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一)预习:

在上课前,做好各种准备是非常必要地,而做好心理准备是重中之重。预习,能把浅显的问题,基本的问题首先弄懂,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能及早发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做好充分地

思想准备,这时应该主动的去查阅手头的复习资料,主动思考;能使

听课的目的明确,提高效率;因为有了思想准备,听起课来就更有针

对性,思维活跃又有深度,有利于参与讨论。

预习的方法:

1、读课本内容,思考;

2、在思考和查阅复习资料中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3、总结读懂的问题,记下没有学会的问题。

(二)听课:

对于考点的突破,重点在课堂。听课的关键是精力集中。怎样才能精力集中呢?除了前面说的做好预习工作外,就是全身贯注的注视

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让你的思维跟住老师的思路,听不懂时应及时

向老师询问,有不同看法时,努力参与讨论。课堂上不做与学习内

容无关的事儿,否则就会分散精力,还会影响其他人听课。为对付

自己因想事而走神,注意随时记录笔记,把自己的思路尽快拉回课

堂上来。一次课没有听好,一定要下课后及时补救,否则漏洞会越

来越大,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听课不仅是听知识的来龙

去脉,对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同时还要学习领悟老师对难理解

知识点的剖析,掌握破解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一)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所谓“过课本关”是指阅读课本内容,画出其中的重点内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

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其

次,要善于背诵。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离不开记忆。平

时着重背哪些内容呢?元素周期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变化规律

是我们记忆的重点,尤其是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

写要持之以恒常练不懈。再次,要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和归类,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地进行组织,或绘图或制表。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阅读教材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其实,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还应

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题的规律,增强解题的技巧性,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化学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很多。应该

每天拿出10分钟看做过、错过的知识点,体会知识的重点。每周把

出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随时看,提高自己甄别知识

的能力。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也能听懂,课下也会做题,考试就得不了高分”。我认为这是因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

够扎实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见题太少。那么,做什么样

的题算是好题呢?

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为主。高考题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过的题目,这些题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试题严谨,不偏

不怪,有利于培养解题能力,有利于把握高考的方向。其次,挑选

一些质量较高、有新意难度适中的模拟题。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新

课标区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归纳

技巧,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三)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无论平时练习还是正

规考试,一定按照高考的要求,像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答卷,切忌拖拖拉拉,应付了事。考试时,要在审题方面下功夫。首

先要认真准确地读题,在这里提醒大家考试中的细节问题:如化学

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有的同学化学符号与英文字母混淆;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注明反应条件,生成沉淀和气体也不写相应的符

号。请大家时刻牢记一句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取悦于

高考评卷老师。你不认真,高考是要扣分的。

考试结束接着便是讲评试卷。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

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

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

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能力。因此,大家要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参加每次讲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特别是老师讲解

某一题的评分细则,列举学生答题时的常见错误时,答到哪个点上,阅卷老师会给多少分等等,可深刻感悟高考的要求,也会促使学生

对自己的“事故多发区”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

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

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

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

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

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

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

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

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

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

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

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25条):

(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

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

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

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

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充分利用课

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

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

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

确书写(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堂化学课坚持默写5—10个教材上典型

的化学方程式、电子式、有机反应式、官能团结构简式等,不失为

一种行之有效地落实办法)。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三、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的核心,复习教学要注重发展思维。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创设复习教学的情景,积极思维,对知

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要按知识结构的框架自己完成;对例题的分析、讲解,要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分析思路,寻找解题的突

破口;要精心选择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空间想象、评价

最优、快准计算的练习题,训练和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层次。

要突出化学复习方法的指导。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

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

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化学问题抽象

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

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四大能力。

要强化解题能力的培养。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作为典型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

