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cmos实验报告概论

合集下载

北邮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北邮 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AM)一、实验目的:(1)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2)了解DSB-SC AM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系统框图:DSB-SC加导频的产生测量VCO压控灵敏度的框图DSB-SC加导频分量的相干解调及载波提取框图三、实验步骤:SC-DSB 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s(t)=Acm(t)cos(Wct),这个实验产生SC-DSB 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载波跟调制信号直接相乘,其中载波是由主振荡器产生为幅度为1V,频率为100KHZ的正弦波,而调制信号由音频振荡器产生的正弦信号再经缓冲放大器组成,幅度为1V,频率为1KHZ。

1、DSB-SC AM 信号的产生1)按照图连接,将音频振荡器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及主振荡器输出的100KHz模拟载频信号分别用连接线连至乘法器的两个输出端;2)用示波器观看音频输出信号的信号波形的幅度以及振荡频率,调整音频信号的输出频率为10kHz,作为均值为0的调制信号m(t);3)用示波器观看主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以及振幅频谱;4)用示波器观看乘法器的输出波形,并注意已调信号波形的相位翻转与已调信号波形;5)测量已调信号的波形频谱,注意其振幅频谱的特点;6)调整增益G=1:将加法器的B 输出端接地,A 输入端接已调信号,用示波器观看加法器的输出波形以及振幅频谱,使加法器输入与加法器输出幅度一致;7)调整增益g;加法器A 端接已调信号,B 接导频信号。

用频谱仪观看加法器输出信号的振幅频谱,调节增益g 旋钮,使导频信号振幅频谱的幅度为已调信号的边带频谱幅度的0.8倍。

此导频信号功率为已调信号功率的0.32倍。

2、DSB-SC AM 信号的相干解调及载波提取1)锁相环的调试1 单独测量VCO的性能将VCO 模板前面板的频率开关拨到HI 载波频段的位置,VCO 的Vin 输入端暂不接信号。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课程实验报告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课程实验报告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课程实验报告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课程实验报告1. 引言在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课程实验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份有价值的实验报告。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为读者带来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2. 实验内容本次课程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实验包括了对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认识、基于SPICE仿真工具的电路模拟设计、以及实际电路的布局与布线等内容。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信号传输特性、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及布局与布线的关键技术。

3. 深度评估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深度评估,我们可以认识到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学生需要理解CMOS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SPICE仿真工具在电路设计中的作用和优势也是本次实验的重要内容。

电路的布局与布线对于电路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布局布线的原理和方法。

4. 文章撰写在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将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这一主题。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将对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验的背景进行介绍,为读者带来对主题的直观了解。

我们将从CMOS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入手,逐步展开对实验内容的深入解析。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将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共享对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深度评估,我们不仅对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生课程实验进行了全面解析,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对这一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启发。

未来,希望能进一步探讨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电子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北邮模拟集成电路设计CMOS实验报告概论

北邮模拟集成电路设计CMOS实验报告概论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仿真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 X ____学号:______2013210XXX_________班级:______201321120X_________端口号码:______a219 __________学院:_____电子工程学院________专业:____电子科学与技术_______班内序号: XXX目录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要求 (2)三、实验电路及实验结果 (2)(一)负载电阻R=10K (2)(二)负载电阻R=1K (4)四、实验分析 (6)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6)一、实验目的 (6)二、实验要求 (6)三、实验原理 (7)四、实验结果 (7)五、思考题 (9)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要求 (9)三、实验原理 (9)四、实验结果 (11)五、实验分析 (12)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12)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要求 (12)三、实验内容 (13)四、实验结果 (16)实验六: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 (17)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要求 (17)三、实验内容 (18)四、实验原理 (22)五、实验结果 (23)六、思考题 (24)七、实验分析 (24)实验总结及问题解决 (25)一、实验中的问题 (25)二、实验心得体会 (26)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二、实验要求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北邮cmos实验报告

