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2课堂探究: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含答案 精

历史必修2课堂探究: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含答案 精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史料导入多种因素和条件结合在一起共同促成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英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旧的生产体系的无力满足,这促使企业家们去寻找并接受一系列新发明所提供的新的制造方法。

工业革命就这样发生了。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说明促成“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的因素和条件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时期“新的制造方法”的主要表现。

提示:(1)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英国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2)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名师精讲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最根本的前提。

(2)英国具备了相关的资本原始积累。

①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3)英国的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经过长期的殖民争霸战争,尤其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市场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

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例题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解题指导:题干的意思是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由此判断,答案为C项。

高中历史必修2_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A

高中历史必修2_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A

假如你是工厂的老板,你要开始一个工 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政治 资金 生产技术
劳动力
市场
威廉在英国登陆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共治英国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政局稳定
吃人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 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 业。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大批农民被迫出卖 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 的境地。被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的圈地 运动。
•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产业革命, 成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国时,整 个世界还是个农业社会。1820年,英国只 有2000万人口,而它的工业生产却占了世 界工业总产量的50%。以后,它的比重虽 然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兴起 和工业的较快发展而有所下降,但到1870 年仍然占到32%,居世界第一位。当时, 它的棉花消费量占世界的49.2%,采煤量 占51.5%,生铁占50%。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
水力 水力
人力
珍妮纺纱机
水利织布机
骡机
这些动力的缺陷在哪里?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动力的革新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 对货物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 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 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 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习题: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习题: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2.(2008·上海综合·11)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斯蒂芬逊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6.(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7.图片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下面两幅图给我们的准确信息是(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产生巨大影响A.①②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题与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题与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浅析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一、进步作用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并掌握了世界殖民地霸权,其他国家在十九世纪中叶又落后于英国,因而英国便成为“世界工厂”。

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商品供应者,其他各国则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

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有50%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外国来供应。

英国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即在土地贵族之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

3.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

4.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

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

5.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按章节 分课时  逐题解析 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 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5·安徽文综·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史料及解析】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史料及解析】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史料及解析】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1.蒸汽机的使用蒸汽机的改良和普遍使用是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的成就,人类生产活动所依赖的能源和动力由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一位经济史专家论述说:“蒸汽机的发明有其技术上的必然性。

纺织部门的机器发明之后,人力不能推动巨大、笨重的机器转动。

最初,机器借助风力和水力推动,但是,自然力受地理和季节变化的影响,遇到枯水季节和无风天气,机器不能运转。

因此,急需发明一种超越人力、畜力或自然力的动力机,于是诱发了蒸汽机的发明。

蒸汽机的发明是整个技术革命的关键点。

它从动力着手,是取代人力、自然力、畜力的机器。

”“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已使用多年,不过仅仅是用来抽水。

瓦特在两位企业家罗金斯和波尔顿的支持下,对蒸汽机进行了再发明,于1782年试制成功复动式蒸汽机,并于1785年运用于纺织业作为动力使用。

这是一场动力革命,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进一步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蒸汽机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可以移动,在厂址选择上不受地点条件的制约。

其次,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体系日臻完善。

机器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工具机,二是传动机,三是动力机。

工业革命从工具机的革命开始,在水力用作纺织动力的同时,传动装置也发展起来。

但水力不能随机器其他部分移动,因而难以真正成为机器的组成部分。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器的三个部分结成不可分的整体。

蒸汽机的使用,还加速了机器的运转,要求工人密切协作,使工厂管理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2.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工业革命的另一项标志性成就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造成的实质性的变化是工厂的普遍建立。

某经济史专家论述说:“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

为了适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分料到户制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由于直接管理和监督生产过程的需要,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集中的手工工场对个人贡献进行较好考核,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工的费用,它管理、组织生产的方式是工厂制的雏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进行的原因;在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研习史料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努力创新、为国家富强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①劳动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②资本: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此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2)扩展: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资产阶级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则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无)2018年题组1.(2018·江苏单科·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考点】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明与生产需要之间的关系【解析】结合材料“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可知,工业革命科研成果的取得源于生产领域的迫切需要,B项与此吻合。

材料表明这些技术革新不是无意的发明,A项排除;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排除;工业革命主要体现的是生产与技术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项排除。

【答案】B2.(2018·全国卷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考点】工业革命【解析】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观点都合理,但不一定都全面,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是不正确的,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是封建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研究不可能参照这些国家,排除C项;后期研究者观点可能更全面,但不一定更可信,对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于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排除D项。

【答案】B3.(2018·天津文综·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

这反映出()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解析】结合题中时间等信息可知,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呼吁国家应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关注,反映出工业革命不断进行、生产发展、科技需求扩大的社会背景,D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183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说法错误;查尔斯提出的不是科学家的培养和教育问题,而是呼吁国家采取措施防止科学衰退,C项错误,排除。

【答案】D2017年题组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33)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140 175 360镑)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 1797 1835指数42.74 42.48 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考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增长迅速,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下降,这说明英国社会财富得到迅速积累,而工人的工资增长有限,这说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

结合表中数据明显可知,A项错误,排除;英国工人不等同于廉价劳动力,B项错误。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明显改善,C项错误。

【答案】D2016年题组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

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浙江文综·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据所学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开始的,慢慢发展到动力和交通等重工业的革命,从材料所反映的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来看,纺织业等轻工业工种数量相对较少,收入最低,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工种数较多,收入最高,可以得出结论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的结构变动,故①正确;材料中最高收入的都是机器制造或生产的相关工种,有制造工、安装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可以得出结论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故②正确;材料中的机器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均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而推动而革命或产生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故③正确;材料所反映的是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反映不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也没有涉及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问题,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轨距建设)【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6·上海单科·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解析】材料中英国农业文明下悠闲生活方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养成守时的观念,因此“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故A项正确;信息化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不是直接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电气化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是直接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1760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C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成,与“迅速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2015年题组1.(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5·上海单科·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右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考点】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环境问题)【解析】这篇论文的提纲1反映出能源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但没有完整体现论文的主题,故A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总体看这篇论文的提纲,一方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反映出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最为全面,故B项是最佳选项;“征服自然”是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态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只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一部分,人类应对环境问题只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之一,故D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