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柑

狮头柑
狮头柑

目录

狮头柑的简介 - 1 -

旬阳狮头柑鼓起群众钱袋子 - 1 -

陕西省旬阳县冬青村的狮头柑产业致富经 - 2 -

狮头柑病虫害防治技术 - 4 -

旬阳县冬青村——狮头柑红遍半边山 - 4 -

大市场催生陕南柑桔做成大产业 - 6 -

狮头柑的简介

开放分类:水果、柑橘、稀有植物、稀有品种

柑橘类稀有品种.

数量较少,目前仅分布在我国陕西安康段汉江沿岸.

因果皮皱起粗糙而得名.皮不粘果,个大汁多,味美甘咧.

狮头柑树性喜温暖,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5度-16度以上,最低月平均温度在5度以上,冬季绝对低温不低于-5度。

生长期间,要求比较湿润的气候条件,年降水量以1000毫米-1500毫米为宜。夏秋干旱,常易造成卷叶落叶,影响果实发育,甚至引起落果。干旱情况下发育的果实,囊瓣壁厚,汁液少,风味较差。但降雨过多,易影响授粉,并降低光照强度,会加剧生理落果。生长的理想空气湿度,以相对湿度75%左右为宜。

对土质要求较为严格.适于非强黏性土质.酸碱度的范围为PH5.5-PH7.5,以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最为相宜.

旬阳狮头柑鼓起群众钱袋子

吕河镇冬青村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退耕还林精品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的目标,千亩狮头柑鼓起冬青群众钱袋子。

过去的冬青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农民依托村上的零星种植狮头柑和劳务收入,人均收入不到800元。自2005年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以

来,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狮头柑产业,现在全村有盛产期柑园300亩,新建园860亩,2006年产量达50吨,产值超过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040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园区配套建设,硬化园区水泥路3公里,新修水窖283口,实现户均一口窖,彻底解决了园区干旱缺水,修沼气150口,发展循环经济,沼液浇地,沼渣上树,沼气做饭。结合移民搬迁政策,沿江南路新建汉水人家模式房屋20户,搬迁40户。

科技务柑,增加收入。据了解,冬青村每年都要召开务柑科技培训现场会、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等各类培训会10多场次,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二组组长郭明锋说:“以前我和妻子外出务工,年收入也就是1.4万多元,我有狮头柑老园3亩,新园6亩,去年收入2.5万元,以后我就守着自己的几亩园子,再也不出去打工了。现在村子也修通水泥路,准备去买辆三轮车,专门拉运肥料,管护好园子,再过3-4年我的园子全部挂果了,一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目前新园生长旺盛,老园果实丰盈,丰收在望,今年预计产量可达500吨,农民增收200万元,狮头柑专业合作社组建及品牌注册工作已启动,社员注册工作正在进行。陕西省旬阳县冬青村的狮头柑产业致富经

金灿灿的狮头柑成为旬阳街上一景

陕南汉江之滨的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过去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04年还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村里唯一的狮头柑产业也是仅在农户房前屋后零星分布,不成规模。可如今的冬青,"水泥公路绕门口,果园深处小洋楼;林下鸡鸭成群对,狮头柑子满枝头;门前汉江鱼戏水,庭院小鸟鸣啾啾;沼气用来烧饭菜,农家院里品米酒......"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您一定会认为这就是梦中的世外桃源。其实这都是近几年冬青村在省市县和乡镇的大力扶持下,念好狮头柑产业致富经带来的新气象。冬青村地处旬阳县城上游2.4公里的汉江南岸,冬青就象她的名字,青山碧水,四季长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使其成为狮头柑的最佳适生区,当地农民有着传统栽植桔柑的习惯,初冬时季,当记者步入冬青村,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飘香的狮头柑园,忙着采摘狮头柑的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农袁文凤告诉我们说:"领导对我们关心,抓我们这个桔柑基地,我们发了财。桔柑树收入大,一年也能产一万多斤,家里就我们三个人,平均下来要是价格高了就能卖上四五万,价低一点能卖上二三万块钱。"

