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2020届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练习卷: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考点一:水的三态变化的应用1.月球表面土壤松软,昼夜温差可达310℃,昼夜间隔约为14天.为适应月球环境的需要,实现登月梦想,我国已经研制出“月球漫游者“MR一3月球车样机.如图所示,月球车有四个宽大的轮子,车厢左右各有一块太阳能翻板电池,它能为月球车的工作提供能量.关于月球车的构造和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为了减小行走时对月球表面的压强,月球车的车轮较为宽大B.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C. 为减小月球表面温差对月球车的影响,月球车应该装有水冷却系统D. 在月球上,当进入夜晚以后,月球车可能就无法行驶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水的沸点是B. 汽车用水作冷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 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D. 烧水时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水的比热容大,是良好的冷却剂;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 B. C. D.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填写物态变化图表中“○”内的物态名称(2)烈日下狗尽可能的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那是因为伸长舌头相当于增大了汗水的______ ;快速喘气相当于加快汗水表面的______ ,这些都可以加快______ ,而汗水蒸发______ 热量致冷,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3)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 时会______ 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低.5.如图所示是一只测量气温的寒署表,它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此时所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1).如图所示的手影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光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2013物理中考汇编-2.5水循环

2013物理中考汇编-2.5水循环( )1.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 C D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冰”“雪”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 )3.(多选)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C .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
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热量液化形成的。
6.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7.2013年的春夏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冰雹“袭击”,冰雹的形成与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气流温度等有关,其中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落地地面上的冰雹,会逐渐______并汽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
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质量检测练习题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显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2.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步消融B.盛夏,地面上的水专门快变干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D.严冬,滴水成冰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湖面结冰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道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从声源处操纵噪声的B.雨后天空中显现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C.用久了的电灯泡玻璃壁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固现象D.乘客在火车站候车时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内,缘故是火车急速驶过时,安全线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容易被“吸”过去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春季,冰雪消融是放热过程B.夏季,雨后会更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吸热C.秋天,早晨玻璃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D.冬季,雾凇是水蒸气吸热凝华形成的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7.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显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时,冰棍会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取热量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冰雪消融B.夏天,薄雾缭缈C.秋天,露水晶莹D.冬天,霜打枝头9.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要紧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截了当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截了当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截了当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C.水蒸气直截了当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干冰直截了当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熔化现象D.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1.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12.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C.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D.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3.梧州冬天的清晨,有时郊外草地上会显现一层白白的东西,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最后不见了,它经历了如何样的物态变化()A.液化﹣气化﹣升华B.汽化﹣升华﹣凝固 C.凝华﹣熔化﹣气化 D.升华﹣熔化﹣凝华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D.积雪融解是熔化现象15.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河南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24年河南省一般中学招生考试试卷物理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相识。
探讨发觉,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单位。
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更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成水蒸气,流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干脆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肯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合到江、河、湖、海中。
3.如图1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该试验说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生源振动的试验:。
4.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
图2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
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和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N。
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 cm。
(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5.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10Ω,R2=2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1、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当开关S1、S3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R2的电功率为 W。
为了保障电路平安,两个开关不能同时闭合。
6.如图4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由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
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选填“会”或“不会”)相撞,缘由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由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7.下列物品中,在通常状况下都是绝缘体的是()。
