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案(09年市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大雁归来主题故事教学一、教材准备1. 《大雁归来》故事PPT2. 《大雁归来》课文剪切成段的图片卡片3. 《大雁归来》课文录音文件4. 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位的活动,了解并掌握故事的内容和基本语言表达。

2.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及动植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出示《大雁归来》故事的PPT,介绍故事的主题,并提问学生对大雁的了解。

例如:“大家知道大雁是怎样过冬的吗?它们怎么找到回家的路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听故事(10分钟)播放《大雁归来》课文录音文件,让学生聆听故事,理解故事中大雁的迁徙和寻找伙伴的经历。

3. 感受故事(10分钟)老师将剪切成段的《大雁归来》课文图片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故事的顺序组合成完整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大雁们为什么要迁徙?- 大雁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大雁们为什么要形成一字形队列?4. 拓展阅读(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动物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其生活规律和特征,并向全班呈现。

鼓励学生使用动画、图片等辅助工具。

5. 语言运用(10分钟)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如:- 如果你是大雁,你会怎么寻找伙伴?- 如果你是大雁的伙伴,你会如何加入它们的队列?- 你认为大雁迁徙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迁徙呢?6. 情感体验(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大雁及其他动植物的重要性,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讨论调查的方式,搜集学生家庭中的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并鼓励学生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7. 结束(5分钟)总结故事内容及学生们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形成以下思考:- 我们能从大雁归来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及动植物?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听故事、感受故事、拓展阅读、语言运用以及情感体验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思考能力。

《大雁归来》教案(优秀9篇)

《大雁归来》教案(优秀9篇)

《大雁归来》教案(优秀9篇)《大雁归来》教案篇一《大雁归来》教案一、内容简介: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雁群与人类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群体结构也以家庭为单位,富有亲情。

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

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

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径,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本文简直是一篇爱鸟的抒情诗,作者笔下,大雁是如此可爱,人与大雁和谐相处,情趣盎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可出现的生字词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二)过程与方法: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

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二)介绍文体(知识性散文)及作者(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一)。

(三)宣示学习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2、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培养关爱动物的感情,(四)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五)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画出来。

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成六只或六只的倍数列队飞行;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六)合作探究: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迁徙”、“雁群”、“春天”等。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大雁迁徙的相关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大雁归来》。

2. 与大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词和短语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雁的迁徙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大雁归来》。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其含义。

(2)通过例句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词和短语。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

(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写在日记中。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小组讨论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以及日记中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等奖《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迁徙及其原因,并掌握相关知识。

2.读懂文章,发现文章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发扬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把握大雁迁徙的过程和原因。

2.把握文章中描绘雁群壮观场面的语言特点。

3. 能够提炼文章中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阅读课实验法。

3.组织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安排:1.热身。

播放《大雁》的歌曲,引导学生通过听歌获得对雁的迁徙行为产生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导入。

教师为学生呈现图片资源,通过展示雁群奔着远方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迁徙大雁的基本情况。

3.阅读。

阅读课将学生分成小组,检索和了解大雁群体迁徙行为的信息,掌握和理解文章的要点,获取文章中的关键词,例如:经验、风尘仆仆和绛紫色等。

4.讨论。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分组内交流归纳大家的思考,比如大雁的行进速度、路线以及时间长度。

5.模仿。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从联想大海孕育生命和迁徙滋养生息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纵横思考,学生可结合每个人生活当中的一个简单例子,进行自由发挥模仿,来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

6.总结。

再次组织小组,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模仿创意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有意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内涵。

教师可采用类比和概括的方法来总结归纳情感和主题等。

7.作业。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书写一篇评论或者小作文,表达个人的看法,凝练自己的写作技能。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阅读课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文章,获得更广泛深刻的认识。

教师通过主动分享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的方法,让课程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同时也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积极思考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生字词。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大雁归来的喜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学生能够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雁归来》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模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相关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思考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大雁归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大雁归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抄写,进行认读和书写的训练。

4. 句式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问题解答和思考探究,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大雁归来》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导人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4、本文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整体感知(一)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质疑:1、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2、“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感?《大雁归来》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下列词语缄默窥探狩猎顾忌滑翔目空一切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了解作家作品能力目标: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也在个别环节得到培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学、爱学语文的热情,尊重、爱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学习体验与发现,使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中互动学习,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活泼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同学的鼓励与老师的赞美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大家听说过电影《木乃伊归来》吗?那真是一部令人闻之即不寒而栗的电影。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3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3篇大雁归来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i3)雾霭(ai3)窥(kui1)探缄(jian1)默狩(shou4)猎凋(diao1)零滑翔(×iang2)顾忌(ji4)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三.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四。