冬青村,这个只有200多户、不到800人口的村落,总耕地面积1299

亩,狮头柑园达1160亩,挂果300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099元,仅狮头柑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350元,狮头柑产业如今已成为冬青村致富的支柱产业。冬青村二组组长郭明锋说:"这个东西的前景还是蛮大的,一亩地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平均商品果就是个七千到一万斤,像今年2块5到4块这样的价钱来说,盛产期一亩地就是二三万块钱。"

狮头柑果个大、果面粗糙,形似狮子头,由此而得名狮头柑。它的果肉晶莹剔透、汁多渣少、酸甜适度、后味微苦,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经检测,狮头柑内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降火明目、清热解毒、生津止咳之多重保健功效,在当地很有市场。冬青村虽然栽培狮头柑历史悠久,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过去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农民靠零星种植狮头柑和劳务收入,人均收入不到800元。村党支部书记罗录新说:"我们原来确实是一个穷村、破村,路没有路啊,确实危房太多,我们这儿农户住房也有问题,照明也有问题,都是问题。04年我们160多座危房。还有严重缺水,旱坝梁,人老祖辈都是肩挑,水壶背,吃水很困难。经济收入大部分都是靠出去打点散工来维持生活。"

把种植苹果的关键技术用于狮头柑

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冬青村两委会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念好狮头柑产业致富经。

支部一班人先后自费到汉中、西安、重庆学习取经,考察柑橘果园管理技术和经验。2004年春,吕河镇将冬青村作为特色产业示范园,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央和省上号召建设新农村、发展"一村一品",安康市和旬阳县把吕河镇冬青村作为"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作为安康市市长刘建民和旬阳县委书记马赟包抓的示范点,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倾斜资金,派驻工作组和专业技术人员包抓实施,冬青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们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退耕还林精品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的目标,因地制宜,广泛发动群众,当年完成狮头柑建园860亩,目前总体面积达到1160亩。旬阳县委书记马赟说:"冬青村1300亩土地,狮头柑一千一百多亩,后来群众调动起来了,积极性很高,人均有一亩多柑子,成了摇钱树,光靠一个村子不行,我们在生态林业规划里做了五万亩长期规划,到明年我们就有两万亩精品园子。"

三年来,冬青村依托国家扶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园区配套化建设的思路,进一步夯实狮头柑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念好基础设施建设经。各级政府共投入捆绑资金310万元,在村里在园区建起二级抽水站一个,新修30立方米以上"地头窖"59口,累计289口,实现户均一口窖,彻底解决了园区干旱缺水。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建沼气159口,基

本达到户均一口沼气,园区荒山人工造林500多亩。这些项目的建成,让冬青村的面貌大为改观。村党支部书记罗录新说:"给我们村上带来很多的项目,公路项目、水窖项目、建家项目、沼气项目,给我们农户解决了很大的困难,修路9.6公里,硬化了4.4公里,饮水工程我们已经是将近10多公里,经过市县给我们带来的扶持,建高压5公里,低压10.04,给农户解决了照明和用电的方便。沼气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县上给我们的指标,我们已经完成了159口,沼气修起来后给我们环境带来很大的好处,水窖我们已经修了289口,户均已经是一口多水窖了。"随着绿色无公害果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冬青村努力在发展有机果品上做文章,念好果、蓄、沼循环农业增效经。做到畜粪入池,沼气做饭,沼液果叶喷肥,沼渣果树追肥,初步实现以畜养沼,以沼壮果的生态产业良性发展模式。据估算,这种模式每年可为农户节支增收1000元以上。

冬青村积极实施科技务柑,进行园区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他们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技术指导培训会,邀请市、县林果专家现场讲解,根据节气时令,指导果农科学务果。据了解,冬青村每年召开的各类现场会达10多场次,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冬青村狮头柑优果率显著提高,果实硕大,颜色鲜亮,果汁甘甜,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冬青村二组村民袁文凤说:"去年喂了两头猪,关键是沼气,还买了牛粪,拉了两车粪,买鸡粪买牛粪拉了几车花了有千把块钱。剪枝、追肥要按季节性搞,每隔七天打一次药,施肥时用沼气,粪,还有我们自己弄的农家肥猪粪啊这些混到里头,施上以后用水浇,关键还有剪枝,害怕有病虫害,枝剪好了,里面全部剪空,结的果子又大、又甜、又好吃。"