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精练、巧练,防止

低层次的重复练习。),严格答题要求,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

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

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

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

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挫伤学习积极性。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 3-1.在1 100 K 时,3NH (g)在金属钨丝上发生分解。实验测定,在不同的3NH (g)的初始压力0p 下所对应的半衰期12t ,获得下列数据 0/Pa p 3.5×104 1.7×104 0.75×104 1/min t 7.6 3.7 1.7 试用计算的方法,计算该反应的级数和速率系数。 解: 根据实验数据,反应物3NH (g)的初始压力不断下降,相应的半衰期也不断下降,说明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或压力)成正比,这是零级反应的特征,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是零级反应。用半衰期法来求反应的级数,根据半衰期法的计算公式 12 12 1 ,1 21,2 n t a t a -??= ??? 即 ()12,112,221ln /1ln(/) t t n a a =+ 把实验数据分别代入,计算得 ()() 12,112,244 0,20,1ln /ln 7.6/3.7110ln(/) ln(1.710/3.510) t t n p p --=+ =+ ≈?? 同理,用后面两个实验数据计算,得 () ln 3.7/1.710ln(0.75/1.7) n =+ ≈ 所以,该反应为零级反应。利用零级反应的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正规的计算方法应该是分别用3组实验数据,计算得3个速率系数,然后取平均值。这里只列出用第一组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即 0100 22p a t k k = = 431001 3.510Pa 2.310 Pa min 227.6 min p k t -?===??? 3-2.某人工放射性元素,能放出α粒子,其半衰期为15 min 。若该试样有80%被分解,计算所需的时间?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大家好,我是王伟川,14级北大化学学院 今天与大家分享化学部分的经验 这部分比较长 因为化学,其实高中不同的三个部分,其应对战略并不完全相同 家长可以先了解,然后后续让孩子看 为什么家长也要看? 因为家长如果对于孩子所学,一无所知,很难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不需要家长具体了解内容,而是框架性就足够 这样,家长催促孩子复习,就不是快去复习! 而是,你那个元素化学看得如何了? 也方便和老师的沟通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习方法,大部分我们所看到的建议与参考,或大同小异,或笼统概括,或蜻蜓点水地说出“归纳很重要、做题也重要”这样的言语却不加细释 乍看之下言简意赅,然而实际上当学生想要学习它的做法时又显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我决定从一个高考亲历者的角度出发,还原出当年我自己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真实心得与经验,将所有的方法与建议都以最详细的方式呈现出来 力求“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当然,方法因人而异,供各位学弟学妹参考。

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 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类比学习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最为有效 然而对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学习,都有自己的知识图表,如果连自己究竟是哪一块最薄弱尚未清楚,所做的努力可能就是事倍功半了。 从知识点上分,高中化学,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大部分,各种具体的化学实验贯穿其中 基本上,高一上,最多高一下一点点,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元素化学高一下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个基本上要一直到高二上 剩下是有机化学 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 元素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 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注意,这种总结,框图,你必须自己写,不能是模糊地我记得的!给一张白纸,你自己写下来,梳理出来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

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妙招、技巧

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妙招、技巧 俗话说:“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学好化学还是有妙招的。下面就我的经验和学识,谈几点学好化学的方法: 一、使用记忆本,强化记忆效果: 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从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对短时记忆进行加工,并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总体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我指导学生采用“记忆本”进行记忆。要求每个学生各一个“记忆本”,随时把要记忆的知识,记在上面,带在身上,随时翻阅,反复记忆。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记”下要记知识: (1)记下规律性的知识: 如:稀释浓H 2SO 4 时要将浓H 2 SO 4 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过滤操作的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 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焰色反应中 钠呈黄色,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显紫色。Al、Al 2O 3 、Al(OH) 3 均可既与强酸反应,又与强碱 溶液反应。Fe2+与Fe3+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Fe3+遇到Fe、Cu等可被还原为Fe2+,Fe2+ 遇到Cl 2、溴水、酸性KMnO 4 等可被氧化为Fe3+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这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2)、记下特殊的知识: 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如: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课-2010级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课-2010级 1.某有机化合物A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在323K, pH=5的溶液中进行时, 其半衰期为69.3min,在pH=4的溶液中进行时,其半衰期为6.93min,且知在两个pH的各自条件下,半衰期均与A的初始浓度无关。设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试计算:(1)α和β的值;(2)323K时反应的速率系数k;(3)323K时,在pH=3的水溶液中,A水解80%所需的时间。 [引申] 在298K时,某有机物A发生水解反应,用酸作催化剂,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保持A的起始浓度不变,改变酸浓度,分别测定了两组转化分数y=0.5和y=0.75所需的时间t1/2和t3/4,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A]/mol/dm3[H+]/mol/dm3t1/2/h t3/4/h 1 0.1 0.01 1.0 2.0 2 0.1 0.02 0.5 1.0 试求对反应物A和对酸催化剂的反应级数α和β的值。 2.已知乙烯的热分解反应C2H4(g) = C2H2(g) + H2(g)为一级反应,反应的活化能 E a=250.8 kJ/mol。在1073K时,反应经过10h有50%的乙烯分解,求反应在 1573K时分解50%的乙烯需要的时间。 [引申] 某药物如果有30%被分解,就认为已失效。若将该药物放置在3o C的冰箱中,其保质期为两年。某人购回刚出厂的这种药物,忘了放入冰箱,在室温(25o C)下搁置了两周。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药物是否已经失效。已知药物的分解分数与浓度无关,且分解的活化能E a=130.0 kJ/mol。 3.乙醛热分解反应的主要机理如下: 试推导:(1)用甲烷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2)表观活化能E a的表达式。 4.373K时在一抽真空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A(g) →2B(g) + C(g) 已经反应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反应刚开始时容器中仅有A存在,反应进行到10分钟时体系总压为23.47kPa,反应经足够长时间后体系总压为 36.01kPa,试求: (1)反应的速率系数k A和半衰期; (2)反应进行1小时后A的分压及体系的总压。 Made by Xingsx

