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可爱的西沙群岛_语文S版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案例

7.总结评价: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励后进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应的词汇量。
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风景特点和物产丰富程度。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种方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我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西沙群岛为什么被称为风景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3.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可爱的西沙群岛》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展现了祖国海疆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增强爱国情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
1.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我还设计了一些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可爱的西沙群岛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能听、说、认读词语“西沙群岛”、“热带”,理解其意义。
2.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等基本情况。
3.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通过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读词语“西沙群岛”、“热带”。
2.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情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课件:《可爱的西沙群岛》。
2.双语词汇卡片:包括“西沙群岛”、“热带”等单词卡片。
3.地理图册、图片: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相关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词汇:认读“西沙群岛”1.教师出示词卡片,教学生读音、释义。
2.通过听、说、认读,让学生掌握新词汇。
情境导入: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1.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西沙群岛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发现。
2.导入问题:“大家看看这是哪里?”“我们学习过的小组呢?有没有看到?”3.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相关知识。
阅读教材: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和气候1.教师展示《可爱的西沙群岛》的教材。
2.教师快速预览一遍教材,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
3.分段复述教材,让学生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和气候。
情感导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1.展示西沙群岛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2.导入问题:“西沙群岛的美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3.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练习小结:巩固知识点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2.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听、说、认读新词汇“西沙群岛”、“热带”。
2.能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基本情况。
3.能够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能够通过学习,增强爱国情感,弘扬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可爱的西沙群岛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美丽的海洋”展开,通过学习可爱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特点;2.掌握描述西沙群岛的相关词汇及句型;3.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描述西沙群岛的相关词汇及句型;2.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描述西沙群岛的相关词汇及句型;2.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幅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海洋,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与了解。
学习新知(25分钟)1.西沙群岛的介绍老师通过图片、地图、模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位置、介绍该群岛的特点和美丽景色,并向学生介绍与西沙群岛相关的知识,如海龟、珊瑚、鱼类等。
2.相关词汇及句型的学习通过课本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型,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基本情况,如:•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属于中国领土;•海龟:是西沙群岛的著名物种之一;•珊瑚:是一种海底生物,也是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之一;•美丽的;3.模拟对话老师引导学生模拟对话,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回答问题,如:•问题一:西沙群岛是由几个岛屿组成的呢?•回答一:西沙群岛由22个岛屿组成。
•问题二:在西沙群岛中,有哪些著名的物种?•回答二:在西沙群岛中,有海龟、珊瑚、鱼类等著名物种。
拓展练习(25分钟)1.短文填空学生完成一篇短文的填空,短文描述西沙群岛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从互联网搜索资料,汇总西沙群岛周边的生态环境情况,并在班级分享自己的调研成果。
总结反馈(5分钟)1.教师总结重点,强化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认识;2.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1.画一幅描绘西沙群岛的图片,并用3-5句话描述该图片;2.每天观察自身饮食,杜绝浪费,保护海洋。
教学评价1.学生能掌握描述西沙群岛的相关词汇及句型;2.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和特点;3.学生能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下册)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课方案(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学情剖析:关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独立思虑、发问、解疑的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学习生字和简单词语的方法已基本掌握。
但语言词汇累积不丰富,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能力短缺,缺少采集资料的能力,因此仍需要老师指引和帮助。
教课目的:1、认识“屿、防、哨、优、峡、插、溜、滩、状、卵、积、粪、贵、辈、建、必”等16个生字。
会写“必、宝、龟、优、积、蓝、算、爬”等8个字。
理解“岛屿、海防、优美”等词语。
2、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生字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遇到欢乐的学习享受。
教课要点:辨清字形,读准字音。
教课难点:会写生字,理解字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一、学习常有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
用熟习的部首或许汉字构成新的汉字。
山+与屿米+共粪山+夹峡非+车辈禾+只积心+丿必2、换一换。
用换部首或许换零件的方法组合新的汉字。
芳防篮蓝二、用这两种方法认读本文的汉字。
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解决,如拼音节、联合上下文猜字等。
势必宝地海龟深蓝优美计算聚积爬行岛屿海防标兵优美峡谷插着溜走海滩形状产卵鸟粪建设可贵祖祖辈辈三、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1、注意听音能否读正确。
翘舌音:哨、状、插、前、后鼻音:状、建、防、蓝、卵2、认清字形,注意以下构造的字。
上下构造:茂、粪、贵半包围:建独体字:必形近字比较:哨—消状—壮积—织必—心四、理解要点词语意思。
岛屿:岛或许屿是指一个岛,岛屿是指一群岛。
五、要点指导,书写汉字。
(1)整体察看字形,指出易错字。
“必”字比“心”字多一撇。
“蓝”上(艹)中(监)下(皿)(2)书写提示:一边察看一边取出笔在字上描一遍,哪个字的笔顺没有掌握或哪个字在田字格中摆放不好,提出来要点解说。
算:注意上中下重要凑,每一横的长短,横的起笔和收笔。
龟:角字头,下面的“日”写得宽些,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六、学致使用,达成填一填。
()的地方()的海参()的条纹()的海水()的贝壳()的海龟()的肥料()的鸟粪七、享受乐趣,猜猜灯谜。
二年级语文《可爱的西沙群岛》优秀备课教案范文

二年级语文《可爱的西沙群岛》优秀备课教案范文《可爱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可爱的西沙群岛》优秀备课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四、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地图、教学挂图。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介绍西沙群岛)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日月潭》,知道日月潭在哪儿吗?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揭示地图,指图)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指图)海洋中的一块陆地就是岛,小的岛,就是屿。
