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的预防和_护理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如下:
一、预防措施
1.预保温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有低体温风险的患者采
取预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温垫等。
2.维持环境温度:保持麻醉复苏室的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4-26℃
之间。
3.液体加温: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以减少因冷液体输入导致
的体温下降。
4.呼吸机管路加温:使用呼吸机时,对呼吸机管路进行加温,以
减少冷空气对患者的刺激。
二、管理措施
1.监测体温: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
2.记录体温: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记录,分析低体温的原因及采取
的措施。
3.及时处理:发现低体温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提
高室温、增加保温措施等。
4.培训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低体温的认识和
处理能力。
三、结论
预防和管理麻醉复苏室低体温的措施包括预保温措施、维持环境温度、液体加温、呼吸机管路加温和实时监测体温等。
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医护人
员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对低体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低体温的处理措施

低体温的处理措施低体温是指人体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通常被定义为低于35℃。
低体温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种不适和健康问题,如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心率变慢等。
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低体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低体温的处理措施。
一、了解低体温症状在采取处理措施之前,了解低体温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当人的体温降至35℃以下时,就会出现以下症状:1.手脚冰凉:手脚感觉冰凉,甚至有些麻木。
2.发抖:身体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抖。
3.乏力:感觉身体很虚弱,没有力气。
4.头昏眼花:视线模糊、头晕目眩。
5.呼吸急促:呼吸变得急促浅表。
6.心跳缓慢:心跳变得缓慢而有规律。
7.意识模糊:感觉思维不够清晰。
8.皮肤发青:皮肤会变得苍白或发青。
二、预防低体温预防低体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
以下是一些预防低体温的措施:1.穿暖和衣服:在寒冷的天气里,要穿暖和衣服,保持身体温暖。
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疲惫不堪,容易导致低体温。
3.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在室内时,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要让自己感到过于寒冷或过于热。
4.饮食均衡:饮食均衡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加强锻炼:适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耐寒能力。
三、处理低体温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了低体温症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措施:1.移至暖和的地方:将患者移至温暖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2.穿上保暖衣物:给患者穿上保暖衣物,尤其是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
3.喝热饮:给患者喝热饮,如热茶、热汤等,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温度。
4.使用加热器具:使用加热器具加热室内空气,帮助身体恢复温度。
5.按摩身体:轻柔地按摩患者的手脚和身体,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6.就医治疗:如果低体温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四、注意事项在处理低体温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用冷水或冰块敷患者的身体,这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围手术期体温<36℃称为体温过低[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文献报道[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70%。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1.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1.1麻醉因素: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
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有些还能扩张血管,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3]。
全身麻醉可明显抑制正常的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使体热从核心室向外周室重新分布,是大多数患者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区域阻滞麻醉亦抑制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但比全身麻醉范围小[4]。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患者肺部,可增加呼吸道的热量的丢失[5]。
肌肉松弛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手术室内温度:手术室正常温度应该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6]。
如果空调温度设定低于22℃,再加上空气对流速度过快,往往会引发体温过低,老年人及婴幼儿更多见。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保暖不够,就易造成体温过低。
手术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5.手术过程开放体腔
手术时给病人使用挥发性的消毒剂, 可经过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 由于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 口大肠管、腹腔及胸腔内脏器暴露时间长, 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这些都可造成散 热。另外,术中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 冲洗和湿冷纱垫和纱布的填塞或覆盖,也 可导致热量的散失。
手术病人低体温的 预防与护理
精品PPT
一、低体温概念
• 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 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 (1)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 间的体核温度。 • (2)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 间的体核温度。 • (3)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1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
2
输血、输液加温
3
使用保暖设备
4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
5
冲洗液加温
精品PPT
1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
在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间前30 min, 应将手术间温度调节在22 ℃~24 ℃, 湿度保持在40%~60%。可根据年龄不同 进行调整,如果是婴儿、小儿和老人手 术时,可适当调高室温,保证病人体温 的正常,减少病人因为冷空气发生低体 温,避免因低体温造成伤口疼痛、感染 和寒战的发生。
