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1824年英国《加利尼亚尼信使报》报道了旨在为伦敦人供应新鲜空气的联合股份公司成立的消息,并称新鲜空气来自英国及欧洲大陆。

这说明当时A. 政府注重培育新型的商品市场B. 媒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C. 工业化严重破坏伦敦人居环境D. 工业革命推动私企迅速发展【答案】C2.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和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的良好作用。

”由材料可知,他主张A. 实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 重视经济活动方面的立法【答案】A3.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答案】A4.“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 工厂制组织形式B. 工业城市生活方式C. 机器大工业生产D.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答案】D5.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

与此相适应的是A. 自由主义思潮兴盛B. 重商主义的再兴C.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答案】A6.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3: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3: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巩固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2.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强,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1/2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变化起到推动作用的是()A.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的开辟D.西欧殖民扩张3.从1651年开始,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涉足与英国及其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但这些法案最终在1849年都被废除了。

这一变化的根源是由于英国() A.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殖民优势地位丧失C.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D.建立起代议制政治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A.开辟新航路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发动鸦片战争D.建立福利国家5.“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男人、女人和儿童被绑缚于永不疲倦的机器;这里创造出了文明的奇迹,肮脏的下水道里淌出了赤足的黄金。

”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出现于()A.公元前6世纪的斯巴达B.18世纪中后期的印度C.19世纪30年代的伦敦D.20世纪70年代的丹麦能力提升6.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7.“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8.对右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习题: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习题: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2.(2008·上海综合·11)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斯蒂芬逊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6.(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7.图片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下面两幅图给我们的准确信息是(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产生巨大影响A.①②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2.《国富国穷》中写到: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

这反映了欧洲()A. 社会环境的开放性B. 经济发展的均衡性C. 贸易体系的平等性D. 经济模式的一体化3.马克思曾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表明()A. 蒸汽机改良成功,开始了工业革命B. 工业革命直接原因是蒸汽机的发明C. 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D. 工场手工业从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4.(美)彭慕兰在《大分流》中写道:“为了给英国早期粗糙的蒸汽机提供燃料,需要大量的木材,这就需要种足够多的树……人口拥挤的西欧地区是无法提供这么大的空间的。

但就在这时,幸运又降临了:英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储备,以及快速实现机械化的工业。

到了1840年,英国人将以燃煤为动力的机器普及到了各行各业。

”材料说明,英国快速普及机器生产主要得益于()A.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 便于开采的能源储备C. 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D. 完善了机器动力装置5.在正常情况下,织布和纺纱两道工序应该同步、同节奏。

1733年飞梭的发明打破了织布与纺纱的平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加快了纺纱速度,棉纱开始供过于求;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技术来源于劳动者实践B. 得益于自然科学革命C. 植根于市场导向的创新D. 首先兴起于棉纺织业6.英国学者西顿认为:“近代工厂制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使用了能带动机器高速运转的动力。

高中历史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达标1.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开始于( )A.棉纺织业 B.采矿业C.化学工业 D.交通运输业答案:A2.(2014·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C.工厂 D.垄断组织答案:C3.(2014·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扩张的根本动机是( )A.掠夺黄金等财富 B.输出鸦片C.贩卖黑奴 D.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答案:D4.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C.西班牙 D.英国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依据“19世纪中叶”“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项。

答案:D5.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9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数量急剧上升,农民数量下降,故选B项。

