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合集下载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1.实物量单位 • 它是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 实物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即根据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态 计量的一种单位,其特点是它和自然数相对应,表现为 整数。 • 实物量单位也有度量衡单位,即按照国家统一的度量衡 来计量的一种单位。 • 实物量单位还有标准实物量单位,即按一定的折合标准, 折算为标准规格或标准含量的标准实物单位,如将含热 量不同的煤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有复合单位, 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结合使用来计量的单位,如 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为单位等。 • 用实物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 间对比的比值,它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 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
比较相对指标 =
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 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 计算比较相对指标的指标数值可以是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 进行比较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 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 计算比较相对数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此外, 比较基数的选择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及研究目的而 定。
•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 –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 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 庭收支的分析研究,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 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 出比重越来越小,即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个 定律的系数,称为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四、总量指标的种类
• 1.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 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之和,说明总体本身 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 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 量指标。 •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 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随研究目的而发生变化。

第7讲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7讲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种类
区别:(1)前者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它 的每个数值是表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 生的总量,如一月的总产值是一月中每 天产值的总和;而后者的数值是间断计 数的,它的每一个数值表示现象发展到 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如年末的职工 人数,是指年初的职工人数经过一年的 变动后至年末实有的职工人数。
种类
(2)前者具有累加性,即各期数值相加可以说明 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如一年的总产值 是各月产值之和;而后者不具有累加性,即各时 点数值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复合单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位结合在一起表明某事物的数量。如:汽 车货运量——吨公里,耗电量——千瓦时等
标准实物单位:在实物单位中,有时为了达到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要求,把那 些性质和用途相似而品种规格相异的同类产品,按照统一的折算标准来计算 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如:不同马力的拖拉机都以15马力为一标准台进行 折算,不同品种的煤按燃烧放热7000大卡/公斤折合成标准煤等。
检查长期计划的执行情况,由于计
划任务的规定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按全 期应完成的总数来规定,有的则规定计 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因而产生了两种 不同的检查分析方法:累计法和水平法。
累计法
在长期计划中,规定全期累计应完成或应达到 的总量,可采用累计法计算其计划完成相对指 标。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造林面积、教师进 修培训人数等。
概念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 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绝对指标或 绝对数)
例如:一定总体范围内粮食总产量、工农业总产值、企 业单位数等。
表现形式
绝对数或总量之间的绝对差数,有名 数。
例如: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398亿元; 某地区2001年比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一定范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总量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其中一现象、事物或集合内部的表现、发展或变化情况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总量指标是以绝对数、总数或总量的形式进行描述的。

常见的总量指标包括总人口数、总销售额、总产量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对整个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数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

相对指标是相对于一些标准或基准值而言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些现象、事物或集合相对于其他实体的表现或比较情况。

相对指标通常是用比率、百分比或指数的形式来描述的。

常见的相对指标包括增长率、占比、市场份额等。

相对指标能够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对表现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在统计学中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总量指标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整体的数量情况,对全面了解对象的规模、容量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统计总人口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规模,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而相对指标则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对象的表现或比例。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行业的市场份额,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以及市场格局的分布情况。

相对指标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优劣势、差距以及变化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以进行决策和分析。

相对指标相较于总量指标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相对指标能够将数量化的数据转化为比率或指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比较。

相对指标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辅助进行预测和趋势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往往结合使用,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洞察力。

总的来说,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指标,用于描述和分析数量变化的情况。

总量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群体的规模和数量变化,而相对指标则能够对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据。

统计学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指标数值 相对数 另一地区或单位同类指标数值
例: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个公司商品销售额 分别为5.4亿元和3.6亿元。则
甲公司商品销售额 是乙公司的倍数
5.4 3.6
1.5
说 ⒈为无名数,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明 ⒉用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数
实 计际 划完 任成 务数 数100﹪
⑵ 考察计划执行进度情况:
计划完成 进度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数 全期计划任务数
100﹪
例:某企业2004年计划产量为10万件,而实际至第三季 度末已生产了8万件,全年实际共生产11万件。则
二、总量指标的基本分类
按反映的总体内容 不同分为: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不同分为:
按计量单位不同分 为: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 劳动指标 价值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也叫总体单位数是总体内所 有单位的总数
✓ 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 量值)的总和
如:产值、产量、劳动生产率 评价:<100% 未完成
=100% 完成 >100% 超额完成
计划指标按最高限额规定下达
如:成本,原材料消耗、商品流通费用 评价:<100% 超额完成
=100% 完成 >100% 未完成
(一)计划任务数表现为绝对数时
⒈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⑴ 计划数与实际数同期时,直接应用公式:
总 总体 体全 部部 分数 数值 值100﹪
[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大陆总人口为 126583万人,男性为65355万人,女性为61228万人。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介绍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介绍
国内生产总值=各企业总产值之和-各企业中间产品价值 之和
=全社会产品总产值-全社会中间产品价值
返回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收 入法)
收入法: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 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投入或 者是从生产要素使用者花费的成本 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所以也叫成本法或分配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 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也可表现为 绝对差数。
例如: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30510亿元,财政支出 33510亿元,财政赤字3000亿元。
总量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特点 •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统计整理阶段的直接成果; •数字形式为绝对数,数值随着总体范围大小直接相关。
总量指标的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标; 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实现或达到的总 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1. 时期指标的三个特点:
(1)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连续不断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间长度成正比 2. 时点指标的特点: (1)不具有可加性 (2)指标值通过一次性的调查、记录取得 (3)指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
按内容分 按时间特性分
总体中数
单 位
标 量标志值 志 的总和
时 期






