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解剖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解剖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一、大纲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

2.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与内部结构4.掌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5.了解脊髓的功能。

6.掌握脑干的外形、结构。

7.理解小脑、间脑的位置、外形与结构。

8.掌握端脑的外形与结构。

9.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

10.理解脑脊液及其循环。

11.理解脑和脊髓的血管。

12.了解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3.理解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14.理解脊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分布。

15.理解十二对脑神经的分布、性质及其功能。

16.了解内脏神经。

二、内容概要脑中枢神经脊髓1.神经系统脑神经按与中枢关系脊神经周围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按分布范围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位置——椎管内2) 2.脊髓 2) 8节 12节 腰髓5 5 1前角——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内部结构 侧角——交感神经元 前索 白质 后索 侧索位置——颅后窝内延髓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 外形 脑桥 背侧:菱形窝 腹侧:基底部,小脑中脚 中脑 腹侧:大脑脚,脚间窝 背侧:上丘,下丘 灰质 脑神经核 内部结构 白质内侧面三面背外侧面下面外侧沟叶间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外形顶叶五叶颞叶枕叶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6.端脑主要脑回颞横回角回缘上回皮质灰质豆状核基底核尾状核杏仁体内部结构白质连合纤维——胼胝体侧脑室硬脊膜——硬膜外隙硬膜大脑镰硬脑膜小脑幕7.脑和脊髓被膜硬脑膜窦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软膜软脊膜软脑膜——脉络丛8.脑脊液循环(1)产生部位:各脑室脉络丛(2)循环途径:左室间孔中脑水管正中孔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9.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腱、关节、皮肤的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0.躯干和四肢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皮肤的痛、温、触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后角固有核交叉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1.头面部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温、触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群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下1/3部12.视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杆细胞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枕叶距状沟两侧皮质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13.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大部分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躯干、四肢骨骼肌 小部分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14.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1/3 皮质核束内囊膝 脑干大部分终止双侧的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头、颈、咽、喉肌15.脊神经器18三、测试题(一) 名词解释1. 灰质2. 白质3. 神经核4. 神经节5. 网状结构6. 内囊7. 纹状体8. 硬膜外隙9. 蛛网膜下隙10. 大脑动脉环11. 牵涉痛12. 上运动神经元13. 下运动神经元14. 交感干(二)填空1.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共12对.单纯感.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共12对.单纯感.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共12对。 单感觉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听神经; 单纯运动神经 :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 神经和舌下神经; 混合神经 : 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还含有副 交感神经纤维。
(一)嗅神经
嗅神经传导嗅觉,嗅觉感受器在鼻粘膜,嗅觉 中枢位于大脑颞叶。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1.功能。 2.检查法。
3 .临床意义 ①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眼睑下 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 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② 滑车神经单独麻痹很少见,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 弱,向下看时出现复视,但患者多无斜视。③展神 经受损时眼球不能外展,出现内斜视和复视。多见 于脑肿瘤、结核性脑膜炎、脑出血、脑疝等。
鼻粘膜——嗅神经————嗅球——嗅束——颞叶中枢 脑膜颅底 蝶鞍
1.检查法
2.临床意义 ①一侧嗅觉丧失,提示同侧嗅 球或嗅丝的病变,多见于创伤、蝶鞍附近的占位性 病变等。两侧嗅觉丧失多见于颅底脑膜结核、鼻粘 膜病变,如感冒、萎缩性鼻炎等。②嗅幻觉多见于 颞叶肿瘤或癫痫的先兆期。③嗅觉过敏见于癔症。
(二)视神经 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 1.视野 周边视力。 (1)检查法: (2)临床意义:凡视觉通路的某一部位遭受损害 都可引起视野缺损。 2.眼底 (1)检查法:主要观察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 黄斑区、视网膜各象限是否有异常改变。 (2)正常眼底:视神经乳头为淡红色,呈圆形或 椭圆形,边界清楚。动脉较细,色鲜红,静脉较粗, 色暗红,动、静脉之比为2∶3。视网膜全部为鲜橘红 色,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偏下方,呈暗红色,在其中 央有一小反光点。
Rinne试验 气导>骨导 骨导>气导 Weber试验 居中 患侧音响强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并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包括它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身体系统的关联。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控制中心,由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丘脑等组成。

