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详细电路图

合集下载

最新电路综合设计实验_设计实验3_实验报告

最新电路综合设计实验_设计实验3_实验报告

最新电路综合设计实验_设计实验3_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电路综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路设计能力。

3. 分析和解决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围绕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数字电路部分将设计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模拟电路部分则设计一个基本的放大电路。

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或Proteus,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测试,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功能实现。

实验设备与材料:1. 计算机一台,安装有电路仿真软件。

2. 电路设计原理图。

3. 必要的电路元件库。

实验步骤:1. 设计数字电路部分:根据设计要求,绘制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图,包括但不限于加法器、译码器等。

2. 设计模拟电路部分:绘制基本的放大电路原理图,包括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

3. 将设计好的电路导入仿真软件中,进行电路仿真。

4.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确保电路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5. 记录仿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电路部分:展示设计的组合逻辑电路的仿真波形图,并分析其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模拟电路部分:展示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分析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参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实验结论:总结本次电路综合设计实验的主要收获,包括电路设计的方法、仿真软件的使用技巧、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升等。

同时,指出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改进方向。

注意事项:1. 在电路设计过程中,注意元件参数的选择,避免设计错误。

2. 在仿真测试中,应仔细观察波形图,确保电路工作稳定。

3. 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便于他人理解和复现实验。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实验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实验

《电子线路综合设计》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单级放大器的结构及分析方法,了解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和共基放大器的特点;2、掌握各类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设计 Multisim 软件仿真。

3、引导学生制作一个普通放大器,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以达到理解放大器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项目教学表任务1 电路仿真1、分析电路(1)放大管为 Q1 ,电容为 C1 (填写元器件序号),其上偏电阻为R1 ,下偏电阻为R3 ,输入耦合、输出耦合电容为 C1,C2 ,集电极电阻为R2 ,发射极电阻R4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作用,C3为旁路电容,其作用是增大电压放大倍数。

(2)分析工作点的稳定过程。

温度升高Icq增大,Ieq增大,Ueq增大,Ubeq(Ubq-Ueq)减小,Ibq减小,Icq减小。

2、三极管参数利用网络资源或三极管手册査阅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并填入表1中。

工具书可选用《新编国内外三极管速查手册》;网络资源可选用其他网站。

表1三极管参数3、电路仿真(使用Multisim件或其他仿真软件)(1) 画Multisim 理图,并将原理图粘贴在以下位置(注:电路绘制完毕,应通电试运行,看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有故障,则应排除故障)。

(2) 测试电路用软件中的虚拟电压表和电流表测试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填写表2。

将接入虚拟电压表和电流表之后的电路粘贴在以下位置。

表2电路静态工作点(3) 波形观测用软件中的虚拟信号源从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入一个正弦波信号(幅度为5~50mV,频率为1~10kHz),用虚拟双踪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波形和输岀波形,并绘出波形图(在波形中标出幅度),比较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相位,填写表3。

表3波形观测输入为50mv任务2 电路设计与制作一、题目要求1、电路设计单管分压式稳定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在Multisim 软件中找出相应元件,连接电路。

输入信号u i=5mv,f=10kHz,输出信号u o=50mv,用分压式稳定单管共射极放大路进行设计。

实验六 综合实验(8253+(8259+LED))

实验六 综合实验(8253+(8259+LED))

综合实验六:8259中断控制器+LED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259中断控制器的接口方法与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编制程序,利用8259芯片的IR7作为中断源,产生单一中断,系统显示中断号“7”。

三、程序流程四、实验电路五、编程提示8259中断控制器是专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设计的芯片。

它将中断源优先级排队,辩别中断源以及提供中断矢量的电路集于一片中。

因此无需附加任何电路,只需对8259进行编程,就可以管理8级中断,并选择优行模式和中断请求方式,即中断结构可以由用户编程来设定。

同时,在不需要增加其它电路的情况下,通过多片8259的级联,能构成多达64级的矢量中断系统。

中断序号0 1 2 3 4 5 6 7变量地址20~23h 24~27h 28~2Bh 2C~2Fh 30~33h 34~37h 38~3Bh 3C~3Fh 本实验中使用7号中断源IR7,中断方式为边沿触发方式,按动开关按钮产生一次中断,编写程序,使系统每次响应外部中断IR7时,显示1个字符“7”,显示满以后清空显示“P.”继续等待中断。

