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精选)
手术病人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5
冲洗液加温
手术需要冲洗时,低温液进入人体内需要 吸收机体的热量,从而增加机体额外热量的 消耗,使体温下降。因此,对手术过程中需 要进行的胸腹腔及其他部位冲洗时,使用温 度适宜的冲洗液进行冲洗,以减少机体散热, 防止低体温发生。
五、总结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低 体温的发生,是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工作, 手术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和差错都会直接或间接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加强对手术病人安全的保 障,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给病人一个温暖、 舒适的环境,有效防止手术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 使病人能够顺利通过手术期,从而提高手术护理质 量。
4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
术后病人经过麻醉使用的麻醉剂可以扩张血管、抑 制体温调节,从而导致病人体温下降;麻醉时采用机械 通气吸入干冷气体等,也会引起体温下降。根据这些 情况,可在手术病人麻醉前就进行有效的保暖措施,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对 麻醉机呼吸回路安装气体加温器;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 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保持呼吸道内的温度与湿度, 降低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发生率。
3
使用保暖设备
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可采用多种保暖设施,可 根据病情需要和环境选用适当的保暖方法,如使用 热水袋(37 ℃-42 ℃)、循环水垫、电热毯、压力气 体加温盖被等,手术床、推床加温或盖被覆盖加温 等措施对手术病人保暖,确保病人围术期温暖、舒 适。采取合适的保暖设备,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并 且注意使用保暖设备时,掌握好温度,不可过高、 过低,避免烫伤或冻伤病人。
手术病人低体温的 预防与护理
一、低体温概念
• 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 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 (1)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 间的体核温度。
术后预防低体温的措施有哪些

术后预防低体温的措施有哪些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后预防低体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术后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帮助患者避免低体温的发生。
1. 保持室温适宜。
术后患者应该保持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中,避免受凉。
手术室和恢复室内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温度,避免出现过冷或过热的情况。
如果患者需要在低温环境下活动,应该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受凉导致低体温的发生。
2. 监测体温。
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
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3. 保持干燥。
术后患者应该保持身体干燥,避免出现汗湿的情况。
湿气会导致体温下降,容易引起低体温。
因此,术后患者应该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
4. 衣物保暖。
术后患者应该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在睡觉时。
选择透气性好、保暖效果好的衣物,避免出现受凉的情况。
在寒冷的季节里,患者可以使用暖宝宝或者电热毯来保持身体的温暖。
5. 加强营养。
术后患者需要加强营养,保持体内的热量。
多摄入一些富含热量的食物,如肉类、坚果、豆类等,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热量,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6. 积极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提高体温。
术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热量,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7. 饮食热饮。
适当喝一些热饮,有助于提高体内的热量,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可以选择一些温热的饮品,如姜茶、红糖水等,有助于保持体内的热量。
8. 避免饮酒。
饮酒会导致身体失去热量,容易引起低体温。
因此,术后患者应该避免饮酒,以免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9. 注意保暖措施。
术后患者应该注意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受凉。
可以在床上铺上保暖的毯子,穿上保暖的袜子等,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温暖。
10. 密切观察。
术后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低体温的情况。
一旦发现低体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外科手术伴随着很多并发症,低体温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体温表现为34~36 ℃。
据资料表明,在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中,低体温发病率为50%~80%。
那么,术中预防低体温的保暖护理要点。
1导致低体温的原因1.1麻醉药物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药物对人体温度调节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全身麻醉剂通过对温度调控中心和神经传导通路的阻滞,以及对静脉的扩张,从而引起人体的低温耐受性下降。
全身麻醉药物除了对温度控制中心的作用外,还会对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体液转换反应产生影响。
肌肉松弛剂麻痹了肌肉,失去了产生热量的作用,这种作用会提高肌肉的紧张程度[1]。
中心温度变化幅度在4摄氏度左右。
1.2手术操作导致的固有热量流失由于手术的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身体与寒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身体的放射和热量的释放也较多。
对外科病人的要求,不能着过多的衣服,在手术间内暴露部位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加速机体体温的丧失。
1.3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高,如果周围的温度越高,人体的温度就会越低。
如果周围的温度过冷,就会引起身体的低温。
一般来说,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在21-25摄氏度之间,手术室内的相对湿度应该在40%-60%之间。
1.4静脉输注未加温的液体、血制品因为术中失血过多,所以要从静脉输送血液和体液,一分钟可以达到100-200 ml,如果压力足够大,可以达到500-600 ml。
大量的冷水灌入患者的身体,让患者的温度变得更低了。
1.5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冲洗液在进行大型胸腹腔外科手术过程中,内脏器官和伤口等部位均处于高温状态,且因使用不加热的生理盐水进行体腔的灌洗,会造成身体的热能流失。
而当清洗过程中,盖住患者身上的床单被打湿,进一步使体温流失。
1.6其他手术中应注意饮食和饮食的限制,皮肤消毒和病人的紧张情绪。
情感的剧烈波动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应激,从而引起身体温度的改变。
术中低体温预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成本和费用
使用先进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技术支持和培训
使用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否则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 手术效果。
监测体温有助于及时发现低体温及发热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和护理
对于低体温患者, 应积极复温并注意 保暖。
静脉输注的液体应 加温后使用,避免 与低体温叠加导致 体温进一步下降。
采用加温毯、暖风 机等设备进行复温 。
保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烫 伤患者。
各种保暖设备应正确使用,不 要将设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直
温度传感器
02
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体表或体内,监测患者的皮肤温度
或血液温度。
加温设备
03
使用加温设备,如电热毯、加温输液器等,对患者的体表或体内进行加温。 Nhomakorabea05
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患者的体温
1
术后需常规监测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
2
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部位包括口腔 、腋下、肛门等。
3
液体保温箱
液体保温箱是一种可以保持输注液体温度的设备,通过将液体存储在保温箱中, 以保持液体的温度。
04
麻醉期间的保温措施
全身麻醉患者的保温措施
1 2
预充加热毯
在手术床垫下放置加热毯,对全身麻醉患者进 行大面积的保温。
静脉输液加热
使用输液加热器,对静脉输液的液体进行加热 ,以减少热量散失。
手术中患者低体温预防护理

