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温敏嫦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品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掌握赏析片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和赏析片段的方法;感受作者多姿多彩的童年。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并做好读书卡。

2、教学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留给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些片段呢?为什么?①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2、小结:英子童年的生活多有趣啊!那她的童年仅仅是这些吗?(不是)书中是这样写的:(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3、前两个星期我们一起共读了这本书,相信大家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6、板书课题:《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二、了解作者。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板书:了解作者)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林海音资料。

师出示课件补充: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lì]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在北京长大。

1948年返回故乡台湾。

她在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3、你还读过她的哪些作品?(《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4、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指着封面插图,(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初步懂得赏析小说。

3、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经典导读课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导入1、播放视频歌曲《送别》,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感受?影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简介《城南旧事》作者。

活动一一读:读书名、封面1、齐读书名。

说说书中会写什么?2、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好的封面设计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提示读书方法:一读。

活动二二读:读简介、目录、序言。

1、课件简介,指名读;2、出示目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为什么?3、读序言。

快速浏览,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提示读书方法: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作者要详细描述冬阳下的骆驼队?跟写作缘由有什么关系?4、提示读书方法:二读。

活动三三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读人物片段:小英子2、小组任务: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① 从文中看出小英子的什么特点,请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② 作者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描写小英子?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③ 小英子是怎样的人?画出概念图。

④ 你眼中的小英子是什么样子?请画出来。

3、读情节:《我们看海去》① 师讲故事,生猜结局。

两个男孩踢皮球,不小心踢到荒草园,皮球不见了。

小英子去帮他们找皮球。

找啊找,皮球没找着。

猜猜,她发现了什么?一个铜盘下扣着很漂亮的绸缎衣服。

听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几天过去了,小英子又去了荒草园。

拨开那丛草,哎呀,她吓了一跳,猜猜,她看到了什么?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蹲在草丛里。

他在干什么呢?你认为他是在干什么?老实人要给她漂亮的玻璃球,小英子不肯要,只拿回了丢了的皮球。

老实人给小英子讲自己和弟弟的故事,告诉小英子弟弟在学校考第一名,他要一直供弟弟读书,出国留学。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子,生活在老城里。

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很久以前了,好像还是冬天里,很多封面都是冬天的景色。

书应该是作者长大后写的回忆,因为是“旧事”。

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三、交流讨论,学习略读方法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封底上还有哪些信息?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1、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一起打开扉页,看看目录上记载了什么?这是《城南旧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2、出示前言、后记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们还可以知道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师小结: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 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下学骆 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 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 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 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指导一 了解作者,贴近作品
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 著名女作家,原名 林含英 ,小名英子,原 籍 台湾 苗栗县,生于日本 大阪 ,童年 在 北平 长大 。
二、阅读指导
指导二 走进作品,掌握方法 1、书名——展开想象 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 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
二、阅读指导
铭记心田: 我的读书感悟
三、课堂小结
• 1、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这节课学到 了哪些知识或阅读的方法技巧,说出来与 大家分享吧。
三、课堂小结
• • • • 冬日暖阳追驼影, 窗外弹奏丝雨声。 悠悠一部城南事, 绵绵几多儿时情。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一 了解作者,贴近作品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台湾苗栗县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 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 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 (1960年)最为著名。
二、阅读指导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二、阅读指导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4 教学步骤(1)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3)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邀请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初步印象和阅读期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城南旧事》的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4 教学步骤(1)讲述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2)展示《城南旧事》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及作品背景对小说的影响。

第三章:小说情节分析3.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的小说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探讨其内在逻辑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

3.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4.4 教学步骤(1)讲述《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1 教学目的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步骤(2)提出后续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期待。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导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通过对小说的书名、序言、目录、三要素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方法。

一、情境创设同学们,学完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很多同学都想读一读《城南旧事》这本小说。

那么,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关于读书的方法。

二、学习探究板块一一读:读书名、封面1、师:孩子们,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伙伴。

有句话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可见,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的聪明。

那么,《城南旧事》这本好书,我们该怎么来读呢?齐读书名。

说说书中会写什么?2、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好的封面设计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提示读书方法:一读。

板块二二读:读序言、目录、1、通过对序言的学习,我们对这本小说有了初步的了解。

2、除了序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4、提示读书方法:二读。

板块三三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通过序言的学习,①从文中看出小英子的什么特点,请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②作者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描写小英子?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③小英子是怎样的人?画出概念图。

3、读情节:《我们看海去》①师讲故事,生猜结局。

两个男孩踢皮球,不小心踢到荒草园,皮球不见了。

小英子去帮他们找皮球。

找啊找,皮球没找着。

猜猜,她发现了什么?一个铜盘下扣着很漂亮的绸缎衣服。

听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几天过去了,小英子又去了荒草园。

拨开那丛草,哎呀,她吓了一跳,猜猜,她看到了什么?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蹲在草丛里。

他在干什么呢?你认为他是在干什么?老实人要给她漂亮的玻璃球,小英子不肯要,只拿回了丢了的皮球。

老实人给小英子讲自己和弟弟的故事,告诉小英子弟弟在学校考第一名,他要一直供弟弟读书,出国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二、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完成读书笔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

