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新课标(人民版)[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22张PPT)

人教版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22张PPT)

三、说教法
(一)教法 1、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 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重难点知识,通 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思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 环境,采用材料分析、层层设问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和思考的学习方式。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结合材料,《天朝田亩制度》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天国 梦?(制度内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反映了谁的利益 和要求?能否同时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和劳动积极 性?为什么?(农民) 这样的天国梦能否实现?为什么? 当我们放宽历史的眼界,19世纪中叶, 世界历史呈现出何种趋势?(资本主义)
(二)学法 1、素材运用 ①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的资料卡片、地图、课 后材料阅读与思考等来帮助理解史实。 ② 通过课外补充的材料、图片中分析问题。 2、方法指导 对比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和总结反 思法,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到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 自身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潘旭澜先生在著作《太平杂说》中认为:“洪秀全造 反获得局部的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 倒退为代价的,是以数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鲜血为代价 的,是以中国丧失近代化的最后机遇而长期沦为帝国主义 刀俎下的鱼肉为代价的。”而李大钊则认为太平天国的运 动 “ 是满清入关以来中国民族反抗满洲的民族革命运动, 同时亦是反抗帝国主义武力的经济的压迫的民族革命运 动。” 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会褒贬不一呢?那么真 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 件?
4、重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课时提供者:蒋国碧单位:澜沧民族中学一、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应重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结果、失败的原因、历史教训以及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全盛的基本史实。

2.理解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相像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农民必须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2.通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三、重点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2.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收集相关史料,制作ppt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师: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新人教版必修1(2)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新人教版必修1(2)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 要求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1.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 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
来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 历史背景,指出其不同 于古代农民起义的因素
。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
栏 目 链 接
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主要历程,简要理解《
与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
政新篇》。
——毛泽东
材料四 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
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

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

千万以上。


——(田秉锷著)《大国无兵》
问题:上述材料从什么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 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评价角度及理由:材料一是从民族革命角度,
——《资政新篇》
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 及社会经济的哪些领域?
提示:思想观点: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领域:涉及土地分配、劳动产品分配和消费方式等
方面。

问题:(2)依据材料一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可能带

来的影响。


提示:影响:“有田同耕”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
愿望,可以激发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产品分配和消
——孙中山
材料二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
栏 目
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 链
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接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材料三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 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新人教版)

必修1:太平天国运动(新人教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内容: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压榨剥削,农民起义风气云涌。

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民间的宗教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从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并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势,不久天京陷落,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虽然失败但意义深远。

本节课即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纲领、意义及教训。

一、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

(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起因、过程、主要领导人物、重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运动对社会改革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意义?
4.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整理出讨论结果。
5.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事件,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如《天平天国史》。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拓宽知识视野。
5.结合课堂所学,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来应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要设计一道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并谈谈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7张)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件(共27张)

(二)后 期 的 斗 争(1856---1864年) 1.政治斗争
生的? 结果如何?如果你是洪 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 天王洪秀全 秀全会如何重整旗鼓? 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 (1)定都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 疑 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 (采用图示和材料结合法) 杀 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逼 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 四川大 渡河 洪仁玕(总 国中无人, (2)腐朽思想日益增长 杀 为君臣如初。 责 翼王石达开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 理朝政) ──张德坚《贼情汇纂》 (3)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
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②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
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 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③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阶级矛盾激化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 ④ 严重的自然灾害 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力量悬殊
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 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小结
(整体感知,关注热点)
鸦片战争以后,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勇敢地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 其轰轰烈烈 地进行了十四年,历经十八个省份,是中国农民战 争的高峰, 最终虽然失败了,但其用鲜血和生命铸 成的惨痛教训,却永远值得后人警醒!所以有人说: 读不懂中国农民,就读不懂中国。历史告诉我们: 在中国,任何一个政权想要长治久安,就一定要真 正地解决和处理好农民问题。从历史的启示看今天 的“三农”问题,同学们又有什么认识呢?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成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全面:本案例涵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和相关概念。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意义和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地点、领导者、主要口号和标志事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学生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自然灾害的影响、民众不满情绪的蔓延等。
3.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关键因素,如社会矛盾、自然灾害、民众心态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自然灾害的影响、民众不满情绪的蔓延等。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强调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农民起义的地位和影响。
4.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重要事件。
5.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包括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已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能够较为准确的分析历史材料,求知欲强,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太平天国运动》一颗的基本史实,因此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会说呢过的思维,向深入发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并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评价出太平天国运动3、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不堪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而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
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 几个省。
请思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西方列强
通过什么方式侵略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思维拓展: 如果你是生活在1856—1860年间的
中国人,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我该支 持哪一方呢?是清王朝(曾国藩)还是 太平天国(洪秀全)?试结合近代社会 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分析之。

上课到此结束,谢谢!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是 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案一旦实施, 就是将小私有、小生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 最完美的方式而 将其固定化,从而严重阻碍了社 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对平均主 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具有空想 性。实际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
杨秀清
东王
萧朝贵
西王
冯 云 山
南王
韦昌辉
北王
石达开
翼王
4、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军事 行动 目的
领导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
结果
作用
4、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军事 行动 目的 领导
结果
作用
北伐
西征
天京突围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充实力量
林凤祥 赖汉英 李开芳 石达开
秦日纲 石达开
失败 败湘军
夺扬州
进江西 破江南江北大营
1、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⑶自然灾害严重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原因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将基督教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武昌
南京
长沙 全州
金田
永安
称号 人名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下跳
永安建制
1、天京事变 2、后期防御 3、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天京事变
(1)经过



杨韦 石
(2)原因 杀 责

(3)后果
原因: 1、根本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定都天京后革命意志减弱,腐朽思想滋
长 3、宗教的负面影响
后果: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新的领导核心
2、后期防御战:打击外国侵略 者和清政府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二、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1853
2、《资政新篇 》1859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核 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 处
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
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1851-1864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
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
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 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 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
参考答案: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 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的土地制度, 但对旧有的经济结构造成了破坏,有利于后来的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都 发生变化而新的社会结构还没有形成、革命性变革力 量还没有诞生的历史时期,其失败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
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3.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它们的共同点是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都脱离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 追求的目标就是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平均。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 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 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3、天京陷落:1864 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
曾国藩
李鸿章
探究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1、战略上有重大失误。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试一试: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 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 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 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 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 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资政新篇》
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经济: 发展工商业、准许私人办厂 外交: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医院、福利机构
评价: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 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请思考: 1、《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