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2. 学习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如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基本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等。

4.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 F=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伸长量。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 G排=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4. 金属小球: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5. 弹簧:用于验证胡克定律。

6. 烧杯: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7. 水和盐: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实验步骤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将金属小球放在水平面上,使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所受的重力。

(3)改变小球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

(4)根据 F=ma,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2. 验证胡克定律(1)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

(2)逐渐增加弹簧的伸长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小球浸入水中,使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小球的质量和体积。

(2)将金属小球浸入盐水中,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小球在水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物体质量:m = 0.2 kg重力:F = 1.96 N加速度:a = F/m = 9.8 m/s²2. 验证胡克定律弹簧伸长量:x = 0.1 m弹簧测力计示数:F = 0.98 N劲度系数:k = F/x = 9.8 N/m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水中浮力:F水 = G排= ρ水gV排 = 0.98 N盐中浮力:F盐 = G排= ρ盐水gV排 = 1.02 N1. 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加速度成正比。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实验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名称】气轨上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实验简介】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是在导轨的轨面与滑块之间产生一层薄薄的气垫,使滑块“漂浮”在气垫上,从而消除了接触摩擦阻力。

虽然仍然存在着空气的粘滞阻力,但由于它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滑块的运动几乎可以视为无摩擦运动。

由于滑块作近似的无摩擦运动,再加上气垫导轨与电脑计数器配套使用,时间的测量可以精确到0.01ms(十万分之一秒),这样就使气垫导轨上的实验精度大大提高,相对误差小,重复性好。

利用气垫导轨装置可以做很多力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速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测量重力加速度;研究动量守恒定律;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简谐振动、阻尼振动等。

本实验采用气垫导轨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

【实验目的】1. 观察简谐振动现象,测定简谐振动的周期。

2. 求弹簧的倔强系数和有效质量。

3. 观察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特征。

4.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实验仪器与用具】气垫导轨、滑块、附加砝码、弹簧、U 型挡光片、平板挡光片、数字毫秒计、天平等。

【实验内容】1. 学会利用光电计数器测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使用方法。

2. 调节气垫导轨至水平状态,通过测量任意两点的速度变化,验证气垫导轨是否处于水平状态。

3. 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并考察振动周期和振幅的关系。

滑块的振幅 A 分别取 10.0, 20.0, 30.0, 40.0cm 时,测量其相应振动周期。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若滑块做简谐振动,应该有怎么样的实验结果?)4. 研究振动周期和振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滑块上加骑码(铁片)。

对一个确定的振幅(如取A=40.0cm)每增加一个骑码测量一组 T。

(骑码不能加太多,以阻尼不明显为限。

) 作 T2-m 的图,如果 T 与 m 的关系式为T2= 42m1+m0,则 T2-m 的图应为一条直线,其斜率为,截距为。

k用最小二乘法做直线拟合,求出 k 和 m0。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篇一: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实验六十五跳环式楞次定律【实验目的】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器材】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

如图65-1所示。

开口环闭合环底座带孔环图 65-1【实验原理】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转载自:小草范文网:自感现象实验报告)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1.闭合铝环的演示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

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2.带孔铝环的演示把闭合铝环取下,将带孔的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

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带孔的铝环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没有闭合铝环高。

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带孔的铝环也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某一位置,但还是没有闭合铝环悬的高。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双电桥测低值电阻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_双电桥测低值电阻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实验报告——双电桥测低值电阻学习QJ19型单双电桥的使用方法,理解了开尔文电桥的原理。

电阻是电路的基本元件质疑,电阻值的测量是基本的电学测量,不同大小的电阻阻值测量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电阻属于中电阻,其测量方法很多,多数也为大家所熟知。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需要测量高电阻与超高阻(如一些高阻半导体、新型绝缘材料等),也还需要测量低电阻与超低阻(如金属材料的电阻、接触电阻、低温超导等),对这些特殊电阻的测量,需要合适的测量电路,消除电路中的导线电阻,漏电电阻,温度的影响,才能把误差降到最小,保证测量精度。

双电桥是在单电桥的基础上发展的,可以减少甚至消除附加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一般用来测量10-6至10Ω之间的电阻。

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1)惠斯通电桥 (2)(2)开尔文双电桥 (3)三.实验仪器 (4)四.实验步骤 (4)五.数据处理 (5)六.讨论与感悟 (8)(一)感悟与收获 (8)(二)感想与建议 (9)七.附表:原始数据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1一.实验目的1. 掌握平衡电桥的原理——零示法与电压比较法;2. 了解双电桥测低值电阻的原理及对单电桥的改进;3. 学习使用QJ19型单双电桥、电子检流计;4. 学习电桥测电阻不确定度计算,巩固数据处理的一元线性回归法。

