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早诊早治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上消化道癌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恶性肿瘤。

该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且常常发展迅速。

为了提高上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医学界积极推动并引入许多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本文将综述当前主流的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以期提供参考与启示。

1. 高分辨内镜高分辨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内窥镜技术,可提供更清晰和详细的上消化道黏膜图像。

该技术通过增加光源亮度、提高像素分辨率和使用特殊的放大镜头,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细小病变。

2. 食管镜下组织活检食管镜下组织活检是一种常用的上消化道癌早期诊断方法。

经过麻醉后,医生将镜子插入食管并取下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能够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及恶性程度,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3. 腔镜粘膜下层剥离术腔镜粘膜下层剥离术适用于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治疗。

医生通过内镜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随后使用特殊装置剥离黏膜下肿瘤,从而实现肿瘤切除。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优势,能够有效地保留患者正常的消化功能。

4. 磁共振胃肠蠕动成像磁共振胃肠蠕动成像是一种新兴的上消化道癌筛查技术,通过磁共振技术观察消化道蠕动情况,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消化道功能。

该技术不依赖于X射线,无放射性,对患者无创伤,适用于多数患者,特别是对孕妇及儿童更为安全,是一种有潜力替代常规上消化道筛查方法的技术。

5. 全胃镜超声内镜(EUS)全胃镜超声内镜不仅可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还可以提供高频声波图像,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深度、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该技术具有高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早期上消化道癌的诊断特别有帮助。

总结起来,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包括高分辨内镜、食管镜下组织活检、腔镜粘膜下层剥离术、磁共振胃肠蠕动成像和全胃镜超声内镜。

这些技术各具特点和优势,能够提高上消化道癌的早期检测和诊断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消化内镜,胃肠道疾病的筛查利器

消化内镜,胃肠道疾病的筛查利器

消化内镜,胃肠道疾病的筛查利器
刘亦歌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24()1
【摘要】消化内镜检查是发现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肿瘤的“金标准”。

但由于不少人缺乏对它的了解,恐惧接受相关检查,以致错失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机会。

下面就带您了解各种消化内镜的检查方法,以及教您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刘亦歌
【作者单位】上海建工医院内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内镜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核心技术——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教授
2.注水泵对消化内镜消化道早癌筛查的优化
3.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及选择意向调查研究
4.郑州市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危人群内镜筛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5.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临床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的开展

2020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的开展

2020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的开展(完整版)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以消化道癌为例,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40.3万例,死亡病例29.1万例;新发食管癌24.6万例,死亡病例18.8万例;新发结直肠癌38.8万例,死亡病例18.7万例。

部分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由于到医院就诊的病例90%以上都是中晚期肿瘤,临床治疗效果差。

且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胃癌、食管癌与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35.1%、30.3%和56.9%,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恶性肿瘤是我国主要慢性病之一,还可能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和负担,而大部分肿瘤是可以通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的。

由此可见,我国积极开展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与我国目前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增长的态势不同,美国自1991年来,癌症死亡率已经下降了26%,呈现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降低的趋势。

美国之所以能在肿瘤防治领域取得如此明显的成绩,主要有3方面原因:①科学预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②早期筛查,从远离危险因素向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发展;③规范诊疗,减少并发症,提高5年生存率。

这对于美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双降低态势大概贡献60% ,美国的成功经验再一次证实肿瘤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是确切可行的。

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的开展情况在借鉴国际癌症防治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国从2005 年起就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支持在农村高发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截止到2018年,全国共有194个项目点,共筛查2166245人,发现34607例患者,检出率从 1.36%提高到2.05%,早诊率提高到70%以上。