在园区的建设上,冬青村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按照一年栽、二年管、三年挂果、五年盛产的建园目标,近两年新建的860亩二万六千二百七十株柑园,实行"三统一",即规划到地块,统一提供袋装大苗,统一规范挖大坑。实行"三带"移栽,即带土、带水、带肥移栽,同时加大对原有300亩老园进行提高质量的改造,目前全村已达到户均5亩,人均1.5亩狮头柑园,实现了狮头柑产业发展的规模扩张。

用沼液追肥,确保果味纯正品质好

为了使狮头柑产业上规模上效益,冬青村还积极念好品牌营销经。2005年,冬青村成立了狮头柑产业协会,广泛吸纳种植大户加入协会,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了市场+协会+农户的产业链。在购销旺季,协会派专人进行市场信息收集,把外地客户收购信息及时反馈给果农,并在县城设立两个果品直销点,统一组织运输和包装,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零售散卖销售模式。同时他们发挥协会的牵头协调作

用,07年协会统一调配果树防病(虫)药200件,印发生各类资料1200多份,开展培训1530人次,果农培训率达100%。通过协会运作,目前他们正着手注册"冬青狮头柑"商标,打响特色产业品牌,促进产业效益全面提升,同时他们还积极进行农产品认证工作。狮头柑专业合作社组建及品牌注册工作也已启动,社员注册工作正在进行。旬阳县副县长皇甫健:"首要的是要把原产地的认证作当务之急来做(办),有了原产地的认证对于提高我们狮头柑的知名度,创出我们旬阳冬青狮头柑的品牌非常有意义(益处)。同时农业部门已经着手的无公害产品的认证,还有好多后续工作,需要我们当紧来做的。"

冬青村抓住县城近郊,依山傍水,积极发展农家乐,努力念好果园观光旅游增收经。冬青村按照"汉水人家"统一民居风格模式,建家52户,每户汉水人家模式做到园中有家,家中有园,红瓦白墙,黄果绿树,室内卫生设施配套齐全,走进这里,既有城里生活的舒适,又有乡间田园的绿色风光。许多喜欢走进大自然的城里人,在周末假期进柑园品狮头柑,住农家品山里农家菜,呼吸这里带有柑橘芬芳和青草气息的空气,感受这里如画的景色。在冬青村抓点的原吕河镇人大副主席周先炳说:实施果园采摘观光旅游使很多农家乐仅吃饭一项月收入达到两三千元,也带动了狮头柑的销售,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光二组一个组买摩托车就57辆,手机家家户户成人都有,每家一部无线固定电话,从生活质量上来讲他们这儿过得可以说是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家家都有电冰箱,现在米饭、大肉啊,(每顿饭)搞几个菜,饮几杯酒,人的素质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相约明年的金秋时节,再到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来了解他们依靠狮头柑产业致富的新经验,参观新农村的美景,看看果农们富裕的新生活。我们衷心的祝愿冬青村如它的名字一般,富裕常青,好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路子越走越宽广。(冯建喜、田心、李炳智)

狮头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狮头柑主要病虫害:

柑桔矢尖蚧、柑桔大实蝇、柑桔红蜘蛛及柑桔黄蜘蛛。

二、防治关键时期:

1、3月下旬至4月上旬,狮头柑开花前防治柑桔红蜘蛛及柑桔黄蜘蛛。

2、5月中旬防治柑桔矢尖蚧、兼治柑桔红蜘蛛及柑桔黄蜘蛛。

3、5月中旬至6月下旬防治柑桔大实蝇。

三、防治方法:

1、防治柑桔矢尖蚧用20%扫螨净乳油或50%甲氰菊脂乳油800-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1500倍液喷雾,兼治柑桔红蜘蛛及柑桔黄蜘蛛。

2、防治柑桔大实蝇

(1)毒土封杀。柑桔大实蝇羽化初期在5月上旬,羽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可在羽化初期—羽化盛期,地面撒施或喷施农药以毒杀初羽化出土的成虫。适宜药剂和方法有多种,如桔园地面喷施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25%替氧星乳油600—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每株树盘内喷15—20公斤药液,将药耙入土中;也可桔园地面撒施,亩用2.5%杀虫单2.5公斤,或1.5%呋喃丹3公斤,拌细土50—60公斤均匀撒施。

