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的概论
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及六大组成部分

(五) 针刀治疗学
在四大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针刀医学形成了一个 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治疗学体系。针刀是以针 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体内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 疗器械,是针灸针和手术刀的有机结合。针刀治 疗的核心是恢复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即针刀为 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具有无切口、无出血、 痛苦极小等特点。针刀医学发明以来,已成功治 愈了千千万万难以治愈的颈肩腰煺疾病,还治愈 了很多疑难杂症。节约了大量医疗费用。针刀医 学已公认为属世界领先技术。
一. 针刀医学四大基本理论:
(一) 闭合性手术理论: 1. 要求医师必须撑握精细解剖学、立体 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和体表定位学。 2. 闭合性手术方法共有23种,基本方法 是切开、剥离、松解、铲削等。
(二) 慢性软组织损伤新病因、 病理学理论
• 1.重新界定软组织的范围: 过去西医认为软组织只限定在运动系统。 而针刀医学则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 一的硬组织(骨头)之外所有的组织,因 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 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固慢性内脏组 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 在对前人经络实质研究的基础上,针刀医 学提出了人体内存在一个庞大的电生理线 路系统。认为电生理线路系统对人体生命 活动具有第一推动作用,统领其它各个系 统。肌体内物质载体是微量金属元素链。 根据这一学说,我们用针刀调节电生理线 路系统取得了很好临床疗效。从电生理学 角度解释了经络的存在。
二. 针刀医学六大组成部分
• 2.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性、 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 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伤、环境性、 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 3.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 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 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针刀治疗概述

一、针刀治疗机制
针刀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外科手术原理,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医学新学科。
针刀是一种将针和刀结合为一体,吸取了针和刀的优点的全新医疗器械,其发挥了针和刀的双重治疗作用。
针刀治疗颈椎病作用可能为:1、松解病变的软组织,改变和解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减轻或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恢复颈部动态平衡;2、改变局部微循环,消除肌紧张、肌痉挛,改善局部新陈代谢,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消除,达到解痉止痛作用;3、用针刀手法可使针刀术后残留的粘连和瘢痕达到完全彻底的松解,并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的力学状态;4、针刀还具有针刺效应,能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镇痛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针刀治疗的概论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
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1、闭合性手术理论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
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
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
针刀医学概述课件

物品齐全。
患者准备
03
指导患者做好治疗前准备,如保持良好休息、饮食调整等。
治疗中操作
定位
根据诊断结果,确定针刀刺入的位置、 角度和深度。
消毒
对治疗区域进行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
针刀刺入
按照预定的针刀刺入角度和深度,将针 刀刺入病变部位。
治疗操作
在针刀刺入后,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 如切割、松解、注射等。
优势
适用范围广
针刀医学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 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
创伤小
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针刀医学的创伤 小,痛苦小,恢复快。
效果显著
针刀医学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 果。
操作简便
针刀医学的操作相对简单,易于学习和 实践。
局限
适用范围有限
可能感染风险
尽管针刀医学适用于多种疾病,但对于某些 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其他应用领域
01
内分泌科
针刀医学可以调节内分泌紊乱,对于糖尿病、甲亢等问题有一定的疗
效。
02
皮肤科
针刀医学中的皮肤针疗法可以改善皮肤病症状,如瘙痒、疼痛等。
03
妇科
针刀医学中的腹针疗法可以调节内分泌失调和痛经等问题。
03
针刀医学的治疗原理
调节内分泌
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机体内部各系统、各器官的功 能活动协调一致,从而达到整体调理机体内环境的目的。
治疗后的护理
压迫止血
包扎固定
治疗后对针刀刺入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以减 少局部出血和肿胀。
对针刀刺入部位进行包扎固定,以保护局部 组织,防止感染。
观察病情
康复指导
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如有异常反应 及时处理。
针刀治疗总论

