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知识点总结.doc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多样性和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
4. 生物保护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物种保护法规、开展生态恢复工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 生物分类的依据: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信息等进行分类。
3. 主要生物分类群: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等。
4. 生物命名规则: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器的类型和功能: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 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负责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四、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双螺旋结构,通过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复制。
3.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物种不断进化,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4. 物种形成的途径:包括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周期: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
2.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
3.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释放能量供植物生命活动使用。
4.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种子)和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等)。
六、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2. 人体的八大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细胞与生物体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包括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执行不同的生物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着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2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依次经历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最终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而在减数分裂中,生殖细胞经历两次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的子细胞。
细胞的分裂保证了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1.3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将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如呼吸作用;而合成代谢是指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如光合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维持着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二、生物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遗传是指父母生物向子代生物传递遗传物质的过程。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遗传规律的主要内容,即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遵循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2.2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含了大量基因。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等。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重组和交换,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得生物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2.3 进化论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演化而来的。
生物的进化是由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化论不仅揭示了生物的演化历程,也为我们认识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三、生物体内调节与保护3.1 神经系统生物体的内部平衡和生理活动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组织器官的分化- 多细胞生物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间通过细胞间质或间隙质相互连接。
- 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特异化而成的,例如,动物的充血组织、植物的维管组织等。
-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功能。
-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包括分工合作、细胞联系、分化特异和遗传信息。
2. 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各类营养物质- 生物的营养需求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水分。
- 有机物质是生物体能源来源,例如,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
- 无机物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例如,水、无机盐和矿物质。
- 水分在生物体内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维持生物体的温度和水分平衡。
-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构成物质,参与细胞分裂、酶反应和免疫系统等。
3. 生物免疫系统和人类免疫系统- 生物免疫系统包括无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 无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通常具有的免疫能力,如皮肤屏障和巨噬细胞等。
- 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人类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 先天免疫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能力,能够迅速对抗病原体入侵。
- 后天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或患病后产生的,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对抗特定病原体。
4.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
- 基因是构成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 遗传信息是通过DNA(脱氧核糖核酸)编码的。
- 进化是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而发生的逐渐改变。
- 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能够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5.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能够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身组织。
- 淋巴系统是一种筛选、吸收和输送组织液的系统,具有免疫功能。
- 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是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
它主要涉及了生物学中的细胞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将从这些方面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的知识点。
一、细胞结构1.细胞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主要组成部分有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
其中,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核存储了遗传信息,细胞膜则控制了物质的进出。
2.细胞的分类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真核细胞则具有细胞核。
真核细胞又可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其中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3.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是指细胞内的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小结构体,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它们在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进行分类,主要是按照其形态、生殖方式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
其中,分类系统有多级分类系统和分支分类系统。
2.生物分类的应用生物分类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药学、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
生命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技术基础,也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生物适应环境1.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水、气、土壤和光照等方面的条件。
每一种环境都对生物的存在和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2.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性指的是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这需要生物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措施,如改变行为、形态、代谢活动和生殖方式等。
竞争和适应性联合作用,导致生物学的多样性和发展。
总之,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主要涉及了细胞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科学是一个关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探究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生物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每个细胞都有形态结构与功能,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界面,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区域,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二、生命的繁衍与遗传1. 生物繁殖的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有交配和受精的过程,能够产生后代的遗传变异。
无性生殖则没有交配和受精过程,能够迅速增加个体数量。
2. 遗传是指生物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位于细胞中的染色体上。
3. 染色体是细胞内的结构,可以看做是DNA的携带者。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人的性别。
三、生物的调节与保护1. 生物体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自身的功能。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而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传递信息。
2. 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生物通过对环境的感知来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对于有害的刺激,生物体有防御机制来保护自身。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样的相互关系。
生物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了生存和繁衍。
2. 生物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获取能量,食物链中的每个层级都依赖于下一个层级的生物提供的能量。
3.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人类应当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五、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 生物按其特征和形态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这就是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系统由领域、界、门、纲、目、科、属和种构成。
2. 生物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改变。
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知识点总结下面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细胞1.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包围层,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着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2. 细胞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的包膜,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的包膜。
3.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单位,具有营养摄取、呼吸新陈代谢、排泄废物、生长分裂、遗传信息传递等功能。
4.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重要方式。
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组成:植物组织由细胞组成,分为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内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
3. 植物的水分运输:植物通过根、茎和叶的组织进行水分的吸收、传导和蒸腾。
4. 植物的营养: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进行营养。
第三章动物的营养1. 动物的消化:动物通过口、食道、胃和肠等器官进行消化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供吸收。
2. 动物的呼吸:动物通过呼吸器官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哺乳动物通过肺进行呼吸,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
3. 动物的循环:动物通过心脏和血管系统进行血液的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
4. 动物的排泄:动物通过肾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物质排出体外。
第四章人体健康1. 疾病的成因:疾病的成因包括感染、遗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2. 预防疾病:预防疾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和规律的生活作息。
3. 常见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发烧、肺结核、白血病等。
4.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产生抗体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和遗传关系进行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82054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发现和结构1. 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是 17 世纪德国科学家 Hooke 利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到的。
他在一块树皮下面发现了一种结构,称之为“cell”。
而细胞的真正本质则是由 19 世纪德国科学家 Schleiden 和 Schwann 首次提出的细胞学说来揭示的。
2. 细胞的结构(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器的总称,包括细胞器和细胞外质。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它们各自负责细胞的不同功能。
细胞外质是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液体。
(2)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由两层脂质分子层组成。
它具有选择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由核膜、染色体和核仁组成。
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核仁参与蛋白质合成。
(4) 细胞的生物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营养摄取、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分裂繁殖等生物功能。
3. 细胞的生理活动(1) 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新陈代谢包括吸收营养、运输物质、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等过程。
(2)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等级分类(1) 生物的分类目的生物的分类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描述和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等多种方法。
2. 植物的分类植物主要包括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3. 动物的分类动物主要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4. 生物的演化(1) 生物的进化思想生物进化的思想是指生物在物种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演化规律。
(2) 生物的进化证据生物的进化证据包括化石、生物地理、生物胚胎和生物分子等证据。
第三章: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组成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等器官组成。
2. 植物的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3)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吸气和呼气
4) 体内气体的交换:
二氧化碳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肺泡
氧气
氧气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种类形态特点功能病症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功能分布结构特点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较深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深或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定的方向流动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毛细血管
------------------------------------------------------------------------------------
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