句。
三门之中,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的南门在一条直线上,是出入的主要通道。
皇帝每年巡幸时,“千官至御天门下,俱下马步行,独至尊骑马直入”。
皇帝在上都期间下达的诏书,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往大都,转发各地。
正如有诗描绘的那样“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
九州四海服训浩,万年天子固皇图”。
大安阁是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也是整个上都城的最主要建筑。
1234年,金朝灭亡,汴京城内的宫殿毁坏殆尽,只剩北宋时建的熙春阁还保存完好。
事有凑巧,忽必烈对熙春阁极为欣赏,于是他在1266年下令,仿熙春阁,在上都城内建造大安阁。
当年,大安阁即告建成。
从元人的诗文中可知,大安阁是一座特别坚固的全木制结构建筑物,有前后长廊,雕梁画栋,雄伟瑰丽。
大安阁位于宫城北部,是本城最重要的宫殿。
元代许多诗人都把大安阁视作上都的象征。
国家重大典礼都在大安阁内举行。
元代皇帝,除忽必烈外,还有5位在此登基——可见大安阁地位之重要。
上都在元朝期间,是国际瞩目的大都会。
曾有“北控西北,东际辽海,南临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一说。
先后有罗马教皇使者、高丽国王、波斯、缅甸、尼泊尔使者及意大利商人、印度僧侣造访这里。
想当年,马可·波罗就是在大安阁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隆重接待,目睹了宫城及其御花园、宫殿等的雄伟瑰丽。
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大汗(忽必烈)在这里建筑了一座宏伟的行宫,经常喜欢来这里驻跸。
这座城市的周围有许多湖泊和河流,水上天鹅群集,成群的鹤、雉、鹧鸪等飞禽也来此栖息,还有丰富的野兽供人行围狩猎,所以,蒙古大汗每到夏季必来此消暑度夏,享受乐趣。
洪禧殿是元朝皇帝经常设酒摆宴的地方,整日酒肉歌舞;其旁边的香殿则是皇帝供香拜佛的场所,经常是香烟缭绕;宣文阁是皇帝阅览图书、讲经论学之所在,该殿藏书丰富,书香四溢;再看位于宫城北部的一座建筑遗址,名日穆清阁,其台基竟与城墙等高,东西约75米,中间凹入部宽25米,这是宫城遗址中最高最大的一处建筑物,有记载说穆清阁“连延数百间”,可见其规模之大。
穆清阁亦为重要之大殿,据说皇帝每每于巡游全城后便在这里设置酒宴。
在宫城转一圈,可以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这些建筑物并未采纳中原皇家中轴线模式,而是将殿、堂、亭、榭随意布置,形成了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建筑群。
上都城的东、南、西门都有关厢区。
据考古调查,东关长约800米,西关长约1000米,南关长约600米,城北则设有与城门相连的关厢。
“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帐房乱如云”,这两句诗说明西关车辆繁多,应该是商业区;东关临近皇城,前来觐见元帝的王公贵族及部属住在这里等候召见,所以毡帐如云;南关是皇帝出城的御道,其繁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东西关外还有两座重要的建筑遗址——粮仓。
东为万盈仓,西为广积仓,可收贮粮食上亿公斤。
上都城一带还有龙岗、铁幡竿山和铁幡竿渠等。
为什么拥有此名呢?有两说:一说上都城北部山脉曲折蜿蜒,有如蛇行,故名;一说当年刘秉忠建开平宫城时,因这一带原为大海,水中有蛟龙,于是刘作法驱龙,并立数十米高的大铁幡竿来镇压之。
不久,海水退去,蛟龙失去依托,只好腾空远遁。
后人遂将铁幡竿所在的山称为铁幡竿山。
“铁幡屹立海水竭,卧龙飞去空冥冥”说的就是这件事。
在哈灯台山上,至今铁幡竿的基座依然存在,成为上都的一处著名景观,吸引人们的好奇目光。
其实,它的出名,不仅因为这神奇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有著名的泄洪水利工程——铁幡竿渠。
〔郭守敬其人〕公元1267年,忽必烈在元上都召见了一位科学家、“建筑高工”郭守敬,并采纳了他对北方水利资源和华北平原水利灌溉建设的六条建议。
为保障上都城的安全,1298年,郭守敬在上都亲自勘查、测量、设计,并组织施工完成铁幡竿渠,将山洪导入滦河。
现在在上都城西北3公里处,有一个宽约1公里的山口,两山之间有一个古拦洪坝遗址;坝身用褐色粘土夯筑,外用石块砌成;坝北迎水,南侧则附土堤以加固;坝西头留有溢洪口,下接溢洪渠,向南流入闪电河。
这一工程是较为成功的大型泄洪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整,成为郭守敬留给草原人民的一件永久纪念品。
郭守敬不仅是水利学家,而且还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
他在上都还负责编修新历,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的主张。
在实践中他则先后制造出简仪、高表、仰仪、圭表、景符等20件天文仪器,这些仪器颇多创造性,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朝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
1279年,在郭守敬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全国设有观测点27处,其中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和“量天尺”至今仍存。
1280年,《授时历》面世,这是一部著名的历法。
郭守敬为东方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诈马宴盛况〕元朝皇帝每年六月三日,都要在上都宫廷中举行盛大的“诈马宴”(亦作“诈玛宴”、“质孙宴”),宴请王公臣子。
元代诗人萨都剌在“诈玛宴”诗中写道:凉殿参差翡翠光,朱衣华帽宴亲王。
戏帘高卷香风起,十六天魔舞袖长。
——可见“诈马宴”之盛况当还了得!棕毛搭盖的凉殿排列成行,每座殿的四周都镶嵌有美丽的珠宝,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夺目。
在凉殿中赐宴时,达官贵族和大臣们要穿着清一色华丽的衣裳,戴帽,系腰带;军队手持各色仪仗彩旗,鱼贯入城。
鼓乐齐鸣中,皇帝在亲王的簇拥下,来到凉殿;身着盛装,骑着高头大马的武士们,在御殿前竞技献艺;16个少女戴象牙佛冠,身穿大红锁金色长裙,云肩鹤袖,锦带凤鞋,手持乐器,一边舞蹈,一边吹奏表演,仿佛飞天仙女,穿云而来……现在,在一些高星级酒店和高A级景区仍举办仿元代宫廷诈马宴。
〔尾声〕元上都,当时不仅是蒙古帝王们避暑享乐的城市,而且有许多南方来的文人墨客,留居这里,写有大量的诗篇佳作。
这些诗作反映了蒙古族文化与外族、外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有一首诗中记述游皇城盛况云:百戏游城又及时,西方佛子阅宏规。
彩云隐隐旌旗过,翠阁深深玉笛吹。
还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偶因试马小盘桓,明德门前御道宽。
楼下绿杨楼上酒,年年万国会衣冠。
上都城的繁华实在是说不完。
但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盛极必衰。
大元朝轰轰烈烈,亦只在历史的舞台上兴盛了百余年。
随着元朝的衰亡,元上都亦在战火中被焚毁。
其后,又历经种种浩劫,最终变成目前这般只存城垣之遗址。
但不管怎样,元上都遗址仍然是最真实、完整的元代草原都市遗址,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蒙古民族创造震撼世界辉煌成就的最有力的实物见证。
朋友们,愿元上都遗址给大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欢迎大家再来元上都遗址(想那时它已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作考古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