六、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线路:①“SP”插孔和8259 7号中断IR7插孔相连,“SP”端初始为低电平。

②按照实验一中3.3的实验步骤②要求连接138译码电路,8259的CS端连138译码器的Y0孔。

③将8259的单元总线接口D0~D7,用8芯排线或8芯扁平线与数据总线单元D0~D7任一接口相连。

(2)运行实验程序在系统处于命令提示符“P.”状态下(数码显示管显示“P.”),输入3400,按EXEC键显示“P.”。

(3)按动开关按钮,LED数码管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显示“7”,显示满六位后,最高位显示“P.”继续等待中断。

七、实验程序ZXK EQU 0FFDCHZWK EQU 0FFDDHPort0 EQU 0FFE0HPort1 EQU 0FFE1H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ORG 3400HH8: JMP P8259LED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DB 88H,83H,0C6H,0A1H,86H,8EH,0FFH,0CH,0DEH,0F3HBUF DB ?,?,?,?,?,?P8259: CLICALL WP ;初始化显示“P.”MOV AX,OFFSET INT8259MOV BX,003CHMOV [BX],AXMOV BX,003EHMOV AX,0000HMOV [BX],AXCALL FOR8259mov si,0000hSTICON8: CALL DISJMP CON8;------------------------------------INT8259:cliMOV BX,OFFSET BUFMOV BYTE PTR [BX+SI],07HINC SICMP SI,0007HJZ X59XX59: MOV AL,20HMOV DX,Port0OUT DX,ALmov cx,0050hxxx59: push cxcall dispop cxloop xxx59mov cx,3438hpush cxSTIIRETX59: MOV SI,0000HCALL WPJMP XX59;============================== FOR8259:MOV AL,13HMOV DX,Port0OUT DX,ALMOV AL,08HMOV DX,Port1OUT DX,ALMOV AL,09HOUT DX,ALMOV AL,7FH ;IRQ7OUT DX,ALRET;---------------------------WP: MOV BUF,11H ;初始化显示“P.” MOV BUF+1,10HMOV BUF+2,10HMOV BUF+3,10HMOV BUF+4,10HMOV BUF+5,10HRET;-------------------------------- DIS: MOV CL,20HMOV BX,OFFSET BUFDIS1: MOV AL,[BX]PUSH BXMOV BX,OFFSET LEDXLATPOP BXMOV DX,ZXKOUT DX,ALMOV AL,CLMOV DX,ZWKOUT DX,ALPUSH CXMOV CX,0100HDELAY: LOOP $POP CXCMP CL,01HINC BXSHR CL,1JMP DIS1EXIT: MOV AL,00HMOV DX,ZWKOUT DX,ALRET;--------------------------CODE ENDSEND H8八、扩展练习编制程序,利用8259芯片的IR i作为中断源,产生单一中断,系统显示中断号“i”。

北邮数字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ED点阵风扇的设计与实现

北邮数字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ED点阵风扇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电子电路综合实验题目:LED点阵风扇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学号:姓名:班级:专业: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指导老师:2015年11月7日LED点阵风扇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要求基本要求:1.用8×8点阵模拟风扇转动,并用双色点阵显示。

2.风扇转动方式包括四个点阵显示状态,并按顺序循环显示。

风扇转动速度根据环境温度分为4档,其中1档的四个显示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为2秒,2档为1秒,3档为0.5秒,4档为静止不动。

3.环境温度通过2个BTN按键设置,一个用来增加,一个用来减少,温度范围可设置范围为10℃~40℃,温度精度为1℃,并用两个数码管进行温度显示,风扇根据不同的温度自动采用不同的转动速度,其中20℃~24℃对应1档,25℃~29℃对应2档,30℃~40℃对应3档,10℃~19℃对应4档,用一个数码管显示档位。

4.定时模式:在风扇不同转动速度下,可以通过按键切换进入定时模式。

定时时间可设置范围为20~59秒,采用2个数码管进行倒计时显示,当倒计时结束后,风扇状态保持静止不动。

5.设置开关键。

风扇开机初始状态为20℃、1档,并有不小于5秒的开机音乐,关机状态为点阵全灭。

提高要求:1.设计LED 风扇的其他工作模式。

2.利用实验板上的温度传感器代替按键直接获取温度数据,实现对LED 风扇四档转速的自动控制。

3.用数码管实时显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精度为0.1℃。

4.自拟其他功能。

二、系统设计1.设计思路这次实验采用老师讲过的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来完成设计。