北邮cmos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3211202学号:姓名:指导老师:韩可目录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4)1.实验目的 (4)2.实验内容 (4)3.实验步骤 (4)4.实验结果 (5)5.实验结果分析 (5)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6)1.实验目的 (6)2.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及实验原理 (6)3.实验内容 (6)4.实验步骤 (6)5.实验结果 (7)6.实验结果分析 (8)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 (9)1.实验目的 (9)2.实验原理 (9)3.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10)4.实验内容 (10)5.实验步骤 (10)6.实验结果 (11)7.实验结果分析 (12)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13)1.实验目的 (13)2.实验设计题目及要求 (13)3.实验内容 (13)4.实验结果 (17)5.实验结果分析 (18)六.课程设计总结 (19)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设计输入方法。

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

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

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实验内容1)启动synopsys,建立库以及Cellview文件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原理图3)设置仿真环境4)仿真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3.实验步骤1)建立工作库2)建立单元3)编辑电路:添加元件、添加连线、添加管脚4)仿真:添加仿真库文件,“setup/analyses”添加设置直流静态工作点和交流分析、”simulation/netlist and run”仿真并生成网表,“result/annotate/dc node voltages”在原理图中显示各节点直流电压,选择“Results/plot”,得到坐标曲线。

2017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2017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必做部分 (1)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原理 (1)(三)实验框图 (2)四.实验步骤 (3)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4)六、思考题 (8)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9)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框图 (10)四、实验步骤 (11)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1)六、思考题 (15)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16)实验三:调频(FM)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实验原理 (16)三、实验框图 (18)四、实验步骤 (19)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20)六、思考题 (22)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22)实验六:眼图 (22)一、实验目的 (22)二、实验原理 (23)三、实验框图 (23)四、实验步骤 (23)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23)六、问题及解决方法 (24)实验七:采样、判决 (25)一、实验目的 (25)二、实验原理 (25)三、实验框图 (25)四、实验步骤 (2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28)六、问题及解决方法 (28)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28)一、实验目的 (28)二、实验原理 (28)三、实验框图 (29)四、实验步骤 (3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30)六、思考题 (35)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35)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 (35)一、实验目的 (35)二、实验原理 (35)三、实验框图 (36)四、实验步骤 (36)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36)六、思考题 (39)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39)选做部分 (39)实验十一:信号星座 (40)一、实验目的 (40)二、实验原理 (40)三、实验框图 (40)四、实验步骤 (4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41)六、思考题 (43)七、问题及解决方法 (43)任选部分 (44)实验四线路编码与解码 (44)一、实验目的 (44)二、实验原理 (44)三、实验框图 (45)四、实验步骤 (45)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45)六、问题及解决方法 (51)实验十: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及差分移相键控(DPSK) (51)一.实验目的 (51)二.实验原理 (52)三.实验框图 (52)四.实验步骤 (53)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53)七、问题与解决方案 (61)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_实验报告概论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_实验报告概论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cmos模拟集成电路实验姓名:何明枢班级:2013211207班内序号:19学号:2013211007指导老师:韩可日期:2016 年 1 月16 日星期六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3211207班何明枢CMOS模拟集成电路与设计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结果 (1)四、实验结果分析 (3)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要求 (4)三、实验原理 (4)四、实验结果 (5)五、思考题 (6)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内容 (7)三、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7)四、实验原理 (7)五、实验结果 (9)六、实验分析 (10)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11)三、实验内容 (11)四、实验原理 (11)五、实验结果 (15)六、电路工作状态分析 (15)实验六: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 (17)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要求 (17)三、实验内容 (17)四、实验原理 (21)五、实验结果 (23)六、思考题 (24)七、实验结果分析 (24)实验总结与体会 (26)一、实验中遇到的的问题 (26)二、实验体会 (26)三、对课程的一些建议 (27)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CMOS运算放大器报告