二.实验原理(1)惠斯通电桥惠斯通电桥是惠斯通于1843年提出的电桥电路。

它由四个电阻和检流计组成,RN 为精密电阻,RX为待测电阻(电路图如图1)。

接通电路后,调节R1、R2和RN ,使检流计中电流为零,电桥达到平衡,此时有RX= R1∗RNR2。

惠斯通电桥(单电桥)测量的电阻,其数值一般在10 Ω~106Ω 之间,为中电阻。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显微镜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显微镜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系别:化学姓名:孟心甜 2 号学号:1400011799 班号:周四 3 组 实验名称:显微镜 实验日期:2015 年 10 月 15 日 目的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原理; (2) 掌握使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和规范; 仪器用具: 读数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及照明设备,测微尺,测微目镜,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它的最主要部分是物镜(L0)和目镜 (Le),可以将其原理抽象成下图: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测生物显微镜 β0 Table 1 标准测微尺的放大像(单位:mm) 编号 1# 2# 3# y1’=1.157mm β= 2. ������1 ′ 1.157 = = 11.6 ������1 0.100 n 5 5 6 x1 0.080 1.250 0.680 x2 5.871 7.045 7.610 ny1’ 5.791 5.795 6.930 y1’ 1.158 1.159 1.155
测未知光栅 1 Table 2 未知光栅 1 的测量(单位:mm) 编号 1# 2# 3# n 11 10 10 x1 0.101 6.877 0.368 x2 6.611 0.940 6.301 ny’ 6.510 5.937 5.933 y’ 0.5918 0.5937 0.5933
y’ =0.5929mm y= ������′ 0.5929 = = 0.0511mm ������0 11.6dΒιβλιοθήκη 计算β = 3.及 β.
物体长度测量 a. 把标准测微尺换成未知光栅 1; b. 调焦,测出光栅条纹中间像 y’; c. 计算y =
������ ′ ������0
,空间频率 .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5篇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1)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_(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 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实验,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一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不同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倾角计、电磁铁、追踪仪器等,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杠杆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验证了一些基础物理概念,并学习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进行的一些物理演示实验,以及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倾角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倾角计测量物体倾斜角度,验证正、副切线定理。

实验原理:正切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正切值tα。

副切线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副切值coα。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倾角计放置在待测倾角的斜面上。

2. 调整倾角计,使其与斜面重合。

3. 在倾角计的直角边上放置物体,使其保持平衡。

4. 记录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并计算其比值。

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倾角计实验,测量了不同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的比值,并计算了其正切值和副切值。

实验结果与正切定理和副切线定理的预测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个定理。

实验二:电磁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磁铁实验,观察磁力的作用,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对于一根直导线,其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安培环法则确定。

当导线被弯曲成螺旋形时,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电磁铁通电,使其产生磁场。

2. 将一根带有铁钉的细线放置在电磁铁附近。

3. 观察铁钉受力的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结论: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铁钉被吸附在电磁铁上,说明磁场对铁物体具有吸引力。

基础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篇一:基础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基础物理》实验报告范例物理实验除了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外,通过书写实验报告,还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论文书写基础。

因此,实验报告是实验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

正规的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设备;(4)实验内容(简单步骤)及原始数据;(5)数据处理及结论;(6)结果的分析讨论。

现就物理实验报告的具体写作要点作一些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一、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训练目的,通常如讲义所述。

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有些内容未曾进行,或改变了实验内容。

因此,不能完全照书本上抄,应按课堂要求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来写。

如:实验4-2 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尺读望远镜的调节方法,能分析视差产生的原因并消除视差;2.掌握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量的原理,正确选择长度测量工具;3.学会不同测量次数时的不确定度估算方法,分析各直接测量对实验结果影大小;4.练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实验的基本依据。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所依据的测量公式是否严密可靠,实验采用什么规格的仪器,要求精度如何?应在原理中交代清楚。

1.必须有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叙述。

通常教材可能过于详细,目的在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书写报告时不能完全照书本上抄,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阐述。

文字务必清晰、通顺。

2.所用的公式及其来源,简要的推导过程。

3.为阐述原理而必要的原理图或实验装置示意图。

如图不止一张,应依次编号,安插在相应的文字附近。

如:实验3-3 滑线变阻器的分压与限流特性实验原理滑线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连接不同,可构成分压器和限流器。

1.分压特性研究实验电路如图1。

滑动头将滑线电阻R分成R1和R2两部分,RL为负载电阻。

电路总电阻为图1 分压电路图2分压特性曲线故总电流为为电源的端电压,不是电源的电动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报告
超导抗磁性演示实验
实验原理:
超导体具有将磁场完全排斥在外的完全抗磁性,
称为迈斯纳效应。

当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在磁场
作用下,表面产生一个无损耗感应电流。

这个电流
产生的磁场恰恰与外加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而在深入超导区域总合成磁场为零。

本实验中。

在有磁场的情况下,超导体在液氮
环境中被冷却至它们的超导相变温度以下。

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样品几乎抵消掉所有里面的磁场。


超导体上方永磁体靠近它时,超导体受压力,远离
时受拉力,因此向下摇时压力变大,向上压力变小。

原理应用:
磁悬浮列车:在列车车轮旁边安装小型超导磁体,在列车向前行驶时,超导磁体则向轨道产生强大的磁场,并和安装在轨道两旁的铝环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向上浮力,消除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力,起到加快车速的作用。

超导船:由船上的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船两侧的正负电极使水中电流从船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磁场和电流之间的洛伦兹力驱动船舶高速前进。

这种高速超导船直到目前尚未进入实用化阶段,但实验证明,这种船舶有可能引发船舶工业爆发一次伟大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