精品PPT
4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
术后病人经过麻醉使用的麻醉剂可以扩张血管、抑 制体温调节,从而导致病人体温下降;麻醉时采用机械 通气吸入干冷气体等,也会引起体温下降。根据这些 情况,可在手术病人麻醉前就进行有效的保暖措施,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对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 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保持呼吸道内的温度与湿度, 降低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标签:手术病人;低体温;预防;护理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现象,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 35℃[1]。
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循环功能抑制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量增多,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寒战导致组织耗氧增加组织缺氧等等。
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是降低术中、术后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2 环境温度过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
暴露的体表面积越大,经皮肤丧失的热量越多,这是由于皮肤和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
1.3 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当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可使中心体温下降约1~2℃[2]。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4 输液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血液,有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5 手术因素:胸、腹部手术术野消毒范围广,面积大,因消毒液挥发带走体内大量热量,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等腹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也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6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易引起体温下降。
1.7年龄对体温的影响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如1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体温可下降3~4℃[3]。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外科手术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低体温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温表现为34~36 ℃。
据资料表明,在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中,低体温发病率为50%~80%。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对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全身麻醉剂通过对温度调控中心和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滞,以及对静脉的扩张,从而引起人体的低温耐受性下降。
全身麻醉药物除了对温度控制中心的作用外,还会对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体液转换反应产生影响。
肌肉松弛剂麻痹了肌肉,失去了产生热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1]。
中心温度变化幅度在4摄氏度左右。
1.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由于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身体与寒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身体的放射和热量的释放也较多。
对外科病人的要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加速机体体温的丧失。
1.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高,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低。
如果周围的温度过冷,就会引起身体的低温。
一般来说,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在21-25摄氏度之间,手术室内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1.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因为术中失血过多,所以要从静脉输送血液和体液,一分钟可以达到100-200 ml,如果压力足够大,可以达到500-600 ml。
大量的冷水灌入患者的身体,让患者的温度变得更低了。
1.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进行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和伤口等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且因使用不加热的生理盐水进行体腔的灌洗,会造成身体的热能流失。
而当清洗过程中,盖住患者身上的床单被打湿,进一步使体温流失。
1.6其他手术中应注意饮食和饮食的限制,皮肤消毒和病人的紧张情绪。
情感的剧烈波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应激,从而引起身体温度的改变。
体温过低预防和措施

目录 引言 了解体温过低 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事后应对体温过低的措施 结论
引言
引言
体温过低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了解预防和措施非常重要。 本PPT将为您介绍体温过低的预防 和措施,帮助您保持身体健康。
了解体温过低
了解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是指体温低于正常体温范围( 通常低于35摄氏度)。 过低的体温可能导致寒战、乏力和其他 不适症状。
结论
结论
体温过低可能带来健康风险,但我 们可以采取预防和措施来保护自己 。 了解体温过低的预防和措施,可以 在寒冷季节中维持身体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了解体温过低
了解体温过低的原因和症状是 预防的第一步。
预防体温过低 的措施
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暴露在极寒环境中 。 穿着合适的衣物,包括帽子、手套和保 暖衣物。
预防体温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措施
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环境中,以 防止体温过低。 多食用温暖的食物和饮品,如热汤 、姜茶等。
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定期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 抗寒能力。 不要长时间泡澡,以防止体温过低。
事后应对体温 过低的措施
事后应对体温过低的措施
如果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应 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加强身体保暖,使用保暖设备 如暖宝宝等。
事后应对体温过低的措施
饮用热饮,以提高体内温度。 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如提高体温 的药物等。
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常见原因】
一、室温过低(低于22℃)。
二、手术床及平车温度低。
三、手术中暴露时间过长。
四、皮肤消毒挥发散热。
五、应用低体温冲洗液。
六、与静脉输液和麻醉用药有关。
【预防措施】
一、术中常规调节室温为22-24℃。