为了实现电风扇的功能,将系统分成多个模块:控制器模块:通过按钮与开关输入开关机、温度、倒计时时间等信息,实现开机音乐、温度调整档位切换功能、倒计时功能等。

蜂鸣器模块:通过蜂鸣器震动,使开机时播放不少于5s的音乐。

分频器模块:分频模块把晶振(1000Hz)分成了500Hz,1000Hz,2000Hz传给控制器,供电风扇以不同档位工作。

实验2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

实验2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

实验二电源等效电路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2、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3、验证戴维南左理、诺顿左理,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4、理解阻抗匹配,掌握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5、掌握根据电源外特性设汁实际电源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理想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岀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泄的特性。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左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理想电流源具有输岀电流保持恒泄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泄的特性。

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左的电压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s和电压源串联表示,英端电压U随输岀电流I增大而降低。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心和电流源人并联表示,其输岀电流/随端电压”增大而减小。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一个实际的电源,就貝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s与一个电阻&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人与一个电阻心相并联来表示。

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心:(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和心,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厶=冬和心,Rs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和心,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s = Ms和Rs。

2、戴维南泄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左理指岀: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oc,内阻& 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o.诺顿左理指岀: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s和一个电阻心并联组成的实际电流源来代替,其中:电流源/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源/sc,内阻RsR L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接,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7?oo U,心和人・心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数字电子电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数字电子电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强化实验操作
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实验效率。
相关技术发展与展望
集成电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 和实现将更加高效和可靠。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将进一步 拓展,为电路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
5G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数字电子电路在通信领 域的应用和发展。
实验总结与反思
总结实验成果
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概括实验的主要成果和收获。
反思与展望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展望,为后续实验提供借鉴和指导。
06
实验扩展与提高
实验优化建议
增加实验难度
通过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和难度,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引入新技术
将最新的数字电子技术引入实验中, 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确定设计方案后,绘制电路原 理图和PCB版图。
根据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并 完成硬件调试。
进行软件编程和调试,实现所 需功能。
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完 成实验报告。
04
实验操作与调试
实验操作流程
电路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适的电 路图,确保电路功能符合要求。
程序编写
根据电路功能,编写合适的程 序,实现电路的控制和数据处 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 括计算误差、对比理论值与实际 值等,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对比与讨论
对比不同方案结果
将采用不同方案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 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为后 续实验提供参考。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可能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如何改进 实验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实验五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此项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设计性综合实验要求:1.根据设计任务要求,从单元电路的设计开始选择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和已知条件,计算出元件参数,并选择合适的元件,最后画出总电路图。

2.通过安装调试,实现设计中要求的全部功能。

3.写出完整的设计性综合实验报告,包括调试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 能够熟练的、合理的选用集成电路器件。

3.提高电路布局、布线及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4.培养书写设计性综合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一个一位半加器和全加器。

2.设计一个对两个两位无符号的二进制数M、N比较大小的电路(只要求设计出M>N的电路)。

3.对所设计电路进行连接、验证,并写出结果。

三、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是最常见的逻辑电路,其特点是在任何时刻电路的输出信号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而与信号作用前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无关。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如图5-1所示。

图5-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流程图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建立输入、输出变量,并列出真值表,然后用逻辑代数或卡诺图化简法求出简化的逻辑表达式,并按实际选用逻辑门的类型修改逻辑表达式。

根据简化后的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图,用标准器件构成逻辑电路。

最后用实验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 19 -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用“与非”门设计一个表决电路。

当四个输入端中有三个或四个为“1”时,输出端才为“1”。

设计步骤:a.根据题意列出真值表如表5-1所示,再填入卡诺图表5-2中。

b.由卡诺图得出逻辑表达式,并简化成“与非”的形式Y=ABC+BCD+ACD+ABD=)′)′()′()′()′((ABCACDBCDABCc.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用“与非门”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5-2所示。