针刀手术的针感(患者)
针刀进到深部以后
组织间隙、变性组织:没有感觉 血管、正常肌肉:疼痛——异常针感 神经:触电感——异常针感 病灶:酸麻胀感——正常针感
炎症性疼痛
此种疼痛一般在术后2-3天以后发生和逐渐加 重,无缓解趋向,局部可有红、肿、热等征 像。体温相应升高,血像也应有所反应。需 抗感染治疗。
原因:多由于无菌观念不强、消毒不严格、 操作有污染等。
2、术后发热
吸收热
针刀侵袭轻微,故一般无吸收热现象。但少数病人 针刀术后确有发热,大多在38℃以下,刀口局部无 感染症状,亦无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等疾病。 一般持续3天左右,且体温会一天天下降,直至正 常,无需特殊处理。
针刀手术的禁忌症
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 治疗的;
全身或局部有急性感染性疾病; 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
而施术时无法避开的; 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的; 血压高,且情绪紧张的; 恶性肿瘤。
针刀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1、术后疼痛 2、术后发热 3、术后感染 4、术后腹胀
针刀治疗学总论
张壮涛
2010.10.21
针刀医学治疗学概述
针刀医学治疗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治疗方法 学,它区别于传统的西医治疗学和传统的中 医治疗学。它包括:
针刀治疗 手法治疗(独立的,非传统的) 药物治疗(中药、西药) 针刀医学配合相应的特有的医疗器械
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配合,器械辅助。
针刀医学概论

“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 “刀”:松解疤痕粘连,解除其对 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调整机体 力学平衡,激发人体自身修复功能, 进而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闭合性手术理论
手术操作方法——针刀四步操作规程
定点
根据病变 部位,确 定最佳的 体表解剖 位置的进 针刀点
定向
刀口线与进针 刀点处的较大 的血管、神经 走向平行,并 确定针体和进 针处体表平面 的角度,避免 损伤神经血管
加压分离
针刀在刺入皮肤 之前,施加一定 压力,使皮肤沿 刀口线方向形成 一个长形的凹陷, 以分开针刀下的 重要神经、血管
刺入
加压分离后感 觉刀刃下已无 重要神经血管 只有皮肤,此 时方可加大压 力将针刀刺入 皮肤,直达病 灶
23
闭合性手术理论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 起点与止点及行经 路线产生广泛的粘 连、瘢痕、挛缩和 堵塞
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
人体自我修复机制及新的病理因素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人体哪里受损伤,人体的自我调节 机制就在哪里发挥作用,进行自我 修复,在修复的过程中在特定的条 件下导致新的四大病理因素的产 生——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
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这四大 新的病理因素导致的新的疾病,即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其一!
髋 、 踝 关 节 中 心 点 中的 心连 线 经 过 膝 关 线 的
力学平衡理论
膝关节的力学平衡理论
骨为支架;关节为止点;半月板填充 关节间隙,增加接触面积,降低应力 集中;韧带防止关节过度活动;肌肉 以骨骼为杠杆,在膝关节力学平衡中 起主要作用。 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软组织力学平衡和骨组织力学平衡 常态:力平衡协调 病态:力平衡失调
【针刀医学】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

2020/9/25
14
③器械上;发明了14类、33种针刀器械并获
得国家专利,是一种国内外没有
的原创性医疗器械。
④治疗上;借鉴外科手术并加以创新,利用精
细解剖、动态解剖、体表定位等知
识,初步建立了闭合性手术新技术。
将某些开放性手术转变为闭合性手
术,和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
疗效。
2020/9/25
15
2、针的作用;针灸能够调节阴阳、疏通经络。 它可通过经络将刺激的信息传 递到相应的部位。 因有刀刃且比针灸针略粗,因 此对机体的刺激效应更大。
2020/9/25
22
3、综合作用;在治疗某些疾病时,针刀可起 到针和刀的双重作用。
4、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促使能量平衡) 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靠机体 产生的能量了维持。 当某种原因造成机体某些部位 能量的积蓄或缺乏,机体就会 产生相应的疾病。
1.理论知识—得以深化; 2.治疗技术—逐渐提高; 3.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2020/9/25
8
二、相关定义;
针刀;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发挥刀的治疗 作用的医疗器械,称为针刀。
针刀疗法;在相关解剖知识(精细解剖、立体解剖、 动态解剖、体表定位)的指导下,应用 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
针刀医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 及自然科学成果,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一门 医学新学科。
4
相關鏈接—學科
1、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
2、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 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
3、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
2020/9/25相 关 链
社会科学—
是学术的分类; 法学、社会学等
《针刀医学概述》