西沙群岛也是我们祖国的宝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揭示“海防前哨”)。
这里风景非常美,物产非常丰富,所以人们称“可爱的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3、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4、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1)出示会认的字生字卡片认读。
注意读准。
①读准字音。
翘舌音:哨、绽、珊、状、插、社后鼻音:缨、状、庞f、h区别:瑚、粪多音字:参海参(shēn) 参(cān)加②认清字形,注意下列结构的字。
上下结构:茂、粪、贵半包围:建独体字:必形近字比较:哨—消状—壮积—织必—心③读生字,开火车读。
④读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2)出示会写的字生字卡片。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学法与上面同)。
语文S版《可爱的西沙群岛》教案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有关的段落。
3、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电脑出示西沙群岛地图。
谈话:在距离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群岛屿,它们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它就是令人向往,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四大岛屿之一,他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有祖国南大门之称。
那么你们想登上西沙群岛游览一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
(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珊瑚绽放海参蠕动威武产卵渔业工人祖祖辈辈栖息2、指名学生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3、指名汇报,师及时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4、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都游览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三、理解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1、海面(出示收集的几幅西沙群岛海水图)谈话: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西沙群岛的大海边,看者西沙群岛的海水,你感觉怎么样?引导读第二段,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文后,回答。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水都有那些颜色呢?这样的海水美不美?你喜欢吗?喜欢就多读几遍。
(学生练读、师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得美,读出对海的喜爱和赞美)那么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光十色呢?读课文,答案就在课文中。
(引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课件中出示)谈话: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将这种感觉读出来。
(男女生对读)2、海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四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海底生物?并用笔圈画出来。
引导学生回答,并及时板书(海参大龙虾珊瑚鱼)(1)珊瑚(电脑出示)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珊瑚图片,好看吗?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千奇百怪各式各样多姿多彩……)(2)海参读句子,想一想,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指导读文(要读出海参的懒语速要慢)(3)大龙虾(出示图片)看看大龙虾有什么特点?(威武)指导读文(读出骄傲的语气)小结:在这些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齐读第三段。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
举例:(二)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要注意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动”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必将”的“将”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jiāng”,不要读成“jiàng”。
“有趣”的“趣”应读作“qù”,不要读成“qū”。
“瑰丽”的“瑰”应读作“guì”,不要读成“guī”。
也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刺”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没有一横,不要写成“束”。
“饶”是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
“趣”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
4.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例:拣()积()义()划()捡()集()意()画()防()哨()饶()料()纺()稍()浇()科()(三)理解词义: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以“饶”字为例。
“饶”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富饶”。
教师引导学生把“饶”字作为带点字,查字典选择字义。
“饶”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富足、多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学生便可从中悟出富饶的意思是形容物产很多很丰富。
(2)小结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
3课时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一、指导预习启发谈话。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
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
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
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
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
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
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fù ráo fánɡ shào fēnɡ huá富饶海防前哨丰富划过来cìjiǎn qùjī liào刺儿拣不完有趣堆积肥料shì yè bìjiānɡ社会主义事业必将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1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第2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
第3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
第4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
第5段:讲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第6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
第7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课文的七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课文的七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可爱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
举例:(二)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本课多音字比较多,要注意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海参”的“参”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shēn”,不要读成“cān”。
“划过来”的“划”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huá”,不要读成“huà”。
“必将”的“将”是多音字,课文中应读作“jiāng”,不要读成“jiàng”。
“瑰丽”的“瑰”应读作“guì”,不要读成“guī”。
也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堆”是左右结构,左边的“土”字旁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蓝”是上下结构,下面的“皿”要写的扁而长。
“贵”是上下结构,第四笔竖不出头,下面是“贝”。
4.可采用识别同音、形近字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优()堆()蓝()积()犹()谁()篮()织()(三)理解词义: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以“贵”字为例。
“贵”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宝贵”。
教师引导学生把“贵”字作为带点字,查字典选择字义。
“贵”在字典中的意思有价钱高,与“贱”相对;特别好的,重要的;.值得看重,重视等等。
联系上下文学生便可从中悟出宝贵的意思是极有价值;不易得;珍贵。
(2)小结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联系课文内容,指海参没有脚,靠肌肉收缩行动,因此是像蚯蚓一样慢慢移动。
庞大——极大。
课文中海龟很大,一般都在上百公斤。
威武——威风,勇猛的样子。
五光十色——色彩繁多,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奇特的美,没有什么好相比。
千奇百怪——指贝壳的形状各式各样。
(四)介绍西沙群岛。
1.介绍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南330公里。
