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一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1824年英国《加利尼亚尼信使报》报道了旨在为伦敦人供应新鲜空气的联合股份公司成立的消息,并称新鲜空气来自英国及欧洲大陆。
这说明当时A. 政府注重培育新型的商品市场B. 媒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C. 工业化严重破坏伦敦人居环境D. 工业革命推动私企迅速发展【答案】C2.179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称:“商业、工业和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的良好作用。
”由材料可知,他主张A. 实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 重视经济活动方面的立法【答案】A3.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答案】A4.“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 工厂制组织形式B. 工业城市生活方式C. 机器大工业生产D.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答案】D5.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
与此相适应的是A. 自由主义思潮兴盛B. 重商主义的再兴C.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答案】A6.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
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三十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专练三十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2022·广州市二模]英国棉纺织业是1588年由尼德兰技工引进的,到17世纪才在兰开夏建立生产中心。
在此之前,它的生产基地散布于农村,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也不存在生产上的清规戒律。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棉纺织业( )2.英国的伯明翰为印度提供斧头,为北美的土著居民提供战斧;向古巴及巴西运送铁链、手铐及铁颈圈,以供奴隶佩戴。
这反映了伯明翰发展为大工业中心的主要因素在于( )追求3.[2022·孝感市一模]1682年,法国人帕潘从他发明的高压锅中获得灵感,设计了第一台蒸汽机模型,并建议将其运用到矿山抽水、开动船只等领域。
然而,这一构想在当时无人问津。
一百年后,一个叫瓦特的苏格兰人在资本大鳄的倾囊赞助下改良蒸汽机成功,他的机器在英国受到争相追捧。
造成这两种发明命运迥然不同的原因是( )4.有学者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5.[2021·浙江1月]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6.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
……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7.[2022·昆明市二模]1846年,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廉价粮食的竞争压力,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器陆续出现。
英国兰索姆梅公司除有搅土器、打禾机之外,还制造了300多种各式各样的犁。
到1870年,英国的农业产量增加了一倍。
这反映了( )8.[2022·张家口市二模]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工厂法,要求工厂的车间必须有通风和定期的消毒等卫生条件,规定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工厂还要负责童工的生活起居和文化教育。
高考历史轮计时双基练(6)第次工业革命和第2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计时双基练16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
答案 A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 )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 )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 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 石油工业的发达D. 电器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说明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蒸汽动力的应用,工业化的发展,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浓雾不散,于是有了题干“18世纪末……‘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的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A 项早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CD两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迟于题干中“18世纪末”,故排除。
故选B。
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B.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D. 18世纪80年代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3.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十五)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十五)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四川省诊断性考试]当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时,他从中获得四大洲的能量。
这杯茶包括中国或锡兰的茶,荷兰或英格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
它们当时在英国的普及( )A.加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B.使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C.推广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D.缩小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2.[山西省模拟]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时说: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托克维尔评论体现了( )A.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B.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C.文明转型的双重影响D.人性的力量和伟大3.[四川省内江市高三模拟考试]1861年,代议制理论集大成者,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代议制政府》指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居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
”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下层主张自由主义思想B.欧美国家普遍实现了代议制C.西方民主仍包含专制的现状D.工业革命促进西方社会变化4.[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检测]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性别、年龄分类比例表,该表信息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A.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棉纺织业持续高速发展C.资本家的贪婪和冷酷D.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5.[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联]19世纪早期,随着伦敦人口的增加,出现伦敦东区(工业区,以工人阶级和小商小贩为主)和伦敦西区(英国上流社会聚居区、各种高档购物商店、剧院所在地)的城市分化。
这主要是由于( )A.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B.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形成C.英国议会选举分区投票制度D.工业革命提高人们精神追求6.[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月]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建筑材料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蒸汽时代”就是蒸汽机给众多的机器提供动力,“电气时代” 就是电给众多的机器提供动力。
所以,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C.主要动力不同。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划分的主要依据2.(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宋代与英国》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请回答:(l)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8分)【答案】(1)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宋代打破城市坊市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达,沿海港口城市繁荣;景德镇成为“瓷都”,开始出现专业化市镇;私营手工业发展,国内贸易发展,乡村和城郭有草市,市场发展具备一定条件,手工业行会组织成立。
(答对任意两点即得4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1分,论述1分。
)(2)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是否基于科学(或科学所起作用不同),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领先,形成一个中心或英国独霸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多国竞争,形成多个中心。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1.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办。
