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
奇特的次声波

奇特的次声波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畴的声波。
次声波的频率范畴大致为10-4~20赫。
次声波产生的声源是相当广泛的,现在人们差不多明白的次声源有:火山爆发、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极光、地震、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电离层扰动,等等。
利用人工的方法也能产生次声波,例如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等等。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专门低,因而它显示出了种种奇特的性质。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取。
我们明白,声音在大气层中的衰减,要紧是由分子吸取、热传导和粘滞效应所引起的,相应的吸取系数与声波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专门低,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大气对它的吸取系数专门小。
例如,空气对频率为0.1赫的次声波的吸取系数大约是对频率为1000赫的声波吸取系数的一亿分之一。
由于次声波不容易被吸取,因此它的传播距离就专门远。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它所产生的次声波围绕地球转了三圈,传播了十几万千米。
当时,人们利用简单的微气压计曾记录到它。
次声波不但“跑”的远,而且它的速度大于风暴传播的速度,因此它就成了海洋风暴来临的前奏曲,人们能够利用次声波来预报风暴的来临。
次声波特点初中物理

次声波特点初中物理1. 能穿透障碍物相比于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较低,波长较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能。
次声波可以穿透常见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砖墙和板壳等,能够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播,被广泛应用于声学探伤、噪声控制和地震监测等领域。
2. 运动能量大次声波的频率低,波长长,与相邻空气分子碰撞的时间更长,引起分子振动的距离更大,因此具有较高的运动能量。
这种能量可以被应用于低频声波式的声波推进,如推进水下舰艇或推动基础桩。
次声波还能用于扰动煤层气、岩石和沉积物的分子,在石油勘探方面有广泛应用。
3. 影响海洋生物和地球次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是十分广泛的。
它会对海洋生物的行为、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鲸鱼的生存和繁殖会受到次声波的影响。
次声波也可以用于探测海底地形和沉积物的厚度。
在地震监测方面,次声波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传播速度较慢,但是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广泛的传播范围。
通过对次声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次声波以其不同于其他声波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探究领域。
除了以上所述的特点,次声波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性。
4.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影响虽然人类无法感知次声波,但是次声波仍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影响。
长时间受到低频次声波的影响,可能会引起眩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在环境方面,长时间受到次声波的干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5. 与机械振动相关次声波与机械振动密切相关。
机械振动产生的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部分即为次声波。
当机械系统工作时,如船体、油罐、鼓风机、风电SCB等,都可能会产生次声波。
对于机械设备或结构的振动强度和谐波的频率分布进行监测分析,对降低次声波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与地震活动相关次声波的传播与地震活动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地震发生前,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变化,产生微小的断裂和转化,释放出较弱的次声波。
如果能够掌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特征,就有望提前预测地震,从而减少损失。
次声波

从前,1984年初,在荷兰有一 只商船,开到马六甲海峡时, 一场风暴过后,人们发现,船 上的人都死光了,货物却安然 无恙,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 什么呢?
这是因为,那只商船遇到了海底火 山喷发,火山喷发引起了地震,而 地震时发出了许多次声波,由于它 的频率低,和人体某些内脏的频率 是一样的,所以引发了人体内脏共 振而破碎,次声波?
次声波是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
。
次声波的波形
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
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 处不在.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 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 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
次声波的危害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 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 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如4 Hz~8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 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次声波的应用
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 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 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 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 动等。
次声波武器
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 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 子”里,也还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 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 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 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次声波的应用原理

次声波的应用原理什么是次声波次声波是一种频率较低的声波,其频率一般在20Hz以下,无法被人耳听到。
次声波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高的穿透力,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工业应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次声波的生成原理次声波的生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超声波辐射:通过特定装置产生超声波,超声波在透过材料时会产生次声波。
2. 电磁感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瞬态电流,从而产生瞬态磁场,进而产生次声波。
3. 物体撞击:当物体受到冲击时,会产生机械振动,而机械振动会转化为次声波。
4. 涡旋脱落:当流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流经边界层时,在边界层振荡产生失稳,导致边界层脱落,并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应用次声波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科学研究领域1.地震学研究:次声波可以用于地震学领域的地下地震波传播研究,通过监测次声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研究地壳和地幔的物理性质。
2.海洋学研究:次声波可以用于海洋学研究,通过监测次声波的传播路径和波纹状况,可以研究海洋中的生物活动、海底地质结构等。
医学诊断领域1.超声医学诊断:次声波可以用于超声医学诊断,通过捕捉次声波的回波信号,可以生成人体内部显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2.微创手术导航:次声波可以用于微创手术导航,通过实时监测次声波的传播路径,可以引导手术医生准确地定位和操作。
工业应用领域1.缺陷检测:次声波可以用于工业领域的缺陷检测,通过监测次声波的传播路径和反射情况,可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损伤。
2.非破坏性测试:次声波可以用于材料的非破坏性测试,通过监测次声波的反射和衰减情况,可以评估材料的品质和性能。
结语次声波作为一种特殊的声波,具有更低的频率和更高的穿透力。
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工业应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次声波的生成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次声波的特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超声波次声波范围区间

