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
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

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第一篇:殡葬改革工作思考建议我县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殡葬火化政策,经过县委、政府的大力宣传,殡改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基本上可以说城区社区的居民已经了解了相关的政策。
从日常工作管理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所在社区从3月1日起至发稿时间,累计死亡6人,根据6人的火化情况,发现在殡葬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二、现在有些农村社区为了搞好社区的殡改工作,出现死亡情况后,委曲求全,负担死者的火化费用,增加了社区自身的负担。
解决方法:确系低保户、五保户的可以按照政策给予部分减免或全免;确系家庭困难的户,由社区出具证明给予部分减免。
县民政局应该出台相应的减免政策来配合我县的殡改工作地开展,间接地减少社区的压力。
三、德源公司要加快自身的建设和机器的维修保养工作。
笔者社区茶厂小区死者家属要求殡仪馆车辆早上8点来车运送遗体去火化,但是因为德源公司的火化传运带出现问题,需人工托运。
其他社区的死者家属因此事阻拦德源公司的火化工作,双方产生矛盾。
待解决问题时,我社区死者遗体在茶厂小区灵堂摆放已到9点多种,幸亏我社区及时介入,做了大量的工作,才稳定了死者家属的情绪,否则又会出现一起大的殡改工作纠纷问题。
解决办法:德源公司应加快建设力度,启用第二台火化设备,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机器的日常维修。
避免此事的再次发生。
四、加强宣传力度,尤其是在农村社区和城郊社区的城郊结合部,要加强殡改宣传力度,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五、尽快出台符合我县殡改工作关于弱势群体减免费用的政策,尤其是对失地、少地、无地的居民(村民)和家庭困难的下岗职工家庭做出相应的减免政策,以推动殡改工作地开展。
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是一件涉及子孙后代的好事情,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从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政策执行方面看,违反政策的事例也只是少数,多数群众还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这项政策,说明我们还是有群众基础的,起步也很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中国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摘要]我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给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上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倡导树葬、建立电子坟墓、网上扫墓等现代文明的殡葬礼俗。
殡葬历来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一面镜子。
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脉搏的跳动、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窥视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荣辱。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的部分地区,旧的习俗,特别是旧的丧葬礼俗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少数以宣传封建迷信为职业的“阴阳先生”、“巫医”活动十分猖獗。
不少人注重抵御外来的“精神污染”,而对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精神污染却忽视了。
我们对此不应采取消极和听之任之态度,而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改革,破除封建旧习,倡导与社会主义时代相适应的悼念方式和寄托哀思的内容。
这一改革,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既深入人心,又势在必行。
而且它的意义将超出民俗范围,成为政治改革的内在应力,促使中华民族更加进步、文明。
一、中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部分人大搞封建迷信活—1—动。
且大有蔓延之势,给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上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负担,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现将中国殡葬改革中的不良现象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11愚昧无知近年来,殡葬领域中出现了所谓的“与时俱进”。
我国有些地区在举行丧葬礼仪时,为死者扎洗衣机、彩电、冰箱、轿车、手机、甚至电脑和空调等等,用这些电器代替了以往的纸牛、纸马进行焚烧;“西天冥府银行”的钞票发展到用“美元”、“欧元”等,且面值越印越大。
也有些人,父母亡故已有多年,扎纸编花,敲鼓念经,深挖高筑,为其父母翻修墓冢。
他们认为今天要过上好日子,全靠祖宗坟地“风水鉴照”、“祖荫祖德”。
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摘要
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是当前农村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农村殡葬现状的调研,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围绕农村殡葬改革展开调研,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背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殡葬改革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农村殡葬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乱收费、乱葬、乱象丛生等情况。
为了推动农村殡葬改革,提高殡葬服务质量,有必要对农村殡葬进行深入调研,并思考未来的改革方向。
调研内容
1. 农村殡葬现状调研
首先,需要对农村殡葬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各地区的殡葬制度、服务机构、人员素质等情况,掌握农村殡葬的基本信息。
2. 农村殡葬问题分析
针对农村殡葬存在的问题,包括乱收费、乱葬、乱象丛生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3. 农村殡葬改革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提出农村殡葬改革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殡葬制度、加强殡葬服务管理、提高殡葬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措施。
思考与展望
农村殡葬改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加强政府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农村殡葬行业健康发展。
结束语
通过对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殡葬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也清晰地看到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农村殡葬行业能够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迈进,为农村社会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关于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我国殡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殡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宋悦华刘秀伟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4期摘要殡葬管理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政策执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土葬和厚葬之风依然盛行、殡葬业暴利现象严重、殡葬管理和监督缺失等。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土葬、推行殡葬方式的多样化、加强殡葬管理和监督、积极培育绿色殡葬文化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殡葬方式殡葬政策殡葬管理作者简介:宋悦华,硕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政策科学理论与方法;刘秀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83-02作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1956年就确立了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目标的殡葬管理政策,并于1997年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在坚持原有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地、有步骤地实施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方针。