(2)树冠喷杀。在成虫羽化盛期尚未产卵时施药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亩可用90%敌百虫晶体150—200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或25%替氧星70—100毫升喷雾),加红糖0.5—1公斤、少量白酒和米醋,对水50公斤制成诱杀液,全园喷施,成年树每株用药液量为1—1.5公斤,自5月中旬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3—4次。

(3)可联系防治专业队,实行统防统治。

旬阳县冬青村——狮头柑红遍半边山

旬阳县冬青村辖3个村民小组、203户、795人,村内90%土地都属陡坡、阴坡地,农业基础差,群众收入低,没有成型产业支撑,经济基础薄弱,是吕河镇的一个典型贫困村。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认真分析,通过算帐对比、能人带动、大户联动,围绕“一村一品”战略目标,做大做强名优特色果品---狮头柑,以“产业规模大发展、经济效益大突破”为指导思想,奋力推进狮头柑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1160亩设施完善的狮头柑产业示范园。深秋时节隔江观看冬青山村,你会欣赏到一幅“狮头柑红遍半边山”的美丽场景。

一、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发展项目

冬青村地处汉江以南、距县城2.4公里,低海拔的江河边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是狮头柑的最佳适生地,当地有着传统栽桔柑的习惯,人称“小花果”村,所产狮头柑果品硕大、色泽鲜亮、果汁甘甜,在旬阳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外销到西安、十堰、安康等地,作为佳节、馈赠朋友上等礼品,颇受市场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随着绿色无公害

水果市场需求的扩大,为发展狮头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村党支部、村委会瞄准市场,抢抓商机,立足实际,确立以大力发展狮头柑产业为村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家项目。做到早起步、早动手,及时聘请市、县专业人员在认真搞好前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全村上下形成共识,建成了千亩狮头柑生态产业园。60年代入党的村老支书郭进才深有感触地说:“咱家现有2亩柑园,去年收入2万多元。咱村适宜发展狮头柑,百姓每年都能见到现钱,把狮头柑作为村民增收项目,确实给村民找对了挣钱的好路子!”。

二、科学规范建园,精心组织实施

围绕高标准、高起点建好狮头柑生态产业园的要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抓发动。首先开好“三会”即全体党员会、大户能人会和群众会,讲明发展狮头柑的特色、前景、和优势,在思想上形成共鸣,使98%以上群众积极参与。二是科学规划抓建园。根据全村现有狮头柑的布局情况,进行科学认真地规划,建园面积1160亩,其中老园改造300亩,新建优良果园860亩。并对品种、移栽时限全面规划安排。首先,选准有经验、有能力的果农在专家的指导下,抓好袋装优质大苗培育。其次,是规范整地挖大坑,施足底肥。第三,实行带土、带水、带肥“三带”大苗移栽,基本达到一年栽二年管三年挂果五年盛产。三是强攻基础抓保障,水是果园达产达效的第一保障,在上级重视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2003年在建园的同时建成二级抽水站一个,2004年新修30立方米以上水窖204口,可蓄水近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96.5%,保障了园区用水。新建沼气109口,形成便入沼、气入灶、沼液入园的良性生态格局。道路是园区建设的基础工程。2005年新修村组主干线10.2公里,入园入户公路15公里,按一次投入,质量到位要求,实现等级化、沙石化、排水沟涵化目标,今年又新硬化主干线水泥道路3.4公里。四是规范管理抓关键。村上积极与农业、科技部门、市、县专业技术人员联系,通过现场组织果农观摩指导、专家讲座,传授园管的环节技术,对果农进行技能培训,主要从选苗、栽植、定型、剪枝、管护到病虫防治,科学施肥到摘花座果,已提供各类科技资料,书籍1000余份,培训1530人/次,走科学务果、科技管园、创牌致富的路子。仅去年全村产鲜果100多万斤,收入达到300万元,后续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三、树立品牌意识,组建果业协会

狮头柑给冬青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这给广大柑农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一是成立村级柑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奖惩机制和包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建热情,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园区建设。二是在2005年组建狮头柑产业协会,成立科技