2020蔗糖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实验讲义

蔗糖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蔗糖是重要的食品和甜味调味品,它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甜度比蔗糖高,其中两者为1:1时形成果葡糖浆,果葡糖浆,风味独特、口感好、发效能力强,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糖果饼干等加工生产中,在食品和药品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蔗糖水溶液在酸催化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半衰期和活化能。 2. 研究温度对蔗糖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3. 了解旋光仪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测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可发生水解反应,转化成葡萄糖与果糖,其反应为 H 122211261266126 C H O H O C H O C H O (A) (B) (C) + +??→+蔗糖葡萄糖果糖 (1) 该反应在纯水反应速率极慢,通常需要在H + 离子催化作用下进行。此反应与蔗糖、水及催化剂H + 离子的浓度相关。当蔗糖含量不大时,反应过程中水是大量存在的,尽管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仍可近似认为整个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H + 是催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因此蔗糖水解反应可看作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A A d d c kc t ? = (2) 积分后可得: A A,0ln ln c kt c =?+ (3) 式中:c A 为时间t 时蔗糖的浓度,单位为mol/L ;c A ,0为反应开始时蔗糖的浓度;k 为反应速率常数,单位为(时间)-1 。 当c = 0.5c 0, 反应物浓度降低一半所用的时间称为反应的半衰期,记为t 1/2 。半衰期可表示为: 1/2ln 2 t k = (4) 由式(3)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测定蔗糖的相应浓度.以ln c A 对t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如果测得不同温度(温度的单位为K)下的反应速率常数1()k T 和2()k T ,按照阿仑尼乌斯公式可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单位为

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初三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 初三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学好化学的思维方法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学好化学的思维方法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 1 要重视基础知识 化学知识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单词,要掌握单词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标。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化学知识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 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讲究方法记忆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 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

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 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 对有些知识,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5)歌诀记忆法 对必须熟记的知识,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又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3 要重视实验 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前首先要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牢记实验装置的要点,按照操作步骤,细致认真地操作。 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留心观察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做镁的燃烧实验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发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热等现象,更要注意观察镁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因为这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是不同于镁的物质,因此镁的燃烧是

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 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 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 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 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 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 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 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 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 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要牢记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一旦真正搞清了,那 我问你牛奶是上面哪一种物质你就不至于思索半天了。常见的化学 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反应过程的现象就不用说了,重要的 都得记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 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注意变通,别当书呆子。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1110712 胡景皓 摘要: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温度、压强、浓度、介质)对化学过程速率的影响,反应的历程(反应机理),物质的结构与化学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放射性测定,蜕变速率,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 1.化学动力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动力学作为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有很久的历史,并概括为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与速率的科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现象的观察到理论的分析,从宏观的测量到微观的探索,因而它又分为宏观化学动力学和微观反应动力学,后者又称分子反应动力学。1928年M. Polanyi研究Na_2+Cl_2反应的机理,相继建立了多维势能面来研究反应的进程,被誉为微观反应动力学诞生的里程碑。七十年代以来,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并在动力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促使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到长足进步。1986年诺贝尔化等奖授予这个领域的三位著名化学家D. R. Herschbach,Y. T. Lee和J. C. Polanyi,标志着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 2.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唯象动力学研究方法 也称经典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它是从化学动力学的原始实验数据──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出发,经过分析获得某些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速率常