CMOS运算放大器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CMOS运算放大器设计班级11电子A班姓名葛坤学号1115102016教师程梦璋华侨大学电子工程系目录一、运算放大器 (1)二、电路结构分析 (2)2.1、小信号等效电路 (2)2.2、直流开环电压增益 (2)2.3、输入输出电压传输方程 (3)2.4、电路的零极点 (4)2.5、小信号带宽 (4)2.6、共模抑制比 (5)三、电路参数设计 (5)3.1、运算放大器的手工计算 (5)3.2、验证手工计算的运放主要参数 (7)四、仿真结果与分析 (8)1、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仿真 (9)2、运放的共模输入范围 (10)3、运放的输出电压摆幅特性 (10)4、运放的小信号相频和幅频特性 (11)5、运放的静态功耗 (13)6、运放的转换速率分析 (13)7、运放的共模抑制比分析 (14)8、运放的电源电压抑制比分析 (14)9、运放各器件仿真结果和手算结果对比 (15)一、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基本电路模块,图1.1所示的是一个电容性负载的两级CMOS 基本差分运算放大器,其中,Part1为运算放大器的电流镜偏置电路;Part2为运算放大器的第一级放大器;Part3为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级放大器。

第一级放大器为标准基本差分运算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PMOS 管作为负载的NMOS 共源放大器。

为了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稳定性,在第一级放大器和第二级放大器之间采用补偿网络来消除第二个极点对低频放大倍数、单位增益带宽和相位裕度的影响。

在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图中,M 1,M 2,M 3,M 4,M 5构成PMOS 对管作为差分输入对,NMOS 电流镜作为输入对管负载,尾电流控制差分输入对的标准基本差分运算放大器;M 6,M 7构成以PMOS 管作为负载的NMOS 共源放大器;M 14(工作在线性区)和电容C C 构成运算放大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之间的补偿网络;M 9~M 13以及R 1组成运算放大器的偏置电路。

北邮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北邮微原硬件实验报告

2013年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2011211104姓名:实验一 I/O地址译码一.实验目的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0HOUT DX,AL(或IN AL,DX)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8HOUT DX,AL(或IN AL,DX)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原理:地址2A0H的A5,A4,A5为100,在输入或输出时,IOW或IOR为0,使得74LS138被选中,经过译码,在Y4口输出负脉冲。

其他同理。

图1-1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Y5/IO 地址 接 CD/D 触发器D/D 触发器 接 SD/D 角发器 接 +5VQ/D 触发器 接 L7(LED 灯)或 逻辑笔三.程序流程图四.源程序DATASEGMENT DATAENDSSTACKSEGMENT STACK 'STACK'DB 100H DUP(?) STACKENDS否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延时子程序DELAY PROC NEARMOV BX,500PUSH CXLOOP2: MOV CX,0FFFHWAIT: LOOP WAITDEC BXJNZ LOOP2POP CXRETDELAY ENDPSTART: MOV CX,0FFFFH;二极管闪烁部分LOOP1: MOV DX,2A0H ;灯亮OUT DX,ALCALL DELAYMOV DX,2A8H ;灯灭OUT DX,ALCALL DELAYLOOP LOOP1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结果LED7正常闪烁显示六.实验总结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微原硬件实验,我开始一直觉得编程很重要,发现按照实验要求很快就编出了程序,完成了实验,但是当给老师验收时,老师问我为什么向2A0口输出一下,就会在Y4产生一个负脉冲,我瞬间就僵住了,的确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邮电大学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共源级放大器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synopsys软件启动和电路原理图(schematic)设计输入方法;2、掌握使用synopsys电路仿真软件custom designer对原理图进行电路特性仿真;3、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DC、AC分析,绘制曲线;4、深入理解共源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mos管参数的改变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二、实验要求1、启动synopsys,建立库及Cellview文件。

2、输入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3、设置仿真环境。

4、仿真并查看仿真结果,绘制曲线。

三、实验结果1、R1=1K电路图幅频与相位曲线参数图2、R1=10K的原理图幅度与相位图参数图实验二差分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2.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调试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要求1.确定放大电路;2.确定静态工作点Q;3.确定电路其他参数。