近年来,我国殡葬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殡葬业成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引导我国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殡葬政策执行的现状分析我国政府推行殡葬管理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节约土地,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土地”的问题;二是节约费用,减轻民众办丧事的负担;三是简化形式,革除丧葬陋习。
通过殡葬政策的实施与推广,我国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火葬率大幅提升,一些大中城市火化率保持在80%~90%,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一些地区还积极推行生态葬法,不仅维持了生态平衡,丧葬陋习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
但也应注意到,与殡葬事业取得的进步相比,我国殡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土葬尤其是“二次装棺”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殡葬推行的主要形式是火葬,但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年均死亡近850万人,而每年进行传统土葬的遗体约有425万具左右,土葬率约达50%之高豍。
推行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的矛盾与挑战

推行殡葬改革传统习俗的矛盾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命尊严的认识逐渐提高,殡葬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推行殡葬改革不仅涉及到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牵涉到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与挑战。
一方面,推行殡葬改革需要面对传统习俗的巨大阻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大国,殡葬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习俗逐渐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发生冲突。
例如,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死者如亡灵般永垂不朽」,追求奢华的仪式和排场。
这种观念与现代节约环保、简约为美的价值取向相悖。
因此,在推行殡葬改革中,要改变人们对于仪式排场过度追求的观念,引导人们接受和倡导简约而尊重生态环境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传统习俗的改变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
推行殡葬改革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与配套,且这些政策需要得到全面的执行。
然而,在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
例如,法规制度不完善,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力,导致相关规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不足,无法提供适当的殡葬服务。
这些问题一方面阻碍了殡葬改革的推行,另一方面也制约了人们对殡葬改革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同时,殡葬改革还需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矛盾。
在我国,尊重和保护亲人的后事仍然被视为道德义务和家族观念的一部分,以致人们对殡葬改革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殡葬改革是对传统习俗的一种破坏,是对祖先的不敬和冷漠,这会引发一些社会争议甚至群体事件;另一方面,一些人则积极倡导殡葬改革,旨在提高殡葬行业的服务质量,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并推动社会节俭和环保的理念。
这些观点的碰撞和冲突,给推行殡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面对殡葬改革中的矛盾与挑战,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殡葬改革政策,并加强对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殡葬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

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丧葬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传承地,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推动丧葬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为此,制定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是为了规范和引导丧葬活动,推动丧葬文化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仪式的规范管理。
丧葬仪式是表达哀思和缅怀逝者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规范其举办程序和内容。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仪式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丧葬仪式的程序和内容,杜绝铺张浪费、攀比攀高等不良风气,让丧葬仪式更加庄重、简约,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其次,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用品的规范管理。
丧葬用品是丧家和社会对逝者的最后一份关怀,因此需要规范其使用和消费。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用品管理制度,规范各类丧葬用品的制作、销售和使用,杜绝奢华浪费、低俗庸俗等不良风气,让丧葬用品更加朴素、实用,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再次,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场所的规范管理。
丧葬场所是丧家和社会悼念逝者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规范其建设和管理。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场所管理制度,规范各类丧葬场所的建设、维护和使用,杜绝豪华浪费、拥挤混乱等不良风气,让丧葬场所更加整洁、安宁,为悼念逝者营造恰当的氛围。
最后,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丧葬活动的监督和指导。
丧葬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对丧葬活动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丧葬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实施方案中,将建立健全的丧葬活动监督和指导机制,加强对丧葬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风气,促进丧葬文化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江西丧葬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丧葬文化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的丧葬文化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殡葬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国在殡葬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二、殡葬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 殡葬改革的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殡葬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传统墓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2. 殡葬改革的意义殡葬改革是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改革可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殡葬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环保化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并促进城市绿化建设。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殡葬改革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策落实不到位。