数k、活化能E a、指前因子A。用这些参数可以表征反应体系的速率特征,常用的关系式有: 式中r为反应速率;A、B、C、D为各物质的浓度;α、β、γ、δ称为相对于物质A、B、C、D的级数;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化学动力学参数是探讨反应机理的有效数据。20世纪前半叶,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对这些参数的测定、理论分析以及利用参数来研究反应机理。但是,反应机理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检出和分析反应中间物的能力。20世纪后期,自由基链式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普遍开展,给化学动力学带来两个发展趋向:一是对元反应动力学的广泛研究;二是迫切要求建立检测活性中间物的方法,这个要求和电子学、激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快速反应动力学的发展。对暂态活性中间物检测的时间分辨率已从50年代的毫秒级变为皮秒级。 2.1.1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 从微观的分子水平来看,一个元化学反应是具有一定量子态的反应物分子间的互相碰撞,进行原子重排,产生一定量子态的产物分子以至互相分离的单次反应碰撞行为。用过渡态理论解释,它是在反应体系的超势能面上一个代表体系的质点越过反应势垒的一次行为。原则上,如果能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出反应体系的正确的势能面,并应用力学定律计算具有代表性的点在其上的运动轨迹,就能计算反应速率和化学动力学的参数。

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9.3 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凡是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有关,而且反应级数,无论是α、β、…或n 都只是零或正整数的反应,统称为“简单级数反应”。 简单反应都是简单级数反应,但简单级数反应不一定就是简单反应,前已述及的HI 气相合成反应就是一例。具有相同级数的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遵循某些简单规律,本节将分析这类反应速率公式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及其特征。 (1)一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其速率公式可表示为 1dc k c dt -= (9.7) 式中c 为t 时刻的反应物浓度。将上式改写成1dc k dt c -=的形式,积分可得 1ln c k t B =-+ (9.8) B 为积分常数,其值可由t = 0时反应物起始浓度c 0确定:B = ln c 0。故一级反应速率公式积分形式可表示为 01ln c k t c = (9.9) 或 11 ln c k t c = (9.10) 或 10k t c c e -= (9.11) 使用这些公式可求算速率常数k 1的数值,只要知道了 k 1和c 0的值,即可求算任意t 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从(9.8)式可看出,以ln c 对t 作图应得一直线,其斜率即为-k 1。如图9.2所示。 反应物浓度由c 0消耗到c =c 0/2所需的反应时间,称为反应的半衰期,以t 1/2表示。由(9.9)式可知,一级 反应的t 1/2表示式为 1/21110.6932 ln 2t k k == (9.12) 可以看出,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c 0无关。 许多分子的重排反应和热分解反应属一级反应。还有些反应例如蔗糖水解 )(O H C )(O H C O H O H C 612661262112212果糖葡萄糖+→+ 实际上是二级反应,但由于水溶液中反应物之一H 2O 大大过量,其浓度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可视为常数,故表观上表现为一级反应,这类反应称为“准一级反应”。 例题1 30℃时N 2O 5在CCl 4中的分解反应 N 2O 5 24O 22NO 2 1 2+ 为一级反应,由于N 2O 4和NO 2均溶于CCl 4中,只有O 2能逸出,用量气管测定不同时刻逸出O 2的体积有t / s 0 2400 4800 7200 9600 12000 14400 16800 19200 ∞ V (O 2) / cm 3 15.65 27.65 37.70 45.85 52.67 58.30 63.00 66.85 84.85 11/2 解 从(9.10)式可看出,一级反应的特点是速率常数k 的数值与所用浓度单位无关,因此用任何一种与N 2O 5的浓度成正比的物理量来代替浓度都不会影响k 的数值。所以可以用逸出O 2的体积来求算k 的值。因为每产生一个O 2分子一定有两个N 2O 5分子分解,因此逸出O 2的体积与N 2O 5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图9.2 一级反应的ln c 对t 图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一)预习: 在上课前,做好各种准备是非常必要地,而做好心理准备是重中之重。预习,能把浅显的问题,基本的问题首先弄懂,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能及早发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做好充分地 思想准备,这时应该主动的去查阅手头的复习资料,主动思考;能使 听课的目的明确,提高效率;因为有了思想准备,听起课来就更有针 对性,思维活跃又有深度,有利于参与讨论。 预习的方法: 1、读课本内容,思考; 2、在思考和查阅复习资料中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3、总结读懂的问题,记下没有学会的问题。 (二)听课: 对于考点的突破,重点在课堂。听课的关键是精力集中。怎样才能精力集中呢?除了前面说的做好预习工作外,就是全身贯注的注视 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让你的思维跟住老师的思路,听不懂时应及时 向老师询问,有不同看法时,努力参与讨论。课堂上不做与学习内 容无关的事儿,否则就会分散精力,还会影响其他人听课。为对付 自己因想事而走神,注意随时记录笔记,把自己的思路尽快拉回课 堂上来。一次课没有听好,一定要下课后及时补救,否则漏洞会越 来越大,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听课不仅是听知识的来龙 去脉,对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同时还要学习领悟老师对难理解 知识点的剖析,掌握破解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一)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所谓“过课本关”是指阅读课本内容,画出其中的重点内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 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其