河南省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1)

河南省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一、填空题1. 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
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构成的。
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_________单位。
【答案】 (1). 分子 (2). 长度【解析】分析:(1)解决此题要结合分子动理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从光年的定义分析;解答: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
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从定义可以看出,光年属于长度单位;故答案为:(1)分子;(2)长度【点睛】本题的突破口是要知道光年的定义;2.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答案】 (1). 汽化 (2). 液化 (3). 凝华【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答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答案为:(1). 汽化 (2). 液化 (3). 凝华【点睛】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只要知道物态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即可正确解题。
3. 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填空题)1-1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热学专项练习(填空题)1-1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如图所示,十堰人都爱吃牛肉面.牛肉面在制作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造成的.将一碗牛肉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由于通过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夹起牛肉面的筷子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3.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压缩空气__________,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观察到硝化棉___________.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5.小明在家中用煤气灶将初温为20℃,质量为2kg的一壶水加热到80℃,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水的内能______.如果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只有60%被水吸收,则至少需要燃烧______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6.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7.如图所示为锡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锡的熔点是________℃.(2)BC 段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这一过程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EF 段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这一过程要________热.(3)AB 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CD 、DE 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BC 、EF 段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8.完全燃烧0.35 kg 干木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 ,假设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能使_______kg 水的温度升高50℃.( c 水 = 4.2×103J/(kg·℃),干木柴的热值是1.2×107J/kg ) 9.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鸭蛋中,这一现象说明______,青海的冬季需要供暖,暖气管道内循环流动的是热水,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______较大的道理. 10.质量为50kg 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 ,这些热量如果完全由煤气燃烧来提供,至少需________kg 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4.2×107J/kg ). 11.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__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 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34.210J/kg?c ⎡⎤=⨯⎣⎦牛奶℃12.在烧杯中装入500g、温度为10℃的水,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温上升到60℃,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J;水吸收的热量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c水=4.2×103J/(kg·℃))13.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例如: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升华,吸热.(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________,________.(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________,________.(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________,________.(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________,________.14.如图表示汽油机的_______冲程.汽油属于________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完全燃烧0.1kg的汽油,放出热量为________J,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_.(q汽油=4.6×107J/kg,c水=4.2×103(J/kg·℃))15.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缘故.16.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些?A. 蒸发B. 水汽输送C. 凝结D. 降水E. 地表径流答案:A、B、C、D、E2. 以下哪种水循环类型主要发生在陆地上?A. 海洋水循环B. 陆地水循环C. 内流河水循环D. 外流河水循环答案:B3. 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蒸腾C. 升华D. 凝结答案:A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水循环的一部分?A. 降雨B. 地下水流动C. 冰川融化D. 火山喷发答案:D5.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C6.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的主要方式?A. 风B. 雨C. 雪D. 雾答案:A7.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降水的主要形式?A. 雨B. 雪C. 冰雹D. 霜答案:A、B、C8.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B9.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主要形式?A. 河流B. 湖泊C. 地下水D. 海洋答案:A10.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调节气候B. 维持生物多样性C. 形成化石燃料D. 影响土壤肥力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蒸发、凝结、降水2. 蒸发是水分子从__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__状态的过程。
答案:液态、气态3. 地表水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大气。
答案:蒸发4. 陆地水循环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上。
答案:陆地5. 冰川融化是水循环中________环节的一部分。
答案:地表径流6.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结7. 风是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的主要方式,它通过________作用影响水汽的分布。
水循环的练习题

水循环的练习题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通过水循环不断地在大气、海洋、陆地之间进行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和分配的重要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索和学习。
1.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水循环是指水在不同的地球系统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首先,太阳能使水体中的水分子蒸发形成水蒸气,升入大气层。
蒸发通常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表面的水体上。
其次,水蒸气在冷却后凝结成水滴,形成云的形态。
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继而,云中的水滴聚集成为更大的水滴,变得足够重以至于无法被大气中的上升气流支持而掉落。
这样的水滴通过降水的方式返回陆地或海洋。
最后,一旦水滴降落到地表,它们可能会流入河流、湖泊和下水道,形成地表径流。
一部分水滴也会渗入土壤并蓄积为地下水。
