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可编辑全文】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面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人:丁笑2017年6月修订版目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面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一、脑梗死康复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1)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氟西汀、黛力新、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

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

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脑卒中的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流程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疗过程需要精确且及时的操作。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

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

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

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脑卒中的诊疗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中医诊疗的规范,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诊断准则根据中医理论,脑卒中可分为中风证、中痫证和中风性偏瘫等不同证型。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判断,确立相应的证型,并结合西医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的目标是疏通经络、理气通血、扶正祛邪、防治并发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等。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脑卒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脑卒中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脑门、风池、望诊、足三里等。

中药治疗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特点,对于脑卒中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当归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将多种中药组合制成的药物,有调理气血、促进脑细胞修复的作用。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口服液、川芎嗪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脑卒中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应综合考虑针灸、中药和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4. 定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结论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结合定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遵循本规范,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造福脑卒中患者。

以上是对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神 经功能、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况
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 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康复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一些新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重复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康复治 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中医康复疗法可以预 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后,中医 康复临床实践可以整体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和抵抗力。
在中医康复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观念,即要把患者 看作一个整体,从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其次是 辨证论治,即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是经络学 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经络,可以促进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康复治疗遵循早期介入、个性化制定、多学科合作等基本原则。早期介 入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始康复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和进一步的功能障 碍。个性化制定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多学科合作是指康复治疗团队中的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 语言治疗师等成员共同协作,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特 点
1、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通过在头部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 层,调节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该方 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卒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但需要 注意的是,该方法不适用于颅内金属异物或起搏器植入患者等。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章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 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 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 或中风的病史。动脉血栓性 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 1~2 天内 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 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 24 小时至 3
3、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 力方面。
4、言语障碍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 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5.吞咽障碍 6.心理情绪障碍 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 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8.脑神经麻痹 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 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 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ABO 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 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 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9
天内逐渐加重。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 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 死。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 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 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脑卒中的康复1.1 康复评定1.1.1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与康复医学有密切关系的三种CVD勺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为:(1)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诊断要点A.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B.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C.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D.一般发病后1-2 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E.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F.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G鉴别诊断困难时如有条件可作MRI或者CT检查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至少持续24H)(A)意识障碍(B)视力、视野障碍(C)轻瘫或偏瘫、或两侧瘫痪(尤其于脑干损害时)(D)偏侧感觉障碍(E )言语障碍(F )吞咽障碍(G )运动失调脑脊液无色、透明C 至少可见下列一项以上辅助检查的阳性改变:(a)CT 扫描可提示脑水肿、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而无出血性改变(b)脑血管造影发现一支或一支以上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改变(c)脑扫描提示脑梗塞而除外脑肿瘤3)确定诊断完全具备第B-C 项(倘已行第B 项检查时)高度可能,具备第A、B项及第C项之(C)。

2)脑出血1)诊断要点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A 常于全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B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C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它神经系统局灶症状D多有高血压病史E 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F 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以为G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 CT扫描可见颅内血肿;B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且至少持续24 小时:A) 意识障碍;B) 视力、视野障碍;C) 偏瘫或轻偏瘫,或二瘫痪(尤其脑干损害时);D) 偏侧感觉障碍;E) 言语障碍;F) 吞咽困难;G) 运动失调;H) 突然剧烈头痛。

C. 血性或黄色脑脊液;D. 脑血管造影可见不伴有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无血管性占位像。

3)确定诊断具备A项或完全具备第B至D项;高度可能:完全具备第B项吕的(A ~(H)加第C项。

3)蛛网膜下腔出血1)诊断要点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出血等引起。

A发病急骤;B. 常伴剧烈头痛、呕吐;C. 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D. 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轻瘫等局灶体征;E. 腰穿脑脊液呈血性;F. 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G有条件时可进行CT检查。

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瘤或脑静脉畸形等可导致出血的疾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附近存在血肿或血管痉挛);B . CT脑外侧裂、大脑半球间裂、脑底池、脑室内存在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血肿;C.在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下列二项以上的改变:(A)起兵或入院时高度头痛:(B)意识障碍;(C)脑膜刺激征;(D)玻璃体下(视网膜前)出血;(E)偏瘫。

D.血性或黄色脑脊液。

3)确定诊断具备第A或B项,或第A和C项;高度可能;完全具备第 C D项。

5.1.1.2 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可疑昏迷可以用Glasgow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 GCS )确定有无昏迷,已有昏迷时可用GCS确定急性期脑损伤严重程度。

GCS的内容和评分见5.2之表5-2-2。

1.1.3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方法。

但由于其中五、六、七、三项采用手法肌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in g,MMT )评定,鉴于MMT不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故将此三部分用相应的Brunnstrom级别取代。

取代后的情况如表5-1-1。

表5-1-1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内容及标准I. 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1. 两项提问:( 1)年龄;(均正确 一项正确都不正确者,再作以下检查2.两项指令(可以示范):( 均完成 完成一项 都不能完成者,再作以下检查3.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定向退让 定向肢体回缩 肢体伸直 无反应II .水平凝视功能正常 侧凝视动作受限 眼球侧凝视III .面瘫正常 轻瘫 可动 全瘫IV .言语正常 交谈有2)现在是何月(相差两岁或一月都算正确) 0 11)握拳、伸掌;( 2)睁眼,闭眼3 46 7 8 92 4定困难,借助表情动作表达,或言语流利,但不易听懂,错语较多不能用言语达意 6V .肩、臂运动正常 0运动协调近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相差w 5S ) 1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可完成:21.肘伸直,肩外展 90(0.66 )2. 在肘伸直、肩前屈 30-903.臂可上举过头,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可完成: 1 .肩 0 ,肘屈90 ,前臂旋前旋后 2.肩可前屈 90,肘伸直 3.手背可达骶部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仅呈现协同运动的模式无任何运动 W 手运动 正常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度的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 0.66 )( 0.66 )3 1 1 14 561可作球状或圆柱状抓握,手指可作集团伸屈,但不能单独伸屈2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3可作勾状抓握,但不能释放,指不能伸仅有极细微的屈曲vn下肢运动完全正常0在站立位上。