有些地方对于政策的执行不够严格,导致一些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2. 殡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和行业标准缺乏,导致殡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采用低价诱惑、虚假宣传等手段欺骗消费者。
3. 殡葬方式单一化目前我国的殡葬方式主要以火葬为主,而其他方式如水葬、树葬等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这种单一化的殡葬方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4. 墓地资源紧张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传统墓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新型墓地如公墓、生态墓等建设缓慢,导致墓地资源紧张。
5. 环保问题传统火葬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水葬、树葬等新型殡葬方式虽然环保,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受到污染、树木管理不善等。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1. 加强政策落实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对于违规行为要严格打击。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殡葬改革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2. 提高殡葬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维权能力。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稳推进

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如何平稳推进殡葬改革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改变传统殡葬模式的不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业的需求。
然而,殡葬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平稳推进殡葬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殡葬改革的利与弊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推动殡葬改革平稳进行。
一、利: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殡葬改革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传统殡葬模式普遍存在公开透明度低、繁琐冗长的问题,往往需要过多的程序和环节,给家属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而通过改革创新,推行简化、高效的殡葬流程,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提升殡葬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在这一方面,可以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统一、规范的殡葬管理平台,提高殡葬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为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的服务。
二、弊:对于传统殡葬方式的冲击殡葬改革的推进可能引发对于传统殡葬方式的冲击。
传统殡葬方式多为地埋,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人们对逝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但随着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地埋殡葬方式逐渐难以为继。
殡葬改革往往会引入火葬、海葬、树葬等新的安葬方式,这对于传统殡葬观念的改变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并引发一些争议。
所以,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承,尊重个体差异,妥善处理好新旧殡葬方式的转变。
三、利:环保和资源利用殡葬改革可以促进环保和资源利用。
传统殡葬模式往往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相比之下,采用火葬、海葬等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土地利用,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此外,通过改革提高棺木材质的利用率,推广生态纸棺等环保殡葬用品,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殡葬改革中要注重环保意识的普及,引导人们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环保型殡葬中来。
四、弊:文化认同与接受度的问题殡葬改革的推行可能会遇到文化认同与接受度的问题。
殡葬是一个涉及到人们核心利益和情感的领域,很容易触及人们的信仰和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0), 1688-169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10252The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for the Funeral Reform—Taking the Case of “Grabbing the Coffin” in Jiangxi Province as Example Jin Wang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Received: Oct. 8th, 2018; accepted: Oct. 22nd, 2018; published: Oct. 29th, 2018AbstractBirth, aging, illness and death are natural laws. No one can escape, and death is an eternal topic that everyone in society must face. For a long time, China has practiced earth burial for those who have di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urial for safety”. This tradition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has a strong influ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ier cities, there is no enough l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earth burial.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country has bee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cremation-oriented funer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reform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nd negative news, such as “forced equalization of graves” and “robbing coffins” is constantly heard, which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study of “grabbing the coffin” in the fu-neral re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analysis case, and thinks that the current funeral reform lacks the governance thinking of the people, and it does not know how to use propriety and cus-tom and reform in the work.KeywordsFuneral Reform, Mandatory, Being Common with Courtesy当前殡葬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以江西省“抢棺”事件为例王瑾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收稿日期:2018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9日王瑾摘 要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人可以逃脱,死亡是每个社会人都必须面对的永恒话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逝去的人实行土葬,讲究“入土为安”,这种传统延续了几千年,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满足土葬需求。