这样,水便完成了一个循环,继续在不同的地方和形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解释水循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水循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重要性。
首先,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并确保水的再生和分配。
这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新鲜的水源,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同时,水循环也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水分,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水循环影响着气候和天气的形成。
水蒸气在大气中的运动导致了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和湿度。
这种调节作用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研究都至关重要。
此外,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水质。
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漏,水循环有助于将污染物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并帮助净化水源。
这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循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维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调节了气候和天气以及维持了水质的良好状态。
3. 水循环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是什么?答:水循环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相应增加,加速了水的蒸发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同学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
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70%的是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各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它们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呢?利用我们在物理学中学习的物态变化的知识如何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呢?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以液态形式汇集于江、河、湖、海中,还有一部分以固态的形式贮存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层和高山上的雪峰里,另外还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在大气层中飘忽不定。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蒸发,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
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雪、霜、冰雹、冻雨、雾凇的形成就与水蒸气有很密切的关系。
1.云的形成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雨的形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的形成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在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
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
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
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中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
凝结的水滴如果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4.露的形成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在地面上的草、木、石块等固体由于向外界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空气温度的下降。
当草、木、石块等物体降到某一(露点是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时,则有水珠凝结(液化)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露。
5.雪的形成
如果露点低于O℃,在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了。
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6.霜的形成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地面上。
当露点低于O℃时,则水蒸气直接凝华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霜。
人们有这样的经验:有风或有云的夜间不会有霜有露,这是由于有风时地面的空气不易达到饱和;有云时也有热量辐射到地面,地面温度不易达到露点的缘故。
7.冰雹的形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落下,这就是可怕的冰雹。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
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8.冻雨的形成
冻雨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由于近地面层的空气稍低于零度,它的上面有温度高于零度的气层或云层,再往上又是处于零度以下的云层。
从摄氏零下十多度云中降落的雪,穿过暖气层融化后,以雨的状态继续往下落,进入近地面低于摄氏零度的冷气层中,雨滴又迅速地冷却,与地面冷气层温度取得一致,直径较大的雨滴发生冰结,降落下来是“冰粒”,直径较小的雨滴,由于凝固点低,还来不及冻结,降落下来的就是“冻雨。
9.雾凇的形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很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
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因此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
从上面的讲述中,大家可以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气、冰的循环了。
简单的说:
云: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雨: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雾: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雪: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霜: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冻雨和雾凇的形成要求的气象条件比较特殊。
冻雨和冰雹类似;雾凇实质上是过冷水滴的凝固现象。
由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与物态变化的知识密切相关,在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1(宜昌市2004年课改实验区物理试题)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
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1)请根据如图1所示水循环的示意图,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2)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答案:(1)太阳照射使地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
(2)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采用滴灌或喷灌、节约用水、减小输水过程中的蒸发。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防止水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
例2(宜昌市2008年物理中考试题)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
(1)请你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并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
(2)要使汽车能在雨雪路面上行驶,还可采用其它什么方法?并说明理由。
(说出一条即可)
答案:(1)提出问题:加入盐后,为什么冰在0℃以下就可以熔化呢?
猜想:加入盐后,冰的熔点降低了。
(2)可在汽车轮上加防滑链。
这样可以加大汽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从而使汽车能安全行驶。
(宜昌市2008年物理中考试题)
例3(江西省2008年物理中考试题)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
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
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______热量。
答案:凝固、放出
)(由液化形成的是下列自然现象中,年四月调考物理试题)2009(武汉市4例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A.屋檐上挂着的冰凌
B.草梗上裹着的白霜
C.荷叶上滚动着的露珠
D.大树上覆盖着的积雪
答案:C
例5(宜昌城区2008年秋季调研考试物理试题)根据我国气候,每年9月7日左右有一个节气叫“白露”,10月23日左右有一个节气叫“霜降”。
意思是我国黄河一带从当天开始空气中水蒸气会分别形成露和霜。
(1)请指出形成露、霜的物态变化名称。
(2)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变成露,在什么条件下又会变成霜呢?请你做出猜想并说明理由。
答案:(1)液化;凝华。
(2)猜想:气温下降,但在0℃以上时,形成露;气温直接下降至0℃以下,形成霜。
理由:温度降低,气体液化;温度降至低于凝固点,气体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