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__发__展__不__平__衡__是根本原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

美主宰的②_凡__尔__赛__—__华__盛__顿__体__系___日益不满
原 因
③_1_9_2_9_—__1_9_3_3_年__经__济___ _大__危__机___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 西斯专政,形成④_欧__、__亚__两__个__战__争__策__源__地__
【答案】 变化前影响:助长了侵略者气焰,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 全面爆发。
变化后影响: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战后美国的影响力。
情境探究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 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 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 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审判战犯,肃清②_法__西___斯__主__

_义__和__军__国__主__义___。
内容

(2)托管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
权利;成立③___联__合__国___
(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

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④__和__平__与__安__全____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 秩序的形成
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2.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29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29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社会危机 四伏和庆历新政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课件

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课件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2070年 —公元前771年)。
【阶段特征】 1.政治上:国家产生,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 定基础。 关键词:奠基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 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 期存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
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 的发展过程(政);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经);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
【网络特征】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
朝代更替: 夏:公元前21C--17C,起于禹,亡于桀。 都城在阳城 商:公元前17C--11C年,起于汤,都城在 亳,亡于纣。前14C,盘庚迁都于殷 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止于幽 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
1、经济(1)农业: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4、特点: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国民大革命
01
时空框架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四·一二”政变)
02 通 史 整 合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
政治 1、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成为民心所向 2、国民党一大(1924) 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方式、基础
1、民族:明确 反帝,民族平等
2、民权:广泛 民主、民权
3、民生:关注 工农、节制资本
总况: 国共合作
同时期西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列强共管中国;共产国际影响加深
03
高考前沿
1.1922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 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 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 入党。与这一变化有关的是( ) A.五四运动的兴起 B.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03
高考前沿
4.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动用军队,大肆屠杀工人,镇压京汉 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对此反思道:“这次失败 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教训就是孤军奋斗。此时在政治上是曹(锟)吴 (佩孚)及英帝国主义统治之时,故政治上压迫很严重……”这说明蔡和 森认识到( ) A.必须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 B.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必须着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确立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思想
总况: 同时期西方:
延伸拓展:
辛亥后孙中山 的革命经历
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按时代划分阶段特征ppt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按时代划分阶段特征ppt

中国史现代史部分
(1949年后)
通史知识坐标
总路 线提 出
1949 53
八 三大 大 字 改造 跃 方 完成 进 针
56 58 60
文 革 爆 发
66
文 革 结 束
76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78
南方 谈话 十四 大
92
十 五 大
97
分期
政治 建设 经济 建设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 文革
徘徊
新时期
基本构建
曲折发展 曲折发 展十年 动乱 十年
伟大 转折 伟大 转折
健全 发展 新阶 段
起步
中国现代史(1949——今)导论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4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56—今) 阶级矛盾(49—56年) 先进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56—今)
大力发展生产力
历史 分期
过渡时期(49—56年) 曲折发展(56—76年)(全面探索十年、“文 建设新时期(78—今)(76—78徘徊时期)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资本 主义 经济 的发 展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 业革命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世纪末)
粗具规模(15-18世纪中期)
形成和成熟(19世纪中期)
连成一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世界现代史导论 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主线是近(现代)化。
近代中国政权更替: 清朝后期(1840—1911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
中国近代史概述
二、两个阶段
1840
约80年
1919五四运动 约30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影响深远的西方人文思想和璀璨的科技文化[ 高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影响深远的西方人文思想和璀璨的科技文化[ 高考]

2.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以现代主义为主流,苏联出现了 社会主义文学,亚非拉民族文学作品大量出现。苏联、亚非 拉民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爱国主义精神;美术以现 代主义流派为主流;20世纪兴起的流行音乐为人们广泛接受, 音乐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且随着全球化趋势加 强,音乐由民族走向世界;影视艺术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 到彩色发展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丰富着人们的 日常生活。
洞考情高效备考
1.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对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及角度 (1)以西方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重 点考查了各个阶段人文思想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等。 (2)从物理学、生物学、两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方 面来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从文学、美术、音乐、 影视艺术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角度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预计2014年高考可能考查的角度及知识点 (1)重视对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的考查,考查中 外思想的对比,理解思想变化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 内在联系,认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产物及其对 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三次科技革命及世界文学艺术的流派仍将是命题的重点。
►线索二 以近代西方科技发展演变历程为主线,归纳世界 近现代科技的成就、特点及影响 1.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的研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 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标 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 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近代以来,物理学的发展逐渐摆脱神 学的束缚,呈现出对世界认识逐步深入的特征,即由宏观世 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近代对生命起源的探索,经历了由宗教创世神话到生物 进化论的认识过程。文艺复兴后,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观点。