次,要善于背诵。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离不开记忆。平 时着重背哪些内容呢?元素周期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变化规律 是我们记忆的重点,尤其是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 写要持之以恒常练不懈。再次,要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和归类,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地进行组织,或绘图或制表。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阅读教材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其实,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还应 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题的规律,增强解题的技巧性,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化学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很多。应该 每天拿出10分钟看做过、错过的知识点,体会知识的重点。每周把 出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随时看,提高自己甄别知识 的能力。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也能听懂,课下也会做题,考试就得不了高分”。我认为这是因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 够扎实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见题太少。那么,做什么样 的题算是好题呢? 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为主。高考题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过的题目,这些题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试题严谨,不偏 不怪,有利于培养解题能力,有利于把握高考的方向。其次,挑选 一些质量较高、有新意难度适中的模拟题。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新 课标区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归纳 技巧,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三)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无论平时练习还是正 规考试,一定按照高考的要求,像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答卷,切忌拖拖拉拉,应付了事。考试时,要在审题方面下功夫。首 先要认真准确地读题,在这里提醒大家考试中的细节问题:如化学 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有的同学化学符号与英文字母混淆;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注明反应条件,生成沉淀和气体也不写相应的符

学好化学的小窍门

学好化学小窍门 分析生活案例巩固化学知识 学生复习化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每一单元中的知识点,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把知识点连成线,让知识系统化;通过读课本、随堂练习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以及表示的方法。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但要记得知识点很多,需要下一定功夫,才能做到把知识点记得“如数家珍”一样。 以生活为案例熟练应用知识 近几年化学占中考成绩的比例不大,往往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化学不重要。但恰恰相反,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我们的家家户户的燃气灶,燃烧的是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发生了煤气泄漏,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学生遇到毒气的泄漏事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也是中考的主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防爆的知识,懂得怎样防火、灭火,遇到紧急情况后怎样救助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中考是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多做题,从解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从解题中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从一类题中学会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自信心。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限时,提高速度;二要准确,提高质量;三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四要坚持做题后小结,归纳出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酸碱盐练习 一、选择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化学反应动力学练习题1

化学反应动力学练习题 一、计算题 1.340K 时N 2O 5分解反应有如下实验数据 时间 0 60 120 180 240 c (N 2O 5)/mol ·L -1 求60s 内和120s 到240s 的平均速率。 2.某基元反应A(g)+2B(g) D(g)+E(g),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A 和B 通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1)当A 和B 各消耗50%时反应速率为起始率的几倍(2)在恒温下,将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时反应速率是起始速率的多少倍 3.一定温度下反应CO(g)+Cl 2 (g) COCl 2 有下列实验数据 时间 初始速率/mol -1·ls -1 CO Cl 2 ×10-2 ×10-3 ×10-3 求(1)反应级数;(2)速率方程;(3)速率常数。 4.反应N 2O 52NO 2+2 1 O 2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求该 T/K 273 298 308 318 328 338 k/s -1 ×10-7 ×10-5 ×10-4 ×10-4 ×10-3 ×10-3 5.反应CO(CH 2COOH) 2 CH 3COCH 3+2CO 2,在283K 时速率常数k 为 × 10-3 mol ·L -1·min -3,在333K 时速率常数k 为·L -1·min -1。求303K 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6.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A(g)+2B(g) 2C(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