初步总结6个上消化道癌高发区2005〜2015年10年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发现:与没有参加内镜筛查的人群相比,参加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人群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20%和37%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14%和33% ;总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17%和32% , 项目取得一定社会效益。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与色素内镜比较
NBI内镜无需使用色素染色,避免了色素过敏等潜在风险,且操作 更为简便。
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比较
NBI内镜在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上略逊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但后 者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 诊断中应用价值
设备准备
确保NBI内镜设备完好,光源、图 像处理器等部件工作正常。准备 好必要的附件,如活检钳、注射 针等。
检查室准备
保持检查室清洁、安静,调节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电源插座 正常工作,以防设备故障。
操作过程规范
插入内镜
经口或经肛插入内镜,根据患者情况和 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向。
活检与标记
提高早癌检出率
增强黏膜表面微血管和黏膜结构的可视化
01
NBI内镜通过窄带光照射,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表面的
微血管和黏膜结构,从而提高早癌的检出率。
突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02
NBI内镜能够增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使得
病变区域更加突出,易于观察和识别。
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早癌
ANALYSIS
SUMMAR Y
05
临床实践案例分享与讨 论
案例一:食管早癌诊断与治疗
患者情况
一名50岁男性,因进食哽噎感就诊,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局部充 血、糜烂。
NBI内镜表现
在NBI模式下,病变处呈现茶褐色改变,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考虑 食管早癌可能。
诊断与治疗
结合病理活检结果,确诊为食管早癌。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早诊早治ppt课件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早诊早治ppt课件

EMR基本操作
1
范围标志
周边离病灶5mm
生理盐水或甘油果糖
2
局部注射
肾上腺素,
亚甲蓝或靛胭脂
3
切除
4
追加切除
或 APC
5
切除底部观察
电凝、钛铗
6
标本回收、病理
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MR术
A
B
C
D
食管间质瘤EMR术
胃角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次EMR术
胃窦息肉EMR术
结直肠多发息肉EMR术
A
B
C
D
直肠侧向发育肿瘤EMR术
ESD技术
1
范围标志
2
局部注射
周边离病灶5mm
甘油果糖+亚甲蓝+肾上腺素
3
粘膜切开
4 粘膜下层剥离
5
剥离后处理
6
切除标本处理
电凝、钛铗 是否将标志全切干净
针形切开刀
IT刀
曲棍刀
切开刀 种类
海博刀
弯曲形刀 TT刀
ESD专用透明帽
(DH15GR; Fujinon-Toshiba, Saitama, Japan)
在物镜与导光束或物镜与CCD间装有不同 倍数的放大镜头
一般放大倍数为100倍,最高可达170倍
放大内镜下腺管开口形状


ⅢL
ⅢS


Ⅰ型:腺管开口呈圆形(Ⅱ正型常:)星形或乳头Ⅲ状L型:大于正常的管形或 ⅢS型:小于正常的管形或Ⅳ圆型形:沟回状或分枝Ⅴ状型:不规则形或无结
大肠腺瘤
内镜诊断 (三) 超声内镜
EMR技术
方法
➢双钳道法 也称为Strip biopsy ➢吸引法 可分为EMR-C及EMR-L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2年‎试行版)上消化道癌症‎主要包括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在‎我国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进行上消化道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

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上消化道癌症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变,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

内镜检查时必须祛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内黏液与‎气泡。

在检查食管时,必须‎辅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对贲门癌高发位点(贲门脊‎根部黏膜胃体侧区域,交界‎线下2厘米内,10点至3‎点处)认真观察,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依次‎观察胃内的各个部位,必要‎时辅以靛胭脂染色,有任何‎形态学异常时均须活检。

本‎技术方案的重点在于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并及时予以治疗。

筛查‎对象为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40-69岁的人群。

对发‎现的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贲门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癌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其他癌前病变,或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

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

技术方‎案的工作目标为:任务完成‎率≥100%,检出率达到‎相应地区的估算值,早诊率‎≥70%,治疗率≥85%‎,如有随访任务,随访率≥‎70%。

‎‎‎‎‎‎‎注:1.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任务人数‎X100%;2. 检‎出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癌‎)÷实际筛查人数X100‎%。

