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语文答题模板高考

语文答题模板高考第一部分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物+心)+联系上下文(心物同构)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形象或性格)+侧面烘托(或印证)+内容更加丰富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第三部分小说独特答题模式(重在人物手法)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第四部分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重在发幽探微)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补充或印证)第五部分积累——现代文(务必耳熟能详)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范文(通用5篇)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范文(通用5篇)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一、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高考试卷答题模板语文

一、选择题1.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畏首畏尾B. 胸无点墨融会贯通C. 胸无点墨畏首畏尾D. 融会贯通胸无点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是他刻苦钻研的结果。
B.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B. 你看,这家餐厅的菜品真丰富!C.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改正。
D. 您请稍等,我马上为您服务。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文章标题: __________【乙】作者: __________【丙】文章节选:(1)请概括文章的主旨。
(2)请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请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离骚》节选【乙】作者:屈原【丙】题目: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题目。
(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四、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材料:____________(2)要求:____________(3)立意:____________(4)标题: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语境,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请修改下列病句。
原句:__________;修改后:__________。
六、综合实践活动(1)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一、阅读理解题1. 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中的具体描述,回答问题或填入适当的信息。
3.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4. 词义猜测题: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推测生词或难词的意思。
5. 作者观点态度题: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和论述,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段落作用题:根据段落的位置和内容,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7. 结构分析题:根据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分析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8. 修辞手法题:根据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9. 主题扩展题: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主题的扩展和延伸。
10. 作品评价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作品的评价和赏析。
二、作文题1. 议论文写作:明确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2.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3. 记叙文写作:确定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4. 应用文写作: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5. 看图作文写作:观察图片中的人物、事物和场景,进行描写和联想,展开想象和思考。
6. 情景作文写作:根据给定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思,写出符合情景的文章。
7. 对比作文写作: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
8. 议论文写作:明确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9.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10. 记叙文写作:确定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三、诗词鉴赏题1. 诗歌形象描写题:根据诗歌中的描写,回答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
2. 诗歌意象分析题: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和作用。
3. 诗歌情感表达题:根据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分析诗人的情感状态和态度。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一、议论文。
1.开头段。
(1)提出议论题,对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问题,就其是好是坏,应不应该采取某种态度或做法进行议论。
(2)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表示赞同或反对,或表示对两种观点的态度。
(3)提出论据,简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2.议论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阐述自己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2)第二段,举例说明自己的理由。
(3)第三段,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理由。
(4)第四段,提出对立意见,进行反驳。
(5)第五段,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
3.结尾段。
(1)重申自己的观点。
(2)指出议论的意义或作用。
二、记叙文。
1.开头段。
(1)记叙文的开头要生动,引起读者的兴趣。
(2)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2.记叙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
(2)第二段,交代故事的经过。
(3)第三段,交代故事的结局。
3.结尾段。
(1)总结全文,表明故事的主题。
(2)提出对故事的感想。
三、应用文。
1.信函。
(1)信函的开头要表明写信的目的。
(2)信函的主体部分要交代事件的经过。
(3)信函的结尾要提出自己的要求或建议。
2.广告。
(1)广告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2)广告的主体部分要说明产品的优点。
(3)广告的结尾要提出购买的建议。
3.通知。
(1)通知的开头要表明通知的目的。
(2)通知的主体部分要交代事件的经过。
(3)通知的结尾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四、说明文。
1.开头段。
(1)说明文的开头要交代说明的对象。
(2)说明文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2.说明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交代说明的对象。
(2)第二段,详细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3)第三段,说明事物的用途和作用。
3.结尾段。
(1)总结全文,强调事物的重要性。
(2)提出对事物的建议。
以上就是语文高考答题模板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答题模板

一、选择题部分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意。
2.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
3. 逐个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4.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模板示例:(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毛骨悚然欣喜若狂B. 炽热毛骨悚然欣喜若狂C.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D.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天下午的运动会推迟举行。
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部分1.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2.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针对题目,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题模板示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的部分重要成果:1.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00米深海,实现了我国深海探测的重大突破。
2.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深海钻探设备,实现了我国深海钻探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深海生物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规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上述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 文章中提到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有哪些特点?3. 文章对我国深海探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展望?答案:1.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深海探测、深海钻探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
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甄选5篇)

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甄选5篇)1.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第1篇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
高考语文试卷的答题模板

一、现代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原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文章主要讲述了……- 作者通过……- 文章旨在表达……2.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分为……部分,分别是……- 每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3.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手法,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4.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观点,答案要点如下:-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观点,如……-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作者的观点具有……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把握诗文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诗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翻译诗文,答案要点如下:- 翻译为现代汉语:……2. 题目要求分析诗文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主要描写了……- 诗文中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3. 题目要求赏析诗文意境,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意境优美,如……- 诗文的意境具有……特点。
4.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情感,答案要点如下: - 作者在诗文中表达了……情感,如…… - 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是……- 作者的情感具有……意义。
三、作文【解答步骤】1. 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 确定立意,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3. 构思文章结构,注意段落划分。
4. 撰写文章,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1. 立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
- 结合自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 借鉴经典名句,传承文化底蕴。
2. 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
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一)某句话
总
领下文;2、文中:
垫
;
下文作辅
置悬
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
类文章),设
文章
叙类
领下文;总
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
承上启下;总
叙类
论文、记
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
(议
文章);照应
开头
人:生动形象;答题
、拟
合句子语境。
1、比喻
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
语气、一气呵成等;答
格式: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
格式:引起读
者对
+
者注意和思考;答题
题格式:强
问:引起读
调了+对
象+特性3;设
调了⋯⋯突出了⋯⋯5、
比:强
语气等;4、对
:强
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调,加强
样
题
目,句
的解答:这
的
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含义
语
调了⋯⋯加强
反复:强
时,把它们
所
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
语或短语
子中往往有一个词
用了比喻
、对
什么?
换成另一个行吗?为
指的对
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某句话中某个词
准确生动具体地
该词
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
(四)某句话
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
形象地描写了⋯⋯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
生动
该词
写出了⋯⋯形容词
:不行。
因为
,表范围等),
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准确地说
等):不行。
因为
该词
为
什么?一
换
?
序能否调
成⋯⋯,与事实
换了后就变
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
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
认识
事物的(由
?
为
换
中某两三个词
的顺
句话
序能否调
应的关系。
(3)
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
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
叙类。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
文章:回答
些
是递进关系,环相扣,不能互换
这
词
间+地点)+人+事。
2.说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
清楚(什么时
明对
象
)+说
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
明(介绍
明类
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
问
题是什么,作者观
的
点怎样。
格式:
文章:回答清楚议论
+说
明内容(特点)3.议
论类
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
证方法证
用什么论
明了(论证了)+论
、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
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
手法诸
表现
中常用的修辞
比手法、讽
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
合、虚实
结合、委婉含蓄、对
问、反问
言常用
、设
、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
、借代、比拟
方法有夸张
、排比、对偶、比喻
美、绚
丽、含
洁、明快、清新、新奇、优
、形象、凝练、精辟、简
语有:准确、生动
的术
备相关知识
些表。
首先要弄清这
各种表达技巧,储
归纳
蓄、质
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
价诗
歌的思想内容和
体味、辨析。
至于评
歌进行仔细
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
合具体诗
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
度,则
作者的观
点态
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细读标题和注释; 2 分析意象; 3 品味意境; 4 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 把握形象特点; 2 辨析表达技巧; 3 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 概括主旨; 2 联系背景; 3 分清主次; 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
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
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
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
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