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验收规范

合集下载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第十四条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游泳场所提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后的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
第十五条 人工游泳池水净化消毒
(一)经净化消毒的游泳池水质应符合相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时,还应辅助氯消毒。
(二)游泳池水(包括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应保持游离余氯浓度为0.3~0.5毫克/升。
(七)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
(八)室内游泳池应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人员出入口及疏散通道,设有机械通风设施。
(九)游泳池应当具有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设计参数应能满足水质处理的要求。采用液氯消毒的应有防止泄漏措施,水处理机房不得与游泳池直接相通,机房内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放置、加注液氯区域应设置在游泳池下风侧并设置警示标志,加药间门口应设置有效的防毒面具,使用液氯的在安全方面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程。
(五)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等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
游泳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消毒药剂、消毒设施、饮水设备、急救物品及设施、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等各类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使用的消毒剂、净化剂、清洁剂、杀虫剂、急救药物等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的循环、净化、消毒、通风保暖等设施设备不得对人体安全造成损伤。
第十三条 公共用品用具储藏

小区游泳池竣工验收流程

小区游泳池竣工验收流程

小区游泳池竣工验收流程English Response.Acceptance Inspection Procedure for Residential Swimming Pools.The acceptance inspection process for a residential swimming pool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 to ensure that the pool meets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This process typic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Pre-Inspection Meeting: A meeting is held between the pool builder, the pool owner, and any other relevantparties to review the project specifications, the scope of work, and the inspection schedule. During this meeting, any outstanding questions or concerns are addressed, and the parties agree on the inspection criteria.Initial Inspection: The initial inspection istypically conducted once the pool shell has been installedand the plumbing and electrical systems have been completed. This inspection focuses on the overall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pool, the proper installa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compliance with building codes and regulations.Punch List Generation: During the initial inspection, any deficiencies or incomplete items are identified and recorded in a punch list. The pool builder is responsiblefor addressing the punch list items within the agreed-upon timeframe.Final Inspection: Once the punch list items have been completed, a final inspection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atall outstanding issues have been resolved and that the pool is in full compliance with the contract specifications.This inspection typically includes a thorough examinationof the pool's structure, equipment, finishes, and safety features.Acceptance Certificate: If the pool passes the final inspection, an acceptance certificate is issued by the inspector. This certificate signifies that the pool has metall of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d is ready to be used.Warranty Period: Most pool builders offer a warranty on their work. The warranty period typically covers any defects or issues that may arise within a certain timeframe after the pool has been completed.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specific acceptance inspection procedure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jurisdiction and the individual pool project. It is always advisable to consult with local building authorities and experienced pool professionals to ensure that the proper procedures are followed.中文回答:小区游泳池竣工验收流程。

泳池验收规范

泳池验收规范

游泳池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 1.0.3 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 2.1.1 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 2.1.2 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 2.1.2 的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 2.2.1 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 22℃。

第 2.2.2 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 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 3.1.1 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 3.1.2 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 2.1.2 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第 3.2.1 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 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 48h。

第 3.2.2 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 3.2.2 的数据选用。

建筑水池工程验收方案

建筑水池工程验收方案

建筑水池工程验收方案1. 概述建筑水池工程验收是指在工程竣工后,对水池的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方案旨在确保水池工程验收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水池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2. 验收范围本验收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水池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游泳池、蓄水池、喷泉等类型。

验收范围包括水池的设计文件、施工质量、设备安装等方面。

3. 验收步骤3.1 设计文件审核首先,对水池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包括设计方案、结构计算、材料选型等。

确保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结构强度符合要求。

3.2 施工质量检查对水池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施工进度、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检查过程中,应确认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3.3 设备安装验收对水池设备的安装进行验收,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过滤系统、消毒系统等设备。

确认设备安装位置合理、设备运行正常,并进行相应测试和检查。

3.4 材料检验对水池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包括水泥、钢筋、防水材料等。

检验过程中,应确认材料质量合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4. 验收标准验收标准应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根据具体水池类型和用途进行确定。

以游泳池为例,可能包括以下方面的标准:- 设计文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不存在明显的漏水或结构安全隐患;- 水池设备安装位置合理,设备运行正常,水质处理系统完善;- 材料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

5. 验收记录和报告验收过程中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设计文件审核记录、施工质量检查记录、设备安装验收记录、材料检验记录等。

同时,应编制工程验收报告,记录验收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的整改措施。

6. 验收后处理根据验收结果,如果存在不合格或存在问题的情况,施工方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重新提交相关材料或设备进行复验。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所和水上游乐设施。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一)天然游泳场所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存在渗透性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

水流速度不大于0.5米/秒,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泳池水处理设备验收方案

泳池水处理设备验收方案

泳池水处理设备验收方案
泳池水处理设备的验收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1. 设备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备验收前,应对泳池水处理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2. 设备验收人员的资质要求:确定进行设备验收的人员资质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和培训要求。

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3. 设备验收的方法和流程:确定设备验收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包括检查、测试、记录和报告的步骤。

验收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和规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验收标准和要求: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明确设备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验收标准应包括设备的性能指标、安全指标和环境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5. 设备验收记录和报告:对设备验收过程中的所有检查、测试、记录和报告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验收记录和报告应包含设备的详细信息、验收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管理。

6. 设备验收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设备验收的时间和地点,确保验收能够顺利进行,并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和约束。

以上是泳池水处理设备验收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泳池验收合同模板怎么写

泳池验收合同模板怎么写

泳池验收合同模板怎么写合同编号:[填写合同编号]甲方(业主):[填写业主名称]乙方(承包商):[填写承包商名称]鉴于甲乙双方就[项目名称]泳池建设项目达成一致,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就泳池的验收工作订立如下合同:一、验收标准1. 泳池结构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G/T 50334-2017《游泳池工程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