4.电压放大倍数大于20dB,尽量增大GBW,设计差分放大器;5.对所设计电路调试;6.对电路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仿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验算和误差分析。

三、实验原理平衡态下小信号的差动电压增益为:四、实验结果R W/L 40 30 20 10 5 33K 22dB 21dB 21dB 20dB 18dB 50K 26dB 25dB 25dB 24dB 22dB 100K 32dB 31dB 31dB 30dB 28dB 改变W/L和栅极电阻,可以看到,R一定时,随着W/L增加,增益增加,W/L一定时,随着R的增加,增益也增加。

但从仿真特性曲线我们可以知道,这会限制带宽的特性,W/L增大时,带宽会下降。

为保证带宽,选取W/L=5,R=50K的情况下的数值,保证了带宽约为1.73GHZ,可以符合系统的功能特性,实验结果见下图。

实验三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源负载差分放大器的设计方法;2.掌握差分放大器的调试与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要求1.设计差分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dB;2.对所涉及的电路进行设计、调试;3.对电路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仿真,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验算和误差分析。

三、实验原理电流镜负载的差分对传统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一般都采用电流镜负载的差分对。

如上图所示。

NMOS器件M1和M2作为差分对管,P沟道器件M4,M5组成电流源负载。

电流0I 提供差分放大器的工作电流。

如果M4和M5相匹配,那么M1电流的大小就决定了M4电流的大小。

这个电流将镜像到M5。

如果VGS1=VGS2,则Ml和M2的电流相同。

这样由M5通过M2的电流将等于是IOUT为零时M2所需要的电流。

如果VGS1>VGS2,由于I0=ID1+ID2,ID1相对ID2要增加。

ID1的增加意味着ID4和ID5也增大。

但是,当VGS1变的比VGS2大时,ID2应小。

因此要使电路平衡,IOUT必须为正。

输出电流IOUT等于差分对管的差值,其最大值为I0。

这样就使差分放大器的差分输出信号转换成单端输出信号。

反之如果VGS1<VGS2,将变成负。

假设M1和M2差分对总工作在饱和状态,则可推导出其大信号特性。

描述大信号性能的相应关系如下:式(1)中,VID表示差分输入电压。

上面假设了M1 和M2 相匹配。

将式(1)代入(2)中得到一个二次方程,可得出解。

上图是归一化的M1 的漏电流与归一化差分输入电压的关系曲线,也即是CMOS差分放大器的大信号转移特性曲线。

该放大器的小信号特性参数等效跨导从图2可以看出,在平衡条件下,M2和M5的输出电阻分别为:于是该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四,实验结果W/L PMOS W/LNMOS500 400 30020020 37.3 38.0 32.3 36.0 30 34.3 33.6 32.7 31.5 50 38.2 37.3 36.9 35.5 电路图幅频特性曲线实验五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一、实验目的熟悉软件使用,了解Cadence软件的设计过程,掌握电流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实现所给要求二、实验设计题目及要求1.实验设计题目。

低输出电压高输出电阻的电流镜设计。

包括基本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和低压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

2.实验设计要求1.电流比1:1.2.输出电压最小值0.5V.3.输出电流变化范围5~100uA。

三、实验内容共源共栅电流镜设计基本参数确定。

1、设计变量初值估算2、验证直流工作点四、实验结果实验五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一、实验目的熟悉软件的使用,了解synopsys软件的设计过程。

掌握电流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实现所给要求。

二、实验要求单级放大器输出对管产生的小信号电流直接流过输出电阻,因此单级电路的增益被抑制在输出对管的跨导与输出阻抗的乘积。

在单级放大器中,增益是与输出摆幅相矛盾的。

要想得到大的增益我们可以采用共源共栅结果来极大的提高出阻抗的值,但是共源共栅中堆叠的MOS管不可避免的减少了输入电压的范围。

因为多一层管子至少增加一个对管子的过驱动电压。

这样在共源共栅结构的增益与输出电压矛盾。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引入两级运放,在两级运放中将这两个点在不同级实现。