3、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三、教学流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读书会。

在这一节课里,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在书中徜徉,在故事中主人公对话;同时一位作家;欣赏一些优美的语言。

好书如挚友。

《城南旧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许多同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很多同学写作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更可贵的是在同学们的笔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感动,你们生命的成长。

我期盼着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我们一起猜一猜”1、教师说出对作品中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

2教师从学生小组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人物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3、简介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二)、人物点评1、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好几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最让你感兴趣的人物是谁?2、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你认为他们什么地方打动了你?3、在小英子,妞子的身上,你学到了些什么?4、走进《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

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

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染病在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小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仿佛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书里面走出来,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合上这本书,有熟悉的面孔、有清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感受就证明我们读懂了这些文章。

(三)、真情感悟1、(出示)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悟。

3、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4、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格言。

读了一本书,孩子们觉得自己也似乎与书中的人物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

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一本有形的书,却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得不说——最是书香能致远。

(四)、精彩回放(朗读篇)1、刚才,似乎来走进了《城南旧事》,走进了小英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精彩的片断,怎么样?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音乐所烘托出的是幽怨的又是倔强的、是温情的又是充满希冀的氛围中,孩子们将书中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精彩回放”。

我和大家一一回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心也随之激荡着、感动着……(五)、“推而广之”(推荐篇)1、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

我们常说好书共享,所以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出示)2、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

3、教师向学生推介林海音的其他作品。

让成人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

这就是我们向别人推荐的初衷。

草房子一、教材分析《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学生分析对于今天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历练,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

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

而《草房子》为他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

当然,这部凝重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我们班级的学生已经阅读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扎实的阅读能力,为阅读《草房子》打下了基础。

三、设计理念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统一的过程。

所谓“缘文会友”不单指与作者会友,还指与其他读者会友。

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阅读学习共同的目标指向,明确的阅读分工和互补的阅读心得交流这样一个状态,才能真正落实“缘文会友”的理念。

有一个评论家说过:陈述一部作品的意义就是交待自己的阅读感触。

为了让这样的交流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约束,我试着借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这一谈话栏目的某些运作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袒露心声,积极创设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平台。

四、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五、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草房子》,完成读书笔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

3、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4、多媒体课件制作。

六、教学流程(一)、“猜猜看”1、教师说出对作品中细马的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

2教师从学生小组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二)、“心心相印“(人物篇)1、曹文轩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我们最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在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2、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儿童形象,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在这么多人当中,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些什么?4、刚才我们通过闲聊,似乎来到了《草房子》,来到了油麻地小学,那么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似乎细马正带着我们去放羊,我们似乎和杜小康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我们好像又跟着桑桑去玩了一些我们从来没有玩过的游戏!也许我们还会陪着纸月走过山路,从板仓走到油麻地小学。

就让我们一起去油麻地小学,怎么样?(朗读描写麻油地小学的文字,齐读)来到了油麻地小学,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呢?(三)、“真情告白”(感悟篇)1、刚才我们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我记得我们同学在读书笔记上这样写道:读了这本书,我似乎也和这些小孩子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有着一些启示。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真情告白”(出示)谈一谈,你读了这本书以后,对你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悟。

3、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4、学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格言。

读了一本书,孩子们觉得自己也似乎与书中的人物一样,一同成长,一同成熟。

他们流露出了对人物不平凡的经历背后的诸多人生感悟,因而完全沉浸在曹文轩所营造的温馨的精神殿堂中。

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一本有形的书,却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不得不说——最是书香能致远。

(四)、精彩回放(朗读篇)1、大家的感悟是非常多的。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还沉浸在《草房子》为我们营造的这个温馨的村庄里呢!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曹文轩为我们描述了很多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描写得非常细腻,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版块:“精彩回放”(出示)在这么多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段落里面,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读给我们听听。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和着音乐读给大家听,并适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音乐所烘托出的是幽怨的又是倔强的、是温情的又是充满希冀的氛围中,孩子们将书中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精彩回放”。

我和大家一一回味着人物的心路历程,心也随之激动着、感动着……(五)、“推而广之”(推介篇)1、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很多很多的。

我们常说好书共享,所以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出示)2、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

3、教师向学生推介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让成人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感动。

这就是我们向别人推介的初衷。

课前准备:阅读记录表《》阅读记录表姓名()()年()班阅读本书的时间()年()月这本书背景资料作者:画者:出版社:得过的奖:本书的主要人物1.姓名(),特点()2.姓名(),特点()3,姓名(),特点()4,姓名(),特点()所有角色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是本书情节的简要分析1.最紧张的一段:2.最有趣的一段:3.最令我回味的一段:4.有些乏味的一段:5.我看不懂的地方:我想和大家讨论的地方如果要我选择一段来朗读,我选:我会选择哪一段?(用笔勾出)在()页我会帮助本书设计几句广告词班级读书会教案——《三国演义》导读【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四大名著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三国演义》都很感兴趣,对《三国演义》中的任务、战术运用耳熟能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