针刀医学的理论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10
1. 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 2. 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认识 3. 关于骨质增生的新认识 4. 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 5. 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 6. 针刀医学影像学 7. 针刀医学诊断学 8. 针刀医学手法学 9. 针刀医学治疗学 10. 针刀医学护理学
29
精选课件
4. 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新认识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 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实质就是植物神经电流量 的变化,另外如果这四大病理因素发生在某一 脏器的电生理线路上,使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 量发生变化,那将直接影响内脏的功能。
• 脊柱骨性组织因某种原因引起它的位置发生移 动(用针刀医学影像学的方法读片),因为植 物神经节大多位于脊柱的前面及其两侧,如果 椎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必然牵拉或挤压有关的 植物神经节,同样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 从而导致有关脏器的疾病。
针刀医学概述2目录一针刀医学简史二定义三针刀医学构架四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五针刀医学对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探索六存在的问题3刀锋图正面图侧面图刀柄针身刀锋?凡是以针刺的方式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都称之为针刀?普通针刀针体直径1mm刀刃宽08mm?既可以起针刺作用又具有手术刀的功能针刀针刀针刀医学针刀疗法4?在针刀医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精细解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体表定位等方法运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刀疗法是针刀治疗学的总称
精选课件
1. 关于闭合性手术的新认识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11
闭合性手术的内容
• 闭合性手术是近代医学一直都在追求的理 想,但是由于都没能建立起一套闭合性手 术的理论而未能实现,在开放性手术的理 论指导下是不能进行闭合性手术的,即使 勉强进行也难以成功。针刀医学从八个方 面建立了闭合性手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使闭合性手术进入了可以操作的阶段,这 是针刀治疗技术在近30年迅速发展的根本 条件和原因。这套理论和技术包括以下八 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
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
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
1、闭合性手术理论
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
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
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
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
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
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
如关节扭伤,不仅软组织损伤,而且关节也必错位,即中医骨错缝。
这种骨错缝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受拉力损伤的一侧软组织松弛变长,受压力压缩的一侧,必然挛缩变短。
久而久之受压力部位就会形成骨性突起,即骨刺。
4、经络实质的学说理论
经络是中医的整体观念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电生理调节系统组成的人体庞大的信息反馈系统。
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针刀疗法的六大学说
1、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脏腑气血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是东方哲学抽象思维模式的产物,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朱汉章教授曾说过,针刀疗法的基础理论是来源于中医针灸学理论和西医的外科学理论。
针刀是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产生的新治疗器械,把中医针刺疗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的理论基础,也就离不开中医的经络学说。
针刀刺激经络和穴位,可以行气活血通阻滞,使结者散,闭者通,达到淤血消除、气机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小针刀因其顶端刀刃锐利,故快速进皮时没有明显痛感。
小针刀比针粗,但还是针,而针尖改为刃,带刃为刀,圆的针身属于阴,锋利的刀刃属于阳,小针刀在特定部位对粘连的变性阻滞进行松解切割,比毫针提插捻转的效果强数倍,有效地疏通经络,舒畅气血,调节阴阳。
2、神经体液学说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机构,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各种功能性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控下完成。