答案:B6.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使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完全瓦解B.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此时封建的落后的经济体制仍存在,故选A项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世纪初,下列哪项被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A. 友谊赛B. 科技革命C. 文化大革命D. 帝国主义战争纷争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下哪种发明被认为是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的重要里程碑?A. 水车B. 火车C. 钢铁D. 纺织机3、下列关于蒸汽机的说法,错误的是:A. 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C. 蒸汽机的发明者是瓦特,他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进D. 蒸汽机只能用于动力,不能用于生产加工4、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下列哪个发明对纺织业的影响最为显著?A. 火车B. 灯泡C. 钢铁D. 纺纱机5、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优越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D、大量吸收外来移民6、以下哪一项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A、提高了生产效率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降低了人口增长率7、题干: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对早期工业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下是关于蒸汽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 蒸汽机由詹姆斯·瓦特改良,提高了热效率B. 蒸汽机的燃烧室采用外销式,可以随时供应蒸汽C. 蒸汽机使工厂可以设在水源附近,减少了提水成本D. 蒸汽机的效率不高,经常需要补充燃料8、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重要变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蒸汽机车和汽船的发明使得交通更加迅速和方便B. 马力机车在此时期取得显著进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流C. 钢铁的使用使得铁路轨床的寿命大大延长D. 电气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直接关系9、题干: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总量跃居世界首位,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工业革命完成B.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殖民扩张C.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 工业革命使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10、题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下列哪项技术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 火车B. 蒸汽机车C. 轮船D. 灯泡1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哪种能源成为了主要的能源?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核能12、下列哪项发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起到了关键作用?A、电话B、蒸气机C、电灯泡D、计算机13、以下哪个发明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性突破?A. 蒸汽机B. 轮船C. 钟表D. 打字机14、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 铁路和蒸汽动力共同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C. 工业革命导致了手工业者的失业和贫困D. 工业革命使人的生活水平显著下降15、19世纪初,下列哪项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 蒸汽机B. 电报C. 火车D. 钢铁16、以下哪项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主要发明?A. 水力织布机B. 火车C. 纺纱机D. 电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工业革命把“分散的、涓涓小溪般的自然力集中到一个中心来了”,把“力从自然界的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自然力便成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了”。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训练案(有答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训练案(有答案)

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训练案(8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8世纪的英国保持着一种独特土地制度,一端是一些大地主,另一端则是大量没有土地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自耕农的数量在持续减少。

英国农村发生的变化表明A.英国封建租佃关系大量存在B.英国农业生产力有较大进步C.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D.英国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英国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产生,出现了以工资为生的劳动力,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自耕农向雇佣劳动力的转变,体现了农村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

A项,题干所述劳动现象为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而非封建性质的租佃关系,排除。

B项,题干无法体现农业生产力取得较大进步,排除。

C项,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未体现城市化现象,排除。

2、英国1624年制定专利法,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12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

据此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积累C.英国注重保护知识产权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答案】C【解析】英国1624年制定专利法,对知识产权保护,这对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能鼓励科技创新企业不惜成本的参与技术研发,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英国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故C正确;由材料时间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没有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不是技术积累,排除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雇佣与被雇佣,不符合题意,排除D。

3、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有答案)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1.(2007海南卷)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2.(2008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3.(2008宁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4.(2009广东文基)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 蒸汽机车B. 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5.(2009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6.(2009上海历史卷)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霎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A.甲 B.乙C.丙 D.丁7.(2009全国卷1、2009山西文综)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12.(2010大纲版全国卷1)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13.(2010天津文综)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2010新课标全国卷)(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6分)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

(13分)15.(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3)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5分)(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4分)(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分)(4)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分)16、.(2011年四川省文综39)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

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

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4分)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

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

似尚可试办。

”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

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

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1875 —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李鸿章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盛宣怀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沈葆桢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胡思燮——【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4分)。

参考答案:10.B。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棉纺织厂数的增长,即表明棉纺业发展迅速。

结合时间可至此现象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取代了工场,故此题选B项。

11.A。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造就了农村大量小农的存在。

革命后后就形成了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

一方面城市工业化迅速开展,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农大量存在,这严重制约了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城市工厂用工不足问题,就出现了题干中描述的经济现象。

12.C。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830年”,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英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13.C。

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热点背景,以首届“世博会”命题口,考查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图片内容倒不是重点,关键要抓住下面的时间“1825年”。

如果基础知识扎实,时间概念清晰就可顺利解答。

14.⑴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⑵阶段1 :“原工业化”(2分)。

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迅速;(2分)商人参与;(2分)使用雇佣劳动。

(2分)阶段2: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

特征:大机器生产;(2分)需要大量资本;(2分)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2分)⑶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13分)15、答案要点:(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