培训内容
低体温的定义和危害
预防低体温的方法和措施
低体温的监测和评估
低体温的护理和治疗
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案例分析
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实践操作
教育方式
01
理论授课:讲解低体温预防护理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操作方法
02
实践操作:模拟手术现场,进行低体温预防护理的实际操作练习
03
核心温度监测:使用核心温度计测量患者核心温度,包括直肠、食道等部位
环境温度监测:使用环境温度计测量手术室、病房等环境的温度,以便调整和控制环境温度
处理原则
及时发现: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发现低体温现象
01
保暖措施:采取保暖措施,如增加衣物、使用暖风机等
0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03
谢谢
药物使用: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预防低体温的药物
术后活动:鼓励患者术后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
饮食调整: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帮助患者恢复体力,提高体温
3
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
监测方法
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包括口腔、腋下、直肠等部位
皮肤温度监测:使用皮肤温度计测量患者皮肤温度,包括额头、颈部、胸部等部位
及时报告:发现低体温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04
紧急应对措施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或体温监测设备,定期监测患者体温
保暖措施:使用暖风机、电热毯等设备,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
调整麻醉方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麻醉方式,减少低体温风险
及时处理:发现低体温后,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预防低体温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5 ]。
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6 ]。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Morris 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9 ]。
体温过低有哪些预防措施?

体温过低有哪些预防措施?一、概述某同事退烧后,不知道为什么体温会偏低,某同事非常担心,所以就去了问医生。
医生告诉某同事需要做好预防的措施,就能解决问题了。
下面某同事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预防体温过低的措施。
二、步骤/方法:1、注意着装保暖: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穿防寒服,因为防寒服的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2、寒从脚下起:由于脚得不到好好的保护的话,一旦手冷就会容易影响到全身各个地方。
所以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
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
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经常活动按摩:大家需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
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
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某同事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
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
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4、及时补充能量: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要维持体温,就一定会代谢增加,体力消耗也会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
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
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但是绝对不要饮酒来御寒。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
,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1.4 输液输血的因素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
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015~1 ℃。
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5 年龄因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
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