这次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埃菲尔铁塔,它的光芒盖过了当年的一切,成为世博会留给人类最璀璨的创作;英国参展的钢铁制品尺寸庞大,如一根长130英尺的整段钢轨;美国展品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小型机械展区。
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是()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侧重于重工业领域C.英、法两国是领头羊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C.化学工业兴起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3.[2023·承德市三模]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这种状况客观上()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C.反映出美国劳动力严重短缺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4.新式动力机——柴油机,因马力大、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逐渐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上的主要动力机。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A.福特B.戴姆勒C.卡尔·本茨D.狄塞尔5.下表反映了19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6.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
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7.[2023·开封市一模]19世纪8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首创了工业实验室。
该实验室采用科技专家的方法,发明了重油裂解和管道运输等技术,使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在1913年占美国资产的13%,有组织的实验活动逐渐取代了工匠发明的传统。
历史专题练习 工业革命专题 - 答案版

历史专题练习工业革命专题第一次工业革命1.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世界很多地方成为英国市场。
1850—1870年英国对外贸易总额由145亿马克迅速增长到374亿金马克。
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3.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C.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答案】D4.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与科技)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指出一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哪一个时代?【答案】(3)历史意义: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发明成果: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的应用。
(任答一项)时代: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术垄断2.(2015·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阿瑟·扬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
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段话着重强调()A.工业革命主要在毛纺工业以外开展B.毛纺工业是英国最古老、保守的工业C.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不足D.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3.(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4.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
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5.(2015·衡水中学模拟)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未来就业的课程。
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B.英国向殖民地大量倾销商品的结果C.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采取消极态度的结果D.英国经济受到美、德经济竞争的结果11.“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12.(2015·玉溪模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已经越来越明确。
所谓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基础,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下列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国际分工的特点不包括()A.广大殖民地向英法等国大量输出原材料B.资本输出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C.英法等国向广大的殖民地输出廉价的工业品D.英法等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居于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15·石家庄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
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
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材料三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 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12分)14.(2015·扬州高三期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
……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材料三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
(8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4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请据此为我国当前合理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两条有益的建议。
(10分)(3)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4)积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联系与科技进步;消极: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
建议:占据科学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努力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1~5.AADDC 6~10.BBAAC 11~12.AB13.答案(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
(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治理污染;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人伦道德。
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14.答案(1)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
(2)资本输出成为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历程。
博尔顿是瓦特的合伙人、工厂主和工程师,他投资生产并推广瓦特的蒸汽机。
他用财力支持瓦特改良蒸汽机,后来又延长该项专利的保护时间,意在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
故答案为A.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说明英国“铁、棉、玻璃或瓷器”等行业限制不多,适宜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说明毛纺织行业受到传统行会制度等的严格限制,在毛纺工业中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阻力较大。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答案D4.【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50至70年代,英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工业革命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D5.【解析】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导致女性学习的课程是培养家庭主妇,男子的课程是就业生产,经济决定政治权力与政治地位,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强化了性别分工,C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C6.【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工人总数、产量和投资额方面,1900年比1870年都有大幅增加,但企业总数却明显减少,这说明生产资本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答案B7.【解析】“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所谓方法,即指科学理论的进步。
有了科学的指导,机械的进步才是必然的、“系统的”。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8.【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了德国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重视使其工业化进展的速度快于英国和美国,这表明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排查分析四个备选项,B、C、D项与材料无关,应选A.答案A9.【解析】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尤其以美国的经济发展最为明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