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合集下载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

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

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翰逊一手包办。

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

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

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

因此称为「国际风格」。

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

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

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

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

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

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

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

现代设计二密斯凡德罗、格罗佩斯作品赏析

现代设计二密斯凡德罗、格罗佩斯作品赏析

米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德国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密斯的作品具有整洁和骨架外露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简练而制作精细的细部。

新材料钢铁和玻璃的普及,以及密斯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使他的建筑都有简洁纯净的效果。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的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并设计了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他一举成名,称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密斯设计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是现代建筑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

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密斯少即是多的名言,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最好的解释。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标志着密斯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是密斯的封笔之作。

巴塞罗那椅子

巴塞罗那椅子

巴塞罗那椅子第一次看到巴塞罗那椅是在上《世界现代设计史》这门课上,那个时候并不知到它在世界设计的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只是觉得这个椅子看上去比较简洁,结构由成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构架支撑皮垫,整体看上去十分优美,很有质感,给人一种想要坐上去试一试的感觉。

后来通过对设计史的了解,才知道原来这把看似简单普通的椅子是一件出自著名设计师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当时引起轰动,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概念产品。

时至今日,巴塞罗那椅已经发展成一种创作风格。

看到这把椅子,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才深深的感觉到这把椅子的价值以及它所代表的包豪斯的功能主义的设计风格。

巴塞罗那椅几乎是开创了现代简约风格家具的先河,作为一款经典的家具设计作品,表现了一种时尚美学生活态度和触动潮流脉搏。

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椅子相比它看上去简单大方,易于大批量的生产,它没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那样的华丽,有优美的线条,繁复的雕刻。

它让我觉得它和我曾经所看到过的,了解过的那些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家具有天壤之别。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家具带着欧洲贵族阶级特有的华丽,给人一种纸醉金迷的奢华感。

然而巴塞罗那椅子完全突破了那种感觉,它让我看到原来简简单单的几根钢管,就可以成为椅子的支架,皮质的软垫放在上面它就可以使一把椅子了。

我想,也许制造一把巴洛克风格的椅子所用的时间也许是一把巴塞罗那椅子所用时间的几十倍!它的出现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当然,这也是工业的进步才产生出来的奇迹。

当看到这把椅子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他的设计者密斯.凡.德罗,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则多”的立场和原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有人曾经说过: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1╱3的天际线!“少则多”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

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

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大师作品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摘要:他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用钢和玻璃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的建筑讲求精美,看起来典雅细致,他就是是密斯·凡·德罗。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本文将分析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密斯的建筑思想和艺术。

关键词: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少即是多,流动空间,天际线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汤姆.沃尔夫1886年,密斯出生在德国亚琛古城。

当他日后被授予这个城市的金钥匙荣誉时被誉为亚琛继查理曼大帝后最伟大的亚琛人,第二个查理曼。

密斯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尔。

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著名的石匠,他从做他父亲的学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他从未上过正规的建筑学校,但他的确改变了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该馆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它是一个传奇。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个展馆存在仅仅6个月。

但它却在被拆除25年后得到世人的吹捧,被高呼为是“魏玛共和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自由、开放、友好、现代化的明信片和形象大使。

巴塞罗那德国展览馆的墙体是可以不用承受屋面重量的,柱子的功能才是去支撑建筑,这是与我国“墙倒屋不塌“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

墙体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起隔断作用,而密斯·凡·德·罗在这座德国馆的墙体运用了石墙和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墙。

这样不但解决了功能划分,而且还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让每一个参观者都深切的感受到德国馆处处通透自由。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作者:林慧颖陈飞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7期摘要:密斯·凡德罗是四大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他舍弃了繁琐奢华的古典主义设计,提出了“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州全面空间”的设计理念,并主张将自然环境、人性化和建筑融台在一起。

他的设计思想在巴塞罗那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德国馆为以后的建筑创造了成功的经验,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创了丰富的艺术效果。

本文诵1寸分析密斯的设计理念在德国馆的应用及表达来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现代主义建筑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98-031 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1 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出生于德国亚琛,他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为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币。

密斯童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教育,他只上了五年的学便在父亲的雕塑店做了学徒,这为他在建筑业取得成就打下基础。

然而,真正使密斯走上建筑行业的是他后来在事务所的实践活动。

在事务所工作的四年中,密斯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技术,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密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即:纪律、秩序以及形式。

贝伦斯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当时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结合产生了一些独特地看法。

青年时期的密斯主要为德国上层社会阶层设计传统的德国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期间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思想的影响。

其后,又积极吸收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成为了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长,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重要思想。