如本设计中的两级运放,大的增益靠第一级与第二级级联而组成,而大的输出电压范围靠第二级的共源放大器来获得。

设计一个COMS两级放大电路,满足以下指标: A V=5000V/V (74dB) VDD=2.5V VSS=-2.5VGB=5MHz CL=5pf SR>10V/us 相位裕度=60度 VOUT范围=[-2,2]V ICMR=-1~2V Pdiss<=2mW三、实验内容图中有多个电流镜结构,M5,M8组成电流镜,流过M1的电流与流过M2电流ID1,2=ID3,4=1/2*ID5,同时M3,M4组成电流镜结构,如果M3和M4管对称,那么相同的结构使得在x,y两点的电压在Vin的共模输入范围内不随着Vin的变化而变化,为第二极放大器提供了恒定的电压和电流。

图1所示,Cc为引入的米勒补偿电容。

利用表1、表2中的参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第二极共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所以二级放大器的总的电压增益为相位裕量有要求60°的相位裕量,假设RHP零点高于10GB以上因此由补偿电容最小值2.2pF,为了获得足够的相位裕量我们可以选定Cc=3pF考虑共模输入范围:在最大输入情况下,考虑M1处在饱和区,有而电路一些基本指标下面用ICMR的要求计算(W/L)3用负ICMR公式计算由式(12)我们可以得到下式进而推出为了得到60°的相位裕量,的值近似起码是输入级跨导的10倍,我们设,为了达到第一级电流镜负载(M3和M4)的正确镜像,要求,图中x,y点电位相同我们可以得到进而由我们可以得到直流电流同样由电流镜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四、实验原理电路结构:最基本的 COMS 二级密勒补偿运算跨导放大器的结构如图所示。

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级输入级放大电路、第二级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和相位补偿电路。

相位补偿:电路有至少四个极点和两个零点,假定 z2、p3、p4 以及其它寄生极点都远大于 GBW,若不考虑零点z1,仅考虑第二极点p2,那么这是一个典型的两极点决定的系统。

为保证系统稳定,通常要求有 63°左右的相位裕度,即保持频率阶跃响应的最大平坦度以及较短的时间响应。

但在考虑 z1之后,这个右半平面(RHP)的零点在相位域上相当于左半平面(LHP)的极点,所以相位裕度会得到恶化。

同时如果为了将两个极点分离程度增大,则补偿电容Cc 就要增大,这也会使得零点减小,进一步牺牲相位裕度,如图所示五、实验结果电路图实验总结及问题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感谢助教老师的帮助和耐心讲解,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实验过程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怎么看前后的放大倍数,后来是助教告诉我们要看纵坐标的分贝数进行比较。

2.我们的原件参数设置不是太合理,最开始计算出来的值并不是很能用,后来经过不断的修改才调试出最适合的参数。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第一次实验,初步掌握了Synopsys软件的设计和仿真过程,学会了基本操作,解决了一些常见误区和问题。

接下来的几次试验都是有助教给好的原理图,我们根据原理图画好电路,自行仿真得出实验要求的参数,并给老师验收。

整个过程中虽然一开始出现了错误,后来慢慢学会了合理分配参数。

最后一次实验需要自行设计,对我们来说也十分有挑战,自行查阅书本后不仅了解了电路的原理,还要自己设计数据。

我们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对所有元件进行数据设计和计算,不断逼近要求的值。

通过整个的实验过程,感到Synopsys得功能很强大,但有一些操作比较复杂。

跟以往我们用的模电的软件不同。

通过这几次COMS 设计实验,让我们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验调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并加深了对模拟COMS集成电路设计这门课程的理解。

在COMS实验设计过程中,增益、速度、功耗、电源电压、线性度、噪声和最大电压摆幅这些参数都重要,但在实际的设计中,这些参数中大多数都会互相牵制,这将导致设计变成了多维优化问题。

总的来说,这几次实验通过接触COMS集成电路设计让我获益良多,我学会了除了Multism以外的电路软件,相信这次实验经历很给我带来许多新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