二、在秋冬季节接送患者时,平车上盖被先用电热毯加温至37℃在使用。
三、在危重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使用体温监测仪,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
四、术室配有恒温箱,放置常规用的液体,术中所用的冲洗液都需经恒温箱加热至37℃左右再使用。
五、手术完毕回病房后,应加盖棉被等保暖措施,取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调节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 ℃,湿度在40 %~60 % ,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 温保持在 27~29 ℃。
3.3 覆盖物 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 ,冬天 加盖毛毯、棉被 ,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 露热量容易散失 ,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 度更快 ,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 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保暖 ,尤其对于小儿、 老年人 及危重病人。有试验表明 ,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 低散热的 30 % ,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 或手术巾遮盖 ,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 ,尽量避免 弄湿被服 ,保持手术床的干燥
深低温: < 18℃
引起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室低温环境 麻醉因素 体表散热因素 “冷稀释”作用 病人因素 医务人员保暖意识淡薄
手术室低温环境
层流手术室常规温度 室内空气快速对流
麻醉因素
操作过程中体表散 热(如腰麻)
麻醉药物 机械通气吸入干冷
气体
体表散热因素
手术野皮肤消毒 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
3.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长、 胃肠管等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 ,术中使用 温热盐水纱布覆盖肠管;需行腹腔冲洗者 ,使 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等 ,以减少体热的散失 3.9 加强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体温检测 采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 ,在手术过程 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 ,
对早期出现低体温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 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
祝您成功!
增加伤口感染率 增加手术失血量 氧供降低,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影响 苏醒延迟 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心理疏导 预防体表温度的散失 预防体腔温度的散失 加强围手术期体温监测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 讨论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病人进行综合评 估 ,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 同时通过 访视时面对面的交流 ,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 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 ,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 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阶段 ,减轻病人 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3.4 电热毯的应用 (1)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 热毯铺在手术床上 ,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 一次性单巾 ,防止漏电 ,病人睡在电热毯上 ,术中根 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2)循环水毯:术前将循 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 ,病人睡在水毯上 ,通过调节 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 ,水毯温度可调节在 30~41 ℃。 (3)充气式保温毯:充气式保温毯通 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 ,加上四肢用 保温毯缠绕 ,一方面能提高外周皮肤温度 ,减少体 内热量向外周转移;另一方面隔除体表热量向周围 环境扩散。
3.5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 因 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 吸收和带走 大量的热量 ,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 此 ,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 液 ,可用碘伏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 3.6 输入复温的库血、 液体 实验表明 ,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 ,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 4 ℃ 的库血 ,不但可造成 低温 ,还可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心脏骤停。 有研究表明 ,静脉输注的液体复温至 37 ℃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预防及护理
手术室
主要内容
低体温定义 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结语
低体温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 36℃至38℃之间。而低体 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 36℃,发生率为60%~ 80%,多发生在手术麻醉 中。
低体温的划分
低体温:中心体温< 36℃ 轻度低温:32 ℃ ~36℃ 中度低温:28 ℃ ~ 32℃ 严重低温:18 ℃ ~ 28℃
大 覆盖手术切口的无菌巾潮湿“冷稀源自”作用输入大量与室温相同的液体
成人每输入1L与 室温相同的液体 或输入1U的血液, 中心体温约降低
0.25 ℃。
病人因素
精神因素 术前禁食水 形体消瘦 年龄 小儿散热率比成人约大4倍。
医务人员保暖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保暖意识淡薄,操作中未注意保 护病人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因此 ,进行输液、 输血前用加温器将液体、 库血进行复温 ,是最简单、 最有效地预防体 温下降的方法(但有些药物如青霉素、 维生 素 C等不能加温) 。
3.7 呼吸道的加温 热化气体 ,利用呼 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 , 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 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 内恒定温度和湿度
小结
目前,通过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 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 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的 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 于有效的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住院 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有利于早 日康复。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