脑干负责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基本功能;小脑控制肌肉协调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思维、记忆和感觉的中心;丘脑参与调节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脊髓贯穿于脊柱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脊液(脑脊髓液)、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脊液充当着护理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角色,它环绕在脑脊髓空腔中,提供机械支撑和保护。

脑神经直接从大脑和脑干发出,并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其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呼吸、咀嚼、听力、视觉和平衡等。

脊神经则是从脊髓发出,负责传递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信号。

三、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其中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短小的突起,负责接受其它神经细胞传来的信号;轴突是较长的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而突触则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用于信号传递。

四、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神经传递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信号经过神经元的树突传入神经元细胞体时,细胞体受到刺激,产生电化学信号。

信号随后通过轴突传出,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这种传递过程依赖于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到另一个神经元。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进行调控的过程。

通过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系统可以调节和协调身体的运动、感觉、内分泌、循环和消化功能等。

这种调控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来实现。

执业药师药综讲义景晴基础班 (11)

执业药师药综讲义景晴基础班 (11)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预计分值:5~8分 ]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由于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题目引领患者,男,59岁,高血压病史5年,因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就诊,MRI检查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防治脑血管痉挛,早期宜选用的药物是()A.尼莫地平B.硝苯地平C.氨氯地平D.缬沙坦E.氢氯噻嗪『正确答案』A下列药物中,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风险的药物是()A.口服避孕药B.叶酸C阿司匹林D.银杏叶片E.非洛地平『正确答案』A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管不太通畅》抗血小板——阿司匹林(75~150mg/d)、氯吡格雷》降纤——巴曲酶、降纤酶》赶紧做检查——寻找病灶(病变血管)(二)缺血性脑卒中(也称脑梗死)——脑血管堵死24h内:——溶栓(阿替普酶,3h内)——对症(降颅压,甘露醇+呋塞米)24h后:——防再梗:抗板(300mg)、抗凝、降纤——康复治疗:中药治疗、神经保护剂Fast—“快”总结:阿司匹林用法用量TIA——小剂量阿司匹林,建议服用剂量75~150mg/d;脑梗死——急性期,不溶栓的话,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推荐剂量150~300mg/d;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

第十一章 周围神经损伤--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十一章   周围神经损伤--中医筋伤学(六版)

第十一章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是分布于全身的神经和神经节的总称,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自主神经。

周围神经把全身各部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保证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周围神经支配肢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如周围神经损伤不能恢复,可使四肢功能活动部分或完全丧失。

如没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支配的手,没有坐骨神经支配的足,其功能活动将完全丧失。

神经损伤后应通过采集病史、体检和作电生理检查等以判定损伤的性质及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是争取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同时,也要注意关节与肌肉的功能恢复。

四肢神经损伤无论平时或战时都较常见,损伤多发生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等。

上肢损伤较下肢损伤为多,约占四肢神经损伤之60%~70%,常合并骨关节、血管、肌腱等损伤。

四肢神经损伤只要早期处理得当,多数可获得较好疗效;晚期修复神经也可取得一定疗效。

周围神经损伤属中医“痿证”范畴,可归于“肉痿”类,又名“肢瘫”,多因外伤引起。

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乌丸子》载:“打扑伤损,骨碎筋断,瘀血不散,……筋痿力乏,左瘫右痪,手足缓弱。

”指出四肢瘫痪与打扑伤损的关系。

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周围神经由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这两种神经均有感觉和运动纤维。

其中自主神经,含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交感神经出脊髓后经白交通支至交感神经节,部分节后纤维再经灰交通支至脊神经,支配汗腺分泌、血管舒缩和立毛肌收缩等;而脊神经是由躯体、自主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