检出率由专家组估算‎确定;3. 早诊率=‎(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早期食管癌+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贲门癌‎+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早‎期胃癌)÷(食管重度异型‎增生、贲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胃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及‎其以上病变)X100%;‎4. 治疗率=实际治‎疗例数÷应治疗例数X10‎0%;5. 早期癌:‎早期食管癌包括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早期贲门癌包括贲‎门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早‎期胃癌包括胃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证据;6. 随访率‎=实际随访人数÷应随访人‎数X100%。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内镜的发展消化内镜从硬质内镜到纤维内镜最后发展到电子内镜。

目前电子内镜新技术层出不穷。

超声内镜系统。

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

目前,超声内镜检查以及镜下介入治疗是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胶囊内镜。

最早由以色列开发研制,形如胶囊,属一次性用品,含有闪光装置和摄像传感器。

吞服后通过整个消化道,所拍摄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收器存于电脑加以分析。

胶囊内镜则随粪便排出。

胶囊内镜对小肠检查价值较大,患者痛苦少,由中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实现全消化道的观察、诊断。

放大内镜。

1990年代,日本Olypus公司和Fujinon公司先后开发出放大内镜。

其工作原理是在内镜头端接近目镜的地方安装可以移动的凸镜,能将局部病变黏膜放大10~100倍,可观察到胃小凹和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特征。

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小癌灶、微小癌灶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其他还有例如小肠内镜、磁控胶囊内镜、放大内镜等;不管是哪一种内镜,其主要的诊断价值在于:提高消化道早癌诊断率:放大内镜、色素内镜、共聚焦内镜等。

消化道肿瘤及早癌临床定义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大肠癌,胃癌,食道癌,早期的这些肿瘤。

对于不同的消化道早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早期的食道癌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一个微创的切除,在内镜下把黏膜切除,从而避免切伤患者的食道,创伤比较小,也可以重建上消化道,这是早癌的处理方法。

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术前准备很重要,术前常用药有:祛粘剂:得佑(链霉蛋白酶颗粒),比较贵。

一般用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加在床上不停地变换体位,比德佑便宜,效果很好。

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冲洗。

局麻除泡剂:达克罗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把握治愈肿瘤最佳时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把握治愈肿瘤最佳时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把握治愈肿瘤最佳时机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20年第14期本刊记者张惠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办公室见到王贵齐的时候,他与团队刚刚完成一台下咽癌手术,尚未来得及脱下身上手术服和手术帽,又坐在电脑前批阅文件。

他说话语速颇快,走路风风火火,一如他繁忙的工作节奏,“今天有六台手术,晚些还有一个会议”。

正值中午时分,在摆满医学文献资料的办公桌一角,静放着两瓶牛奶、一盒水果,这就是王贵齐的午餐。

“在主任繁忙的日程表中,好像就没有‘饭点儿’这个词,他把更多时间都给了患者。

”内镜科医生窦利州说。

王贵齐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癌症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农村)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他每周一、周二出特需门诊,原本15个专家号最高纪录曾加到70个,“从早晨八点一直看到下午两点”。

他是“国航终身白金卡”会员,经常出差,奔赴全国各地做培训、交流和讲座。

即便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每天前来内镜科就诊的患者也有150位左右,而在疫情前,这个数字接近3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国目前累计确诊8万余人。

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更甚,全国一年新发360多万人,死亡280万人。

”王贵齐说,癌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和沉重经济负担,“社会对恶性肿瘤的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

自1998年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至今二十余载,他在对内镜技术“工匠”式的追求和创新中,造福了无数患者,并带领科室从小到大,再到行业领军者,在老一代专家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在他们这一代内镜人努力下,探索了一条中国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之路,目标是“降低癌症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助力‘健康中国’”。

究竟怎样对待癌症?这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医学课题,但有一点他非常坚定,“就像新冠肺炎一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现阶段最有效的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