这些学习与实践经验为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浅论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设计哲学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哲学“少即是多”在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打破了传统设计的条条框框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这一建筑哲学在他的作品中的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中,整个场馆中除了一些椅子和必要设施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东西。

场馆没用使用传统的墙体承重的方式,而是利用了8根钢柱作为承重结构,从而使墙体得以自用穿插,不仅将有限的空间合理的划分,墙体也成为了一种引导物让游客能有序的在展馆中穿行。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整座场馆放弃了孤立封闭的室内空间,而是采用了室内外空间连接的方式,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让空间产生流动性,最终使整座展览馆本身也成为了一件完美的展示品,受人称赞。

如果说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密斯“少即是多”理念的典型代表,那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就是他“少即是多”理念对的终极体现。

场馆的平面几乎是一个正方形,钢架作为外露的支撑结构,玻璃幕墙将内部空间完全展示在人们面前。

密斯在这件作品中完全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将他心中认为的终极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件作品作为密斯的封笔之作,受到了不少的褒赞,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疯子的最后疯狂。

密斯的一生是突破创新的一生,他的建筑哲学在我们现在看来也许很普通,但这更体现了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密斯凡德罗无疑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英雄。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Ludwig M即是多
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个人简介
11
8 6
4 3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阅读目录
个人简介:
•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 • 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 • 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 路 德维希· 密夏埃尔· 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 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 他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的名言,还有“魔鬼在 细节"、“流通空间”的设计理念也深得人心。 •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以 及巴塞罗那椅,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 设计师。 • 密斯深深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他与 赖特,勒· 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为二十世 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 他也是20世纪最伟大家具设计师之一,是功能主义设 计党派的核心奠基者之一。 • 著名设计学府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也是 将其教学理念进行彻底改革的校长。
Barcelona Chair
如果说德国馆是建筑的成功,那么巴塞罗那椅就是 家具设计的成功。
它采用了极具流动性的交叉形状不锈钢,配之皮质座 感,一种强烈的力量对比,取得了均衡的势感!成为了 当时设计的经典之作!
超大的体量。 方块的皮革拼接。 给整个椅子赋予变化。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Barcelona Chair
• 作为密斯最为经典的家具设计固然是1922年为德国馆所设计 的“巴塞罗那椅”。 • 任何一件流行的事物都会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无论是一款服 装,还是一件家具,亦或是其他事物。 • 巴塞罗那椅是一款在全球流行了八十多年的椅子,这款巴塞 罗那椅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一直在市场上流传至今呢? • 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密斯设计了创意十足的德 国馆以后,由于要欢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而设计,可是却找 不到家具与著名的德国馆相协调搭称,于是密斯又不得不再 次设计了体量超大的巴塞罗那椅来迎接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这件体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确显示出高贵而庄重的身份。 • 椅子的不锈钢构架呈弧形交叉状,非常优美又功能化,而且 这些构件是用全手工磨制而成,更显得整张椅子的高贵。 • 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当时引起轰动,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概念 产品。时至今日,它已经发展成一种创作风格。目前这张经 典的椅子已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为例

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为例

设计与理论09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密斯·凡德罗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为例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S IDEA IN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GERMAN PAVILION OF BARCELONA EXPO长春工业大学 林慧颖 陈飞青年时期的密斯主要为德国上层社会阶层设计传统的德国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期间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设计思想的影响。

其后,又积极吸收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成为了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长,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重要思想。

这些学习与实践经验为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德国馆的建筑背景以及介绍1.2.1建筑背景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承受着领土、经济、精神上多重的折磨。

社会急需新的力量改善生活现状并重振人民的自信心。

在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下,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德国设计界最终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方法以及表现形式,并对20世纪的全球设计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

现代主义设计具有简约的造型、机器化生产、经济实用、为大众服务等特征。

于是,以往的古典风格的造型、装饰、技术急剧简化,改之以方便工业制造的无装饰几何材料,不仅能够批量化生产而且与手工制造相比大大减少了耗时。

工业技术随着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大量运用,密斯就是当时的代表之一,由此,他的巴塞罗那馆也因创新理念而成为现代主义建筑里程碑式的存在。