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名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大雁归来》优课教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优课教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导入:从?沙乡年鉴?中的一段话“对于一只处于迁徙途中的大雁而言,它为了能在湖面上找一个融洞,不知疲倦地在黑夜里飞了二百多英里,现在想要撤回去,又谈何容易?它的到来,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先知一般的坚决信念的。

〞引出?沙乡年鉴?,介绍这本书记录了沙乡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里的一篇课文?大雁归来?导入本课。

二、我们先检测一下本课的重点字词沼泽狩猎凋零弥漫雾霭沉默。

三、初识大雁初读课文标题?大雁归来?,你的心情如何?赏析:一只燕子的降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读完标题和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大雁是春天的真正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和春天的喜悦。

四、走进雁群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什么特点:(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三月天(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闹(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5)大雁特喜欢寻食-----玉米粒(6)大雁常-----六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喧闹2、看一下作者用怎样的心情来迎接大雁归来的呢?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赏析:作者这样写到:“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邀请〞让我们发现大雁发现食物没有独享,而是喧嚷着发出邀请,反响了大雁什么品质?聪明、友好、热情、乐于助人、无私。

五、倾听雁语再看课文中的这段话:“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展的。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大雁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那么更为响亮。

〞“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大雁给我们什么启发?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自在快乐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雁归来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高云淡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北雁南飞的景象,今天我们学习利奥波德的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大雁归来》。

《大雁归来》是节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

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二)走进雁群
快速阅读,概括要点,把握文意,作者对大雁生活习性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描写了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孤独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等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生活习性:(1)定期迁徙(2)笔直飞行(3)善于飞行鸣叫(4)爱寻食玉米粒(5)常以6只列队飞行
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三)观赏雁翔
1.听老师范读第4节,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热情的低语-写出了大雁的灵性和热情、曲折的穿行、向池塘问好、优雅的动作、可爱的形象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2.朗读、品味、感受作者的心声。

(期盼大雁归来,喜欢大雁的情感,企盼大雁就向久违的客人。

抖掉冬天-何其诗意的流露,香蒲乃至万物迎来了春天,欣欣向荣,流露出对大雁的喜爱)
3.齐读第4段,积累背诵。

(四)倾听雁语
1.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大雁声音的句子。

(文中第六段描写:觅食前后的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大雁也和人一样有它的喜怒哀乐,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一下它们此时辩论的什么呢?
孤雁的叫声频繁而忧郁-它是伤心的单身-想像一下是谁对大雁痛下毒手。

晚上群居沼泽集会时刺耳的叫声,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深沉的声音联想到是雁群中有威信的长者发出来的)稀疏的谈论(联想到少数的大雁在交换意见),写出了夜间集会从喧闹到渐静的过程,很有层次,富有情味。

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体现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鸟情,自然的声音才是和谐的,虽然雁群的嘈杂胜过孤雁的忧郁,但是孤雁的忧郁更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检讨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2.和周围同学交流自己从这些句子中得到的感受、体会。

(五)感悟雁心
1.走进大雁世界,沙乡的人们理解它们的需要,不干涉、不惊扰,给了它们一个自由的世界……大雁有没有给沙乡和沙乡的人带来什么?(结合最后三段)(学生探究后汇报结果:亲情、友情、善性、种子、联合观念、大自然诗性等)。

2、文中作者把这一切都称作“我们”体现了作者平等、尊重、团结、博爱的思想。

联合观念-在大雁迁徙过程中,为了节省体力,头雁冒者生命危险探索前行的道路,飞行过程中不时的呼唤,不让任何雁群中的大雁掉队,引领雁群到达向往的目的地。

赌注-大雁用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这是全文含蓄隽永的结尾,全文的点睛之笔。

大雁在一年一度的迁徙和日常生活中该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无限美妙,象一首旋律优美的诗篇滋润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吧,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春天、带来诗意生活的快乐使者。

归纳总结:
1、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他对大
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包含爱意。

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珍爱野生动物。

大雁的世界和人类社会一样是一个小世界,我们人类并非是地球的主宰者,人类有义务维护大自然的和谐。

课堂总结.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引人深思:我们现在平静
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无拘无束的东西为代价呢?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

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