高三高考二轮秦汉历史通史复习原创精品课件

高三高考二轮秦汉历史通史复习原创精品课件
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 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以诸侯为郡县,人人 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 威德。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臣(淳于越)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 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 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答案:A
(2013湖北襄阳历史· 3)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 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 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偃说 上曰:“古者诸侯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 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 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 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 晁错是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元朔二年( 前 127) ,主父偃上书汉 背景知识: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 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 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 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 对抗(见西汉七国之乱)。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 为列侯 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制度; 海洋文明:城邦政治或民主政治。
(3)全国听命于国君,有庞大的官僚机构, 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
认识一:
无论是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还是雅典 的城邦政治以及罗马法,都是那一时期人们 所创造的管理国家的文明成果,在当时都有 其合理性,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结果,我们 不能从单纯的决策方式层面评判其优劣,从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那些古老国度的政治文 明都一样充满了人类的智慧之光。
世界由分散到整体 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历史阶段特征比历史阶段分期重要 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比差异性重要 学会从世界思考比学会思考世界重要 历史解释能力、评价能力比记忆能力重要
例1(08上海)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 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 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 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 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构建通史知识体系
以文明史观梳理历史线索
例2(上海高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内 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文明 新旧能相互,心理东西本自同。对联赞叹了人 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和交融,哲学家、 杜会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各有评 论。 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价? 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井田制土地国有
文 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实;行原贡始赋绘制画度;

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手有工完业整的:体系。
官营手工业
青铜时代
对比希腊国家起源时期的不同
•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国家分裂
• 平民与贵族斗争,逐步走向民主 • 行政选区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历史常识:国家的产生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 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 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 的地区称为“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变 政 革 治
征。 2.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
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
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形成。 文 2.文化:《诗经》;《离骚》;战国绘画成熟;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 (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分)
人类最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主要有: 东方的: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
中国 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文明,诞生于自然条件较为 优越的的大河流域,实施灌溉农业,其生产方式对社会组 织结构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诞生于岛屿众多、 港湾密布的海洋,地少人多,工商业发达,形成的文明和 东方迥然不同。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先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前2070-前771) 秦
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前770-前221)
历史阶段特征
如何分析中国古代史的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是对某个历史时期不同于其他 历史时期的突出特点的概括,古代社会某个时期 (王朝)的特征,我们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来归纳。
1、奴隶社会:夏、商、•西中•奴周国隶(古社前代会2文0的1明0强年的盛至形前成771年)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 (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分)
(1)举出至少3个属于两个文明类型的区 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 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地中海东岸的古腓 尼基、古希腊、古罗马。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地域。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 家”
西周各的有“什天么下特”点:?松散联盟,血缘政治; 秦朝的“国家”: 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
(3)同一时期希腊国家城的邦特,点行有政哪选些区?。
例1(08上海)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 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 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 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 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农耕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文明 和铁器时代
纵向 工业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 文明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明 观
物质 必修二:人类社会经 文明 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
从传统农业到工 业化,从自然经 济到市场化
横向
政治 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 文明 领域进程中的文明
精神 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 文明 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
1、农业:刀耕火种,耒耜助耕•血、青缘铜维农系具政二治个发展阶
经 济
2、手工业:段官.井营田手制工。业。养蚕•尚缫丝未世高界度最集早权;商周青 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等;级商制朝度发严明原格始瓷器
政 治
312、、、商西西业 周 周: 的 的建 宗商立 法朝制人、以分善封于制经商。著••生神称农产。权业工王:具权有结提合高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 奴隶集体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