1.2.2场馆介绍密斯所建造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以下简称德国馆)占地约长50米、宽25米,整体由三个展示区域和两部分水域组成。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作为承重,屋顶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平屋顶,因为墙壁不需要起到承重作用,所以可以自由1密斯·凡德罗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1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出生于德国亚琛,他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并称为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根哈特住宅
“流通空间”的另一个突出例子,则是吐根哈特住宅。 这栋住宅首层的起居室是整个建筑的精华所在,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房被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分隔,餐厅则以乌 檀木作成弧形墙。 书房,客厅,餐厅和门厅作为起居室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互相联系的空间。 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延伸至花园,造成一种室内向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的效果。这就是“流通空间” 的完美诠释。 而直到现在,不少的建筑师依然沿用着这一套的理论,将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人们不再只是生活在砖墙里,而且在开敞的室内享受着室外的自由。
Barcelona Chair
• 作为密斯最为经典的家具设计固然是1922年为德国馆所设计 的“巴塞罗那椅”。 • 任何一件流行的事物都会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无论是一款服 装,还是一件家具,亦或是其他事物。 • 巴塞罗那椅是一款在全球流行了八十多年的椅子,这款巴塞 罗那椅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一直在市场上流传至今呢? • 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密斯设计了创意十足的德 国馆以后,由于要欢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而设计,可是却找 不到家具与著名的德国馆相协调搭称,于是密斯又不得不再 次设计了体量超大的巴塞罗那椅来迎接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这件体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确显示出高贵而庄重的身份。 • 椅子的不锈钢构架呈弧形交叉状,非常优美又功能化,而且 这些构件是用全手工磨制而成,更显得整张椅子的高贵。 • 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当时引起轰动,地位类似于现在的概念 产品。时至今日,它已经发展成一种创作风格。目前这张经 典的椅子已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谢谢观赏
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在密斯· 凡德罗启用玻璃幕墙之前,人们对于建筑的印象还是停留在砖墙结构,玻璃窗已经是 人们能想到的室内跟外界联系的唯一媒介。 而在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这时候的密 斯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出一种兼具古典式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人们把密斯那种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那个时代建筑界的代表。 说到极端简洁风格的体现,就不得不提到玻璃幕墙的首例:范斯沃斯住宅。 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于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建筑外观也简洁明净,高雅别致。袒 露于外部的钢结构均被漆成白色,与周围的树木草坪相映成趣。由于玻璃墙面的全透明观感,建 筑视野开阔,空间构成与周围风景环境一气呵成。 平心而论,这栋全玻璃的房子更多是密斯建筑理念的一种实验性产品,在居住者便利方面则 相对弱化。密斯认为这种透明的方式使得住宅的空间与空气得以自由流动,而在居住者看来,这 无疑是让居住成为一种公众性、缺乏隐私的行为。这也是范斯沃斯住宅之所以备受争议的根本原 因。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 馆
流通空间与开放空间
•毫无疑问,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对欧洲建筑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当时的学院派建筑师,或多或少受到了西方古建筑流派的定义和限制,而这种流动的,贯通 的,隔而不离的空间给以往或封闭或开敞的空间定义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巧合的是,“流通空间”与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似乎有着惊人的共通性,但是密斯本人却从来没显 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只不过,流通空间与中国的造园艺术还是存在着差异性的,因为密斯的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 的室内空间,而重要的是,这种静止的空间目的性是实用;而中国园林的空间则是有意营造的, 自由的,是一种流动的以观赏性为目的的室外空间。
纪念:路德维希· 密斯· 凡· 德· 罗
虽然密斯· 凡· 德罗去逝二十多年了,但他 那种讲求技术的精美风格和那种“少就是多” 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当时的 建筑艺术,同时也让现代建筑的理念逐步建立 起来。 曾经有记者要求他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 的原因,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 (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 这简单一句话足以可见大师的严谨和理念。 如今,西格拉姆大厦已成了他最好的纪念 碑,每当人们看到这座大厦,就会想起这一位 杰出的建筑设计师。
美国纽约· 西格拉姆大厦