度分别为c A=·L-1,c B=·L-1时的反应速率为·L-1·s-1,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c A=·L-1,c B=·L-1,此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7 初始浓度/mol·L-1 初始速率/mol·L-1·s-1 c(NO)C(O2) 1 2 3×10-2×10-3×10-3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级数;(2)计算速率常数;(3)当c(NO)=·L-1,c(O2)= mol·L-1时反应速率是多少 8.反应C2H6 →C2H4 + H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3/2级,910 K时速率 常数为dm3/2·。试计算C2H6 (g) 的压强为×104 Pa 时的起始分解速率υ0 9.295K时,反应2 NO + Cl2 →2 NOCl,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 [NO]∕mol·dm-3[Cl2]∕mol·dm-3υ(Cl2)∕mol·dm-3· s- 1 ×10-3 ×10-1 ×10-2 (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3)反应速率常数k(Cl2)为多少 10.反应2 NO (g) + 2 H2 (g) →N2 (g) + 2 H2O (g),其速率方程式中对[NO]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动力学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在全混釜中连续操作条件下反应器内测定均相反应动力学的 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根据反应溶液的电导率的大小,由⑷式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反应速率)(A r -,由⑸式,对) ln( )ln(∞ ∞----L L L L r O t A 作图,可得到反应速度常数K 及反应级数n 。 三.实验装置 在稳定条件下,根据全混釜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基础,有 )1()()(AO A m AO A AO A C C C C C V F r - = -= -τ ⑴ 对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 OH H C COO CH H COOC CH OH K 52352 3+→+- - A B C D 当BO AO C C =,且在等分子流量进料时,其反应速度)(A r -可表示如下形式: n AO A n O n A A C C KCA KC r ) ( )(==- ⑵ 或 )ln(ln )ln(AO A n O A C C n CA K r +?=- ⑶ 由于)(∞-∝L L C O AO ,)(∞-∝l L C t A ,代入⑴、⑶得: )( )(∞ --=-L L L L C r O t O m AO A τ ⑷ 及 ) ln(ln )ln(∞ ∞--+?=-L L L L n C K r O t n AO A ⑸ 式中: O L ,∞L —分别为反应初始和反应完毕时的电导率 t L —空时为m τ时的电导率

四.实验步骤 1.配置0.04N的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各10L,分别存放于NaOH和乙酸乙酯槽中。 2.开排水阀,将反应釜中残留液排净。 3.打开蠕动泵,同时等流量往釜式反应器加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 4.等釜出口液体的电导率有较大的变化,同时关闭两个蠕动泵,停止加料液。 5.将搅拌电机的转速调到设定值,等待转速的稳定。 6.打开恒温水浴的离心泵,设定反应釜温度,恒温水浴开始加热,等待温度的稳定。 7.等系统稳定后,先后快速打开两个蠕动泵,设定相同的流量,观察反应釜出口电导率的变化,等待电导率的曲线回直走平,说明水解反应平衡,则可以读取该流量下电导率数据。 8.改变流量,重复步骤7,直到设计的各个流量下的实验完成。 9.查得实验所设定的温度下的L0和L。 10.停止蠕动泵,停止搅拌,设置温度为0并关闭恒温水浴离心泵,将釜内的溶液 排空,关闭电源,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原始数据 L0=2.479810,L∞=3.259248,t=40℃ 时间/s 1#,2#蠕动泵出口流量 ml/min 电导率

化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化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1听好课的三要素:(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的方法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的方法 养成好习惯 复习时应该注意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利用编写提纲、列图表等方式把知识加以系统化。同时,在记忆中可以适度多记些,如我5次记会了,再多记2次,增加学习程度可以使记忆得到巩固。心理学研究指出,一般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过少或过多地记效果 也不好。 同学可以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早上与晚上的学习时间由于受到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应有效利用来记忆材料。有效记忆的方法很多,但共同点是要学会记忆,即要了解记忆 过程中的动机作用、组块作用、复习作用。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 可灵活运用好的记忆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 到了初三,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都很繁重,我们必须注意各学科的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虽然,语数外是主课,在学业考试中占有较 大的比重,同学们在学习中自然比较重视,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还是建议同学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主副科的学习问题,尤其 是化学作为初三年级的起点科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有我们 同学在开学以后的八至十周这段时间内,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适 当地多花些时间,对化学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内容做到课 课清、天天清,经常复习巩固,做到融会贯通,那么,初三化学入 门关就算顺利通过,这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将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 良好的开端等于零成功的一半。如入门关不能顺利通过的话,我们 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就会给我们 的后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很难想象,我们同学片面地抓主课学习,而放弃化学学科的学习所导致的损失,能由主课的成绩提高来弥补。 改变片面认识