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推进以火葬为主的殡葬改革,但是改革充斥着矛盾与冲突,“强制平坟”、“抢棺”等负面消息不绝于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以江西省殡葬改革中“抢棺”事件为分析案例,认为当前殡葬改革存在缺乏关乎人心的治理思维,工作开展不知以礼正俗和改革“一刀切”,忽视城乡差别性等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推进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殡葬改革,强制,以礼正俗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殡葬改革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移风易俗、群众受益为宗旨,持续加快推进。
但是,在改革加快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伤害逝者尊严和生者感情的事件,如2012年,周口市政府强力推动大规模平坟运动,导致约有300多万座坟墓被推平,据了解,后来大多数又被民众自动修复;2014年,安徽安庆市也发生类似强制性事件,造成在强制期限到来之前,多位高龄群众由于无法接受而选择非正常死亡;2016年7月,山东推广莱芜地区移风易俗的经验,对于传统丧礼实行“八取消、八提倡”,包括取消孝服穿戴,缩短丧期,取消纸马、指路、泼汤等,丧事不设筵席、不上酒,后来曲阜市进一步将“八不准”扩展为“十不准”,有学者指出这是对于中华传统丧礼文化实行彻底的取消主义;2018年4月,江西上饶地区强行推行火化,一个月内收缴、焚烧5000余副棺木,其中还发生对于下葬七天的老人强行起棺焚尸的事件。
频发的市场乱象行为,造成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热议。
中华文明“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中祭丧之礼具有特殊重要性,古人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可见在古代先贤心目中,丧礼、祭礼等安顿逝者的礼仪比其它日常生活的礼仪更为重要。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自古以来,祭丧之礼一直被视为道德涵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认为,殡葬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在因革损益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而非运动式的变革。
如果只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运用行政权力强制推行政策,如2012年的周口市平坟事件,之后又多数被平而复耕,其结果不仅无效,而且严重的挫伤了民众感情,加剧了干群矛盾,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2. 当前殡葬改革面临的困境实行殡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但受传统封建迷信思想、公墓建设投入不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王瑾2.1. 执行者缺乏关于人心的治理思维殡葬改革工作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
因此,殡葬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并不能依靠简单的政策执行,而是要依靠大量的群众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都是运用行政手段,采用强制的方式对部分人加以“压服”治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1]。
2018年4月,自江西上饶正式推开殡葬改革起,为完成相关政策目标,上饶下辖12个县区相继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该市至少收缴、焚烧5000余副棺木,有运动式执法之嫌。
很多农民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做法,主要出于三个原因:一是思想上难以接受。
对于农村人来说,丧葬传统思想很难改变,很多人在步入老年后便会给自己准备寿棺,在去世后选择吉时入葬,才能算是入土为安[2]。
二是做法上难以认可。
他们认为寿棺本质上属于个人财产,对于不愿自行上交的村户强行入户抬走拆毁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三是经济上难以承担。
去正规的殡仪馆实行火葬,各种礼仪项目的费用再加上置办墓地的费用,对于很多农户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殡葬改革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实践证明,如果单单依靠政令刑罚,而缺少关于人心的治理思维,来进行这样一项“民政”的话,是受世人诟病的,也是行不通的。
2.2. 工作开展不知以礼正俗在当前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要尊重传统的礼仪风俗,不能落入误区,将丧葬礼仪笼统地看成封建迷信,陈规陋俗。
2018年7月,江西省赣州市召开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
会上提出要通过“教、堵、疏、管、转”五步工作法,意在“坚持教化在先、疏堵结合”。
在“教”和“疏”上,基本上停留在政策宣传、思想疏通以及经济补偿上,尤其是在经济补偿上采用“一刀切”方式,收缴1口棺材统一补偿2000元。
很多基层干部迫于内部行政动员的压力来执行政策,结果导致表面上看似是群众动员的效果,事实上严重依赖于行政体系内部的动员。
看似是进行了思想动员,实际上依旧源自于行政强制的压力。
如此,就算是达成了地方政府设定的短期目标,但是依旧没有在群众基层中得到真正的认可,从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改革崩盘的风险。
体现在高压过后,基层政策执行的积极性降低,不排除政策反弹的可能性。
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丧葬活动符合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需要给家庭、家族的文化认同留有足够的空间,更应该尊重和满足人情感上的需要。
自古以来,公共秩序和社会行为准则的规范,移风易俗都是以礼为手段和标准。
面对传统我们自应秉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神和态度,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正确的分辨陋习和良俗;在没有考虑群众在情感和心理上的需要,忽视传统风俗习惯与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就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作是不可取的。
2.3. 改革忽视城乡差别性殡葬改革发展已久,大部分冲突事件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究其根本在于殡葬立法忽视了城乡间的差距。
2018年7月,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提出“全县将集中开‘零点行动’,全县范围内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亡故人员以遗体一律火化意见”。
农村地理环境的局限性,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使其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落后于城市。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经营性公墓服务机构1567家。
相比之下,在很多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缓慢,而且虽然公益性公墓的增加为农村或城镇居民的安葬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廉价的公益性公墓却难以获得公众青睐,民众更愿意选择昂贵的经营性公墓,因为“厚葬”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使得经营性公墓的价格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