超声波次声波范围区间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波的一种,它们具有不同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范围的声波。
通常,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Hz)到20,000赫兹(20千赫兹或20kHz)。
因此,超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kHz以上。
超声波在医学、工程、工业和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超声检查、声纳系统、清洗和焊接等。
次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范围的声波。
它的频率通常低于20Hz。
次声波通常由低频振动或冲击产生,例如地震、爆炸或机械振动。
虽然人类无法听到次声波,但它们在地震学、声学研究和工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总之,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声波的两种类型,其频率范围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范围。
超声波通常用于高频应用,而次声波通常与低频振动或冲击有关。
次声波的介绍

目录1.什么是次声波2.次声波的产生3.次声波的特点与危害4.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及实例5.其他1.什么是次声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弹性波,并能引起听觉的声波,只是它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人耳所能接收的频率范围为0Hz~20kHz。
凡超过20kHz的声音信号叫超声波, 而低于20Hz的声音信号称亚声波或次声波。
次声波波形2.次声波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争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3.次声波的特点与危害(1)特点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2)危害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伴生的次声波引起的。
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4.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及实例(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次声波的利用

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人类耳朵无法听到。
由于其波长较长,次声波能够远距离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少。
这使得次声波在多个领域有着特殊的应用和价值。
1. 自然灾害预警:次声波可以用于预测和监测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
这些自然现象往往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
通过检测和分析次声波,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对即将发生的事件做出预警。
2. 军事应用:次声波在军事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由于次声波能穿透建筑物和装甲,所以被考虑用于制造穿透性武器。
同时,次声波的检测设备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的军事设施或正在进行的军事活动。
3. 医学领域:次声波在医学上也有应用,例如通过检测人体器官产生的次声波,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器官的工作状态。
次声波诊疗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检查人体器官是否正常工作的。
4. 环境监测:次声波可以用于监测环境状况,如沙尘暴、龙卷风、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这些现象产生的次声波信号可以提供有关环境变化的有用信息。
5. 工业应用:在工业环境中,次声波可以用来监测和分析机器的状态,例如在制造过程中检测设备的振动情况,预防故障和优化生产。
6. 建筑领域:在建筑行业,次声波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通过分析建筑物产生的次声波,可以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
超声波与次声波

03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区别
频率差异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同样无法听到。
传播特性差异
超声波
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均能传播,不易被吸收,遇到障碍物 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次声波
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效果较好,但在固体中传播效果较差, 容易被吸收,遇到障碍物时不易发生反射和折射。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的特性有关, 例如温度、压力和密度。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因为它们都 是机械波,需要物质来传递振动。
对人体影响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对人体有一 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波的强
度和暴露时间。
高强度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可 以引起人体不适,如头痛、
恶心、失眠等。
长期暴露于低强度的超声波和 次声波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 在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磁致伸缩效应
利用磁致伸缩材料的磁致 伸缩效应将电能转换为超 声波。
其他方式
如机械振动、电磁振动等。
应用领域
无损检测
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 和回声技术,检测材料
内部缺陷。
医学成像
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和折 射技术,生成人体内部
结构图像。
清洗与加工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微 射流技术,清洗和加工
各种材料和零件。
其他领域
超声波与次声波
• 超声波 • 次声波 •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区别 •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共性 •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未来发展
01
超声波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 波,人类无法听到。
特性
具有波长短、频率高、穿透力强、方 向性好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虽然次声波看不见,听不见,可它却无处不在.
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
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科学家借助仪器可
以“听到”它。
• 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 房屋摧毁。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 ,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以至于使周围物 体受损。
• 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人 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 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
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
• 但两者相比,次声弹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 3.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
害性事件。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
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 更强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等。
• 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
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
、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
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
• 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最终可导致死亡。
• 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 0.01~20赫),如果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体内脏的 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 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的头晕、烦躁、耳
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
• 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
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
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
• 前面开头提到的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那桩惨案,
就是因为这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上海上
起了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
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
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
• 次声时刻在产生并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自然界 ,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 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 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
• 二、次声波的应用
• 1.由于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因此,国际海
难救助组织就在一些远离大陆的岛上建立起“次
• 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
不是,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
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看到死前打斗
的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
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
• 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一桩和第二桩惨案,是自杀还
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
在所有遇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 存在中毒迹象。显然,谋杀或者自杀已不成立。 • 那么是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 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
次声波
• 1、次声的特征 • 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 •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
• 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不容易衰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大气
对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
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 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 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
• 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 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
很了解的次声波。
• 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
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
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 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 船在运行时伴生
的次声波引起的。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
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
• 1890年, 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 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 ,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 • 奇怪的是:船上的物体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 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 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
岗时的“姿势”;
• 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 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
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因此,
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
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
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灾害。
• 2.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 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 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 3.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 次声的特性,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 的活动情况,例如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疗仪 ”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
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
• 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
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5圈。
• 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
碍物发生衍射。
• 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
、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7000Hz的声波
•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 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 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 例如,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 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 • 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 3名旅游者齐刷刷 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声定位站”,监测着海潮的洋面。一旦船只或飞
机失事附海,可以迅速测定方位,进行救助。
• 2.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次声能够“杀人”这一
特性,致力次声武器—次声炸弹的研制。
•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息之间,在方圆十几公
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将被杀死,且无一能幸
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