有的人以为化学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的人以为化学专门和有 毒的物质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的人以为化学背的东西太多而厌恶……凡此种种,都是对化学学科本身及化学学习的误解。其实, 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学好化学,才能知道哪些是有害的物质,我们该如何规避和化解;才能知道 哪些物质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合成它。因此,学好化学基础知识 有利于我们同学将来更好地造福人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 我们同学为将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 培养学习兴趣 其实,化学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同学要积极寻找、发现和获取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燃料燃烧时为什么鼓入空气,火焰会更旺?潮湿的煤炭为什么会比干燥的煤炭燃烧的更旺?在面粉 中加人发酵粉(小苏打),蒸出来的馒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孔?如 果我们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注意结合这些实际现象,那么学 化学就变得生动而有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 的东西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 正确学习策略 化学作为九年级的新课程,而我们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毫无疑问,确实有许多基础性内容需要记忆。任何学习都离 不开记忆。因此,我们同学应该学会正确而有效地记忆化学内容。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 特的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制肥皂、炼制石油、造纸、 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浓缩记忆 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 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 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 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 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等等。

中考化学学习方法:化学的

2019年中考化学学习方法:化学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遵循它的规律,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1、注重双基知识,突出重点。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技能缺陷和漏洞,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认为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因此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还没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偏题、难题,搞题海战术,实际上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强调“双基”的同时突出重点,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水的污染、人的呼吸是缓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饮料……要学好化学,必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 学习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

关于化学动力学的一个小结

关于化学动力学的一个小结 摘要:本文对蔗糖水解、乙酸乙酯皂化、丙酮碘化、过氧化氢分解等有关化学动力学的实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蔗糖水解 乙酸乙酯皂化 丙酮碘化 过氧化氢分解 归纳总结 从表中可知: 一、 蔗糖水解 由文献可知,蔗糖的浓度对于整个动力学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蔗糖水解反应才是一级反应,故实验在H +离子催化下,有大量水存在时进行。 由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dc A /dt=kc A (1) 推导出 lnc A =-kt + lnc A o (2) 故,只要测出c At 和c A o ,即可通过作图得求出k 值 因为蔗糖是右旋,水解后产生葡萄糖也是右旋的,但果糖却是左旋的,而且果糖的旋光强度大于葡萄糖,故水解进行中混合液的右旋光度逐渐变小,最后变为左旋,依据旋光度的线性及加合性,从而确定水解过程中蔗糖浓度的变化情况。 已知, α=k B c B (k B 为比例常数), (3) 联立上式 即可得 ln (αt -α∞ ) = ln (α0 -α∞ ) – kt ln (αt -α∞ )对t 作图如下: 实验项目 蔗糖水解 乙酸乙酯皂化 反应级数 一级 二级 反应方程 C 12H 22O 11 + H 2O + H + C 6H 12O 6 C 6H 12O 6 CH 3 COOC 2 H 5 + NaOH CH 3 COONa +C 2 H 5OH 速率方程 -dc/dt=kc -dc/dt=kc 2 计算方程 ln (αt -α∞ ) = ln (α0 -α∞ ) - kt Gt=(G 0-Gt)/k c0t 实验方法 旋光仪测旋光度 电导率仪测电导 实验项目 丙酮碘化 过氧化氢分解 反应级数 零级 一级 反应方程 CH 3COCH 3 +I 2 CH 3COCH 2 I + I - + H + 2H 2O 22H 2O O 2+ 速率方程 r =kC丙p C碘q C H +r -dc/dt=kc 数据处理方程 lg T=-k/l cI2 k=m/k/lC Aop .CH+or -kt=ln (V∞-Vt)/V∞ 实验方法 分光光度计测透光率 测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