周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胞体发出。

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均为有髓纤维,外面还有一层称为神经内膜的薄膜。

许多神经纤维组成一神经束,外有神经束膜。

许多神经束集合成一支周围神经,外有神经外膜。

(见图11-1)自主神经的节后神经纤维随感觉支走行,故与感觉神经分布相同。

神经的血认供应较丰富,对缺血的耐受力比肌肉强,故在缺血挛缩时其比肌肉损伤程度轻。

畜禽解剖生理第11章 外周神经系统

畜禽解剖生理第11章 外周神经系统
指分布于机体所有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 运动神经。也称内脏神经或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胸段至第l~3 腰节段的灰质外侧柱内。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椎神经节 和椎下神经节内。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和荐部脊髓。 分为颅部和荐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位于其支配的 器官内或附近,故节后神经纤维较短。
神经生理
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反射的物 质基础是反射弧。
传入神经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中枢
传出神经
二、神经纤维的机能
1、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
2、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指神经纤维只有在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状态下,才 能传导冲动的特性。 (2)绝缘性:在一条神经干中各纤维传导的冲动相互不干扰的特性。 保证了混合神经中不同功能的神经纤维能够同时进行传导而互不干 扰,准确地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
三、神经纤维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性神经的结构特征 植物性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 动的结构,包括传入纤维、传出纤维和中枢。 (二)植物性神经的主要功能 交感神经生理功能的总趋势是动员体内贮备力量,增加 能量消耗,加强分解代谢,提高机体的应变能力,适应突变 的内外环境变化,如紧张、恐惧、寒冷、剧烈运动和大量失 血等;副交感神经生理功能的总效应是促进消化、吸收和排 泄,加速能量贮备,进行组织修复。
1.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它主要是进行局部的简 单反射,完成排粪、排尿、血管舒缩、以及出汗、竖毛等活动。这 些反射活动在正常时受高级中枢的调节。 2.脑干:特别是在延髓内,有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调节 着重要的生命活动,完成较复杂的调节机能。如调节呼吸运动的呼 吸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心、血管中枢等。此外,延髓内还有 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的基本中枢。 3.丘脑下部:是植物性神经的皮质下高级中枢。它控制着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而且还参与调节体温、摄食和水盐代谢 等生理活动。 4.大脑皮质: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十一章 颌面部神经疾患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十一章 颌面部神经疾患
1.神经源性疼痛,包括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 (slude综合征),面神经痛,耳颞神经痛
2.牙源性疾患 3.邻近组织的疾病,如外耳道炎,鼻窦炎 4.慢性头疼 5.非典型面痛 6.颅内病变 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8.神经症性面痛
(一)神经源性疼痛
舌咽神经痛 • 男性多见 • 疼痛性质相似——阵发性剧痛 • 疼痛部位:咽后壁 舌根 扁桃体
• 病变部位:三叉神经感觉根
半月神经节
周围支及末梢
• 致伤因素:压迫
脱髓鞘性变
损害
• 伪突触形成
短路
传入冲动
轻微触觉刺激
总和
中枢传出冲动
疼痛发作
周围性病变的致病因素:
• 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受侵犯/受压
胆脂瘤、小的脑膜瘤、血管畸形、 异常血管的压迫、牵引/扭曲
• 解剖结构异常(局部压迫) 尖锐小骨刺 颞骨岩部肥厚 岩嵴过高 局部硬脑膜增厚
软腭 咽部 外耳道等 • 诱 因:吞咽 讲话 睡眠时 • 喷表麻药疼痛部位可止痛 • 可同时发病,应注意鉴别
(一)神经源性疼痛
蝶腭神经痛
• 蝶腭神经节受刺激 • 继发蝶窦感染 • 阵发性疼痛 部位:一侧眼眶及其上下区域
程度:剧烈
性质:灼痛/钻痛 时间:持续数十分钟 / 数小时 • 与咀嚼、吞咽 / 触压痛区等动作无关 • 无扳机点 • 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Horner 征——眼结膜及鼻
中枢病变学说:感觉性癫痫发作
• 三叉神经 脊束核
• 脑干
三叉神经感觉核,网状结构
总和
病理刺激
兴奋性增高
轻微刺激板机点
剧痛发作
• 丘脑损害:强烈的自发性痛
• 中枢的病毒性感染
反应过敏
中枢病变学说:反对意见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癫痫
0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
02
癫痫的症状包括抽搐、痉挛、意识丧失等,且常常反复发作。
03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 为主,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
04
预防癫痫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和早期 治疗等。
脊髓承担着从身体各部位向大脑传递 感觉信号的任务,将疼痛、温度、触 觉等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解释。
脊髓包含许多反射回路,可以在不涉 及大脑的情况下快速响应某些刺激, 如突然的疼痛。
运动传导
脊髓还承担着将大脑的运动指令传递 到肌肉和器官的任务,控制身体的运 动。
脊髓与脑部的联系
脑干连接
脊髓通过脑干与大脑相连,脑干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如
丘脑
感觉丘脑
感觉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和传递来自全身的 感觉信息。
联络丘脑
联络丘脑是丘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联络和整合各种感觉信 息。
下丘脑
• 下丘脑核团:下丘脑核团是下丘脑的一部分,主要参与自 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控制以及感觉和运动的整合。
03 脊髓解剖
脊髓的形态与结构
脊髓的长度与形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 瘤、严重颈椎病等,手术治疗是 有效的方法,能够解除压迫、恢 复功能。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 碍,采取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手段,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神经系统疾病与病变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 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发的 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一、大纲要求掌握:1.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