推介服务队,吸纳大户参加,发挥带动作用。在购销旺季,协会派专人进行市场信息收集,把外地客户收购信息及时反馈给果农,在县城设两个果品直销点,统一组织运输和包装,改变过去零散游击模式,通过协会运作,不仅打造"冬青狮头柑"品牌,而且果农收益较往年有了很大的增长,如一组村民王明启积极建园,加强园管,形成规范化柑园9亩,去年收入已达3.1万元,人均达到7000多元。今年新增销售网点2个,搞包装购销,走“协会+基地”的经营模式。预计今秋全村可产鲜柑120万斤,销售收入近350万元。随着狮头柑产业不断壮大,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村活动阵地,医疗室、图书室、电教室焕燃一新。

冬青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特色产业精品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的新目标,再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将该村建成全县设施配套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强村。(撰稿:中共旬阳县委农工部)

大市场催生陕南柑桔做成大产业

陕南种植柑桔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郁郁葱葱的桔园作为陕南一景让人流连忘返。虽然陕南柑桔已经发展到29万多亩,产量达到16万吨,但是到了第二年开春人们却吃不上陕南柑桔。是市场销路好,种植规模太小,还是储藏不足?原因何在?

今年三月份,陕南柑桔发展研讨会在城固县召开,记者在会上采访发现,代表房间摆放的柑桔或橙子竟然不是陕南柑桔,都是外地产品,味道也不如城固、紫阳、旬阳的柑桔好吃。开柑桔发展研讨会却吃不到当地产的柑桔,让与会代表非常遗撼。遗撼之余,大家不免要追问城固柑桔龙头企业、汉中泛亚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永安,他却对记者说,请记者同志多多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动员陕南人多种柑桔吧,陕南柑桔面积太小,成熟两个月就销售一空,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

2000多年前,史书就有“蜀汉江陵千树橘”的记载,宋代城固已是全国13处朝贡柑橘的地方。陕南柑橘产地背靠秦岭山脉,南有巴山重峦叠嶂,在这儿西北的寒流不能长驱直入,冬春无严寒,夏秋无酷暑,是典型的盆地气候。陕南虽为我国柑橘生长的最北缘,但独特的小气候给柑橘栽培以极佳条件,因此柑橘酸甜适中、表皮光滑、外观艳丽这些条件决定了商品性能更优,同时适口的酸度又延长了保存期和货架期。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研究员刘晓东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单从纬度

看,陕南没有优势,但与巴蜀重庆等许多地方比较,陕南雾天阴天少,光照相对充足,每年多500个小时左右,是老天的恩赐,使得这儿的柑橘提早成熟。刘晓东说:“经过多次调查,发现陕南发展柑桔生产有以下的几个优势:第一就是它的区位优势,陕南位于我们柑桔的最北缘地带,也就是最高纬度的地区,所以销售的畅通就促进了柑桔的生产。第二就是它的生态优势:陕南地区它没有大的污染性的工厂,搞无公害的栽培,绿色食品生产是有利条件。第三个就是气候条件的优势:陕南地区柑桔对这个柑桔发展的温度是适合的,特别是它的这个昼夜温差大,日照强,光照多,这个是有利于柑桔的转色和提高它的品质。第四个是陕南地区具有强大的科技人员的队伍。还有经济强大势力的龙头企业作支撑。所以今后陕南柑桔的发展,前景是比较广阔的。”

6年前,以色列园艺家伊埃利赛到城固考察柑橘生产,看到沿庆山东南1.5万亩橘园,兴奋地说,陕南的橘园管理超出我们的想象,生产水平无疑世界领先。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邓秀新在城固考察柑橘生产中,得知全县平均亩产1200公斤时,脱口道出这已经是全国单产的2.3倍,超出世界单产20%。其实,陕南柑橘单产达到3000-4000公斤的普普通通。这位园艺家最后的结论是,论生产柑橘,陕南的立地条件全国最好,若不到城固,是想象不到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邓秀新说:“陕南的柑桔我第一次来看,这么大的面积超出我的想象,应该说从它的树势和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从目前农选种这个东西还是对的。好不好,市场检验,这个地方的种桔子历史很长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今天我们选择我们国家最北缘的地方种这个柑桔,它有它的优势,这个地方光照好,土地比较肥沃,并且沙壤土,地理条件要比南方桔园要好一点,还有一个好处是碍着北方市场,它的销售比南方压力小一些。”