朱汉章教授认为人体通过密布全身内外的神经系统、电生理传导系统和体液传导系统把人体任何部位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针刺对神经
体液系统的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治疗许多内分泌疾患:肾上腺、卵巢功能失调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软组织损伤学说
人体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其组织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如破裂、变性、坏死、循环通道阻塞、缺损等。
无论任何部位的损伤,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都可以发挥,进行自我修复。
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四大新的病理因素,即瘢痕、粘连、挛缩、堵塞。
这些病理因素会导致新的疾病——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针刀医学在研究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从整体的、动态的和抽象的以及微观的、功能态的和形象的两方面,全面认识该疾病的本质的第一位的病因病理变化,因而揭示了该类疾病的第一位的病因病理新概念:动态平衡失调。
针刀能够解除软组织的变性挛缩、结疤、粘连,疏通血液循环,达到“以松治痛,通而不痛”,打破恶性循环,恢复动态平衡,使病患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4、调节电生理学说
针刀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电生理线路系统,人体的电生理线路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有巨大生理功能,当电生理线路出现问题是人体就会产生病理问题。
如局部增生性结节、皮肤变色、局部痛点等,用针刀刺入病变反应部位,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平行,纵行疏通数次将电生理线路接通,疾病就能治愈。
5、改善血液循环学说
针刀医学认为人体受到各种损伤后,损伤部位会发生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轻则部分肌纤维断裂、骨移位,或骨错缝,或筋出槽、脏器组织损害,重则骨和软组织断裂、血管断裂、脏器撕裂。
骨和软组织的力学状态要发生变化,肌肉、筋膜、肌腱、滑囊、神经、动脉管、静脉管、淋巴管等组织都要遭到破坏,或受到挤压、牵拉而引起大量细胞破裂、坏死、渗出。
中医经典上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阻滞疏通,气血流畅,阴阳调和,则疼痛除,功能得到恢复。
针刀闭合性手术吧粘连剥离开来,切开瘢痕和结节,疏通堵塞,使肌肉松解,局部血液循环重新恢复,组织器官代谢改善,病理产物被清除,疾病就会等到根本性治疗。
6、生物力学致病学说
人体脊柱依靠多维体和椎间盘架叠加成竹节样结构,并由肌肉和韧带紧系,成为脊柱稳定的解剖学基础。
正常人脊椎稳定性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①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接的韧带结构,维持静力平衡。
②外源性稳定,主要为附着于脊椎的椎周肌肉,维持动力平衡。
脊柱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脊椎为内源性稳定系统,要由神经系统的协调统一控制,内外源性稳定结构之间的动静力平衡犹如桅杆和缆绳,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引起或诱发脊椎正常结构平衡形态的丧失。
针刀治疗时对患者机体局部刺激可直接刺激神经感受器引起神经反射,有效地起到整体调节作用,如使肌肉收缩、使血液循环加快等,同时应力性的纤维减张,消除了对神经的慢性刺激也就消除了慢性病
理反射,使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消除对神经的物理嵌压和化学刺激。
针刀对病灶进行切割松解,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使血管扩张,加强病变组织局部的营养供应,机械对神经末梢的强刺激可使局部组织器官活动能力加强,淋巴循环加快,大大提高了局部新陈代谢能力,被切开、松解、剥离开来的残存瘢痕组织很快即能吸收。
针刀的刺激还可以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加,产生血管神经活性物质,降低致病痛物质的血清含量,使组织功能活跃,调整神经机能,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和挛缩,经针刀切开、松解、剥离后,机体动态平衡失调恢复,同时配合手法矫正,使脊柱整体生物力学得以调整至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四、针刀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针刀的适应症有多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所致的顽固性疼痛,如:肩周炎、网球肘、各种腱鞘炎、滑囊炎、梨状肌综合症、髌下脂肪垫炎、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
骨质增生(骨刺)所致的疾病,如:关节骨质增生性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病。
禁忌症有一下七种情况:①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
②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③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深部有脓肿者。
④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又无法避开者。
⑤患有血友病者。
⑥体质极度虚弱者。
⑦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