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9讲两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1.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2.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尤其应注意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变化。
3.对于工业革命的考查,可以形成一条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纵向线索,其中可以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丰富的内容。
【自主学习】考点1 工业革命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藏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 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 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 以许多 次要人 物构成 一个社 会环境 ,从人 与人的 关系上 ,从种 种日常 生活活 动中, 来表现 人的思 想性格 与内心 世界。
•
2.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 在结构 上有一 些共同 的特点 。大概 而言, 第一, 故事的 发展, 前后勾 联,一 步紧一 步,但 又疏密 相间, 摇曳多 姿。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表3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2020版高中历史(课标人民)3年高考2年模拟一轮复习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

2.发源地及中心:③ 美国 和德国。 3.主要发明
考点二
栏目索引
电气技术
德国人④ 西门子 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 电灯;等
内燃机的应用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石油化工
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 际使用
电信技术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 发明电话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及政治层面概括工业革命给英 国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提示 社会: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工人运动兴起。政治: 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不断完善。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帕尔默所说的“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中的主 流学说是什么? 提示 自由主义学说,即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生产。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工业革命的扩展 (1)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 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2)1807年,美国人⑦ 富尔顿 发明的利用蒸汽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 接世界各地的重要交通工具。
考点一
栏目索引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 生,加快了⑧ 城市化 进程。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⑨ 科学共产主义 的诞生。 (4)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到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取得了 ⑩“ 世界.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对内、对外经济的政策,例 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等。改变这些政策 ( D )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专题复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专题复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一、基础知识目标;1、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主要标志和重要成果及发明家;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形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四、复习重点、难点:1、夯实基础知识点,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影响,需要培养学生交流讨论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专题复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为了便与学习,我们列表进行归纳和对比学习。
(二):复习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蒂芬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蒸汽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
这就是最初人们看到的火车。
材料二: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
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地上重要的交通工具。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了飞机。
请回答:材料一中的火车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器?使用的新能源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汽车、飞机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器?使用的新能源是什么?材料一、二所体现的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材料一、二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三)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1)世界近代两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错失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科技发明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夯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2.读下图,概括哪四个方面的具体发明成果,谈谈你的发现。
提示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和资 本日益集中,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2)其实质是什么?有何主要影响?
提示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深刻动因及工业 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 问题的能力。 2.借助历史图片和历史史料,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发明,探 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 实证素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引 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 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 4.通过学生分享瓦特、史蒂芬孙、富尔顿、爱迪生、本茨、莱特兄 弟等众多科学家的发明过程或成长故事,涵养学生敢为人先、孜孜 求索、坚定信念的家国情怀。
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 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 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 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电力、石化、 汽车等工业、电器制造业。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2014·湖南浏阳一中第三次月考)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解析:选D。
A、B、C、D项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 项正确。
A、B、C项不符合题意。
2.(2014·北京海淀高三期末)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
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B.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蒸汽动力和机器生产是主要的技术变革,产业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所以A正确。
工场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模式,所以B 不正确。
同时圈地运动也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C不正确。
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以1765年珍妮纺车的发明,而飞梭是在1733年发明,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D不正确。
故选A。
3.(2014·广东潮州高三期末)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 )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解析:选C。
把握材料的“物质生产史”,人类文明在物质生产上可分为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故选择C项。
4.(2014·九江一中月考)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两次工业革命

第19讲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
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
”这里的“工具机”是指()。
A.飞梭B.纺织机器C.改良蒸汽机D.汽船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即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它属于纺织机器。
答案 B2.时间: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步行上班,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婚姻状况:已婚;子女数量:2个,请表姐照顾。
材料中记叙的哈里斯的状况说明()。
A.工业化早期所有的纺织工都像哈里斯一样悲惨B.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C.工业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D.在工业革命早期,女性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答案 B3.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见下图),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④工业化有利于服装的大批量生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社会生活的变化。
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可知此时正处于工业化浪潮时期,服饰的变化有利于工人的工作,工业化也为服装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因此②④正确;材料中“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说明贵族垄断地位被打破,因此①正确。
③与题意无关。
答案 C4. 保尔·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太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材精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概述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 并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试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与启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 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试列表说明。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未能 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6.中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如何变化的?手工工 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7.概述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单元十三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期的西方世界
§13-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C中后期-20C初期的世界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9·全国Ⅰ卷,34)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2018·全国Ⅰ卷,34)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重大影响——(3)对世界:
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②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世界工厂”。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把人类逮到了“蒸汽时代”。
(2)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由商业资本主义进入工业资本主义。
(3)使人类迈向现代化,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这一进程中出现了三化: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大的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传统家庭解体;出行方式改变,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是政治民主化,人们的民主权利日益扩大,选举资格限定不断废弃。最后是知识化加深,教育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钢铁部门:出现新式炼钢法。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1877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迁移应用】
1.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交通运输: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赛尔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现代交通工具为全球各地区、各国直接爱你的密切联系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5)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改变了世界面貌,巩固了欧洲中心地位。
(6)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3)深远影响: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________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科学________应用于________。
2.成就及表现
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
1.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9讲 两次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
1.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2.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尤其应注意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变化。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过程
(1)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①____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1)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________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生产结构:促成了________结构的巨大变化,_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在________和钢铁工业形成了________。
(4)世界体系: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______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成就
表现
________的广泛使用
发电机、电动机、发电厂、以及电灯、电话等
________的创制使用
内燃机问世;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________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________,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________的进步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使用________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影响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
5.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1)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主导地位。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对于工业革命的考查,可以形成一条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纵向线索,其中可以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丰富的内容。
【自主学习】
考点1工业革命
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①原因: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________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②表现:世界________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________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________日益明显。
③影响: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迁移应用】
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D.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重难突破】
一、两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创造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作为第一台真正的机器出现,随后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