有宣德、永乐两岛群和其他岛礁。
主要岛屿有永兴岛、赵述岛、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东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
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
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鸟粪、海参、海龟等。
每到鱼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观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1~6自然段,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句,进而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过程(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
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出示地图。
(1)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西沙群岛,弄清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2)讨论什么是“海防前哨”?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哨”是巡逻、侦察、警戒防守的岗位。
西沙群岛地处祖国的最南端,在海防中处于前哨的地位,所以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思考: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都有哪些颜色?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3.指名回答。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色、青色、绿色、淡绿色、杏黄色。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也有浅,所以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4.什么是“五光十色”?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五光十色”是指色彩繁多、明亮的意思。
教师借助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意。
让学生从中体会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蓝绿青黄,色彩繁多,深浅不一,十分艳丽,因此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
5.本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的意思写的?是怎样连接的?(本段共有三句话,是围绕着“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句话的意思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
第1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色彩;第2句具体讲海水的种种色彩;第3句讲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和海底的地形高低不平有关。
这三句话先讲结果,后讲原因,中间用“因为”连接起来,是因果关系的句式。
)6.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训练学生用因果句式说话。
(1)因为西沙群岛的海底地形高低不平,所以______________。
(2)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7.小结,联系上下文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1)提问:刚才我们是怎样初步学习第2自然段的?(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从中掌握用提问法读懂一段话。
首先要知道本段有几句话?然后要知道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接着要弄清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最后要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归纳起来应做到四知道:一知道有几句二知道句意三知道怎样写四知道句间联系。
8.用学法。
让学生用归纳出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一段话的方法,自读第3自然段。
2.教师用提问法检查自读情况。
(1)本段有几句?学生答:(本段有三句话)(2)介绍了海底的哪几种动物?三句话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
(3)指名分句朗读,想一想这三句话是怎样介绍珊瑚、海参和大龙虾的?(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用“‖”给本段分为三层。
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2.课堂讨论:本段的三层意思是怎样划分的?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要理解这段话,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段的结构。
第4自然段共有四句话。
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三层,第1句“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总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
第2句采用排比的句式连用四个“有的”,具体介绍了海里的鱼的种类繁多。
第3、4两句概括总结了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形象地写出鱼多的程度,“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形容鱼多,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显得恰当,而又形象。
3.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2)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3)________鱼多得________。
(4)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__。
4.让学生借助填空练习,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课堂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介绍的是什么?这段话共有两句。
分别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写贝壳数量多得“拣不完”,形状“千奇百怪”。
写海龟多得“成群”,样子“庞大”、“有趣”,把它“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3.练习朗读。
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的方式进行,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
(七)学习第6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这段话共有几句?围绕什么意思写的?3.出示重点句。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清文章结构,学习用总分段式。
(二)写一段话;学习第7自然段;读懂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重点句。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3.指名读句子。
4.课堂讨论: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祖国的南大门”?因为西沙群岛是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作者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
用这一形象的比喻,再次与开头相照应,说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这段共有两句话。
第2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与第1句的作用类同,不仅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且与第1段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看板书,认识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板书分析文章结构。
从全文看,课文是按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安排材料。
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海滩上的贝壳、海龟及岛上的鸟。
这样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
结尾一段写岛上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总结了全文的内容,进一步点明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与开头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
(三)学习写法。
1.让学生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再读第4自然段,认清段式(即: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3.提示思路:可以写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景物,比如: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等。
4.范文引导:校园里有个美丽的大花坛。
春天,那里的迎春花绽开了金灿灿的笑脸;夏天,娇艳的茉莉花竞相开放;秋天,菊花挂满枝头,引来一群群小蜜蜂,嗡嗡地歌唱;冬天,雪花覆盖在松柏的枝头上,松柏显得更加苍翠。
每到课间同学们就跑到花坛边玩耍,这里不仅是美丽的花坛,还是孩子们的乐园。
5.段式练习:(1)给总述句和总结句,让学生练习口头说分述句。
操场外有一排挺拔的小白杨。
_______;________;我爱校园里的小白杨,我愿和它一起成长。
(2)给总结句,说分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爱美丽的校园。
(3)给总述句和总结句,让学生说分述句。
校园里的生物角可真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生物角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而且给我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