2.脊髓的位置、特点及椎管的位置关系。

3.脑干的分部。

小脑的位置。

大脑半球各部的主要沟、回、裂。

4.脊髓的内部结构。

5.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传导束。

6.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的位置及功能。

7.全身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及作用。

8.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位置及临床意义。

9. 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部范围。

10.各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

理解:1.脊神经的组成成分。

2.臂神经丛、骶神经丛的分支、分布。

,3.12对脑神的名称、性质和分布。

4.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

5.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

了解:1.内脏神经的概念。

2.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范围。

3.血脑屏障。

4.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意义。

二、内容概要脑中枢神经脊髓1.神经系统脊神经按与中枢关系脑神经周围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按分布范围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位置——椎管内(枕骨大孔 第1腰椎下缘) 扁圆柱形1圆锥前正中裂 外形 6个沟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2) 2.脊髓 后外侧沟(2) 颈髓8节 胸髓12节 31个节段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前角—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内部结构 侧角—交感神经元 前索 白质 后索侧索位置———颅后窝内延髓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 外形 脑桥 背侧:菱形窝3.脑干 腹侧:基底部,小脑中脚 中脑 腹侧:大脑脚,脚间窝 背侧:上丘,下丘 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内部结构白质网状结构4.小脑5.间脑内侧面3面上外侧面下面外侧沟叶间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外形顶叶5叶颞叶枕叶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 6.端脑主要脑回颞横回角回缘上回皮质白质连合纤维—胼胝体内部结构豆状核基底核尾状核杏仁体侧脑室硬脊膜硬膜大脑镰硬脑膜小脑幕硬脑膜窦7.脑和脊髓被膜脊髓的蛛网膜蛛网膜脑的蛛网膜软膜软脊膜软脑膜8.脑脊液循环(1)产生部位:各脑室脉络丛(2)循环途径:左室间孔中脑水管正中孔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9.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周围突中枢突肌、腱、关节、皮肤的感受器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内侧丘系交叉内囊后肢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队10.躯干与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周围突中枢突皮肤的痛、温、触(粗)觉感受器脊神经后角固有核交叉内囊后肢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1.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群交叉内囊后肢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下1/3部12.视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内囊后肢视束外侧膝状体枕叶距状沟两侧皮质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13.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中央前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脊髓束延髓锥体大部分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锥体交叉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四肢骨骼肌小部分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14.皮质核束内囊膝大部分终止于双侧的中央前回下1/3 皮质核束脑干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头、颈、咽和喉肌1—4颈神经前支5—8颈神经前支,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平胸骨角平面:平乳头平面 :平剑突平面 :平肋弓平面 :平脐平面: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1—3腰神经前支,第12胸神经、第4腰神经前支各一部分闭孔神经L4、5),全部骶神经、尾神经的前支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肛神经分支 阴部神经 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 胫神经坐骨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16.脑神经腓总神经17.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三、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灰质 2.白质 3.神经核 4.神经节 5.网状结构 6.内囊7.纹状体 8.蛛网膜下隙 9.硬膜外隙 10.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11.神经 12.内脏神经 13.边缘叶 14.牵涉痛 15.交感干16.椎旁节(二)填空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和。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和。