据城固县农业局局长周社成介绍,陕南柑橘成熟早于湘、鄂、川等地7-15天,加之区位的便捷,每年陕南柑橘已经出售过半,南方的柑橘才下树。截止目前,陕南柑桔种植面积29万亩,主产地在汉中的城固、洋县、汉台、勉县、南郑,安康市紫阳、汉滨、旬阳、汉阴、白河一带。旬阳县和汉滨区以出产狮头柑为主,城固县现有柑桔面积13万亩,是陕南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城固县还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柑桔之乡”。

2002年城固生产的“官川、兴津、城蜜02”三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

为“优质果品”。2005年在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城固柑桔获得“最畅销产品奖”。

城固柑桔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省果业局和当地政府、企业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城固柑桔主销区由原来的西北、东北拓

展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六十多个大中城市,营造了一大批走南闯北的营销队伍,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的客商到城固柑桔园采购,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柑桔鲜果收入节节攀升,柑桔市场呈现出销售价格一年比一年好,外地客商一年比一年多,销售形势一年比一年火的良好势头,每年仅用两个月时间,城固柑桔鲜果就销售一空,而且价格普遍高于周边生产省份。然而购销两旺的局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刘永安说:“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说,截止目前我们感觉到规模太小,仅仅我们现在统计才13万亩,产量15万吨,从目前市场看,供不应求。再一个,我们销售货期太集中,每年集中在10月份,这样的话,晚一点就吃不上桔子了。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

从近年来陕南柑桔营销环节来看,扩大种植面积,做大规模是当务之急。但陕南的柑桔生产基地目前还满足不了国际大型超市常年冷链供货的要求,柑桔的冷藏保鲜技术目前还不过关,保存周期过短,冷库规模不足也是来年开春吃不上陕南柑桔的一个原因。大部分柑桔没有包装,与市场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随着省市县各级开拓国际国内水果市场力度的加大,陕南柑桔的知名度已越来越高,只要是狠抓质量和果园管理,不断提高陕南柑桔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陕西柑桔种植面积,市场前景广阔。陕南柑桔要争世界一流,创国际名牌,是有经验可资借鉴的。陕西苹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推广四大关键技术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积极实施欧洲农业良好的操作规范,以及争取果园认证、超市认证等,

使“陕西苹果”成功打入欧盟市场。现在外地人一提到陕西,就知道陕西苹果,一提到苹果就知道陕西的苹果最好。陕南柑桔产业是不是也可以借鉴树立“陕西苹果”这个品牌的一些做法呢?

记者算了一笔帐,陕南的汉中、安康两个市即使再发展柑桔达到60万亩,也比洛川苹果专业县的果园面积多不了多少,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首先要解决柑桔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要选择抗寒性能较好的、适合陕南气候条件的优良新品种,要选择早熟、晚熟、中熟的品种搭配,使陕南柑桔可常年供应市场,保证人们常年能吃上酸甜可口的陕南柑桔。

其次,通过加强包装设计,提高柑桔果品的附加值。在分级上应结合实际制定统一标准。要进一步壮大营销体系,使柑农在便利的销售中得到实惠,让柑桔产业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逐渐做大做强。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邓秀新看了城固的柑橘后感慨地说,市场决定生产,与柑桔产业配套的资源也应该紧紧跟上。“面积大小没有一个约定的数字,市场销得出去,面积就是对的,面积是发展100万亩还是20万亩好,全国栽培那么多的地方不是你能算得出来的,人家过剩你也过

剩,你要有特色,特别是开拓市场,如果我们做了60万亩的规划,就要按60万亩的基数开拓市场,这是最重要的。你要不去做市场,6亩就多了,一家都吃不完,但是你要做了市场,600万亩也会卖掉,关键是你市场开拓能力。”

现在陕南柑桔已经有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如何抓住机遇、将陕南柑桔的品牌打出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借鉴经验、规避风险,大市场一定能催生出陕南柑桔大产业,使陕南更多的农民从柑桔产业中走上小康之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