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病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在坐位上,在伸直膝的情况下。

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踝的内和外翻1在站立位上,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背屈踝,可将足跟放在向前迈一小步的位置上。

2在坐位上,可屈膝90 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可在坐位和站立位上,可出现髋、踝的共同屈曲4 仅有极小的随意运动5无任何运动6忸步行能力正常行走0独立行走5CM以上,跛行1独立行走,需拐杖2有人扶持下可以行走3自己站立,不能走4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5卧床6根据5-1-2 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即可知病情的严重程度。

病情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如下:最高分45 分,最低分0 分轻型0-15 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1.1.4运动功能的评定可采用下述方法。

(1) 肢体运动功能可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 ,FMMS )表5-1-2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0 分 1 分 2 分I .上肢坐位1.无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不能引起反射活动能引起反射活动(2)肱三头肌同上同上2.屈肌协同运动(3)肩上提完全不能进行部分完成不间歇地充分完成(4)肩后缩同上同上同上(5)肩外展》90°同上同上同上(6)肩外旋同上同上同上(7)肘屈曲同上同上同上(8)前臂旋后同上同上同上3.伸肌协同运动(9)肩内收、内旋同上同上同上(10)肘伸展同上同上同上(11)前臂旋前同上同上同上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12)手触腰椎没有明显活动手仅可向后越过能顺利进行髂前上棘13)肩关节屈曲开始时手臂立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能顺利充分完即外展或肘关肩关节外展或肘关成90 °肘关节伸直节屈曲节屈曲不能屈肘或前肩、肘位正确,基顺利完成(14)肩0°肘屈90 °前臂旋臂不能旋前本上能旋前、旋后前旋后5. 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15 )肩关节外展开始时肘就屈可部分完成此动作顺利完成曲前臂偏离方或在活动时肘关节90 °肘伸直前臂旋前向,不能旋前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16 )肩关节前屈举开始时肘关节肩屈曲中途,肘关节顺利完成臂过头,肘伸屈曲或肩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直,前臂中立位外展前臂旋前旋后肩、肘位置正确,基顺利完成(17 )肩屈曲30°~完全不能进行本上能完成旋前旋后90 °肘伸直,前臂旋前旋后或肩肘位不正确. 反射亢进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活跃反射(18)检查肱二头肌至少2~3 个反射、肱三头肌和明显亢进或至少二个反射活<1个,且肌三种反射跃无反射亢进腕稳定性不能背屈腕关节可完成腕背屈,但施加轻微阻(19)肩0°肘屈90°时,腕背屈达15 °不能抗拒阻力力仍可保持腕背屈(20)肩0°,肘屈不能随意屈伸90 °,腕屈伸8. 肘伸直,肩前屈30°时(21)腕背伸(22)腕屈伸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 °不能随意屈伸(23)腕环形运动不能进行9. 手指(24)屈曲不能屈曲(25)伸展不能伸展(26)钩状抓握不能保持要求位(27)侧捏不能进行(28)对捏(拇食完全不能指可挟住一根铅笔)(29)圆柱状抓握同(26)(30)球形抓握同上10. 协调能力与速度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动活动腕关节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可完成腕背屈,但施加轻微阻不能抗拒阻力力仍可保持背屈不能在全关节范围能平滑地不内主动活动腕关节停顿地进行活动费力或不完全正常完成能屈曲但不充分能完全主动屈曲能放松主动屈曲的能完全主动手指伸展握力微弱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能用拇指捏住一张可牢牢捏住纸,但不能抵抗拉纸力捏力微弱捏力微弱能抵抗相当大的阻力同(26)同(26)同上同上手指指鼻实验连续 5 次)(31)震颤 明显震颤 轻度震颤 无震颤 (32)辩距障碍明显的或不规则 轻度的或规则的辩无辩距障碍的辩距障碍距障碍(33)速度较健侧长 6s较健侧长 2~5s两侧差别v 2sn .下肢仰卧位1. 有无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 无反射活动有反射活动 (2)膝腱反射同上同上2. 屈肌协同运动(3)髋关节屈曲 不能进行 部分进行 充分进行 (4)膝关节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5)踝关节背曲同上同上同上3. 伸肌协同运动(6)髋关节伸展没有运动微弱运动 几乎与对侧相同(7)髋关节内收 同上 同上 同上 (8)膝关节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9)踝关节趾屈同上同上同上坐位v 90°主动背屈不完全11)踝关节背屈 不能主动背屈 主动背屈不完全 正常背屈站立4. 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0)膝关节屈曲 无主动运动膝关节能从微伸 屈曲v 90°位屈曲,但屈曲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12)膝关节屈曲在髋关节伸展位髋关节0°时膝关能自如运动时不能屈膝节能屈曲,但v 90°或进行时髋关节屈曲(13)踝关节背屈不能主动活动能部分背屈能充分背屈坐位6.反射亢进(14)查跟腱、膝2~3个明显亢进 1 个反射亢进或2活跃的反射和膝屈肌三个反射活跃<1种反射仰卧7.协调能力和速度(跟一膝一胫实验, 快速连续作5次)(15)震颤明显震颤轻度震颤去震颤(16)辩距障碍明显不规则的辩轻度规则的辩距无辩距障碍距障碍障碍(17)速度比健侧长6s比健侧长2~5s比健侧长2s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上下肢合共1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