内脏运动神经包括和。

2.反射弧包括、、、、。

3.脊髓位于内,上端于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齐椎体的下缘。

4.脊髓灰质前部扩大称,内含,它发出的轴突组成。

灰质后部狭长称,内含。

5.脊髓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灰质向外侧突出称,内含。

脊髓第骶节外侧、前角的基底部有。

6.脑分为、、和 4部分。

7.脑干自上而下分为、和 3部分。

8.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有、、和。

9.第四脑室由、和围成,向上通,向下通,并借和 ___________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10.大脑半球的5个叶是、、、、。

11.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位于,躯体感觉中枢位于,视觉中枢位于,听觉中枢位于。

12.内囊位于、和之间,由和组成。

13.内囊膝有通过;后肢主要有、通过。

14.脑和脊髓外包有3层被膜,从外向内依次为、和。

15.基底核是埋藏在大脑髓质内的灰质团块,包括、和等。

16.经颈静脉孔出入颅的脑神经是、和。

17.脑的动脉来源于和。

18.躯干及四肢的深感觉及精细角觉传导路的第1级神经元位于内,第2级神经元即,两核内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在延髓正中相交叉,称为,第3级神经元是。

19.脊神经共有____对,其前支除外,其他的大部分纤维分别交织成神经丛。

20.臂丛由前支和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

21.肌皮神经的肌支支配,三角肌由神经支配。

22.支配大腿前群肌、内侧群肌和后群肌的神经分别是、和。

23.角膜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分别为、,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分别为、。

