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内部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9讲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向纵深发展(共43张PPT)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9讲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向纵深发展(共43张PPT)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
2.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 露。
②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的古典哲学。
③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 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 经验和教训。
认知深化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
1.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1)英国: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 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美国:
①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 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 铺平了道路。 ②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 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 其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 4.特点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5.影响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2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12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课件

(4)德意志帝国 ①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 命并对其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 缺乏监督作用。 ③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④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世 界强国之列。
④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 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⑤贸易中心变化。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 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
(2)影响 ①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 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从道德的角度看: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 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③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 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第12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和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考点一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两次工业革命 (1)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与工程师
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首先发生于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 发展进程
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行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 (共20张PPT)

2017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 (共20张PPT)

请回答:材料一中的“双元革命”指的是什么?受“双元革命”的 影响,19世纪中后期欧美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 主要表现有哪些? (1)“双元革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 (2)表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实现大机器生产 (工业化);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重点突破】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查热点】 工业革命
前提和条件
前提
政权保障 (环境)
市场

技术
劳动力

资本 原料
【考查热点】 工业革命重要发明 思考并回答: 1、列举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 重要发明有哪些特点?
【重点突破】 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
“ ……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 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 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 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 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 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 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 系”。 ——《共产党宣言》
【考点回顾】
选择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代议制) 浪漫主义 德意志帝国宪法 浪漫主义 德意志帝国宪法 浪漫主义 工业革命影响 相对论;现代主义 英国工业革命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 (小论文) 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 材料
【考查热点】 工业革命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 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 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 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 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 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 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 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高考第二轮复习辐射全球的工业革命公开课

高考第二轮复习辐射全球的工业革命公开课

问题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 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 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 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 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一、英国篇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C中期)
1、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政治条件 资本
市场
劳动力
国家政策
技 术
原料
一、
英国篇(英国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条件 可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能 ②资本: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 性 ③技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 ④市场: 国内: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国外: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必 要 性
材料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3、英国民主政治的扩展:1832年的议会改革
【经典题示例】
(2007海南)10.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 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 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 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和制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经典题示例】
(2011·洛阳模拟)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 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 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棉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解析】选B。题干中的棉布价格迅速下降是在1780~1860年间, 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使用机器生产,物美价廉,答案为 B。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配套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配套课件 人民版


器完善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理解掌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部门 时间
发明人
主要机 器
说明
动力
交通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理解掌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部门 时间
发明人
主要机 器
动力 1785年 瓦特
改良蒸 汽机
交通
1807年 富尔顿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 车
说明
人类进 入 “蒸汽 时代” 始于美 国 始于英 国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轻巧识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个 实质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两重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 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三 个 动 力
政治动力: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 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
史证 (1)史料一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开办的工厂的特点。工厂的所有者又 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工厂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规模不大。 (2)史料二中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它几乎垄断 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史料反映公司 规模扩大,企业内部矛盾突出,竞争加剧,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 分化。
结束放映
3、易误辨析——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 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 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2-2-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2-2-2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点拨提示: (1)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通讯手段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资本的扩张; 国际贸易的增长、武力逼迫和殖民统治。 (3)积极方面: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 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促进了落后国家和 地区的社会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方面:是建立在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宰割、奴役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给落后 国家和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 和风险性。
末页
第二单元Leabharlann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参考答案: 人口 汽车 大企业 飞机 商品 资本 蒸汽 资本 市场 电力 蒸汽机 煤 珍妮 火车 重工业 汽轮 工厂 电、石油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特别提示:
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 现而是工业革命。
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 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
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
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①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发明 的序幕,引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②冶金、采煤等 其他生产领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③瓦特 改良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工业革命 进入发展阶段。 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轮船和 火车使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1840 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劳 完成 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的工业 革命也相继完成。
第 一 次 工 影响 业 革 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①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范围 和规模迅速扩大。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 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③资产 阶级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 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④19 世纪中后 期,一个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 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 工人占61.4%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 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 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解析:A 项是罗马法规定债务人的权力,古罗马政治地位高的 是原罗马的公民,逻辑关系不当;B 项,伯明翰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是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反之不成立;C 项工厂中雇佣工人的比重大, 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钢铁联盟是垄断组织的表现,且占 比重大,关系合理,故选 D。 答案:D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影 响 使欧美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城市在国家社会经 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 业国。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
4、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 诞生。
5、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6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 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 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进程及重大发明: (1)生产领域: ①生产手段: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劳动
②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2)动力方面: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3)交通运输: 见书表格!
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 时代 垄断组织的产生 社会关系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成为工商业组 织的支配形式 国际关系 殖民扩张 ——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影 响
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使世界连接成一体
垄 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断 概况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组 织 形式 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 的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产 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 生
【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在北美迅速发展而不在突、阿发展的原因,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此时北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 A.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 C.由在本国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D.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解析】D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业品需要大量 的原料;生产出的工业品需要广阔的市场。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 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 ……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 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 139640吨。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 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阶级关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 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 7个。特别是新兴 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 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 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 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 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 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 “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 【解析】C英国能“抢占了先机”是因为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 体;能“傲视全球”是因为最早发生工业革命,为第一个工业化国 家。 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 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 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以上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 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 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 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 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3、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自由主义的原则; (1)原则: (2)内容: 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 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 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3)意义: 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国际经济交 流基本准则
小结:“蒸汽”的力量 整体结构:
工具 手工 工场 大工 厂制 手工
规模
分工
纪律
较小
较粗
较松
工具
大机器 较大 细密 严格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 思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 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他们主张对内自 由放任、自由竞争,对外自由贸易,反对国 家对经济干预和保护。 其核心思想是:自由生产、自由贸易、 自由竞争。 这种思想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适应了 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思维延伸: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及中国反应。 对中国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等。 中国的反应: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启 了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课标要求 :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分析第 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 影响。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重 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作出贡献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 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 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英国最早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条件 可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能 ②资本: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 性 ③技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 ④市场: 国内: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国外: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必 要 性
影响的发展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 济命脉促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张。Leabharlann 原因 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世 界 连 接 为 一 体
含义: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为主要标志,以国际贸易和 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 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 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 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 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 世界一体化过程。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 界 连 接 为 一 体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 原因 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3、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 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 频繁和便利 1、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积 2、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极 3、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影响 1、拉大了东西方世界的经济发展差距 消 并导致亚非拉美人民反帝反封建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极 2、列强之间矛盾和冲突加剧, 最终引发世界战争。
(1)特点:机床的出现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2)影响: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 3、工业革命扩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 工业化的进程。 (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和逐渐成熟。
二、打造“世界工厂”(课外阅读!) 思考:19世纪中期,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 为什么称它为“世界工厂”?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1)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 ①政治: 进行民主化改革; ②经济: 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法制: 进行法制化建设 ; ④外交: 推行“炮舰政策” ; ⑤文教: 大力兴办教育 2、具体表现:
确立,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原 因
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 市场:本形成
技术: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
中心: 美国和德国 标志: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时间: 1866年 电的发明和应用: 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 钢铁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过 成就 新兴产业的兴起: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 程 工业发展起来 推动了农业向 传统产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 多国同时进行 从重工业开始 特点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知道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垄断组织的出 现;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辨 证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 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认识开放 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前提: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1)途径: 列强的对外扩张 (2)根本动力和物质条件:工业革命 交通运输业发展 (3)有利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重要保障:
2、初步形成的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 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