2. 所有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合同约定的品牌、规格和性能要求。

3. 泳池防水、排水系统应无渗漏,且排水顺畅。

4. 电气系统应安全可靠,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

5. 泳池水质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并通过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

二、验收程序1. 乙方应在泳池建设完成后通知甲方进行初步验收。

2. 甲方应在接到通知后的[填写时间]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3. 验收过程中,甲乙双方应共同检查泳池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4. 如发现不符合项,乙方应在约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验收。

三、验收结果1. 若泳池各项指标均符合合同要求,甲方应出具验收合格证明。

2. 如有不符合项,乙方应根据甲方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修复,直至满足验收标准。

四、违约责任1. 如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完成泳池建设或整改工作,应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

2. 如甲方未按时完成验收工作,导致乙方工期延误的,甲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五、其他条款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3.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月___日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月___日。

最新《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96)

最新《游泳场所卫生规范》(GB9667-9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所和水上游乐设施。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本规范所称游泳场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健身、训练、比赛、娱乐等项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二)循环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池水,按规定的流量和流速从池内抽出,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并经消毒杀菌处理后,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后,再送回游泳池内重复使用的系统。

(三)直流式给水系统,是指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流,按设计流量连续不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的流量连续不断经排水口排出游泳池的给水系统。

(四)直流净化给水系统,是指地面或地下水,经过滤净化和消毒杀菌处理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后,按设计流量连续送入游泳池,再将使用过的池水按相应流量排出游泳池的系统。

(五)浸脚消毒池,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脚部消毒而在通道上设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

(六)强制淋浴,是指为使游泳者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强制接受身体清洗而在通道上设置的淋浴装置。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一)天然游泳场所应设在污染源的上游,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存在渗透性污染源。

水底与岸边地质适宜,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物。

水流速度不大于0.5米/秒,并应划定卫生防护区。

严禁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池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
第一节水质
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第二节水温
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
一、室内游泳池:
1.比赛游泳池:24~26℃;
2.训练游泳池:25~27℃;
3.跳水游泳池:26~28℃;
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
第一节系统选择
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3.1.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1.2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
第3.2.1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48h。

第3.2.2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3.2.2的数据选用。

游泳池的补充水量表3.2.2
注:如卫生防疫部门有规定时,还应符合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3.2.3条直流给水系统的游泳池的补充水量,每小时不得小于游泳池水容积的15%。

第3.2.4条游泳池宜采用间接充水和补水的方式,如采用直接补水和充水方式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回流措施。

第3.2.5条补充水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宜与充水管道合并设置;
二、补水管的水流方向,不得与游泳池水流方向相反;
三、宜设置独立的计量装置。

第四章水的循环
第一节循环方式
第4.1.1条游泳池的水流循环方式,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一、尽可能使水流分布均匀,不出现短流、涡流和死水域;
二、有利于池水的全部的交换更新;
三、有利于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卫生保持。

第4.1.2条比赛游泳池池水宜采用逆流式和混合式循环。

露天游泳池池水宜采用顺流式循环。

第4.1.3条游泳池池水如采用混合式循环时,从游泳池水表面溢流回水量,不得小于循环水量的50%。

第4.1.4条游泳池水的循环,宜按池水净化设备连续运行设计。

第二节循环周期
第4.2.1条游泳池水的循环周期,应根据游泳池的使用性质、游泳人数、池水容积、水面面积和池水净化设备运行时间等因素确定。

一般可按表4.2.1采用。

游泳池水的循环周期表4.2.1
第4.2.2条游泳池水如采用间歇式循环时,应按游泳池开放前后将全部池水各循环一次计算。

第三节循环流量
第4.3.1条游泳池的循环水量,按下式计算:
Qx=α· V/T (4.3.1)
式中 Qx——游泳池水的循环流量(m3/h);
α——管道和过滤设备水容积附加系数,一般为1.1~1.2;
V——游泳池的水容积(m3);
T——游泳池水的循环周期,按本规范第4.2.1条规定选用。

第四节循环水泵
第4.4.1条循环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途不同的游泳池的循环水泵宜单独设置;
二、水泵出水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的规定;
三、备用水泵宜按过滤器反冲洗时,工作泵与备用泵并联
运行确定备用泵的容量。

第4.4.2条循环水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尽量靠近游泳池:
二、宜与循环水净化设备设在同一房间内;
三、水泵吸水管内的水流速度采用1.0~1.2m/s;出水管内
的水流速度宜采用1.5m/s;
四、水泵机组和管道应有减震和降噪措施。

第五节循环管道
第4.5.1条循环给水管内的水流速度,不宜超过1.5m/s;循环回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0.7~1.0m/s。

第4.5.2条循环水系统的管道,一般应采用给水铸铁管。

如采用钢管时,管内壁应采取符合饮用水要求的防腐措施。

第4.5.3条循环水管道,宜敷设在沿游泳池周边设置的管廊或管沟内。

如埋地敷设,应采取防腐措施。

第六节平衡水池
第4.6.1条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平衡水池:
一、游泳池水为逆流式或混合式循环时;
二、数座游泳池共用一组并联过滤器时;
三、循环水泵无条件设计成自灌式时;
四、循环水泵的吸水管过长影响水泵吸水高度时。

第4.6.2条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和过滤、加热设备的水容积,且不应小于循环水泵5min的出水量。

第4.6.3条平衡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设与游泳池相连接的连通管,连通管可与回水管合并设置;
二、池底内表面宜低于游泳池内底表面700mm以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