表现为

存量



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划分
(一)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指标 1、标志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事物的变化总是开始于内部结构的演变。 这种演变反映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掌握这一过程就能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 和规律。以下表为例:
36
37
• 上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历史阶段的农 轻重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过程。
• 它表明我国由解放初期的落后农业国逐步向现 代化的工业国转变;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从不 协调发展到比较协调再到不协调,又到比较协 调的起伏变化过程。了解这个变化过程,对于 研究我国适合的农轻重比例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55
• 特点: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指标值对 比。
• 通常把用来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称为 “基期”,而把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 为“报告朗”或“计算期”。
• 例如,我国粮食总产量1989年为 40754.9万吨,1990年为43500万吨。 粮食总产量1990年比1989年增长6.7%。 它表明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两年间的变 化状况。
38
单选题
•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 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 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答案: C
39
(2)比例相对指标
• 概念: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 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也可以 叫比例相对数。
• 作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 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 衡状况。 在许多情况下,按比例是 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比例失调会 招致社会与经济的严重失误。
•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部分数量 与部分数量的对比,分母是部分数量。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 间上的对比。子、母项是不同空间的同 类指标
46
②说明问题不同
• 结构相对指标用各组总量占总体总 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 况的;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本章重点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要注意它的两个分类:一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二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划分。

上述分类的含义和作用都不相同,而且关系到以后各章的学习,应该搞清楚。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货币单位。

要注意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的区别。

3.相对指标。

要了解几种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和应用条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难点。

4.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应用。

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难点释疑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既是本章重点又是本章难点,如果对此不能很好的理解,以后学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分它们:一是时期指标可以相加,以反映更长时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或相加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如年GDP肯定要大于月GDP,而时点指标指标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职工人数不一定大于某一个月的职工人数;三是时期指标是通过连续计数的方式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总量,而时点指标是通过间断取值的方法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某一瞬间的状态。

三、练习题(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和()的基础。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和()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数值有()和()两种形式。

()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或()表示。

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则积累额占国民经济收入使用额的25%,前者为()相对指标,后者为()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有正指标和负指标之分,如果与现象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则称之为(),反之则称之为()。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4 - 13
2、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 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数、商品库存 数、牲畜存栏数、土地面积数等。 时点指标的特点 第一,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 时点上的状况,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计数, 若累计相加,所得到的结果包含着大量重复计算, 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 系。如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资产总额并不一定大于 月末资产总额。
资金 占用
资金利 润率
500 3000 16.7% 万元 万元 不可比 不可比 可比 5000 万元 40000 12.5% 万元
乙企业
4 - 28
比较两厂经济效益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 分母 为1 有名数
4 - 29
用倍数、系数、成数、﹪、‰等表示
分母为 1.00
分母 为10
分母 为100
4 - 14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14
2014-4-23
时 点 指 标
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4 - 15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计数,时点指标间断计数 ⑵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⑶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 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
4-1
第一节
总量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产值、总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形式:倍数 系数 成数 百分数 千分数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结构相对指标 各组(或部分)总量 总体总量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金额 总支出金额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1953年“一普” 60194万 51.82% 48.18 % 1964年“二普” 69458万 51.33% 48.67% 1982年“三普” 100818万 51.32% 48.68% 1990年“四普” 113368万 51.60% 48.40% 2000年“五普” 129533万 51.63% 48.37%
工资总额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各时期数值可以累计
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 有关系
各时期数值不能累计
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 无关系
第二节 相对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 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 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用Excel绘制计算总 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 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3.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 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长期计划的检查
五年计划
累计法 规定全期任务 水平法 规定期末任务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b 计划任务为相对数时
例如
某企业计划要求劳动生产率提高5%,实际 提高了7%,计算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相 对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l错误的计算是:7%/5%=140%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7.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 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 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B )。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 分为(B)。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可以是相对数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分子分母 位置不能
颠倒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计算方法
2019年实际产值
la 计划任务为绝对数时 2019年计划产值
分子分母同时期 短期计划的检查:
分子分母不同时期
2019年上半年实际产值 2019年全年计划产值
正确的计算是:107%/105%=102%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例如 某企业成本计划要求降低5%,实际降低 了7%,计算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l正确的计算是: l93%/95%=97.7%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实际为基期的百分数 100% 计划为基期的百分数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
我国男女(0至4岁)性比例 120.72:100
我国男女(5至9岁)性比例 123.05:100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中国粮食产量 日本粮食产量
比较相对指标 甲单位某指标值 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二、相对指标
三、Excel在总量指标与相 对指标计算中的应用
第一节 总量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s
一、总量指标的定义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
数量指标
绝对数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人口总 数
1.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
强度相对指标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人口出生率
12.09‰
人口密度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2018年 :148人/平方公里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2010年中国人口数 2000年中国人口数
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同类指标 对比的结果。
分子分母可以是绝 对数,也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3.总量指标是用( A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4.某厂2018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 2019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 元,超额完成计划( B )。
A.5.5% B.5% C.115.5% D.15.5%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 对指标是( 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6.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 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统计指标的 意义、种类及其计算和应用。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 1.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 种类; 2.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及 常见相对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 法.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本章主要内 容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一、总量指标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 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5.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 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 )
新编统计学 Statistics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 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 成计划任务。(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