表5-1表5-2d.用实验验证逻辑功能在实验装置适当位置选定三个14P插座,按照集成块定位标记插好所选集成块。

实验专题二 电学实验综合--2025版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专题二 电学实验综合--2025版高考总复习物理
返回导航
第10章 电路及其应用
(5)误差分析:当闭合S2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 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 电流大,R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把R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 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
返回导航
第10章 电路及其应用
返回导航
第10章 电路及其应用
(2)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断开 S2,闭合 S1,调节 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 Im; ③保持 R1 不变,闭合 S2,调节 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12Im,然后读出 R2 的值,则 RA=R2。 (3)实验条件:R1≫RA。 (4)测量结果:RA 测=R2<RA。
(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 R0 的电流 I0=I2-I1,电流表 两端的电压 U1=(I2 -I1)R0。 (2)可测物理量: ①若 R0 为已知量,可求得电流表 的内阻 r1=(I2-I1I1)R0; ②若 r1 为已知量,可求得 R0=I2I-1r1I1。
返回导航
第10章 电路及其应用
2.电压表差值法(如图所示)
返回导航
第10章 电路及其应用
[解析] (1)因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所以选择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返回导航
第10章 电路及其应用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 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 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 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 (3)断开S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 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 R′V>R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温度测量及报警电路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监测及三级报警的电路,改变环境温度并观察输出或显示状态。

报警分三级,如:a)温度〉20O C,一个灯亮;b)温度〉40O C,二个灯亮;c)温度〉60O C,三个灯亮(1)温度检测电路可采用热敏电阻RT(如MF52)作为测温元件,将温度转换为电压值;(2)采用LM324作比较电路,并用发光二极管实现报警。

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记录输出结果。

三、评分标准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及其目的;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a)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b) 温度转换为电压值的计算方法;(c) 比较电路中各电阻值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及其仿真结果;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5、分析与结论 五、实验分析图4 温度测量及报警电路原理图分析:1) 1w R 、T R 组成分压电路,形成+V ;4321,,,R R R R 组成分压电路,形成---C B A V V V 1,1,1; 2)当-+>C V V 1,U1C 输出高电平,LEDx4亮;3)当-+>B V V 1,U1B 、U1C 输出高电平,LED x3、x4亮;4)当-+>A V V 1, U1A 、U1B 、U1C 输出高电平,LED x2、x3、x4亮;其中计算分配好4321,,,R R R R 形成不同区段电压比较范围,可以实现对LED x2、x3、x4的控制作用;1w R 起调节+V 的作用; 参数计算:(预设Ω=Ω=Ω=+++=k R R k R R R R R w 5.37624114321;;总)C o 20时,Ω=k R T 506.3;Ω=⇒+≤k V V R R CC W W CC 2R R 506.3R 4114总 C o 40时,Ω=k R T 643.1;Ω=⇒+≤+722R R 643.1R 31143CC W W CC V V R R R 总 C o 60时,Ω=823T R ;Ω=⇒+≤++516R R 823.0R 211432CC W W CC V V R R R R 总 三种状态:CC W T W V R V 11R R +=+U1A ;CC A V R R R R V 432141R +++=-U1B ;CC B V R R R R R V 4321431R ++++=-U1C ;CC C V R R R R R R V 43214321R +++++=-实验二电容C测量一、任务设计一个能够测量电容器件参数的测量电路。

该测量电路应具有如下功能。

(1)电容 C测量仪的量程范围如下:1nF-1uF;(2)电容 C测量仪的量程范围如下:10pF-1000uF;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记录输出结果。

三、评分标准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及其目的;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a) 关键器件(如555)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b) 电路中各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及其仿真结果;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5、分析与结论 五、实验分析它的震荡周期为1211212121)2)(2(ln )2(ln ))(2(ln C R R C R C R R t t T +=++=+=故)2(2ln 1211R R f C +⋅⋅=为使振荡频率保持在10-100kHz 这一段555的起振频率范围,同时使得输出的波形尽可能不失真,需要选择合适的21R R 和值。

考虑到题目提高要求中要求的电容测量范围10pF-1000uF ,将测量范围划分成3个范围:10pF-1nF,1nF-1uF,1uF-1000uF,根据最佳频率范围和频率计算公式,在第一个量程选择1R =5M ,2R =2M ;在第二个量程选择1R =51k,2R =22k ;在第三个量程选择Ω=Ω=22,5121R R 。

电容C 的测量由RC 震荡电路实现。

本设计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振荡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电感C 测量电路实验三电感L测量一、任务设计一个能够测量电容器件参数的测量电路。

该测量电路应具有如下功能。

(1)电容 L测量仪的量程范围如下:100uH-10mH;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用示波器测量方波输出和滤波器输出,并记录波形。