24.上斜肌由神经支配,外直肌由神经支配,他眼球外肌由神经支配。

25.说出下列动作的传出神经:①屈肘关节;②伸肘关节;③屈膝关节;④伸膝关节;⑤瞳孔开大;⑥瞳孔缩小;⑦睑裂闭合;⑧上睑上提;⑨泪腺分泌;⑩腮腺分泌。

26.说出下列感觉的传入神经:①舌前2/3味觉;②舌前2/3粘膜;③舌后1/3味觉;④角膜;⑤虎口皮肤;⑥颈动脉窦。

27.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和。

28.含有内脏运动纤维的脑神经是、、和。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脊髓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确A.脊髓和椎管等长 B.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C.颈、胸和腰神经根形成马尾 D.脊髓下端变细为终丝E.脊髓腹面有前正中沟,背面有后正中裂2.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 B.嗅神经 C.滑车神经 D.视神经 E.三叉神经3.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面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下神经4.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不包括A.展神经核 B.舌下神经核 C.滑车神经核 D.迷走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5.关于脑神经进出脑的部位,正确的是A.延髓脑桥沟内有面神经 B.中脑脚间窝内有视神经C.延髓锥体前方有舌下神经 D.小脑背面有动眼神经E.小脑中脚有展神经6.副交感脑神经核不包括A.上泌涎核 B.疑核 C.迷走神经背核 D.下泌涎核 E.动眼神经副核7.下丘脑的结构中不包括A.视交叉 B.灰结节 C.乳头体 D.漏斗 E.松果体8.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看不到A.中央旁小叶 B.胼胝体 C.距状沟 D.顶枕沟 E.角回9.腕不能伸直是何神经损伤A.桡神经 B.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腋神经 E.肌皮神经10.关于胸神经支配的阶段性描述,何者错误A.胸2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B.胸6相当于剑突平面C.胸8相当于肋弓平面 D.胸10相当于脐平面E.胸12相当于耻骨联合上缘平面11.内脏运动神经A.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受意识支配C.不分节前、节后纤维 D.分布于骨骼肌E.低级中枢位于骶2~4灰质侧角12.与脊髓的第7胸节相对应的椎骨是A.第5胸椎体 B.第6胸椎体 C.第7胸椎体 D.第8胸椎体 E.第9胸椎体13.皮质脊髓侧束A.传导痛、温觉冲动 B.传导本体感觉冲动C.传导内脏运动冲动 D.传导躯体运动冲动E.传导对侧躯体的深感觉14.与间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动眼神经 D.视神经 E.滑车神经15.从脑干背面发出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展神经 D.面神经 E.前庭蜗神经16.对第四脑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B.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C.向下通脊髓中央管 D.只借第四脑室正中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E.有脉络丛17.躯体运动区主要位于A.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B.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C.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D.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E.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8.视区位于A.距状沟两侧 B.颞横回 C.额下回中部 D.角回 E.额中回后部19.小脑延髓池位于A.小脑和中脑之间 B.大脑与小脑之间C.小脑和延髓之间 D.脑干与小脑之间E.硬脊膜外隙的下端膨大20.脑脊液A.是一种有色不透明的液体 B.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C.成人总量1000~1400ml D.最后进入淋巴液E.总量在不同时段不同21.内囊膝A.含有皮质核束 B.含有皮质脊髓束C.含有视辐射 D.含有听辐射E.丘脑中央辐射22.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束是A.内囊 B.胼胝体 C.皮质核束 D.皮质脊髓束 E.内侧丘系23.内侧膝状体A.与听觉冲动传导有关 B.与视觉冲动传导有关C.与躯体运动传导有关 D.与躯体感觉传导有关E.与内脏觉传导有关24.关于脊神经描述正确的是( )A.共31支 B.只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C.前支较粗大 D.神经丛左右不对称E.前支均形成神经丛25.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是(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C.肌皮神经 D.腋神经E.桡神经26.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是(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C.肌皮神经 D.桡神经E.腋神经27.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是(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C.桡神经 D.腋神经E.肌皮神经28.肱骨外科颈骨折易伤及( )A.腋神经 B.正中神经C.桡神经 D.尺神经E.胸长神经29.分布于前臂外侧部皮肤的神经是( )A.肌皮神经 B.正中神经C.尺神经 D.桡神经E.腋神经30.支配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的神经是( )A.坐骨神经 B.闭孔神经C.生殖股神经 D.股神经E.腓浅神经31.属于副交感神经节的是( )A.睫状神经节 B.三叉神经节C.腹腔神经节 D.主动脉肾神经节E.奇神经节32.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胫神经 B.股神经C.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E.闭孔神经33.属于混合性的脑神经的是(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C.三叉神经 D.副神经E.舌下神经34.