• 密斯并没有在争议中停止自己追求极简风格的道路。他下了一 番苦功,终于找到了一种染色玻璃来代替原来的无色玻璃。经过一 番努力和宣传后,1952年他终于再次设计和建造出一幢38层的玻 璃幕墙高层大厦——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这幢雄立于纽约曼哈顿区花园街的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座豪华的 办公楼,总高达158米。 最特别的是在建筑物底部,除中央电梯用地外,全部留作一个 开放的大空间,这样更便于交通,同时使它显得清高,不同凡响。 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仅仅是一个方方整整,直上直下的正六 面体。 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的染色隔热玻璃 作幕墙占据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 使得这栋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 而那种让人感到精致夺目的并不是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 而是来自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昂贵的建材,密斯精心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 西格拉姆大厦成为纽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 它实现了密斯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 的经典作品之一。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认为这把椅 子是专门给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设计的,其实密斯设计的这把椅子 的雏形最早用在捷克城市布尔诺的 图根哈特住宅中已经有了,这把椅 子是一个逐步发展出来的成果。
密斯早先设计钢片结构,是用铆钉方式连起来的, 1950年重新设计,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不锈钢无
缝的结构,早先的椅垫皮革用的是象牙色(米黄色),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
和他的巴塞罗那椅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流动空间和开放空间
少即是多
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个人简介
11
8 6
4 3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阅读目录
个人简介:
•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 • 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 • 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 路 德维希· 密夏埃尔· 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Mies), 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 他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的名言,还有“魔鬼在 细节"、“流通空间”的设计理念也深得人心。 •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以 及巴塞罗那椅,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 设计师。 • 密斯深深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他与 赖特,勒· 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并称为二十世 纪中期现代建筑四大师。 • 他也是20世纪最伟大家具设计师之一,是功能主义设 计党派的核心奠基者之一。 • 著名设计学府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也是 将其教学理念进行彻底改革的校长。
这件作品的造型非常典雅,侧面看,两条交叉的弯曲轮廓线组成了椅子的支撑框架。
坐面及靠背先由皮带连接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框架上,带有铆钉的皮垫放置于最上方。 整个设计都是用手工制作而成的,造价非常昂贵。
我们在很多文章中看到对巴塞罗那椅子的描述,但是往往有几个容易弄不清的 地方,其中第一点,是很多人说这把椅子是密斯独自设计的。 其实设计师是两个人,一个是密斯,还有一个是德国重要的产品设计师李丽.莱 施(Lilly Reich,1885–1947)。莱施在战后初期去世,密斯逐步被认为是唯一设计人, 这是一个误解。
Barcelona Chair
如果说德国馆是建筑的成功,那么巴塞罗那椅就是 家具设计的成功。
它采用了极具流动性的交叉形状不锈钢,配之皮质座 感,一种强烈的力量对比,取得了均衡的势感!成为了 当时设计的经典之作!
超大的体量。 方块的皮革拼接。 给整个椅子赋予变化。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因此,这把椅子的设计动机来源与古
罗马贵族使用的“库鲁斯折椅”(the Curule chair)。
因此巴塞罗那椅子的设计是考虑手工
制作为主的,这把椅子从来都不便宜。 如果用它来解释德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 就容易讲不通了。
密斯凡德罗和李丽.莱施设计了这把巴塞罗那椅子之后,曾经在德国、西班牙、美 国注册专利,专栏时间很短, 1930-1950年期间,巴塞罗那椅子在美国、欧洲用 限量版的方式投产,莱施于1947年过世,1953年密斯授权给美国大型办公室家 具公司诺尔(Knoll)出产,之后诺尔虽然一直拥有在西方出产巴塞罗那椅子的版 权,但是版权官司没有断过。这把椅子现在在几个不同的商标之下生产销售,国 内市场也多见,是经典现代设计的标志产品了。
建筑师的家具设计
尽管密斯基本上被看作是一位建筑大师, 但其充满创新意识和设计活力的家具设计也 使他成为第一代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之一。 密斯设计的家具拥有精美的比例,精心 推敲的细部工艺,纯净完整的材料,以及直 接了当的设计观念,典型地体现了现代设计 的观念。
Barcelona Chair
巴塞罗那椅
Barcelona Chair
在重新设计的时候改成现在常见的波文涅黑色皮革。
第三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就是认 为密斯的这把椅子代表了 纯粹的现代 主义,是一把功能主义的产品,而功 能主义就是耐用、大众化。
我们说现代设计的经典作品,绝大部
分是为大众设计的,希望能够给普通的中 产阶级舒服、耐用的设计。 但是巴塞罗那椅子则是其中的一个特 殊例外,这把椅子是专门针对参加巴塞罗 那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皇室设计的,希望 给他们一个认识德国工业面貌的机会。
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郎楼
从“流通空间”中发展而来的“开放空间”是密斯另外一个重要理论。 在“流通空间”里,大的空间被划分为若干个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 把其中的隔断移走,留下来的就是一片整体的空间。 在这一大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并将其改造成我们想要的 任何形式,这就是“全面空间”。 密斯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而建筑形式可以不变,简单来说 就是一句老话“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空间,人们可以在 内部随意改造,那么需求便能得到满足。 伊里诺理工学院的克郎楼就是“全面空间”的体现。在120米*220米的 长方形基地上。克郎楼的上层是可供400人同时使用的大空间,包括绘 图室,图书室,展览室和办公室等空间,不同部分用一人多高的木隔板 来分隔。 大厅没有内部支撑,外墙沿用密斯最爱的玻璃幕墙。这是一个玻璃 盒子,通透而明亮。然而据说这栋楼虽然精致却不实用,学生不大愿意 在这个空间内学习和工作。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全面空间”思想成为二 十世纪建筑界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