三、评分标准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及其目的;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a) 关键器件(如以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实现)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b) 电路中各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及其仿真结果;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5、分析与结论五、实验分析在图6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中,23,C C 分别采用1000pF 和2200pF 的独石电容,其电容值远大于晶体管极间电容,可以把极间电容忽略。

这样,根据振荡频率公式:2121,21C C C C C LCf +==其中π对于0.1mH 的电感kHz f 607106875.0101.02193=⨯⨯⨯=--π从而计算出待测电感值。

图6 电感L 测量电路实验四基准电压源及电压放大一、任务设计一个基准电压的产生和放大电路。

(1)采用基准电压源产生一个2.0V的稳定电压;(2)采用运放对基准电压源进行放大。

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用示波器测量方波输出和滤波器输出,并记录波形。

三、评分标准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及其目的;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a) 关键器件(如基准电源)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b) 电路中各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及其仿真结果;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5、分析与结论五、实验分析U1图7 MC1403的典型应用MC1403采用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有5个空脚。

输入电压范围是4.5~15V,输出电压的允许范围是2.475~2.525V,典型值是2.500V。

MC1403的典型应用如图7所示。

在输出端接有Ωk1的精密多圈电位器,用以精确调整输出的基准电压值。

C是消噪电容,也可省去不用。

实测MC1403的输入输出特性表示:当输入电压从10V降至4.5V 时,输出电压只变化0.0001V,相对变化率仅为-0.0018%.uiuo图8 反相输入、同相输入电路反相输入电路的放大倍数1RRA Fuf-=,同相输入电路的放大倍数11RRA Fuf+=。

实验五稳流电源一、任务设计一个稳流电源,并采用差分电路测量稳流值。

(1)产生一个稳流电源,并指明稳定电流的所在支路;(2)采用差分电路测量稳定电流的所在支路的差分电压,并计算稳流值。

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用示波器测量方波输出和滤波器输出,并记录波形。

三、评分标准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及其目的;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a) 关键器件(如基准电源)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b) 电路中各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及其仿真结果;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5、分析与结论 五、实验分析这个属于串联型直流稳压源。

采用了TL 基准电压源,V U REF 495.2=。

当P R R +2为定值时,则电流L I 为恒定值;当P R R +2为改变时,则电流L I 也随之改变。

根据输出电流的范围4~20mA ,选择Ω=122R ,Ω=k RP 2.1,Ω=300~200L R 。

¸¸¸50%200~300之间以的图9 稳流电源电路将L R 两端的电压分别输入到差分比例运算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其输出就是两者之差。

当F R R =1时,120i i u u u -=,放大倍数1R R A Fuf -=。

图10 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实验六方波发生器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方波振荡器及低通滤波器,观察振荡器和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

(1)用555设计一个频率为1k占空比为50%的方波发生器,(2)设计截止频率为1.6K的一阶RC低通滤波对(1)中的方波进行滤波。

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3)制作实物,用示波器测量方波输出和滤波器输出,并记录波形。

三、评分标准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其目的;2、实现方案,各主要器件选型、各模块的原理、参数的确定:(a) 555芯片的原理图及逻辑关系;(b)频率为1k时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c)占空比为50%时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d)截止频率为1.6kHz时RC低通滤波电路参数的确定,给出计算方法。

3、仿真电路其仿真结果4、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5、分析与结论五、电路实例(这个要不要给学生?)实验七TL082信号发生器(方波与三角波)一、任务采用运算放大器设计并制作能产生方波与三角波信号发生器,观察输出波形。

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4)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5)制作实物,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特性(频率与幅度),并记录波形。

三、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任务其目的;2、实现方案,器件选型、电路原理、参数确定;3、计算频率的方法;4、仿真电路其仿真结果;5、实际电路(可给出照片)及测量结果;6、分析与结论;参考电路:如图所示为简单的三角波和方波产生电路。

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器和迟滞比较器电路构成。

图中R1和C1组成积分时间常数。

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R2不仅改变三角波的振幅,同时也改变三角波的频率。

此外,振荡频率还受迟滞比较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输出电平高低由运放饱和电压确定。

由于元件的离散性,它会影响波形的对称性。

10nFIC=0V实验八555(时基)集成电路组成温度—频率转换器一、任务采用555时基电路与热敏电阻等元件,设计一个输出频率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简单电路。

二、要求(1)查资料,设计电路原理图,确定器件及其参数。

(2)用multisim画原理图并仿真,记录仿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