不受迷走神经副交感纤维支配的器官是( )A.肺 B.心C.十二指肠 D.乙状结肠E.回肠35.经颈静脉孔出颅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C.滑车神经 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36.只有交感神经支配而没有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是( )A.肝 B.肾上腺髓质C.心 D.胃E.空肠37.动眼神经的内脏运动纤维支配( )A.眼球的大部分肌 B.腮腺C.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D.舌下腺E.下颌下腺38.舌前2/3味觉障碍,多见于损伤( )A.舌咽神经 B.面神经C.三叉神经 D.舌下神经E.迷走神经39.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A.面神经 B.上颌神经C.下颌神经 D.舌下神经E.副神经40.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A.脊髓第1颈节至第3胸节的侧角B.脊髓第1胸节至第3腰节的侧角C.脊髓第1胸节至第3腰节的前角D.脊髓第1颈节到第3胸节的前角E.脊髓第2骶节至第4骶节的侧角多项选择题1.脊髓A.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 B.下端在成人平齐第2腰椎的下缘C.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D.有2处膨大E.相连有26对脊神经2.内脏运动神经包括A.迷走神经 B.交感神经C.副交感神经 D.躯体神经E.动眼神经3.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A.动眼神经副核 B.上泌涎核C.疑核 D.孤束核E.骶副交感核4.脑干腹侧面能观察到的结构有A.大脑脚 B.锥体 C.基底沟 D.上丘 E.下丘5.语言中枢包括A.听话中枢 B.说话中枢C.书写中枢 D.阅读中枢E.嗅觉性语言中枢6.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有A.大脑镰 B.小脑幕 C.上矢状窦 D.海绵窦 E.鼻旁窦7.颈内动脉A.起自锁骨下动脉 B.经颈动脉管入颅腔C.分布于大脑半球的内侧面及背外侧面 D.分布于小脑半球的内侧面及背外侧面E.营养小脑、脑干等8.分布于指深屈肌的神经是( )A.肌皮神经 B.正中神经C.尺神经 D.桡神经E.腋神经9.分布于上肢肌的神经是( )A.肌皮神经 B.正中神经C.尺神经 D.桡神经E.腋神经10.在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神经是( )A.股神经 B.髂腹股沟神经C.闭孔神经 D.生殖股神经E.髂腹下神经11.关于迷走神经及其分支描述正确的是( )A.内含四种纤维成分B.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C.经颈静脉孔出颅腔 D.左喉返神经从前向后绕过主动脉弓E.喉上神经支配环甲肌12.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及粗触觉的传导通路A.第1级神经元位于同侧脊神经节内B.第2级神经元位于对侧脊髓后角固有核C.第3级神经元位于对侧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D.第3级纤维经内囊前肢投射到中央后回E.管理全身的痛、温、粗触觉13.锥体束A.主要管理平滑肌的运动 B.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C.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或脊髓内 D.包括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E.纤维大部分不交叉14.脊髓前索内的传导束有A.脊髓丘脑前束 B.薄束C.楔束 D.皮质脊髓前束E.皮质脊髓侧束15.脊髓外侧索内含有A.薄束 B.皮质脊髓侧束 C.楔束D.脊髓丘脑侧束 E.固有束16.参与脑干组成的有A.中脑 B.间脑 C.脑桥 D.小脑 E.延髓17.脑干内的脑神经核有A.动眼神经副核B.外侧膝状体 C.薄束核D.上泌涎核 E.疑核18.属于小脑内部结构的是A.小脑皮质 B.薄束核 C.黑质 D.髓体 E.齿状核19.下丘脑的结构有A.内侧膝状体B.漏斗 C.视交叉 D.乳状体 E.外侧膝状体20.大脑半球的分叶包括A.额叶 B.顶叶 C.岛叶 D.边缘叶 E.颞叶21.脉络丛A.能产生脑脊液 B.由毛细血管丛、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形成C.侧脑室内才有脉络丛 D.位于中脑导水管内E.脑脊液通过脉络丛渗入到上矢状窦22.椎动脉A.经枕骨大孔入颅 B.在延髓脑桥沟处合成1条基底动脉C.分支布于额叶 D.分支营养脊髓、延髓、脑桥和小脑E.发自颈总动脉23.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A.细而长 B.分布于大脑皮质C.几乎以垂直方向进入脑实质 D.分布于大脑髓质的浅部E.血压过高时,易破裂出血24.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A.椎旁神经节 B.器官旁节C.脊神经节 D.椎前神经节E.睫状神经节25.受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的是( )A.肝胰壶腹括约肌 B.肛门外括约肌C.尿道膜部括约肌 D.幽门括约肌E.肛门内括约肌26.分布于手背的神经有( )A.肌皮神经 B.尺神经C.桡神经 D.腋神经E.正中神经27.腰丛的主要分支有( )A.股神经 B.坐骨神经C.闭孔神经 D.阴部神经E.髂腹下神经28.属于骶丛分支的神经是( )A.臀上神经 B.阴部神经C.坐骨神经 D.股神经E.闭孔神经29.管理舌的各种感觉的神经有(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C.舌下神经 D.迷走神经E.舌咽神经30.与眼球功能有关的脑神经有( )A.视神经 B.动眼神经C.三叉神经 D.滑车神经E.舌下神经31.经过颈静脉孔的脑神经有( )A.前庭蜗神经 B.舌咽神经C.迷走神经 D.副神经E.舌下神经32.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有( )A.喉上神经 B.颈动脉窦支C.颈心支 D.喉返神经E.腮腺支33.经眶上裂入眶的脑神经有(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C.眼神经 D.上颌神经E.展神经34.植物神经的特点有( )A.支配骨骼肌 B.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C.支配皮肤感觉 D.自低级中枢发出后直达骨骼肌E.分为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35.当一侧视束完全损伤时出现A.同侧眼的鼻侧半视野偏盲 B.同侧眼的颞侧半视野偏盲C.对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 D.对侧眼颞侧半视野偏盲E.伤侧眼全盲(四)思考题1.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